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克研制成功的。
孩提时代的韦尔克由于严重近视而不得不戴上眼镜,眼镜给他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和不便,为此,他常常很烦恼。韦尔克决心要研制
一种美观、方便的眼镜,以改变这种状况。韦尔克既是电学家,又是机械设
计师和机器制造者,他博学多识,心灵手巧。开始,他用一种有介电性质的
有机玻璃材料进行试验,结果令人失望,因为所试制出的这种透镜不能直接
与角膜接触。失败并没有使韦尔克气馁,他坚持继续试制下去,终于在1946
年研制出一种硬质微型接触透镜,获得了成功。不久,韦尔克又在硬质隐形
眼镜的基础上,发明了软质隐形眼镜,实现了他的心愿。
隐形眼镜发展到今天,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它由新的高分子材料——甲
基丙烯酸羟乙酯聚合后加工制成,是一种直接贴附在角膜上的软质隐形眼
镜,深受近视患者的喜爱。
望远镜的由来
15世纪时,在荷兰米德尔堡市有一位眼镜匠,他的名字叫普尔斯哈依。
他终日起早贪黑,精心制作一块块透明闪亮的镜片和一副副精致、漂亮的镜
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们也都爱上了眼镜制作这一行。
… Page 22…
一天,普尔斯哈依的几个孩子又拿出好几块镜片,上楼玩弄起来。有一
个孩子别出心裁地问:“我在想,一块镜片能把眼前的东西变得很大。那么,
要是把两块镜片重叠起来,眼前的东西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于是,他们很
快把几块镜片重叠起来进行观察。结果,镜下的东西迅速变了模样。他们又
推开窗户,拿着镜片进行远视。这一瞧非同小可,但见远方的树木、河流、
教堂、别墅等自然景物和建筑群一下子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他们立即伸手
去摸,却是空空的一片。这时,孩子们似乎已明白自己发现了什么。禁不住
高兴地叫喊起来。
普尔斯哈依听到喊声,疾步奔上楼去,他取过镜片注视着前方,突然惊
叫起来:“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啊!要知道,这一发现意义太大了,可帮
了我的大忙。我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语言来夸奖你们,感激你们!”打这以
后,普尔斯哈依像着了魔似地研究起这些重叠的镜片来,不久以后,终于发
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风扇的由来
机械风扇的雏形起源于1830年。一个叫詹姆斯·拜伦的美国人从钟表的
结构中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发条驱动的机械风扇。
这种风扇转动扇叶带来的徐徐凉风使人感到欣喜,但它得爬上梯子去上发
条,虽然很麻烦,这毕竟是机械风扇的起源。
1872年,一个叫约瑟夫的法国人又研制出一种靠发条蜗轮启动,用齿轮
链条装置传动的机械风扇,这个风扇比拜伦发明的机械风扇精致多了,使用
也很方便。
1880年,美国舒乐首次将叶片直接装在电动机上,再接上电源,叶片飞
速转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
100多年过去了,电风扇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一直到近10年来,电风扇
才有了飞速的发展,设计构思更加巧妙,款式花样更加丰富。功能也趋向多
样化、现代化。
避雷针的由来
避雷针是美国的大发明家富兰克林发明的。
富兰克林从40岁开始对电现象进行研究。当时,人们对电的认识是比较
肤浅的。只知道除摩擦产生的电外,就是雷电。人们对雷电则始终蒙着一层
神秘的色彩。富兰克林从放电实验中看到电火花和听到的响声中,联想到暴
雨时的闪光和雷声,他认为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规模的大小不同
罢了。富兰克林把这种看法写成论文,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注意和
重视。
1775年富兰克林将一只带有铁丝尖端丝风筝放入云层,通过打湿了的绳
索和末端栓的金钥匙,将“天电”吸引到储电容器中,这就是震动世界的“费
城”实验。第二年,他就发明了避雷什。
其实,避雷针的防雷作用并不在于避雷,而是在接受电流迅速导入地下。
由于避雷针把雷电引入地下的“引下线”少,尚难保证超高建筑物顶部免遭
雷电的侧击,且对建筑物的防雷效果不甚好,于是科学家研制出优越性更大
… Page 23…
的避雷带和避雷网等防雷设施。近20年来,又发展到直接利用建筑物的钢混
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来防雷,这种称为“暗笼式避雷网”的防雷
式有众多引下线,是一种更加经济、美观和安全的防雷方式。
灯的由来
回溯历史,灯与火是分不开的。有了火就有了灯。远古的时候,人类的
祖先用树枝烧起一堆火当灯。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灯。在当时,火把就
算是最先进了。
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以油脂为燃料的油灯。先用野兽的脑盖骨、
蚌壳或石槽做灯盏,后来又出现了用陶瓷和金属做成瓷灯、铜灯、铁灯,每
盏灯内都有灯芯,以便充分燃烧,少生黑烟。为了使油灯不冒烟,人们发明
了装有灯罩的灯。
后来,人们发明了用凝固油脂做成的蜡烛,使用和携带都比较方便。到
了18世纪,人们对油灯进行改进,把油灯的油池升高,用一条输油管使灯头
与油池连接。因供油充足,灯焰旺盛、明亮。
1745年,人们制造了煤油灯,不久又出现了煤气灯。
煤气灯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盏煤气灯是苏格兰人威廉·默多克发明的。1792年,威廉·默
多克在铜壶里装上一些煤,放在火上加热,煤受热后产生的煤气从壶嘴里逸
出,他立即用火点燃,于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灯。到19世纪初叶,英、
美、德、俄等开始用煤气照明。1865年,英商为了便于上海租界及邻近地段
入夜活动,在上海西藏路建立了第一家煤气厂——大英自来火房,供应租界
205盏路灯。一年之后,法商在广西南路、永寿路之间建立了另一家煤气厂
——法商自来火房。到1879年,煤气路灯增加到650盏。煤气灯头上装有纱
罩,火气火焰与纱罩接触后放出了强烈的光。煤气灯的种类很多,除路灯外,
还有台灯、吊灯、壁灯等,造型千姿百态。煤气灯在上海有70多年历史,1940
年煤气灯被电灯淘汰。至于剧场、戏院内的煤气灯,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逐一
拆除。
电灯的由来
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此后,灯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1870年,人
们成功地造出了电弧灯。电弧灯的光线太亮,刺眼又费电,于是人们开始研
制较完美的电灯。1873年俄国科学家罗德金把两根粗铜丝装在球形玻璃泡里
作为电极,中间用炭条相连,这是早期的电灯。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后,受世界上发明电灯的热潮所感染,
立即着手了电灯的研究。
首次他采用德国人修布伦格发明的真空泵解决了灯泡内的真空问题,接
着他集中研究所的全部力量,向解决灯丝问题的第二部工程进军,开始时用
各种东西烧制炭丝都不成功,然后又转向金属,亦毫无进展。一次爱迪生用
碳化棉丝进行实验,实验记录本上记着:“1879年10月21日,进行第7895
… Page 24…
次实验,灯丝材料为碳化棉丝……”。于是第一只白炽灯诞生了。
后来,爱迪生和其助手们又继续研究,使灯泡燃的时间更长。而这一年,
爱迪生为普及电灯照明,又发明了火力发电机。
荧光灯的由来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用白炽灯照明。只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才开始开发荧光灯。
荧光灯的优点是:发光效率比白炽灯高几倍,不会发热;可以通过选择
荧光物质随意决定光线的光谱,很适于照明用。人们很早就知道放电管能发
出紫外线,也知道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因此,早在 1859
年贝克镭耳就用放电管和荧光物质造出了荧光灯。当然,那时的荧光灯效率
很低,不能实用,有许多问题尚待改进。
直到20世纪初,美国的P·K·海沃德才研制出可以组成多种荧光物质
的低压水银放电管,但距离实用还有许多障碍,诸如光线的颜色,灯的寿命
等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紧紧抓住了荧光灯这个新事物,他们从一开始就预
见到荧光灯最终取代白炽灯。因此投入全力开发研制。1927年,他们采用热
电极作为荧光灯的放电电极,设计了实用性强,寿命长的外形,又从种类繁
多的荧光物质中选出了最合适于荧光灯的硅酸盐和钨酸盐等。从此荧光灯就
作为性能十分可靠,比白炽灯先进得多的照明灯具出现在市场上了。推动这
项研制开发工作的,先后有A·W·哈尔博士和丁·英曼博士。
霓虹灯的由来
让电灯像天上彩虹一样,发出七彩的光来!这个大胆而新鲜的想法,在
英国著名化学家拉姆赛的脑子里酝酿了好长时日了。拉姆赛为此进行了不懈
的研究和试验,直到1898年6月的一个晚上,奇迹终于发生了!
在拉姆赛的试验室里,他和他的助手们在真空玻璃管里注进一种稀有的
气体,然后把封闭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金属电极,连接在高压电源上。这
时,拉姆赛预想的奇迹出现了,真空玻璃管内的稀有气体不仅可以导电,最
重要的是玻璃管呈现出迷人的红光。这就是全世界第一支霓虹灯。拉姆赛所
注入玻璃管内的稀有气体,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氖气。在当时,拉姆赛给它
起了个名称早“Neon”(即“新”的意思)。以后,拉姆赛继续他的这项研
究,先后发现氙气能发出白光,氩能发出蓝光,氦能发出黄光,氪能发出深
蓝光。由于这些灯光五颜六色,色泽纷呈,好似雨后天上的彩虹。根据拉姆
赛第一次为这种灯的气体命名的“Neon”读音,人们便把这种灯,统称为“霓
虹灯”了。
最早的霓虹灯首先应用于军事,当时主要用来做信号灯,后来才为商人
应用于广告和商店的装饰。
我国自1930年以后才开始使用霓虹灯,美国商人首先在上海开办了丽安
霓虹灯厂。
电池的由来
… Page 25…
18世纪,人们进行了许多次加热于电气石等矿石与晶体而产生电的实
验。而且电鲶等一类电鱼能给人以麻痹性打击的现象也引起人们的注意。意
大利波伦亚大学解剖学教授阿罗索·鲁基·伽代尼于18世纪80年代也研究
了这样的课题,做了这样的试验。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亚历山大罗·伏打对伽代尼的试验重做了
几遍,而且,伏打又采用不同金属进行反复试验。最后,伏打发现把两种不
同的金属浸在酸液里,并把外电路连接起来,就会产生相当大的电流。这样,
伏打于1800年发明了靠金属在酸液里的化学反应产生电的“伏打堆”。这个
“伏打堆”就是最早的电池,是我们手电筒电池的老祖宗。伏打所发明的电
池,是用一串锌盘、铜盘以及水或盐浸湿的纸张,按一定次序相叠而成。这
样一种组合,其实就是一个原始的原电池组。
收音机的由来
收音机,又叫无线电接收机,是由俄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斯契潘诺契·波
波夫发明的。早在1889年,他就发表了关于运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意
见,1895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无线电接收机。1895年5月7日,在彼得堡
召开的俄罗斯物理化学学会上,波波夫宣读了他的研究报告,并表演了无线
电接收机。因此,这一天就成为无线电发明日。
1901年,世界各国的报纸都以特大标题登载:“电波征服了地球,横断
大西洋的无线电报发明成功。”
洗衣机的由来
最早的洗衣机出现于19世纪,当时的洗衣机为一木制盒子,里面盛满热
水,放进衣服后来回摇动。这种用滚筒摇动洗衣的形式,对现代洗衣机构想
影响不大。1830年,英国人用蒸汽洗衣机取代了旧式洗衣机。1840年,法国
推出一种双重封闭式、内附4个小隔栏并带有一个排水龙头的洗衣机,但仍
需手工操作。1901年,美国人费舍尔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器,但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成批生产。这种洗衣器外形呈圆柱状,内装一部电动
机和一根带刷子的主轴。1960年又出现了滚筒式带平面水槽的洗衣机。1983
年法来特海比公司研制成盲人专用洗衣机。1985年,汤姆森公司推出电子洗
衣机,该洗衣机备有多种速度及温洗、干洗功能,操作全由电脑控制,被称
为“21世纪洗衣机”。
洗碗机的由来
洗碗机是代替人工洗刷餐具的机器,源于美国。发明人未详。第一台洗
碗机样机于 1850—1851年间在美国研制。1912年出现电动洗碗机。1932年
各种清洗器的出现推动了洗碗机在美国问世。1940年电子洗碗机在美国问
世。1960年后洗碗机才问津欧洲。
电梯的由来
… Page 26…
1853年,美国的奥梯斯公司发明了以蒸汽做动力的载人升降机。1887
年,这个公司又制造出了一台以直流电动机传动升降机,取名电梯。这可以
说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梯。
1900年,世界上又出现了以交流电动机传动的电梯和以双速电动机传动
的电梯。1902年,瑞士的迅达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按钮式自动电
梯,它采用了全自动的控制方式,提高了电梯的输送能力和安全性。以后,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的运用率提高,其功能也大有提高。1900年,美
国奥梯斯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扶梯。1950年,该公司又制成了安装
在高层建筑外面的观光电梯。电梯变得普及、先进起来。
暖气设备的由来
原始人就已经懂得怎样利用火和太阳的热来取暖御寒,加热食物。根据
现在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人类能够较合理地利用热能取暖是古罗马时期的
事。
古罗马的公共浴室和有钱人家的房子都装有地下火炉,这就是地面暖气
的前身。18世纪末期,著名的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才在他的伯明翰市
郊的工厂安装了第一套水蒸汽取暖设备。
1851年,在英国定居的迈耶·阿姆谢尔·德·罗思柴尔德男爵为他别墅
安装了暖气和现代化自来水管道系统。1899年美国出现了组合式散热器。
1900年,法国的夏佩公司也开始采用这种暖气散热器。
空调机的由来
1881年7月的一天,美国第19届总统格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遭到了枪
击。保安人员把他送进医院抢救。手术后,格菲尔德还需要精心护理一段时
间。可是,病房里热极了,使这位总统无法休息。怎么办呢?有关部门把解
决这个难题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多西的矿山工程师。多西根据空气膨胀吸热
的原理,在医院里装了一台空气压缩机,使病房的温度从30多摄氏度下降到
25摄氏度以下。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空气调节器。
1911年,美国人威利斯·卡里尔获得了发明空调机专利。1902年开始,
他就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家印刷厂研究空气湿度的调节。经过几年的研
究,他终于在1904年设计出带有至今仍在使用的喷水过滤装置的空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