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用品分册-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的,有弓形的,有上窄下宽如覆斗样的,此外,还有扇帐、荷花帐等。 

     至于制作蚊帐的材料,就更丰富多采。富豪人家多用丝绸绫罗为质,故 

称“丝罗帐”。一般平民用粗布缝制。历代帝后卧床则用银鼠皮、黑貂皮来 

制作蚊帐,这些用名贵兽皮做的蚊帐,冬天特别暖和,但由于密不透风,“如 

入暗室,晓夜不能辨”,所以必须在皮帐前开一个大圆孔,另用透明纱缝上, 

以便通光线。 

     据清代《老老恒言》记载,江西还出产一种纸帐:“大以丈许,名皮纸, 

密不透气,冬得其暖。”苏东坡咏:“困眠得就纸帐暖。”刘克庄也有“纸 

帐铁挚风雪夜”诗句,这种厚纸做的蚊帐当时颇为流行。纸帐除价格便宜外, 

还有一个妙处是,可以在纸帐上绘画花鸟、山水。 



                                草席的由来 



     用草织席起于何时,传说不一。据明代 《四明志》记载:唐开元年间, 

浙江的宁席已远销外地。 

     席子在古代还有“滑子”的代称。这一代称与金戈铁马有关。南宋初年, 

宋将张俊率兵与金兵大战于明州西门口,屡攻不下。张俊见当地民间多织草 

席,便心生一计,令部下将席子重重叠叠地覆在路上,然后命兵将佯作败退。 

金兵果然驱骑追击,但马蹄一踏上席子就纷纷滑倒,张俊趁机回兵掩杀,大 

获全胜。这就是有名的“高桥大战”。“滑子”的雅号,从此闻名遐迩。 



                             宁波草席的由来 



     远在1300年前,宁波西乡不少溪沟边、湖荡畔,遍生一种叫“蔺”的野 


… Page 12…

生植物,当地人称之为“灯芯草”。因为草细而坚韧,根白而有弹性,色清 

而有光泽,被当地的官府命名为“开宝天草”。因为宁波西乡一带气温适宜, 

风调雨顺,加上那里的土地多数由于江河湖淤积,土地肥沃。“开宝天草” 

编织的睡席,因其柔软挺拔,凉爽吸汗,深受欢迎。宁波草席筋牢色绿,草 

纤维长,拉力强,加上编织工艺致密,表面光滑,一条草席收藏得法,可使 

用10多年,宁波鄞县草席产地每到春末夏初,各地采购人员云集。国外不少 

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时常到宁波草席产地考察生长规律。 



                               枕头的由来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睡觉时,用石头或草捆等将头部垫高,大概是“因 

丘陵掘穴而处”时比较原始的枕头。到战国时,枕头就已经很讲究了。1957 

年,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个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一张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 

上就有竹枕。我国前人对枕头颇有研究。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用一个小 

圆木作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动一下,头从枕上滑落,便立即惊醒。他把这 

个枕头取名为“警枕”激励自己发奋学习。古人还在枕内放药以治病,叫做 

 “药枕”。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 

作枕头,至老明目”。民间有多种多样的枕头,大都以“清火”、“去热” 

为目的。如“谷壳枕”、“芦花枕”等。头火重的人,枕“荞壳枕”、“乔 

尿枕”,益处很多。“竹枕”、“石膏枕”,夏日有解暑去热之功。“米枕” 

不凉不燥,适用于婴孩头部的正常发育,老年人枕“漆壳空心枕”,可以清 

心明目。现代,枕头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医疗保健,如“磁疗枕”对治疗神经 

衰弱、失眠、头痛及耳鸣有一定的疗效。美国和香港流行一种“颈椎枕”, 

睡这种枕头能使颈、肩和颅底的肌肉完全放松,消除一天的疲劳。日本还研 

制出一种“健身枕”,其中装有许多用塑料制成的金字塔形状的小角锥体, 

它能像振荡器那样不断释放能量,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又有催 

眠作用。 



                               漆器的由来 



    我国是漆的故乡。与日本、越南、朝鲜相比,中国的天然漆“独多而良”。 

    人类使用天然漆的历史悠久。远在原始社会末期,东方有些部落每值出 

征凯旋,都将所获的骷髅涂上漆作成饮器,以庆祝胜利。这说明,在文明诞 

生之前,人类已懂得用漆涂饰可使物品变得光洁美观。 

    在我国,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斩山木而财之……流漆墨其上”的木胎漆 

器。文字产生以后,首先用来写字的也不是墨,而是漆。春秋时代以前,已 

设立了管理漆园的官吏。司马迁在《史记·老庄列传》里说:“庄子也,名 

园,尝为漆园吏。”原来,这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还作过经营漆园的长官 

呢。 

    如今,我国古老的漆作工艺,俨如古木新花,大放异彩。江苏扬州、湖 

北、湖南的漆作工艺品皆远销国外,饮誉全球。 



                          家具“古案”的由来 


… Page 13…

     我国家具的历史,源远流长。甲骨文里,已出现了“床”、“车”等家 

具名称。到汉代,家具的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有孟光“举案齐眉”的食案, 

有“沛公方踞床”的坐床,有诗人李商隐写贾谊“可怜夜半虚前席”的坐 

席……,还有书案、屏风、床前几…… 

     1980年4月,江苏连云港花果山下的唐庄汉墓里出土了一件完整的漆 

案,长95公分,宽32公分,桌面宽15公分。案身用藤黄、群青等彩漆绘出 

精美的图案。桌的两端,各有四条雕镂成龙的柱足。这八条游龙,体躯矫健, 

生动逼真;龙口喷泻出的水柱,在下部相连成浓云巨浪;其间卧有一只昂首 

的蟾蜍,整个造型,具有鲜明的汉代风格,使人联想到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地 

动仪”上那龙、蟾的精湛雕塑。 



                                算盘的由来 



     算盘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科学成就之一,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我 

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 

     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的。“筹算”就是运用“筹码”— 

—一种竹签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开始见到筹算乘除法,到了宋代产生了筹 

算的除法歌诀,明代(1368年)吴敬著《算法十全》中,有了算盘这一名称。 

约在明代初年,算盘逐渐流行。论述算盘的著作,15世纪中叶已经很多。由 

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 

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广泛欢迎。 



                                 墨的由来 



     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墨的发明年代,在历史上已无从考据,但从出土文 

物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墨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在汉代得到一定的发展, 

至唐代达到鼎盛,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宋代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说: 

 “上古以竹挺点漆而书。”这是最早形式的墨。我国古代制墨技艺很高,并 

出现了制墨名手。南唐著名墨师奚超造墨技术高,他造出的徽墨受到了李后 

主的赏识,因而被赐予“国姓”,改名为李超。到了宋代,又有人发明了桐 

油烟墨。据宋代何远写的一本笔记讲:“潭州胡景纯专取桐油浇烟制墨,大 

者不过数寸,小者如圆钱大,每磨研间,其光可鉴。画工室之以点目。”这 

说明在当时墨的制作是力求精巧,刻意追求造型、纹饰的美观。据宋史料载, 

除了作桐油烟制墨外,还有用漆烟制墨的。到了元明时代,有人为墨著书, 

谓之 《墨池》。书中不仅记载了制墨的工艺方法等,还记载了古代制墨方面 

的人物。清人胡升文曾研究了历史上所有的制墨方法,制出许多好墨,其中 

一种“苍佩玉”最为名贵,并被作为贡品。 



                                毛笔的由来 



     关于我国毛笔的起源,目前很难考定。据史书记载,它是秦朝名将蒙恬 

创制的。推算起来,至今已有2200多年了。后唐的马缟在《中华古今注》里 

说到:“蒙恬始作秦笔”。过去有不少著作里,也说蒙恬是笔的创始人。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种观点。北宋的苏易简说,蒙恬以前已有笔, 


… Page 14…

不能把他作为笔的创始人。明代的严敬在《事物纪原》一书中说:“虞舜造 

笔,以漆书于方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很早就有了文字,当然也早就有 

书写文字的工具。古人把这种书写工具笼统地称之为笔。但是,最早出现的 

笔,不一定是毛笔。古人在甲骨、金石上作书,用的工具是“刀锥之类”, 

其名称虽叫笔,但与后人使用的毛笔是大不相同的。这从我国文字演变中也 

可看出一点道理来。原来的“笔”字写作“聿”。《说文·聿部》:“聿, 

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聿,燕谓之弗。”到了秦以后,“笔”字的 

应用越来越普遍,“笔”字的字形,在“聿”字上加“竹”。不妨理解为当 

时所用的笔,已经是竹木为杆的毛笔。今天我们使用的“笔”字,就是从“筆” 

字简化而来。 

    现在人们在请人修改文章时常说:“请大力斧正”,“尽管删削”。改 

文章动刀子,也是古人的做法。“孔子删书”是非动刀子不可的,因为那时 

的笔就是“刀锥”之类。 

     由此可见,“蒙恬以前已有笔”的说法是不错的。但大可不必因此而否 

定蒙恬创制毛笔的历史功绩。蒙恬对毛笔的笔杆、笔毛所用的材料和做法都 

作了很大改进,在所用的材料上他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不同硬度的毛制笔 

尖,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在制法上,不是将笔毛围在笔杆的一端用线 

缠住,而是将笔杆一端镂空成毛腔,笔毛放在腔内。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 

一座秦始皇三十年 (公元前127年)墓里,一次就出土了三支这样制作的竹 

杆毛笔。 



                               宣纸的由来 



     “宣纸”起源于我国唐朝。它的产地在安徽南部的泾县。“宣纸”的取 

名,是以产、销地名而得的。因泾县早在唐代就属于宣州府管辖,当时泾县 

曹氏门第,又多以产纸为业,并以传统产纸而闻名,纸又集中于宣州一带市 

场销售,并同时作为宣州府的名贵特产,每年向皇上进贡。天长日久,人们 

干脆把它叫做“宣纸”,并一直袭用至今。 



                               印泥的由来 



     印泥的制作,原有南北之分。南方以杭州西冷印社为代表。这里需要说 

明的是:西泠印社有杭州和上海两处。杭州西泠印社是国内著名的印学团体, 

上海西泠印社不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分支机构,而是一个专为国内外篆刻家、 

画家生产优质印泥的企业。它和杭州西冷印社同是在清光绪三十年 (1904 

年)诞生。上海西泠印社主要自产自销印泥,该社创办人吴石潜夫妇吸取历 

代制作印泥的经验,加以研究改进,制出了质地细腻浓厚,色泽鲜艳沉着, 

具有独特风格的诸品印泥,并命名总称为“潜泉印泥”,它一直是中外金石 

书画、篆刻家所推崇的印泥珍品。由此可见,南方的制作印泥代表应该是上 

海西泠印社。 


… Page 15…

                                 外国部分 



                               席梦思的由来 



     提起“席梦思”,人们都知道是弹簧床垫,或者以为是床垫的英文译音。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席梦思”原来是美国一家生产弹簧结构床垫的企业的名称,它产品商 

标就叫SIMMONS。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把用弹簧、棕毛等材料制作成的床 

或床垫称为“席梦思”,这是一个把企业和商标的名称误认为产品的名称了。 

现在国外一些生产床垫的大公司,如澳大利亚的西莉床垫公司、日本的爱之 

梦床垫公司、英国的绮丽床垫公司,有的称床垫,有的称床褥,而没有一个 

公司把床垫称做“床梦思”的。 

     长期以来人们怎么会把弹簧结构的床垫称为“席梦思”的呢?原来在本 

世纪30年代,美国有位商人在上海提篮桥附近开了一家“席梦思床厂”,专 

门从事弹簧结构床垫的生产和经营。人们把这家厂生产的床垫称之为“席梦 

思床垫”。日久天长,人们把“床垫”两字省略了,而把“席梦思”三字传 

了下来。 



                                沙发的由来 



      “沙发”,又称“梳化”,都是英文sofa的译音,是指一种内有弹簧衬 

垫的靠椅。这种家具,据说是从印度传入的。以后,又从法国传入一种布料 

面,木手脚架,漆成古铜色的靠背椅,人们也称之为沙发。与此同时,又相 

继出现从美国传入的一种形似沙发的靠背椅,大家叫它做“木沙发”或“花 

旗椅”。 

     据传说沙发是印度首先创制:从前印度有个贵族,因脑血栓导致半身不 

遂,木匠巧出心裁,在一个木架椅上钉上布料,内以棉花之类作软垫,使病 

人坐卧得比较舒服。久而久之,沙发就风行各国了。 

     沙发出现在我国,还是本世纪初的事情。当时上海出现了这种沙发。20 

年代初,广州也有人仿制。当时上海制造的沙发,专供汽车、轮船作座垫用, 

广州制造的沙发,却是供家庭使用的。广州早期制作沙发较著名的是悦记和 

林寿记。早期沙发只有一二个品种。解放前,沙发品种也很少,而且大都是 

半扪沙发 (即木制扶手及椅脚是裸露的),全扪沙发只占少数。 



                             天然橡胶的由来 



     在人类发现制造橡胶的胶乳之前,它在地球上的深山密林中,大概已白 

白流淌了几万年或更长的时间了。 

     发现胶乳最早的民族,是美洲大陆秘鲁和巴西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发 

现,当用刀砍一种树木(即橡胶树)时,树干上会流出来一股乳白色的液体, 

人们把它称做“树的眼泪”。令印第安人感到新奇的是,当这种乳白色液体 

干燥后,具有妙不可言的弹性和柔韧。在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印 

第安人还判断不出这种物质会有其它什么用途,由于它的弹性效果,他们只 

是拿它来当球玩耍。 


… Page 16…

     印第安人从树上割下的橡胶乳,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天然橡胶”。 



                               剪刀的由来 



     3000年前,一种弹簧剪刀即在欧亚两洲同时出现。这种剪刀有两片刀 

刃,形如医用弹簧剪,两手柄末端由弧形弹簧相连,如镊子一样,紧捏手柄 

即可剪物。因用以剪羊毛,故又称“绵羊剪”。2000年前已开始用青铜和铁 

制造支点在手柄和刀刃之间的剪刀。16世纪时,欧洲家庭普遍使用这种剪 

刀。1761年,英国雪菲耳的铁匠欣奇利夫用钢制造出优质剪刀,此后便成批 

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形色色的剪刀相继问世。 



                              缝纫机的由来 



     1790年,英国汤麦斯·逊德才发明了一台缝制靴鞋的机器。它由木材做 

机体,配有金属做的零件,具有现代缝纫机的雏形,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台 

 “缝纫机”。到了1900年,美国胜家兄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才使家庭 

缝纫机基本定型。19世纪末期,缝纫机开始流入我国,主要是用于缝制草帽 

的“草帽机”。 



                               剃刀的由来 



    剃刀起源于公元12世纪。钢剃刀是 18世纪居住在英国的谢菲尔德发明 

的。 

     本世纪以来,剃刀发展变化较快。1901年,美国人金坎普·吉勒特发明 

了保险刮胡刀(也叫机械刮胡刀),并取得了专利。这种刮胡刀的主要特点 

是装有可更换的双面刀片。 1903年他在波士顿成立了“吉勒特保险刮胡刀 

公司”并将产品投入市场。1917年,美国人希克又发明了电动刮胡刀。第一 

种型号于1928年开始商业化生产。后来瑞士人设计了“哈拉伯”刮胡刀,并 

于1939年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