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尊者郁毗罗迦叶便施展伟大的神通,从座位上消失,出现在东方,飞上虚空
      ,作四种动作,行、住、坐、卧。然后进入以火为所缘的禅定中,身体便出现不同
      颜色的火焰,有青色、黄色、红色、白中带透明的颜色,一会儿下半身出现火,上
      半身出现水;一会儿上半身出现火,下半身出现水。之后,又出现在南方、西方、
      北方,飞上虚空,作四种动作,行、住、坐、卧。然后进入以火为所缘的禅定中,

一三七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三八 王相应品第六(62)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

      身体便出现不同颜色的火焰,有青色、黄色、红色、白中带透明的颜色,一会儿下
      半身出现火,上半身出现水;一会儿上半身出现火,下半身出现水。
  11。 于是,尊者郁毗罗迦叶⊕现如意足已,为佛作礼,白曰:“世尊!佛是我师,我是佛
      弟子,佛?具一切智(643),我无一切智。”
      尊者郁毗罗迦叶施展神通之后,顶礼佛陀,告诉佛陀:“佛陀!您是我的老师,我
      是您的弟子,佛陀您在发现真理与教导真理方面的能力是圆满的,我没有您那样的
      能力。”
  12。 世尊告日:“如是,迦叶!如是,迦叶!我有一切智,汝无一切智。”
      佛陀回答说:“是的!迦叶!是的!迦叶!我在发现真理与教导真理方面的能力是
      圆满的,而你没有那样的能力。”
  13。 尔时,尊者郁毗罗迦叶因自己故,而说颂日:
      “昔无所知时,为解脱事火,虽老犹生盲,邪不见真际。
      我今见上迹,无上龙所说,无为尽脱苦,见已生死尽。”
      于是,尊者郁毗罗迦叶自己说出以下之偈颂:
      “过去因为无知,想从拜火而得解脱,所以年龄虽然大,但是依旧犹如初生儿
      那样的盲目,不知道真理为何。
      现在我已经见到无上的佛陀所宣说的真理,断尽一切苦,不再轮回生死。”
  14。 诸摩竭陀人见如此已,便作是念:“沙门瞿昙不从郁毗罗迦叶学梵行,郁毗罗迦叶从
      沙门瞿昙学梵行也。”
      摩竭陀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心里想:“不是佛陀跟随尊者郁毗罗迦叶修习梵行,是
      尊者郁毗罗迦叶跟随佛陀修习梵行。”
  15。 世尊知诸摩竭陀人心之所念,便为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
      喜。无量方便(38)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385),闻者欢
      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
      净(386)。
      佛陀知道了摩竭陀人的心念之后,便为摩竭陀国频毗娑罗王说法,鼓励他,使他心
      生欢喜。佛陀以各种方法为他说法,鼓励他,使他心生欢喜之后,如同其他诸佛,
      佛陀先为他说渐次法,让他心生欢喜,即说明布施、持戒、生天的相关事情,爱欲

一三九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四○ 王相应品第六(62)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

      的危险、愚行、污秽,远离爱欲可带来的益处。
  16。 世尊为彼大王说之,佛已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
      心、无疑心、无⊕盖心(387),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所说正要(388),世尊即为彼说
      苦、⊕集、灭、道(42)。
      佛陀为他说渐次法之后,知道他的内心已经做好准备,柔软、没有障碍、欢喜、虔
      诚,已经有能力可以接受究竟之法,即诸佛所赞叹的法说,于是,佛陀就为他说四
      圣谛,苦、苦的起因、苦的寂灭、灭苦的方法。
  17。 “大王!色(401)生灭,汝当知色生灭。大王!觉、想、行、识生灭,汝当知识生灭。大
      王!犹如大雨时,水上之泡或生或灭。大王!色生灭亦如是,汝当知色生灭。大
      王!觉、想、行、识生灭,汝当知识生灭。大王!若族姓子知色生灭,便知不复生
      当来色。大王!若族姓子知觉、想、行、识生灭,便知不复生当来识。大王!若族
      姓子知色如真,便不着色,不计色,不染色,不住色,不乐色是我。大王!若族姓
      子知觉、想、行、识如真,便不着识,不计识,不染识,不住识,不乐识是我。大
      王!若族姓子不着色,不计色,不染色,不住色,不乐色是我者,便不复更受当来
      色。大王!若族姓子不着觉、想、行、识,不计识,不染识,不住识,不乐识是我
      者,便不复更受当来识。大王!此族姓子无量、不可计、无限,得息寂。若舍此五
      阴已,则不更受阴也。”
      “大王!色生灭时,你应该要知道色的生灭。大王!受、想、行、识生灭时,你应
      该要知道受、想、行、识的生灭。大王!譬如下大雨时,水面上的泡沫会有生灭。
      同理,大王!色生灭时,你应该要知道色的生灭。大王!受、想、行、识生灭时,
      你应该要知道受、想、行、识的生灭。大王!如果善男子知道色的生灭,便不会寄
      望于未来的色。大王!如果善男子知道受、想、行、识的生灭,便不会寄望未来的
      受、想、行、识。大王!如果善男子如实地知道色,便不会执着于色,不会指望于
      色,不会染着于色,不会以色为安隐,不会把色当成是我。大王!如果善男子如实
      地知道受、想、行、识,便不会执着于受、想、行、识,不会指望于受、想、行、
      识,不会染着于受、想、行、识,不会以受、想、行、识为安隐,不会把受、想、
      行、识当成是我。大王!如果善男子不执着于色,不指望于色,不染着于色,不以
      色为安隐,不把色当成是我,那么他就不会再经历未来的色。大王!如果善男子不

一四一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四二 王相应品第六(62)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

      执着于受、想、行、识,不指望于受、想、行、识,不染着于受、想、行、识,不
      以受、想、行、识为安隐,不把受、想、行、识当成是我,那么他就不会再经历未
      来的受、想、行、识。大王!这个善男子将会得到不可限量、不可计数的寂静。他
      舍弃了对五蕴的执取之后,不会再有任何的执取了。”
  18。 于是,诸摩竭陀人而作是念:“若使色无常,觉、想、行、识无常者,谁活?谁受苦
      乐?”
      于是,摩竭陀人心里生起这样的疑问:“如果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
      那么谁活在世界上?谁来经历苦乐呢?”
  19。 世尊即知摩竭陀人心之所念,便告比丘:“愚痴凡夫不有所闻,见我是我而着于我,
      但无我、无我所,空我、空我所,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
      因缘,诸苦便灭。众生因缘会相连续则生诸法。如来(109)见众生相连续生已,便作是
      说:有生有死。我以清净天眼出过于人,见此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或
      妙、不妙,往来善处及不善处,随此众生之所作业,见其如真。”
      佛陀知道摩竭陀人心的疑问之后,便告诉比丘众:“不广泛学习的愚痴凡夫认为
      有一个 ‘我’是我,并且执着于我,但是事实上是无我、无我所,没有我、没有我
      所,一切法的生灭都是因缘的结果,因缘聚会所成的诸法都含有苦的成份。离闭因
      缘聚会,则一切苦不生。一切众生都依因缘聚会而生起一切法。如来知见到众生生
      死相续,故说:‘有生必有死。’我以清净超越一般人的天眼,如实地看到众生生
      时或死时,可能是美丽的、丑陋的,好的、不好的,再生至善处或恶处等,都是根
      据众生自己所作的行为。”
  20。 “若此众生成就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圣人,邪见成就邪见业,彼因缘此,身
      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此众生成就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诽谤圣人,
      正见(190)成就正见业,彼因缘此,身坏命终,必升善处,乃至天上。。我知彼如是,然不
      语彼:此是我,为能觉、能语、作、教作、起、教起,谓彼彼处,受善恶业报(149)。于
      中或有作是念:此不相应,此不得住,其行如法。因此生彼,若无此因便不生彼;
      因此有彼,若此灭者,彼便灭也。所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188),若无明
      灭,则行便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189)。大王!于意云何?色为有常?为无常耶?”
      “如果众生以身体造作邪恶的行为,以嘴巴、意念造作邪恶的行为,诽谛圣人,因

一四三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四四 王相应品第六(62)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

      为邪见而造作邪见的行为,那么会因为这样的情形,在命终身体坏散之后,轮回至
      恶处,乃至地狱中。如果众生以身体造作善良的行为,以嘴巴、意念造作善良的行
      为,不诽谛圣人,因为正见而造作正见的行为,那么会因为这样的情形,在命终身
      体坏散之后,得生善处,甚至天界。因为我如实地知道事实,所以不会认为:主张
       ‘此是我的本我’者,可以知道在某某处受善恶业的果报,这个 ‘此是我的本我’
      是常的、坚固的、永怛的、不变异法、将会永远存在的。对此,我清楚地知道:这
      是不相符的,不存在的,不如法的。凡事是由因而生起,如果没有因,果就不会生
      起;由因生果,因若灭时,果便灭。因为有无明,所以有行为造作;因为有行为造
      作,所以有识;因为有识,所以有名色;因为有名色,所以有六种感官;因为有六
      种感官,所以有接触;因为有接触,所以有感受;因为有感受,所以有贪爱;因为
      有贪爱,所以有执着;因为有执着,所以有存在,因为有存在,所以有生;因为有
      生,所以有老、死、忧愁、悲泣、痛苦、懊恼、绝望;因为无明的灭尽无余而灭尽
      行为造作,因为行为造作的灭尽而灭尽识,因为识的灭尽而灭尽名色,因为名色的
      灭尽而灭尽六种感官,因为六种感官的灭尽而灭尽接触,因为接触的灭尽而灭尽感
      受,因为感受的灭尽而灭尽贪爱,因为贪爱的灭尽而灭尽执着,因为执着的灭尽而
      灭尽存在,因为存在的灭尽而灭尽生,因为生的灭尽而灭尽老、死、忧愁、悲泣、
      痛苦、懊恼、绝望。大王!你认为如何?色是常?还是无常?”
  21。 答曰:“无常也,世尊!”
      摩竭陀国洗尼频毗娑罗王回答说:“色是无常。佛陀!”
  22。 复问曰:“若无常者,是苦?非苦耶?”
      佛陀又问:“如果是无常,那么是苦?还是非苦?”
  23。 答曰:“苦、变易也,世尊! ”
      摩竭陀国洗尼频毗娑罗王回答说:“是苦的,而且会变化的。佛陀!”
  24。 复问曰:“若无常、苦、变易法者,是多闻圣弟子颇受‘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410)’
      耶?”
      佛陀又问:“如果是无常、苦、会变化的,那么广泛学习的圣弟子是否应该接受‘
      〔色〕是我,是我的,我是〔色〕’呢?”
  25。 答曰:“不也,世尊!”

一四五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四六 王相应品第六(62)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

      摩竭陀国洗尼频毗娑罗王回答说:“不应该。佛陀!”
  26。 “大王!于意云何?觉、想、行、识为有常?为无常耶?”
      佛陀又问:“大王!你认为如何?受、想、行、识是常?还是无常?”
  27。 答曰:“无常也,世尊!”
      摩竭陀国洗尼频毗娑罗王回答说:“受、想、行、识是无常。佛陀!”
  28。 复问曰:“若无常者,是苦?非苦耶?”
      佛陀又问:“如果是无常,那么是苦?还是非苦?”
  29。 答曰:“苦、变易也,世尊! ”
      摩竭陀国洗尼频毗娑罗王回答说:“是苦的,而且会变化的。佛陀!”
  30。 复问曰:“若无常、苦、变易法者,是多闻圣弟子颇受 ‘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耶?”
      佛陀又问:“如果是无常、苦、会变化的,那么广泛学习的圣弟子是否应该接受 ‘
      〔受、想、行、识〕是我,是我的,我是〔受、想、行、识〕’呢?”
  31。 答曰:“不也,世尊!”
      摩竭陀国洗尼频毗娑罗王回答说:“不应该。佛陀!”
  32。 “大王!是故汝当如是学,若有色,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内、或外,或
      粗、或细,或好、或恶,或近、或远,彼一切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当以慧观
      知如真。大王!若有觉、想、行、识,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内、或外,或
      粗、或细,或好、或恶,或近、或远,彼一切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当以慧观
      知如真。大王!若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彼便厌色,厌觉、想、行、识,厌已便无
      欲,无欲已便得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
      有,知如真。”
      “所以,大王!你应该学习以智慧如实地观察色、受、想、行、识,不论是过去的
      、未来的、现在的、内在的〔自己的〕、外在的〔他人的〕、粗的、细的、好的、
      不好的、近的、远的,统统不是我,不是我的,我不是色、受、想、行、识。大王
      !如果广泛学习的圣弟子能够如此地观察,便能厌离色、受、想、行、识,因为厌
      离便能离欲,因为离欲便能得解脱,因为解脱便知道解脱的状态:没有再生,尽苦
      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

一四七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四八 王相应品第六(62)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

  33。 佛说此法时,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293),及八万天、摩竭陀诸
      人万二千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于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见法得法,觉白净
      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
      即从座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84),唯愿世尊受我为
      优婆塞(176)!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当佛陀在说这个法的时候,摩竭陀国洗尼频毗娑罗王、八万位天人,以及一万二千
      位摩竭陀人远离烦恼污秽,生起清净的智慧,能够了知缘起法。于是,摩竭陀王洗
      尼频毗娑罗亲自体证佛陀所说的法,断除一切的疑惑,不会再接受其他的宗教导师
      及其说法,不再有犹豫,证得初果,对于佛陀的教法有坚定的信心,没有丝毫的疑
      惑犹豫。他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告诉佛陀:“佛陀!请接受我成为你的在家弟子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能够以佛陀、佛陀的教法、比丘僧团做为我归依
      的对象。”
  34。 佛说如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及八万天、摩竭诸人万二千及千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摩竭陀国洗尼频毗娑罗王、八万位天人、一万二千位摩竭陀人
      及一千位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一四九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

一五○ 王相应品第六(62)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

      (六三)中阿含王相应品鞞婆陵耆经第六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萨罗国(1)。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拘萨罗国。
   2。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行道中路,欣然而笑。尊者(77)阿难(314)见世尊笑,叉手向佛,
      白曰:“世尊!何因缘笑?诸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109)若无因缘,终不妄笑,愿闻其
      意!”
      有一次,佛陀与比丘众一起在路上游行,在途中佛陀突然微笑。尊者阿难看见佛陀
      突然微笑,便合掌请示佛陀:“佛陀!您为什么突然微笑呢?佛陀不会无缘无故而
      笑,请佛陀告诉我原因。”
   3。 彼时,世尊告曰:“阿难!此处所中,迦叶(448)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此处坐,为弟子
      说法。”
      佛陀回答说:“阿难!迦叶佛陀曾经坐在这里为弟子说法。”
   4。 于是,尊者阿难即在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