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若求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
      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
      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帝释天听了之后,说:“是的,佛陀!是的,善逝!是的,大师!比丘应该断除三法
      ,修习三法,才能够成为达到适当的,可以灭除妄想之正道的行者。是哪三法呢?
      一是身行,二是口行,三是遍求。佛陀说:身行有二种,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
      的。如果身行会增长邪恶不善之法,减少善法,应该立即断除;如果身行会减少邪
      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身行。同理,口行也
      是如此。佛陀说:遍求有二种,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的。如果遍求会增长邪恶
      不善之法,减少善法,应该立即断除;如果遍求会减少邪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
      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遍求。是的,佛陀!是的,善逝!是的,大师
      !佛陀所说的法,我已经知道了。因为听了佛陀所说的法,我断除了疑惑,没有犹
      豫。”
  50。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帝释天对于佛陀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51。 复问曰:“大仙人!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有几法,护从解脱(301)行几法耶?”
      帝释天又问:“佛陀!比丘应该修习几法,才能够成为达到适当的,可以灭除妄想之
      正道的行者?他应该修习几法,才能够守护戒律呢?”
  52。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有六法,护从解脱行六法也。云何为
      六?眼视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拘翼!眼视色者,我说
      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眼视色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眼视色可行者,我为彼
      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如是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者,
      我说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意知法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意知法可行者,
      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佛陀回答说:“帝释天!比丘应该修习六法,才能够成为达到适当的,可以灭除妄
      想之正道的行者:他应该修习六法,才能够守护戒律。是哪六法呢?当眼睛见到

一八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一八六 大品第十一(134)释问经第十八

      物质时、当耳朵听到声音时、当鼻子闻到味道时、当舌头尝到滋味时、当身体感到
      接触时、当意念意识到概念时。帝释天!我说:当眼睛见到物质时会有二种情形,
      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的。对于不可以修习的情形,应该立即断除;对于可以修
      习的情形,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同理,当耳朵听到声音时、当鼻
      子闻到味道时、当舌头尝到滋味时、当身体感到接触时也是如此。帝释天!我说:
      当意念意识到概念时会有二种情形,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的。对于不可以修习
      的情形,应该立即断除;对于可以修习的情形,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
      习。”
  53。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灭
      戏道迹者有六法,护从解脱行六法。云何为六?眼视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
      、身觉触、意知法。大仙人说眼视色者,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眼视色增长恶
      不善法,⊕减损善法者,大仙人即断彼;若眼视色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
      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如是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大仙
      人说意知法者,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意知法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法者,
      大仙人即断彼;若意知法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
      ,成就彼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
      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帝释天听了之后,说:“是的,佛陀!是的,善逝!是的,大师!比丘应该修习六法
      ,才能够成为达到适当的,可以灭除妄想之正道的行者;他应该修习六法,才能够
      守护戒律。是哪六法呢?当眼睛见到物质时、当耳朵听到声音时、当鼻子闻到味道
      时、当舌头尝到滋味时、当身体感到接触时、当意念意识到概念时。佛陀说:当眼
      睛见到物质时会有二种情形,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的。如果当眼睛见到物质时
      会增长邪恶不善之法,减少善法,则应该立即断除;如果当眼睛见到物质时会减少
      邪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同理,当耳朵听
      到声音时、当鼻子闻到味道时、当舌头尝到滋味时、当身体感到接触时也是如此。
      佛陀说:当意念意识到概念时有二种情形,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的。如果当意
      念意识到概念时会增长邪恶不善之法,减少善法,应该立即断除;如果当意念意识
      到概念时会减少邪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

一八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一八八 大品第十一(134)释问经第十八

      是的,佛陀!是的,善逝!是的,大师!佛陀所说的法,我已经知道了。因为听了
      佛陀所说的法,我断除了疑惑,没有犹豫。”
  54。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帝释天对于佛陀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55。 复问曰:“大仙人!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命存一时顷,复断几法,行几法耶?”
      帝释天又问:“佛陀!对于即将命终的比丘,应该断除几法,修习几法,才能够成为
      达到适当的,可以灭除妄想之正道的行者呢?”
  56。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命存一时顷,复断三法,行三法。
      云何为三?一日喜,二曰忧,三曰舍(107)。拘翼!喜者,我说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喜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喜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忧亦
      如是。拘翼!舍者,我说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舍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
      舍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佛陀回答说:“帝释天!对于即将命终的比丘,应该断除三法,修习三法,才能够成
      为达到适当的,可以灭除妄想之正道的行者。是哪三法呢?一是喜,二是忧,三是
      中性感觉。帝释天!我说:喜有二种,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的。对于不可以修
      习的喜,应该立即断除;对于可以修习的喜,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
      。同理,忧也是如此。帝释天!我说:中性感觉有二种,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
      的。对于不可以修习的中性感觉,应该立即断除;对于可以修习的中性感觉,应该
      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
  57。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比丘者趣向灭
      戏道迹,命存一时顷,断三法,行三法。云何为三?一日喜,二曰忧,三曰舍。大
      仙人说喜者,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喜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法者,大仙人即
      断彼;若喜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忧亦如是。大仙人说舍者,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若舍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
      法者,大仙人即断彼;若舍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
      智,成就彼故。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
      。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帝释天听了之后,说:“是的,佛陀!是的,善逝!是的,大师!对于即将命终的比

一八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一九○ 大品第十一(134)释问经第十八

      丘,应该断除三法,修习三法,才能够成为达到适当的,可以灭除妄想之正道的行
      者。是哪三法呢?一是喜,二是忧,三是中性感觉。佛陀说:喜有二种,可以修习
      的与不可以修习的。如果喜会增长邪恶不善之法,减少善法,则应该立即断除;如
      果喜会减少邪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同理
      ,忧也是如此。佛陀说:中性感觉有二种情形,可以修习的与不可以修习的。如果
      中性感觉会增长邪恶不善之法,减少善法,应该立即断除;如果中性感觉会减少邪
      恶不善之法,增长善法,应该具足正念正智,知道何时应修习。是的,佛陀!是的
      ,善逝!是的,大师!佛陀所说的法,我已经知道了。因为听了佛陀所说的法,我
      断除了疑惑,没有犹豫。”
  58。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帝释天对于佛陀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59。 复问曰:r 大仙人!一切沙门、梵志(9)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1228)耶?”
      帝释天又问:“佛陀!是否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都教导相同的教法,守持相同的戒
      律,有相同的欲求,追求相同的目标呢?”
  60。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一切沙门、梵志不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也。
      ”
      佛陀回答说:“帝释天!并不是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都教导相同的教法,守持相同
      的戒律,有相同的欲求,追求相同的目标。”
  61。 时,天王释复问曰:“大仙人!一切沙门、梵志以何等故,不同一说、一欲、一爱、
      一乐、一意耶?”
      帝释天又问:“佛陀!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都教导相同的教法,守持相
      同的戒律,有相同的欲求,追求相同的目标呢?”
  62。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此世有若干种界,有无量界。彼随所知界,即彼界随其力
      ,随其方便,一向说此为真谛,余者虚妄。拘翼!是故一切沙门、梵志不同一说、
      一欲、一爱、一乐、一意耳。”
      佛陀回答说:“帝释天!这个世界包含有各种不同的界。不同的众生执取不同的界,
      由于众生强烈的执着,他便会说:只有这个才是真理,其他的都是虚妄的。帝释天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都教导相同的教法,守持相同的戒律,有相

一九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一九二 大品第十一(134)释问经第十八

      同的欲求,追求相同的目标。”
  63。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此世有若干种
      界,有无量界。彼随所知界,即彼界随其力,随其方便,一向说此为真谛,余者虚
      妄。大仙人!以是故,一切沙门、梵志不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耳。唯
      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
      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帝释天听了之后,说:“是的,佛陀!是的,善逝!是的,大师!这个世界包含有各
      种不同的界。不同的众生执取不同的界,由于众生强烈的执着,他便会说:只有这
      个才是真理,其他的都是虚妄的。佛陀!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都教
      导相同的教法,守持相同的戒律,有相同的欲求,追求相同的目标。是的,佛陀!
      是的,善逝!是的,大师!佛陀所说的法,我已经知道了。因为听了佛陀所说的法
      ,我断除了疑惑,没有犹豫。”
  64。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帝释天对于佛陀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65。 复问曰:“大仙人!一切沙门、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54),究竟梵行讫(1229)
      耶?”
      帝释天又问:“佛陀!是否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都依止于究竟,得到究竟安隐,是
      究竟的梵行者,圆满究竟的目标呢?”
  66。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不必一切沙门、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
      竟梵行讫。”
      佛陀回答说:“帝释天!不是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都依止于究竟,得到究竟安隐,
      是究竟的梵行者,圆满究竟的目标。”
  67。 时,天王释复问曰:“大仙人!以何等故,不必一切沙门、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净
      ,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耶?”
      帝释天又问:“佛陀!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修行人、婆罗门都依止于究竟,得到究竟安
      隐,是究竟的梵行者,圆满究竟的目标呢?”
  68。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若有沙门、梵志于无上爱尽,不正善心解脱(173)者,彼不至究
      竟,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讫。拘翼!若有沙门、梵志于无上爱尽

一九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一九四 大品第十一(134)释问经第十八

      ,正善心解脱者,彼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
      佛陀回答说:“帝释天!如果修行人、婆罗门无法彻底解脱渴爱,他们就不是依止于
      究竟,得不到究竟安隐,不是究竟的梵行者,无法圆满究竟的目标。帝释天!如果
      修行人、婆罗门能够彻底解脱渴爱,他们就是依止于究竟,得到究竟安隐,是究竟
      的梵行者,圆满究竟的目标。”
  69。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若有沙门、梵
      志于无上爱尽,不正善心解脱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不究竟
      梵行讫。大仙人!若有沙门、梵志,于无上爱尽,正善心解脱者,彼至究竟,究竟
      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
      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帝释天听了之后,说:“是的,佛陀!是的,善逝!是的,大师!如果修行人、婆罗
      门无法彻底解脱渴爱,他们就不是依止于究竟,得不到究竟安隐,不是究竟的梵行
      者,无法圆满究竟的目标。佛陀!如果修行人、婆罗门能够彻底解脱渴爱,他们就
      是依止于究竟,得到究竟安隐,是究竟的梵行者,圆满究竟的目标。是的,佛陀!
      ,善逝!是的,大师!佛陀所说的法,我已经知道了。因为听了佛陀所说的法
      ,我断除了疑惑,没有犹豫。”
  70。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善受善持,白曰:“大仙人!我于长夜有疑惑刺,世尊今日而
      拔出之。所以者何?谓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故。”
      帝释天听完佛陀的话后,谨记在心,说:“佛陀!长期以来,我心中的疑惑,已经被
      佛陀拔除了。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
  71。 世尊问曰:“拘翼!汝颇忆昔时曾问余沙门、梵志如此事耶?”
      佛陀问说:“帝释天!你曾经向其他的修行人、婆罗门,问过这些问题吗?”
  72。 时,天王释答曰:“世尊!唯大仙人自当知之。大仙人!三十三天集在法堂(27),各怀愁
      戚,数数叹说:‘我等若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必当往见。’大仙人!然我等
      不得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已,便行具足五欲功德。大仙人!我等放逸,行放逸
      已,大威德天子于极妙处,即便命终。大仙人!我见大威德天子于极妙处,即命终
      时,便生极厌,身毛皆竖:‘莫令我于此处速命终!’”
      帝释天回答说:“佛陀!您是知道的。佛陀!三十三天之天众共集于法堂,常常心怀

一九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一九六 大品第十一(134)释问经第十八

      忧愁地说:‘如果我们能够遇到佛陀出世,我们一定要去拜见佛陀。’佛陀!当我们
      尚未能遇到佛陀出世时,我们便享受五欲之乐。佛陀!我们是如此懈怠,具足伟大
      德行、福报的天子就在这样懈怠的情形下命终。佛陀!当我看见具足伟大德行、福
      报的天子在这样懈怠的情形下命终,心生畏惧,毛发竖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