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识处天。若有比丘知彼识住、知识住集,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阿
      难!此比丘宁可乐彼识住,计着住彼识住耶?”答曰:“不也。”
      “阿难!对于意识的第六个依止处,即有无色界众生超越空无边处,只想‘识是无
      边的’,成就识无边处而住。如果有比丘知道这个依止处,知道它的生起、灭没、
      贪着、危险、出离,阿难!这位比丘还会认为这个依止处是快乐的地方吗?还会执
      着这个依止处吗?”阿难回答说:“不会的。”
  63。 “阿难!第七识住者,无色众生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处,是无所有处成就游,
      谓无所有处天。若有比丘知彼识住、知识住集,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
      阿难!此比丘宁可乐彼识住,计着住彼识住耶?”答曰:“不也。”
      “阿难!对于意识的第七个依止处,即有无色界众生超越识无边处,只想‘无所
      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如果有比丘知道这个依止处,知道它的生起、灭没、贪
      着、危险、出离,阿难!这位比丘还会认为这个依止处是快乐的地方吗?还会执着
      这个依止处吗?”阿难回答说:“不会的。”
  64。 “阿难!第一处者,有色众生无想无觉,谓无想天。若有比丘知彼处、知彼处集,

二八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二八二  因品第九(97)大因经第一

      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如真,阿难!此比丘宁可乐彼处,计着住彼处耶?”答
      曰:“不也。”
      “阿难!对于第一个处,即有色界众生没有一切想念,即无想有情处。如果有比丘
      知道这个处,知道它的生起、灭没、贪着、危险、出离,阿难!这位比丘还会认为
      这个处是快乐的地方吗?还会执着这个处吗?”阿难回答说:“不会的。”
  65。 “阿难!第二处者,无色众生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非有想非无想
      成就游,谓非有想非无想处天。若有比丘知彼处、知彼处集,知灭、知味、知患、
      知出要如真,阿难!此比丘宁可乐彼处,计着住彼处耶?”答曰:“不也。”
      “阿难!对于第二个处,即有无色界众生超越无所有处,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
      住,即非有想非无想处。如果有比丘知道这个处,知道它的生起、灭没、贪着、危
      险、出离,阿难!这位比丘还会认为这个处是快乐的地方吗?还会执着这个处
      吗?”阿难回答说:“不会的。”
  66。 “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着,得解脱者,是谓比丘阿罗诃
      (26),名慧解脱。”
      “阿难!如果有比丘能够如实地知见意识的七个依止处及二个处,心不染着于此,
      从此得到解脱,他就是一位慧解脱的阿罗汉。”
  67。 “复次,阿难!有八解脱(964)。云何为八?色观色(965),是谓第一解脱。复次,内无色想
      外观色(966),是谓第二解脱。复次,净解脱身作证成就游(967),是谓第三解脱。复次,度
      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处,是无量空处成就游,是谓第四解
      脱。复次,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是无量识处成就游,是谓第五解脱。复
      次,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处,是无所有处成就游,是谓第六解脱。复次,度一
      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是谓第七解脱。复次,
      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想知灭(307)解脱,身作证成就游(968),及慧观诸漏(3)尽知,是
      谓第八解脱。”
      “此外,阿难!有八种解脱。是哪八种解脱呢?有色〔身〕者观察〔自己的〕色
      〔身〕,这是第一种解脱。不作意自己的色〔身〕而观察外在的色,这是第二种解
      脱。心向于‘清净’〔之念〕,这是第三种解脱。超越一切色界想,灭除感觉反
      应,不起种种想,只想‘空是无边的’,成就空无边处而住,这是第四种解脱。超
      
二八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二八四  因品第九(97)大因经第一

      越空无边处,只想‘识是无边的’,成就识无边处而住,这是第五种解脱。超越识
      无边处,只想‘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这是第六种解脱。超越无所有处,
      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住,这是第七种解脱。超越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想受灭而
      住,以智慧知见之后,断尽烦恼,这是第八种解脱。”
  68。 “阿难!若有比丘彼七识住及二处知如真,心不染着,得解脱,及此八解脱,顺逆
      身作证成就游,亦慧观诸漏尽者,是谓比丘阿罗诃,名俱解脱。”
      “阿难!如果有比丘能够如实地知见意识的七个依止处及二个处,心不染着于此,
      从此得到解脱,另外,还能够以顺、逆的次序进出这八种解脱,任何时候,任何地
      点,只要他愿意,他便能在现世以智慧断尽一切烦恼,亲身体验没有烦恼的心解
      脱、慧解脱,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
  69。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尊者阿难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九八)中阿含因品念处经第二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137),在剑磨瑟昙(138)拘楼都邑。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拘楼国的剑磨瑟昙镇。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969),谓四
      念处(521)。若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109)悉断五盖(21 7)、心秽(275)、慧羸(276),立心正住
      于四念处,修七觉支(154),得觉无上正尽之觉。若有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
      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我今现
      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我亦断五盖、心秽、慧羸,立心正住于四念处,修七觉
      支,得觉无上正尽之觉。”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有一个法门可以使众生得到清净,远离忧愁恐惧,断
      除哭泣,证得真理,那就是四念处。过去世的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都是断除贪
      欲、瞋恨、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疑惑等五种障碍、内心的污秽、使智慧
      薄弱的行为之后,使心专注于四念处,修习七觉支,而得到究竟无上的觉悟。未来

二八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二八六  因品第九(98)念处经第二

      世的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也都是断除贪欲、瞋恨、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
      悔、疑惑等五种障碍、内心的污秽、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使心专注于四念处,
      修习七觉支,而得到究竟无上的觉悟。我身为现世的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也是
      断除贪欲、瞋恨、昏沈与睡眠、激动不安与后悔、疑惑等五种障碍、内心的污秽、
      使智慧薄弱的行为之后,使心专注于四念处,修习七觉支,而得到究竟无上的觉
      悟。”
   3。 “云何为四?观身如身念处,如是观觉、心、法如法念处。云何观身如身念处?比
      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
      则知眠寤。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
      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什么是四念处呢?即于身体观照身体、于感受观照感受、于内心观照内心、于现
      象观照现象。比丘应该如何于身体观照身体呢?比丘行路时应知道行路,站立时应
      知道站立,坐下时应知道坐下,躺平时应知道躺平,睡眠时应知道睡眠,醒悟时应
      知道醒悟。如此,比丘于自己的身体观照自己的身体,于他人的身体观照他人的身
      体,使心专注于身体,知见身体的一切活动,明了身体的一切活动,比丘就是应该
      如此于身体观照身体。”
   4。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
      善着僧伽梨(487)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观内身如
      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比丘应该于身体观照身体。比丘应当学习正知出入时的活动举止,即清楚地观察
      分别屈伸低仰、穿着袈裟及执持钵具时的威仪是否端正,乃至一切的行、住、坐、
      卧、眠、寤、语、默都很清楚地知道。如此,比丘于自己的身体观照自己的身体,
      于他人的身体观照他人的身体,使心专注于身体,知见身体的一切活动,明了身体
      的一切活动,比丘就是应该如此于身体观照身体。”
   5。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
      工弟子,彼持墨绳,用⊕絣(873)于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恶不善念,以善
      法念治断灭止。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
      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二八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二八八  因品第九(98)念处经第二

      “比丘应该于身体观照身体。比丘生起邪恶不善的念头时,应当以善法的念头来对
      治断除不善的念头。譬如木匠及其弟子,用墨绳振墨于木头,再用锋利的斧头将它
      切直。同理,比丘生起邪恶不善的念头时,应当以善法的念头来对治断除不善的念
      头。如此,比丘于自己的身体观照自己的身体,于他人的身体观照他人的身体,使
      心专注于身体,知见身体的一切活动,明了身体的一切活动,比丘就是应该如此于
      身体观照身体。”
   6。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齿齿相着,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犹
      二力士捉一羸人,处处⊕旋捉⊙,自在打锻。如是比丘齿齿相着,舌逼上腭,以心治
      心,治断灭止。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
      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比丘应该于身体观照身体。比丘的上下牙齿应轻轻咬合,舌头顶住上腭,用心去
      对治断除内心的烦恼。譬如二个大力士捉住一个瘦弱的人,处处都可以捉弄,随便
      地殴打。同理,比丘的上下牙齿应轻轻咬合,舌头顶住上腭,用心去对治断除内心
      的烦恼。如此,比丘于自己的身体观照自己的身体,于他人的身体观照他人的身
      体,使心专注于身体,知见身体的一切活动,明了身体的一切活动,比丘就是应该
      如此于身体观照身体。”
   7。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长
      即知入息长,出息长即知出息长,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学一切
      身息入,⊕学一切身息出,学止身行息入,学止⊕身行息出。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
      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比丘应该于身体观照身体。比丘吸气时知道吸气,呼气时知道呼气,吸气长时知
      道吸气长,呼气长时知道呼气长,吸气短时知道吸气短,呼气短时知道呼气短,学
      习全身吸气,学习全身呼气,学习停止身体的活动而吸气,学习停止身体的活动而
      呼气。如此,比丘于自己的身体观照自己的身体,于他人的身体观照他人的身体,
      使心专注于身体,知见身体的一切活动,明了身体的一切活动,比丘就是应该如此
      于身体观照身体。”
   8。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20),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
      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工浴人,器盛澡豆(874),水和成搏,水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

二八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二九○  因品第九(98)念处经第二

      周。如是比丘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
      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
      身。”
      “比丘应该于身体观照身体。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邪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
      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喜乐,使全身浸润于初禅
      中,让喜乐普遍充满于全身。譬如沐浴师把沐浴粉放入桶中,加水混合,使之彻底
      溶化,普遍充满于水中。同理,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邪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
      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喜乐,使全身浸润于初禅
      中。如此,比丘于自己的身体观照自己的身体,于他人的身体观照他人的身体,使
      心专注于身体,知见身体的一切活动,明了身体的一切活动,比丘就是应该如此于
      身体观照身体。”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乐(21),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
      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如山泉,清净不浊,充满流溢,四方水来,无缘得入,即彼泉
      底,水自涌出,流溢于外,渍山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乐,渍
      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
      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比丘应该于身体观照身体。比丘因为觉观的息灭,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
      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喜乐,使全身浸润于二禅中,让喜乐普遍充
      满于全身。譬如山泉,极为清彻充满,四面八方的流水无法流入,因为山泉水源自
      地下,自然涌出,盈流于外,普遍充满,无处不在。同理,比丘因为觉观的息灭,
      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喜乐,使全身
      浸润于二禅中,让喜乐普遍充满于全身。如此,比丘于自己的身体观照自己的身
      体,于他人的身体观照他人的身体,使心专注于身体,知见身体的一切活动,明了
      身体的一切活动,比丘就是应该如此于身体观照身体。”
  10。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无喜生乐(22),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
      喜生乐无处不遍。犹青莲华,红、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彼根、茎、
      华、叶,悉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
      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

二九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二九二  因品第九(98)念处经第二

      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比丘应该于身体观照身体。比丘因为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
      会以身体经验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
      的’,具足第三禅而生活,使全身浸润于三禅中,让乐普遍充满于全身。譬如青、
      红、赤、白莲花,生于水中,长于水中,当它在水下时,它的根、茎、叶、花全部
      浸泡在水中。同理,比丘因为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
      经验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
      三禅而生活,使全身浸润于三禅中,让乐普遍充满于全身。如此,比丘于自己的身
      体观照自己的身体,于他人的身体观照他人的身体,使心专注于身体,知见身体的
      一切活动,明了身体的一切活动,比丘就是应该如此于身体观照身体。”
  11。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23),于此身
      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犹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其身体无处
      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
      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