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能够忍耐饥渴、寒热、蚊虻、蝇蚤、虱、风、热的逼迫、
      漫骂、毁谛,乃至捶打。即使身体遭遇令人不悦、极为痛苦,乃至夺命的各种病
      痛,都能够忍耐,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静,不轻视禅定,具足
      内观,在空闲处修行。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能够忍耐不乐,即使生起不乐,内心
      也不会执着不乐,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静,不轻视禅定,具足
      内观,在空闲处修行。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能够忍耐恐怖,即使生起恐怖,内心
      也不会执着恐怖,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静,不轻视禅定,具足
      内观,在空闲处修行。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即使生起了三种邪恶不善的念头,贪
      欲的念头、瞋恨的念头、残酷的念头,内心也不会执着这三种邪恶不善的念头,你
      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静,不轻视禅定,具足内观,在空闲处修
      行。”
   5。 “比丘!当愿我离欲、离恶不善之法(20)……至得第四禅成就游(23),得具足戒而不废

四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四一六  因品第九(105)愿经第九

      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愿我三结(43)已尽,得须陀洹(44),不堕恶法定趣正
      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问七往来已,便得苦边,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
      空静处。比丘!当愿我三结已尽,淫怒痴薄(45),得一往来(46),天上、人问一往来已,
      便得苦边,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五下分结(47)尽,
      生于彼间便般涅槃(48),得不退法(49),不还此世,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
      处。”
      “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够因为远离欲,远离邪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
      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喜乐;因为觉观的息灭,具足第二
      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喜乐;因为远离喜而达
      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心平衡,并
      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生活;因为乐灭、苦灭、过去的喜
      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衡所生起之念
      的清净,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静,不轻视禅定,具足内观,在
      空闲处修行。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能够永断三种会导致生死轮回的束缚,即身
      见、戒取见、疑,证得初果,不再造作恶业,终将得到解脱,最多七次往来天上人
      间,便可断尽一切苦,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静,不轻视禅定,
      具足内观,在空闲处修行。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能够永断三种会导致生死轮回的
      束缚,即身见、戒取见、疑,并且减弱贪、瞋、痴的程度,证得二果,最多一次往
      来天上人间,便可断尽一切苦,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静,不轻
      视禅定,具足内观,在空闲处修行。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能够永断五种较粗的,
      会导致生死轮回的束缚,即贪欲、瞋恚、身见、戒取见、疑,证得三果,并且在
      〔色界或无色界〕天上得到解脱,不再受生于人间,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
      修内心的寂静,不轻视禅定,具足内观,在空闲处修行。”
   6。 “比丘!当愿我息解脱,离色得无色(358),如其像定(480),身作证成就游,以慧而观断漏
      (3)、知漏,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比丘!当愿我如意足(104)、天耳
      智、他心智(483)、宿命智(501)、生死智,诸漏己尽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24),于现法
      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25),得具足戒而不废禅,成就观行于空静处。”

四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四一八  因品第九(105)愿经第九

      “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能够超越物质境界而达到无物质境界之寂静禅定,具足伟
      大的神通,以智慧了知烦恼、断除烦恼,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
      静,不轻视禅定,具足内观,在空闲处修行。诸比丘!如果你们希望能够成就神足
      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并且断尽烦恼,没有贪欲与无明,当下能
      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
      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你们就应该于戒圆满成就,专修内心的寂静,
      不轻视禅定,具足内观,在空闲处修行。’
   7。 于是,彼比丘闻佛陀所说,善受善持,即从⊕座起,稽首佛足,绕三匝(303)而去。
      于是,该比丘在听完佛陀的说法之后,受持佛陀的教诲,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右
      绕三圈后离去。
   8。 彼比丘受佛此教,闲居静处,宴坐思惟,修行精勤,心无放逸。因闲居静处,宴坐
      思惟,修行精勤,心无放逸故,若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舍家,
      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54)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
      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彼尊者知法已,至得阿罗诃(26)。
      该比丘接受佛陀的指示,独自住在褊远之处,心不放逸,努力不懈。因为他独自住
      在偏远之处,心不放逸,努力不懈,专精思惟:良家子弟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
      当地从俗家离开,而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行生活,是以断尽一切苦为目的。
      于是,他便在现世中以自己的智慧,亲自体验、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
      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成为阿罗汉。
   9。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四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四二○  因品第九(105)愿经第九

      (一○六)中阿含因品想经第十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沙门、梵志(9)于地有地想:‘地即是神,地是神所,神
      是地所。’彼计地即是神已,便不知地(1014)。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
      天、无烦、无热,彼于净有净想:‘净即是神,净是神所,神是净所。’彼计净即
      是神已,便不知净。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
      若干、见、闻、识、知,得观意所念、意所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彼
      于一切(1015)有一切想:‘一切即是神,一切是神所,神是一切所。’彼计一切即是神
      已,便不知一切。”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有修行人、婆罗门想地为地,想地为地之后,思惟
      〔自己〕为地,于地思惟〔自己〕,从地思惟〔自己〕,思惟‘地是我的’,于地
      生欢喜。为什么呢?我说:‘因为他没有遍知。’有修行人、婆罗门想水、火、

四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四二二  因品第九(106)想经第十

      风、众生、天神、造物主、梵天、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征服者、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所见、所闻、所觉、所识、单一性、种种
      性、一切、涅槃为涅槃,想涅槃为涅槃之后,思惟〔自己〕为涅槃,于涅槃思惟
     〔自己〕,从涅槃思惟〔自己〕,思惟‘涅槃是我的’,于涅槃生欢喜。为什么
      呢?我说:‘因为他没有遍知。
   3。 “若有沙门、梵志于地则知地,地非是神,地非神所,神非地所,彼不计净即是神
      已,已,彼便知地(1016)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彼于净则
      知净,净非是神,净非神所,神非净所。彼不计净即是神已,彼便知净,无量空
      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得
      观意所念、意所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彼于一切则知一切,一切非是
      神,一切非神所,神非一切所。彼不计一切即是神已,彼便知一切。”
      “有修人、婆罗门证知地为地,证知地为地之后,不思惟(自己)为地,不于地
      思惟(自己),不从地思惟(自己),不思惟‘地是我的’,不于地生欢喜。为什
      么呢?我说:‘因为他有遍知。’有修行人、婆罗门证知水、火、风、众生、天
      神、造物主、梵天、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征服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
      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所见、所闻、所觉、所识、单一性、种种性、一切、涅槃
      为涅槃,证知涅槃为涅槃之后,不思惟〔自己〕为涅槃,不于涅槃思惟〔自己〕,
      不从涅槃思惟〔自己〕,不思惟‘涅槃是我的’,不于涅槃生欢喜。为什么呢?我
      说:‘因为他有遍知。’”
   4。 “我于地则知地,地非是神,地非神所,神非地所。我不计地即是神已,我便知
      地。如是水、火、风、神、天、生主、梵天、无烦、无热,我于净则知净,净非是
      神,净非神所,神非净所。我不计净即是神已,我便知净。无量空处、无量识处、
      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一、别、若干、见、闻、识、知,得观意所念、意所
      思,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我于一切则知一切,一切非是神,一切非神
      所,神非一切所。我不计一切即是神已,我便知一切。”
      “我证知地为地,证知地为地之后,不思惟〔自己〕为地,不于地思惟〔自己〕,
      不从地思惟〔自己〕,不思惟‘地是我的’,不于地生欢喜。为什么呢?我说:‘因
      为我有遍知。’我证知水、火、风、众生、天神、造物主、梵天、光音天、遍净

四二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二四  因品第九(106)想经第十

      天、广果天、、征服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所见、所
      闻、所觉、所识、单一性、种种性、一切、涅槃为涅槃,证知涅槃为涅槃之后,不
      思惟〔自己〕为涅槃,不于涅槃思惟〔自己),不从涅槃思惟〔自己〕,不思惟
     ‘涅槃是我的’,不于涅槃生欢喜。为什么呢?我说:‘因为我有遍知。’”
   5。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二林.观心二.达.奴波.法本,
      优陀罗.蜜丸.瞿昙弥在后。

      (一○ 七)中阿含林品林经(上)第一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无正念(22)便得正念,其
      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脱便得解脱,诸漏(3)不尽而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涅槃(48)则
      得涅槃;学道者所须衣被、饮食、床榻、汤药(56),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难
      得。彼比丘依此林住,依此林住已,若无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
      解脱不得解脱,诸漏不尽不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涅槃,然不得涅槃:学道者所须
      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难得。彼比丘应作是观:
      我出家学道,不为衣被故,不为饮食、床榻、汤药故,亦不为诸生活具故,然我依

四二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二六  林品第十(107)林经(上)第一

      此林住,或无正念不得正念,其心不定不得定心,若不解脱不得解脱得漏尽,诸漏不尽不
      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涅槃,然不得涅槃;学道者所须衣被、饮食、床榻、汤药,
      诸生活具,以一切求索,易不难得。彼比丘如是观已,可舍此林去。”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比丘依住于森林〔最好的条件〕是:‘我依住于森林
      时,如果没有正念可以生起正念,如果心不安定可以得到安定,如果尚未解脱可以
      得到解脱,未彻底断除的烦恼可以彻底断除,未得无上安隐涅槃可以得到无上安隐
      涅槃;修行者应得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可以容易得
      到,没有困难。’当比丘依住于森林,在依住于森林之后,如果没有正念还是无法
      生起正念,如果心不安定还是无法得到安定,如果尚未解脱还是无法得到解脱,未
      彻底断除的烦恼还是无法彻底断除,未得无上安隐涅槃还是无法得到无上安隐涅
      槃;只是修行者应得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可以容易得
      到,没有困难。该比丘应该如此思惟:‘我出家修行,不是为了得到饮食、衣服、
      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现在我依住在这个森林,本来没有正念还是无法
      生正念,如果心不安定还是无法得到安定,如果尚未解脱还是无法得到解脱,未
      彻底断除的烦恼还是无法彻底断除,未得无上安隐涅槃还是无法得到无上安隐涅
      槃;只是修行者应得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可以容易得
      到,没有困难。’该比丘如此思惟之后,应该离开这个森林,到别处去。”
   3。 “比丘者,依一林住:我依此林住,或无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
      解脱便得解脱,诸漏不尽而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涅槃则得涅槃;学道者所须衣
      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易不难得。彼比丘依此林住,依
      此林住已,或无正念便得正念,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得解脱便得解脱,诸漏不
      尽而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涅槃则得涅槃;学道者所须衣被、饮食、床榻、汤药,
      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难可得。彼比丘应作是观:我出家学道,不为衣被故,
      不为饮食、床榻、汤药故,亦不为诸生活具故,然依此林住,或无正念便得正念,
      其心不定而得定心,若不解脱便得解脱,诸漏不尽而得漏尽,不得无上安隐涅槃则
      得涅槃;学道者所须衣被、饮食、床榻、汤药,诸生活具,彼一切求索,甚难可
      得。彼比丘如是观已,可住此林。”
      “比丘依住于森林〔最好的条件〕是:‘我依住于森林时,如果没有正念可以生起

四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二八  林品第十(107)林经(上)第一

      正念,如果心不安定可以得到安定,如果尚未解脱可以得到解脱,未彻底断除的烦
      恼可以彻底断除,未得无上安隐涅槃可以得到无上安隐涅槃;修行者应得的饮食、
      衣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可以容易得到,没有困难。’当比丘依住
      于森林,在依住于森林之后,本来没有正念现在可以生起正念,本来心不安定现在
      可以得到安定,本来尚未解脱现在可以得到解脱,未彻底断除的烦恼现在可以彻底
      断除,未得无上安隐涅槃现在可以得到无上安隐涅桀;但是修行者应得的饮食、衣
      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非常困难,不容易得到。该比丘应该如此思
      惟:‘我出家修行,不是为了得到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
      现在我依住在这个森林,本来没有正念现在可以生起正念,本来心不安定现在可以
      得到安定,本来尚未解脱现在可以得到解脱,未彻底断除的烦恼现在可以彻底断
      除,未得无上安隐涅槃现在可以得到无上安隐涅槃;只是修行者应得的饮食、衣
      服、卧具、医药等维持生活的必需品,非常困难,不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