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导线中感应出同样的电流来。1885年,他用这种电流感应的方法,在相距
四百米的两条绝缘线路之间进行了电话信号传输。但是,由于增加传输距离
的时候,要求导线相应增长,甚至同传输距离相近,这就失去了“无线”的
意义。
1896年初夏,马可尼刚到英国的时候,普利斯正在英格兰西部的布里斯
托尔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试验,想在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传送“感应电报”。
一个星期天的夜晚,他分别接通了横跨英格兰和爱尔兰南北的两条电报主干
线,构成两条巨大的平行线路。但是,无论是爱尔兰还是英格兰发出的信号,
对方都没有收到。试验失败了。
普利斯辛辛苦苦地研究了十几年,劳而无功,心中有些惆怅。
正在这个时候,普利斯从英国杂志《电气技师》上,看到马可尼申请专
利的简报,知道马可尼不是用电流感应的方法,而是用电磁振荡的方法发明
了无线电报,他真是无比的惊奇和欣喜。
普利斯急切地想见到马可尼。杂志上没有刊登马可尼的住址,他就派人
到各个旅馆去寻找。
一天上午,一个提着大箱子的年轻人拜访普利斯来了。普利斯象遇到久
别的亲人一样高兴,接过马可尼手里的箱子,把马可尼拉进了屋子里。两人
… Page 98…
进行了一阵热情的交谈以后,马可尼打开箱子,把收发报机搬出来,请普利
斯过目。他是那样的恭敬,就象一个学生在请老师指点习作一样。
普利斯发现马可尼的收发报机相当笨重,里面的部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
东西,就幽默地说:“人人都认识鸡蛋,但是,只有马可尼把鸡蛋立起来了!”
这话有个典故。据说,航海家哥伦布 (1451-1506)有次出席宴会,为了回
击一个大臣对发现新大陆的轻视,他顺手拿起一个鸡蛋问大家:“谁能在桌
子上把它立起来?”满桌的王公大臣试了又试,都没有办法。哥伦布笑了笑,
“啪”地一声,敲破鸡蛋的一头,鸡蛋就稳稳地立在桌子上了。普利斯在这
里把马可尼比做发现新大陆的英雄,是对他很高的评价。
普利斯很赏识马可尼的才干,请他留在邮电总局做进一步的实验。
不久,马可尼在邮电总局大楼顶上和三百米远的一座银行大楼之间成功
地进行了试验。几个月以后,在普利斯的帮助下,马可尼在索尔兹伯里平原
进行了无线电信号实地收发实验,距离达到八公里。
1896年十二月十二日,伦敦科技大厅坐满了听众,普利斯作完关于无线
电报的科普讲演以后,笑眯眯地把坐在旁边的马可尼介绍给大家,说他带来
了一套新的电报装置,用不着导线,可以通过赫兹波进行远距离通信。
马可尼从讲台下取出收发报机。这是两个大盒子。一个盒子装着发射机,
由电池、线圈和一对形状跟哑铃相象的赫兹振子组成。这就是李奇的火花式
发射机,它可以辐射一米到一米半的电磁波。另外一个盒子是黑色的,里面
是带继电器的金属屑检波器,盒子外面有两条水平铜带,当接收天线用,盒
顶装着电铃。
马可尼把两个盒子分别放在大厅的两个角上,一个自告奋勇的听众当发
报员,马可尼守着接收机。当发报人按下电键的时候,马可尼面前盒子上的
电铃立刻就发出了响声。为了证明没有弄虚作假,马可尼举起盒子,在全场
里到处走动。每个观众都听到了铃声。整个大厅变得比游艺场还热闹。
普利斯戏剧性地把年轻的发明家介绍给公众,使他登上了社会舞台。全
英格兰都知道了马可尼和无线电报。
两种遭遇
马可尼得到普利斯的知遇,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普利斯身居英国电信界的领导地位,论研究无线电通信的资格,他比布
冉利和洛奇都老,但是他并不骄傲。普利斯看见青年马可尼研究出自己多年
没有研究出的东西,他只是由衷地感到高兴,没有丝毫嫉妒。他不但鼓励年
轻的马可尼,替马可尼作宣传,而且还设法争取政府的资助。这一切,对马
可尼的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然,马可尼的成功还有重要的社会原因。当时,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
向帝国主义发展时期,海外贸易很发达,同海外有广泛联系,无线电如果能
够得到实际应用,就会对英国的航海事业大有好处。同时,英国有优良的科
学传统,政府比较重视科学发明,所以政府有关方面支持马可尼,乐意资助
他。
可是,波波夫的遭遇恰好相反。
由于沙俄封建落后,抱残守缺,漠视无线电事业和科学家,波波夫的发
… Page 99…
明没有得到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波波夫第一次向有关当局申请实验经费,竟
得到这样批示:“对于这种幻想,不准拨款。”只是由于海军上将马卡洛夫
一再坚持,后来才拨下区区三百卢布。
波波夫正在为缺少实验经费发愁的时候,马可尼却欣喜地得到了普利斯
的通知:英国邮电总局同意给他提供全部实验经费和所需要的各种物资,用
来进行海上通信试验。这两个发明家,一个是逆水行舟,一个是一帆风顺。
因此,波波夫虽然比马可尼早一年取得研究成果,但是很快就落到了后面。
波波夫意志顽强,在相当艰难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试验。
1897年春天,三十八岁的波波夫在喀琅施塔得停泊场进行无线电实验,
可靠的通信距离达到六百四十米。
同年夏天,波波夫和雷布金分别在巡洋舰“阿非利加”号和教练舰“欧
罗巴”号上进行无线电通信联系的试验,最大距离达到五公里。这是一次比
较著名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波波夫和雷布金发现,每当“依利英中尉”
号巡洋舰在“阿非利加”号和“欧罗巴”号之间经过的时候,通信都要中断
一会儿。这表明“依利英中尉”号挡住了信号。换句话说,就是金属物体对
电磁波产生了反射。波波夫预见到这个现象有重大实用价值,把它报告给了
喀琅施塔得港海军司令部。可惜他的报告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三十多
年以后,别的科学家就根据金属物体对电磁波反射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当波波夫在喀琅施塔得港做实验的时候,马可尼正在英国西海岸南段的
布里斯托尔海湾紧张地进行跨海通信试验。马可尼的发明究竟有没有生命
力,将由这次试验的结果来回答。普利斯对这次试验抱着很大的希望,特地
叫自己最信任的助手乔治·肯普来协助马可尼。
马可尼把发射机装在拉渥洛克岸上的小屋里,屋外竖起一根很高的杆
子,上面架设了用金属圆筒制成的天线。接收机开始放在海湾里的佛勒霍姆
小岛上。接收天线也是架在高杆上的金属圆筒,跟对岸的发射天线遥遥相对。
收发两地之间相距四·八公里,通信效果良好。这个距离已经接近波波夫的
五公里的记录。
一个星期以后,马可尼和肯普把接收机移到海湾对岸的布瑞当,收发距
离增大到十四公里半,并且用两只覆盖着锡箔的风筝做收发天线,在实验中,
风筝可以升到四十九米高,比先前的圆筒天线更高。五月十八日,通信试验
获得很大成功,无线电信号第一次传过了布里斯托尔海湾。普利斯,这个英
国邮电总局的决策人,对试验结果非常满意。试验结束的时候,普利斯拍着
马可尼的肩头表示祝贺,马可尼却称赞肯普的干练得力。普利斯为了帮助青
年发明家取得更大的成功,当场告诉马可尼可以把肯普留下。马可尼大喜过
望,从此,肯普就成了他终身的助手,对他的事业帮助很大。
这次跨越海湾的通信试验在无线电史上是很有意义的。人类第一次不用
导线把信号传过了海湾。半个世纪以后,英国当局为了纪念这件有历史意义
的大事,在试验地点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纪念仪式。这时,普利斯、马可尼、
肯普都成了历史人物。出席纪念会的有政府官员和很多知名人士,有肯普的
儿子,还有一个八十四岁的老人马求斯。当年,马求斯是出租马车夫。马求
斯老人对记者说:“现在我还记得马可尼年轻的面孔,我就是靠着这堵墙看
着他和肯普准备试验的。马可尼非常专心地安放仪器,就象个将军在指挥作
战一样。我真没有想到我会活到这一天,会看到这么多人到这古老的教堂来
向年轻的意大利人致敬。”
… Page 100…
在举行纪念仪式的教堂里,举行了纪念屏建成的揭幕式,古铜色的纪念
屏上题词是这样的:
马可尼超过了波波夫
马可尼在英国进行无线电跨海试验成功,引起了意大利政府的重视。同
年六月,马可尼接到意大利驻英使馆的通知回国。他在意大利建立了一座陆
上电台,跟意大利军舰通信,距离延长到十九·二公里。意大利国王和王后
在罗马接见了他,并且很有兴趣地观看了他的表演。
1897年七月,马可尼重返英国,开始研究无线电的商业应用,并且在伦
敦成立了无线电报通信公司 (1900年改为马可尼无线电公司)。
紧接着,马可尼在怀特岛的艾伦湾建立了一座电台,名字叫尼特无线电
站。怀特岛在英格兰南端,对岸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1812—1870)故乡朴次
茅斯。怀特岛在英国地图上只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岛,但是,马可尼却在
那里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通信试验。
一项发明,只有当它达到商业应用的水平,才算有了价值。艾伦湾尼特
电台完工以后,很多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都到这里来参观。有一天,开尔文
勋爵也来到这里。这位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创始人,头年还对无线电表示怀疑,
但是在事实面前,也完全信服了。在怀特岛电台的机房里,他很愉快地给普
利斯等老朋友拍发了电报,他拍给格拉斯哥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电报是这样
的:
①
格拉斯哥大学物理实验室收。告诉布里斯,这是通过以太波从艾伦湾发
到朴次茅斯的商业电报,然后借助邮局的电报机传到格拉斯哥的。——开尔
文。
电报拍完以后,开尔文从衣袋里掏出一先令硬币交给电报员。在场的人
都觉得诧异。电报员以为勋爵在开玩笑,硬是不收。
开尔文笑了笑说:“这是拍发这些电报的费用,它标志着商用无线电报
的开始。”他坚持要付,说这是对马可尼通信装置的赞赏。最后,电报员收
下了这不平常的一先令。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收费的商用无线电报。拍发它的
人恰好是长途有线通信的奠基人,这是很有意义的。
1898年七月,马可尼的无线电报装置正式投入商业使用,替爱尔兰首都
都柏林 《每日快报》报导快艇的比赛实况。马可尼把电台装在一条租来的轮
船上,随时把比赛进程拍发给岸上的接收台,然后通过电话线直接告诉《每
日快报》编辑部。当天晚上,晚报就登出了快艇的比赛结果。
同年十二月,马可尼在南海岬灯塔和一艘灯船(相当于浮动灯塔)之间
建立了无线电通信。灯船用刚装上的收发报机向南海岬灯塔的电台报告有一
艘轮船在哥德文搁浅,使海军总部价值五万二千英镑的财产没有受到损失。
这艘灯船第二年三月在海上同一艘邮船相撞,由于它有无线电报装置,及时
发出出事的消息,南海岬立刻派救生艇赶到出事地点,把遇难船员全部救了
起来。这是无线电首次为营救海难的人立了功。
马可尼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继续进行试验。1899年盛夏,他成
① 电文中的“以太波”,实际就是电磁波,当时不少人还保留着“以太”这个习惯说法。
… Page 101…
功地实现了英法海峡——多佛尔海峡两岸的无线电报联络,把通信距离增大
到四十五公里。英法各报都在头版作了报导,学木界也发表文章赞扬和评论
这次试验。
这时候,波波夫在俄国黑海舰队进行试验,通信距离还只达到十七公里。
1895年,波波夫虽然拍发了世界上第一份无线电报,但是短短三年的时间,
马可尼就超过波波夫,赶到前面去了。马可尼第一个使无线电投入商业实用,
第一个使无线电成了海上救生的利器,第一个使无线电信号越过英法海峡。
在增大通信距离的过程中,马可尼同样作了很多艰苦的
工作。一系列的试验表明,天线越高,通信距离就越大。但是,无论在
岸上还是在舰船上,天线的增高都是有限度的。后来,马可尼就把注意力集
中在增大发射功率和接收机的灵敏度上。当时电子管还没有问世,要实现这
两点是相当困难的。
1899年七月,马可尼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第一次在英国海军演习中使用。
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亚历山大”号、“欧洲”号、“女神”号都安装了马可
尼的装置。演习中,马可尼、肯普和另一个助手分别在这三艘军舰上工作,
通信装置很成功。演习结束,英国皇家海军同马可尼签订合同,要他第二年
给英国海军的二十八艘军舰和四个陆上通信站安装无线电通信装置。这是马
可尼公司签定的第一个合同。这次演习也证明,两艘军舰行驶到互相看不见
的地方,照样可以通信。这意味着电磁波信号有可能“绕过”地球本身的曲
面进行传递。
这年九月和十月,马可尼应邀在美国访问。他用随船携带的无线电装置
报导了在美国领海里举行的国际快艇比赛。在纽约期间,他偶然和一个爱好
无线电的美国青年德福雷斯特(1873-1961)相识,并且给了德福雷斯特很
大的启发。几年以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使整个无线电事业改
变面貌。
访问结束,马可尼把通信设备装在回国所乘的“圣·保罗”号邮船上。
这是美国的定期邮船,它将要横渡大西洋,驶向英国。马可尼离开纽约以前,
通过海底电缆发电报给伦敦的电信公司,说“圣·保罗”号在抵达英国水域
的时候,他要和怀特岛上的尼特无线电站进行通信试验。公司有关人员得知
“圣·保罗”号预定在星期三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之间到达,星期二下午他们
就到尼特站做好准备。实验室主持人弗仑德还派了一个助手在机房值夜班。
第二天,弗仑德很早就起来巡视整个通信站。浓雾笼罩着洋面,通过的
客轮连影子都看不见。
已经是中午时分,邮船预定到达的时间早过去了,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弗仑德和助手们开始焦急起来:该不会出什么事吧?
电报员不停地发出无线电联络信号。弗仑德在电报机旁边来回踱着。时
针指着下午四点四十五分,接收机上的电铃突然响了起来。
“你是‘圣·保罗’号吗?”尼特站发出电报问对方。
对方回答:“是的。”
“你在哪里?”
①
“六十六英里远。”
马可尼的来电驱散了大家的忧虑,尼特站顿时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一
① 一英里等于一·六○九三公里。
… Page 102…
次,马可尼把无线电通信距离增大到一○六公里,无线电信号第一次突破了
一百公里大关。这一天是1899年十一月十五日。
波波夫的工作,也是1899年十一月才得到俄国海军部承认的。当时,俄
国战斗舰“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在哥格兰德岛附近触礁,为了进行营救,
波波夫在科特卡城和哥格兰德岛之间建立了俄国第一条实用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