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言汇集-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是百年古树,有朝一日必倒,
  趋至三有顶者,复堕难忍恶趣。
  若熏甘蔗甜汁,能除德达苦味,
  精勤修习道谛,能断苦根集谛。
  柱梁椽木细枝,聚成悦意房室,
  具足殊胜三学,形成解脱宫殿。
  赞达种成其种,无始无终而生,
  流转无边轮回,有谁未成父母?
  百数牛马所负,一大马车可擎,
  声闻无法承担,重任佛子肩负。
  余树果实享尽,如意树果无尽,
  余善享果即灭,菩提心善反增。
  果实累累树下,众人自然集聚,
  慷慨博施正士,满足众生愿望。
  增上生决定胜,根本唯是戒律,
  枝叶繁茂之根,即是唯一树茎。
  身上扎入刺时,拳打可笑之处,
  嗔恨作害怨敌,毁坏自己而已。
  因时若常精进,果时生诸功德,
  根若不离湿润,成熟顶上叶果。
  树干被风摇动,果实则会落地,
  为沉掉散所动,将失等持境界。
  清净禅定中生,神通等诸功德,
  树干若未毁坏,花蕊花穗优美。
  沙场挥舞木剑,敌方极为欢喜,
  表面相似见解,欲断有根稀奇。
  清凉白色旃檀,能遣身体热恼,
  具有大悲之见,根除百种三毒。
  树木所生昆虫,能够食尽彼树,
  贪欲所生智慧,能除贪欲罪业。
  灰树为湿所浸,变成绿宝之色,
  若以光明修炼,平庸现为净尊。
  枝繁叶茂树荫,带给众人凉爽,
  功德圆满佛陀,成为众生怙主。
  如是木格言中,宣说正法道品,
  今说世间法规,应当洗耳恭听。
  法王以其威望,慑服一切敌方,
  旃檀所出芳香,引来成群蜜蜂。
  昏君欺压百姓,终将无法统治,
  纵以棒打豆堆,豆亦不粘棒上。
  臣民若未恭敬,岂能称为大王?
  柱梁若未支撑,王宫从何而出?
  贤明君主恩德,使得国富民强,
  依靠参天大树,藤端触及蓝天。
  若依荆棘树丛,则生刺身痛苦,
  依止恶劣之人,屡屡唯生痛苦。
  民众幸福安乐,即是君主威风,
  枝繁叶茂景象,即是树根庄严。
  眷属衰败之君,自富惭愧之因,
  树干无论多壮,无枝叶如裸体。
  朽树下住之人,昼夜心不安稳,
  昏庸尊主眷属,恒受恐怖心苦。
  恶官部下逃走,明君虽遣亦聚,
  逃出荆棘蜜蜂,芒果树驱亦聚。
  新君纵然仁慈,后收难负之税,
  树虽能挡雨水,尔后滴水不止。
  树之凉荫平等;日月之光平等;
  云之雨水平等;国王法律平等。
  君主虽善眷恶,彼前亦难依止,
  毒蛇所缠旃檀,谁会依于其前。
  佛说内外熟生,芒果分为四种,
  根据内心行为,人分贤劣多种。
  具诸功德智者,无有慢心调柔,
  负有累累硕果,妙树垂头而住。
  无有功德之人,趾高气扬傲慢,
  无有果实之树,直立乃为规律。
  若无俱生功德,外装有何利益,
  无有枝叶枯树,戴上冠冕岂妙?
  学时倘若放逸,欲成智者无望,
  树花遭受霜灾,成熟果实无望。
  不具智慧技能,位高惭愧之因,
  木材所制狮子,表面威风无义。
  如若不具芳香,称为旃檀是假,
  不符正士规范,自诩正士无义。
  劣者纵登王位,亦随卑鄙行为,
  芭蕉树虽上长,树叶始终下垂。
  沉香纵剁百瓣,不舍天然芬芳,
  正士如何衰败,不舍善良本性。
  柏树叶值酥油,芳香更加扑鼻,
  圣者遭受损害,优点更加显露。
  圣者虽居静处,美名天人传扬,
  南方山中所生,旃檀香味风送。
  弯树纵然抻直,遇湿又变弯曲,
  秉性劣者虽改,遇缘原形毕露。
  无有主见劣者,虽具功德无利,
  花根若有毒性,花美谁肯享用?
  旃檀柏树二柱,撑椽能力相同,
  具有毅力贫富,办事之时相同。
  受用地位虽同,作事方知人力,
  粗细相同之树,抛水方知头尾。
  智者处于异乡,受到众人恭敬,
  林中所生树木,他地起木作用。
  棉絮为风吹送,落入洼地之中,
  愚者到处漂泊,最终衰败沦落。
  过患极易沾染,功德并非如是,
  树中火焰易盛,水中之火难燃。
  二下劣者相处,终令自他遭殃,
  燧木相互摩擦,最终焚毁二者。
  纵是圆满之树,久存水中腐根,
  具足功德正士,亦为恶友所毁。
  如二果树嫁接,生出第三种果,
  二位智者相处,产生前无妙智。
  依止树木凉荫,牦牛拔出树根,
  依止恶劣眷仆,失毁所作善根。
  树木顶戴之鸟,飞时洒下鸟屎,
  若依恶劣之友,终留劣迹而去。
  如何饶益恶人,无有报恩指望,
  木材恒时燃火,最终焚为灰尘。
  具慧能力一人,成办众人所需,
  竹制一根弓弦,能作千箭之事。
  若不具足受用,种姓虽高无用,
  凉荫需要时无,顶高有何利益?
  无有根本福德,积累无法除贫,
  树干离开湿润,树枝浇水何用?
  欲以利息增财,多数资本成空,
  砍树移植他处,多数成为枯树。
  如同高高悬崖,其上所生芒果,
  于己于他无利,丰厚财物无用。
  欲求增长受用,施部分为窍诀,
  欲令妙树枝繁,修剪顶端为佳。
  劣者积累不得,具福者施亦富,
  湿地砍树亦生,种于干地岂生?
  路旁树之果实,遭受孩童石打,
  恶劣主人财物,多为怨敌享用。
  福德浅薄之人,得财之时丧命,
  竹子顶端结果,乃是衰亡兆头。
  为味砍断甘蔗,为皮杀害狐狸,
  为财残害同伴,为民反抗君主。
  树木初需画线,锯后无法改变,
  事先需要考虑,事后懊悔愚相。
  偶因幸运成事,智者谁会傲慢,
  树叶萎缩而卧,外道说树具心。
  树叶纷落路旁,受到众人践踏,
  无义闲言多者,遭到众人轻视。
  劣人作事虽小,表功之声灌耳,
  湿柴燃火极弱,黑烟弥漫房室。
  树为蛇缠一次,以后见时生畏,
  一次偷盗妄言,于彼恒生怀疑。
  荆棘虽锐若刺,山岩则毁尖端,
  大德以妒谤他,只会降低自己。
  非处过于柔顺,浊世受众人欺,
  皆称棉花柔软,众人岂不做垫?
  树木笔直虽佳,鞍木弯树最妙,
  秉性正直虽好,佛言时尔含蓄。
  放无箭镞之箭,成请怨敌之使,
  若无胜敌之力,英雄称号无义。
  过分慈爱亲友,多成憎恨之因,
  过享甘蔗甜味,导致呃逆呕吐。
  斧头为树怨敌,然其柄端树制,
  怨敌虽为祸源,多数本为亲友。
  伐树方法若错,则将落于自身,
  过分危害怨敌,多成丧命之因。
  干树不能扳折,若触湿润堪能,
  仇敌若不驯服,善巧方便可调。
  日月不启乐树8,美女触根即绽,
  不懂善说劣者,有以呵斥调伏。
  媳妇喜爱美宅,游客喜欢乐园,
  穷人羡慕僧人,慢者向往在家。
  生于林中猴子,果尽前往他处,
  衰时可爱之子,亦会逃往他乡。
  茂密森林之中,鸟类自在盘旋,
  何处具足快乐,未招人亦聚集。
  精心保护树果,枝叶自然生出,
  精勤行持正法,世间福德亦成。
  如是二规取舍,唯以树之特点,
  诠示之此言词,前无智者喜宴。
  喉间乳海之中,妙音天鹅起舞,
  彼之口中飞溅,滚滚善说浪花。
  今此论典依据,美名遍及汉藏,
  萨迦智者所造,萨迦格言而著。
  有时此论好似,义之门锁一卡,
  喻之钥匙一尺,然依根机而著。
  欲知二规取舍,勿观喻之手指,
  且观义之明月,则见稀有兔影。
  此造尼枸卢树,种子成熟善枝,
  繁多铺盖十方,以此愿利众生。

  此枝繁叶茂之木格言二规乃珍巴滚秋丹毕准美以所见所闻为缘而于前往擦干漫河途中随忆而撰。

  译于成都华西医大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邬金丹增诺吾略传

  索达吉堪布  撰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华智仁波切的四大弟子之一讲法最绝的邬金丹增诺吾,公元一八七一年出生于德格县境内,降生后由蒋扬钦哲汪波认定为邬金自生金刚之化身。从小就具足无伪的慈悲心、出离心。洋彭塔意大师将他精心抚养长大。十三岁时便弃俗出家,之后一直犹如眼目般地守护戒律。其先后共依止了二十五位上师,其中有具三恩德的十三位上师、犹如日月般的二大佛子、无与伦比的一位大菩萨、恩德无比的一位金刚持,在其前聆听了印藏如海般的显密教法。尤其是从十七岁至四十七岁期间依止了华智仁波切,在其座下恭听了中观六论、《贤愚经》、《宝箧经》、《福力传》、《经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宝性论》、《俱舍论》、《戒律根本论》、《大幻化网》、《时轮金刚》、《三戒论》、《四心滴》、《智悲光文集》等显密深法。尊者皆以三喜依止,谨奉师教,获得了所有上师的密意,成为宁玛当代极富胜名的教主。他常对弟众说:“我修行讲法中的许多问题皆是由华智仁波切予与澄清的,从功德方面而言,我的所有上师均是得地的圣者,无丝毫差别;但从恩德来讲,华智仁波切至高无上,三界之中无有与之相比的。”一边说一边涌出泪水,又说:“我如今无论阅读任何显密经论,知晓全能归纳为上师瑜伽及菩提心之中,这也是华智仁波切的弘恩所致。”
  尊者对于所听闻的如海教法专致研学、深入思维,相续中生起了如烈火般的智慧。通过精进实修现见了莲师等众多本尊。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十二年中一心专修大圆满本来清净、任运自成之顶乘妙法,最后完全证悟了诸法实相,与上师的密意成为一趣。因此,对于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显密经续通达无碍。尽管其证悟已至顶峰,然而在外表行为上却始终如一地严谨持戒。因其名声远播千里,以致弟子信众犹如蜜蜂集于花丛中一般纷纷涌至。当时由于尊者广弘戒律,致使比丘、沙弥遍布各地方隅。
  尊者一生尤为热衷于讲经说法,几乎将毕生精力全部倾注于传法利众之事业中。每天至少五堂课,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来自拉萨以下汉地以上的乐于闻法者传授法要,喜欢实修者赐予窍诀,使无数有缘者均沾法益。最为绝妙的是他讲法的数量,据大略统计,总共传讲《入行论》二百余遍、《中论》二十五遍、《入中论》十九遍、《经观庄严论》三十九遍、《现观庄严论》十五遍、《宝性论》三十八遍、《辨中边论》七遍、《辨法法性论》八遍、《律藏根本论》一遍、《三戒论》三十八遍、《俱舍论》五遍、《量理宝藏论》一遍、《如意宝藏论》九遍、《心性休息》十三遍、《大幻化网》二十遍、《功德藏》四十遍,此外《随念三宝经》、《沙弥颂》、《菩萨戒二十颂》、《皈依七十颂》、《极乐愿文》、《三主要道论》、《离四贪论》、《大手印五法》、《赞戒颂》、《摄般若颂》、《亲友书》、《修心七法》、《普贤行愿品》以及生命学、医学、天文、历算、文法等也传讲了多次。另外,为有缘徒众也详细讲解《大圆满前行》、《生圆次第》、《无生智慧》、《普作续释》、《断法引导》等。其弟子中获证无上果位之人不可胜数,弘法事业宛如日光普照大地。
  一览上文的数目,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真不愧为“讲法最绝之人”。而在当今时代,纵然是公认的大法师所讲之法也难达到其10%,何况是那些形象上的讲法者呢?因此,无论如何应追循历代高僧大德之足迹,有能力传法之人应悉心竭力讲经说法,无有能力者也应当虚心认真地闻法,总之,我们每位佛教徒都要为佛教尽心献力,使佛法广弘于人间。
  尊者一生过着极为平凡的生活,五十八岁前一直是自己烧茶做饭,随身不带任何侍者,常处卑位,不喜世间八法,平时多劝人戒杀放生,度化了无边的苦难众生。
  尊者六十岁时,藏历土鼠年五月十八日,他双目直视虚空,右手契克印,左手定印向东方行进七步,口中念诵:“我是邬金莲花生,无生无死之佛陀,菩提心体无偏袒,沙门八果离虚名。”诵毕住立安祥圆寂,往生于铜色吉祥山刹土。
  其培育了堪布根华、云丹嘉措、洋彭塔瓦、根嘎华丹等众多大成就者,其所著《量理宝藏论释》、《赞戒论》等留世,为佛教作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二○○○年四月一日




  托嘎如意宝简介

  索达吉堪布  撰

  土登曲彭仁波切即托嘎如意宝(1886-1957),宁玛派著名的传承上师之一。一八八六年诞生于四川省多康巴特地区一牧民家中,天生具足慈悲菩提心、无伪的出离心;自幼对三宝有不共的强烈信心。童年时便前往彭措寺学习文字读写及共同文化知识,十九岁时于堪布云单嘉措前受沙弥戒,二十四岁受比丘戒。在赤诚大乐寺广泛地闻思五明、五部大论及金刚乘密续,通达无碍,并精勤修持。于诸多上师前圆满听受前后译如海教法以及大圆满窍诀等,继承并光大了华智仁波切所传《大幻化网》等大圆满教法,获得了与上师无二无别的境界。
  后于江玛(禅定增上洲)创建学院广转法轮,以慈悲心摄受了不计其数的有缘弟子,赐予灌顶并传授戒律为主的显宗法要及密宗大圆满等殊胜窍诀,建立了拥有大批僧才的清净道场,同时也为在家信众举行极乐法会、劝念莲师心咒等;使人断恶行善,广利有情。一生尤为注重戒律,以身作则谨持净戒。不积累财物,不享用信财亡财,始终追随华智仁波切的足迹,过着普通僧人知足少欲的生活,唯一致力于弘法利生事业。因此人们恭称其为“托嘎如意宝”。
  一九五七年藏历六月十九日,以吉祥狮子卧式安详圆寂,尔时空中传出三声悦耳巨响。后遗体火化时;虚空中彩虹萦绕、花雨纷纷,降下无数舍利;出现许多吉兆瑞相。法王如意宝曾说:“我原以为我的至尊根本上师是二地菩萨,他老人家示现圆寂时才知晓他是真正的如来正等觉。”
  仁波切精心培育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顶果钦哲仁波切、堪布曲确、龙多嘉措、陈累嘉措为主众多不可多得的高僧大德,为佛教作出了明彰显著的贡献。为后人所留下的唯一论著即是此《赞戒论浅释·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劝诫后学者严谨守持净戒,令戒律的芬芳妙香扑遍整个世间。

  赞戒论浅释

  ——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


  托噶如意宝著

  十方刹土之中佛佛子,印藏贤哲根本传承师,
  一切本尊护法如海众,恭敬顶礼祈祷赐吉祥。
  此处当尽己慧以略语,明释三戒律仪之要义,
  如理取舍鲜明之教言。因吾劣意浅学之过失,
  若有未证邪证之词句,本尊智者师前诚忏悔。

  以上为礼赞、立誓、忏悔偈,接着于此宣说所讲之法:即是一切诸佛之遗迹,一切善妙功德之基础,所有二障垢染之对治,珍爱佛教及欲使闲暇人生有意义者之无上津梁——赞戒论。
  此论分三:甲一、题目及造论分支——初善首义;甲二、着重赞颂二种福德与劝勉守戒——中善论义;甲三、祝愿祈请造论者暂时与究竟一切所愿称心如意——尾善末义。
  甲一(初善首义)分二:乙一、宣说题目;乙二、造论分支。
  乙一(宣说题目)
  本论云:赞戒明辨取舍论。
  释:高度赞扬一切功德之基础戒律如意宝,从而可使智者心目中明辨应取持戒之功德、应舍破戒之过患。这是此论所讲之内容。总说命名之必要,如佛经云:“若不取名称,世间皆迷蒙,故佛巧方便,诸法立异名。”分别来说也有使三种根基之人通过题目获得不同领悟之必要。
  乙二(造论分支)分四:丙一、唯有善知识方可开示断绝暂时与究竟恶行之圣道而主要赞其慈悲功德;丙二、思维利害颠倒、愚昧无知之众生而断除傲慢;丙三、颂扬无垢律经为本师与教法而心生欢喜;丙四、以欲学净戒之发心宣讲摄集一切善妙功德之戒律而立誓。
  丙一(唯有善知识方可开示断绝暂时与究竟恶行之圣道而主要赞其慈悲功德)
  本论云:
  慈悲主尊一切上师知,愿速救脱非理作意途。
  唉自无始熏习邪道者,如我浊人之行心生厌。
  释:诸佛初中后一切功德之因——菩提心之根本大悲心,不是空话虚言而是从心坎深处对一切众生犹如独子之母,令自相续生起增上生9与决定胜10之根本的慈悲大主尊,好似善妙亲友般的一切三恩德殊胜上师明知,如此我以恭敬诚信之心一缘专注祈祷。即悲心是初中后一切功德之因。如《入中论》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