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言汇集-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从石中挑选金,具有功德当重用。
  成百上千人之中,具大功德仅少数,
  如同井蛙不见海,庸人不知此道理。
  好坏事或贤劣人,显露之时人皆知,
  犹如种子之能力,事先若知为智者。
  骏马以及殊胜士,不能一般来对待,
  卑劣之徒罗刹女,不能视为希有处。
  具有智慧通经论,福德广大品行高,
  此士国境之庄严,是故君主当喜之。
  正士喜爱具德者,劣者喜猎爱盗诈,
  好色之徒爱娼妓,吝啬之人爱财食。
  浊世君主大多数,于行善者不赞评,
  于作恶者不惩罚,善良之人皆失望。
  一切贤明之君主,倘若慈爱行善者,
  善良之人心欢喜,作恶之人亦变善。
  一切昏庸之君主,倘若仁慈作恶者,
  恶劣之辈心喜悦,行善之人亦变劣。
  业力所感诸君王,纵然慈爱某些人,
  亦当合理令生喜,切莫授予非理权。
  内部一切眷属众,即使行事不如理,
  亦莫严厉惩罚之,以和缓式驱远处。
  于诸亲近之眷属,勿因小事而发怒,
  若爱眷属如爱子,则众亦视君如父。
  于诸大臣做事者,当以慈心恒爱护,
  因为君主诸苦乐,皆掌握于眷手中。
  君主于诸作事者,合理所得之薪资,
  成办善事之喜宴,此等一切莫遮止。
  切切莫忘诸恩德,感恩图报并称赞,
  若普平等慈眷属,眷众云集成诸事。
  一切眷属亦应当,拥戴君主如独子,
  眷属享有之幸福,皆源君主之福德。
  纵是粗暴之君主,眷属亦应尽力护,
  倘若眼中出现病,不应挖眼当医治。
  一切大臣及法官,应当合法辨善恶,
  若看情面受贿赂,则将摧毁全国家。
  不顾国王重大事,私欲强者若为臣,
  盗贼猎人及娼妓,岂不亦可作大臣?
  一心为国无私心,平等待人即大臣,
  想方设法令国安,私利自然便圆满。
  一切如理大臣宝,即使仅仅有一人,
  亦利君主事业故,于彼国家尤为重。
  形形色色贤劣人,尽管口中言种种,
  然从行动可确知,内在所具功与过。
  是故君主选大臣,应看此人适合否,
  全面观察再抉择,草率任用损国政。
  欲使国泰民安乐,君主如是了知后,
  应当授权与善士,切莫予权与劣者。
  一切上等诸君主,主要虔信行佛法,
  亦勤治国安帮策,令国政如上弦月。
  一切中等诸君主,着重兴盛福禄法,
  善护自己之眷民,依此国政久稳固。
  一切下等诸君主,贪财不思民众利,
  犹如烂根之树木,依此国政速毁灭。
  暴力惩治诸民众,所获之财供君主,
  昏君依此而欢悦,浊世之人诚可悲!
  人类佛法极重要,正法利益现后世,
  其次权势名重要,依此今生享安乐。
  于此二者不注重,看重财富乱王法,
  不适合任众生主,勿置高位授大权。
  无论国王或大臣,抑或地方之长官,
  只应接受合理财,切莫贪图非法财。
  人中显赫之高位,纵以黄金亦难买,
  任何身居显位者,皆是君主所恩赐。
  于饥饿者食为重,于富裕人宝为重,
  于高尚士地位重,故当维护彼地位。
  获得职位当思维,如何方能利他众,
  应当生起布施心,切莫产生掠夺意。
  一切处于高位者,倘若如理护他人,
  不拢食财自然集,即使无财位亦稳。
  是故地位显赫者,应于如理如法中,
  全心全意唯考虑,利国以及君主事。
  如法而行君主前,彼之一切亲属眷,
  勿以种种偏执心,进行非理说情也。
  纵是上师或父母,若提非理之要求,
  君主向彼解释清,切莫开许违法事。
  不违法律与法规,应当尽己之所能,
  饶益亲戚及眷属,满足彼等一切愿。
  凡与君主协商者,莫言私心偏袒语,
  如理呈禀自所知,好坏取舍诸事宜。
  君主奉为国师者,应深思维慎考虑,
  令彼君王现后世,获得安乐之方法。
  君主若持非法行,应当告之此非理,
  于诸一切合法事,尽力而为令彼行。
  除非死刑惩罚等,少数不违正规外,
  一切世间法律事,上师切莫托情也。
  上师严厉对境故,违其教言不应理,
  彼若多次提要求,亦成君主为难处。
  是故上师护君主,君主亦能敬上师,
  今生和谐又吉祥,来世亦将享安乐。
  君主所慈任何人,彼亦一心为君主,
  成办一切有益事,且言君主慈悯我。
  提出种种己私事,致使君主行非理,
  此人无有惭愧故,君主知后应舍弃。
  相续清净如纯金,君主及其眷属众,
  应为护佑诸众生,详阅正教法规论。
  如是具福之君主,以智观察诸人士,
  具德眷属妙庄严,如芸香树高耸立。
  倘若具有贤眷属,纵是卑者等胜主,
  君主眷属若皆善,则能肩负广大地。
  君主一人难抉择,世界人民之贤劣,
  若摄贤者为眷属,则诸眷民皆成善。
  君主善护眷属众,眷属拥戴彼君主,
  同时可使全国家,充满幸福与安宁。

  君主法规论第五品终


  第六品  观察作法

  宣说方便幻化经,明曰主尊大菩萨,
  示现调伏外道相。真实语者佛陀前,
  猛光国王询问言:一切国王诸君主,
  应当如何护众生?此经所说诸意义,
  于此论中明宣说,诸君主当敬谛听!
  所谓众生即五蕴,四生所摄诸有情,
  五大所摄器世界。护众方法有二种:
  各自业力而护持,君主保护诸众生。
  初如北俱卢洲者,以及初劫之人众,
  具足受用无贫穷,相互无争无损害;
  贤劫之时人类众,孝敬父母行善法,
  虽未安立诸国王,然靠各自业享乐。
  除此二种护持外,称为君主护众生。
  此又分为转轮王,大国王及一国主,
  小国君王四种也。其中主尊金轮王,
  人寿八万时出现,赐予诸众胜灌顶,
  胜伏边境四大洲,自处十善法道中,
  是故奉行诸正法,令他行善即法王。
  彼具七种轮王宝:能胜诸方之轮宝,
  胜骑希有白象宝,殊胜嬉乐玉女宝,
  照明资具胜珠宝,具足受用施主宝,
  智勇双全大臣宝,顺利行程绀马宝。
  诸转轮王所统辖,一切地方如何护?
  既无外来侵略者,亦无与之抗衡者,
  既无严重损害者,亦无兵害惩罚迫,
  无三非理以正法,不堕偏袒平等护。
  所有居于四大洲,大国小国之君主,
  于转轮王前呈禀:请您纳受我财富,
  遍满民众我国境,敬请轮王护吾等,
  我等希望跟随您。随即恭敬作顶礼。
  转轮王亦告诸王:各自统辖国土者,
  依法治国止非法,切莫喜爱非法行,
  平等护持诸眷属,汝等皆为吾随从。
  除此之外诸国王,有因继承自种姓,
  或以福力得王位,成为统治彼境主。
  诸位国王依何法,护持国境诸众生?
  除去转轮王之外,君王当依诸论典,
  如理护持诸众生。如此而行何以故?
  诸转轮王出世时,无有三种非理故。
  何谓三种非理耶?极其喜欢十恶业,
  此乃非法之贪心;于自财富不知足,
  此乃非理大贪欲;依止颠倒邪论典,
  即是所谓行邪法。如是彼时未曾有,
  行三非理之众生。因为一切转轮王,
  本身地位威望高,是故众生亦未有,
  违其心意法令者。轮王所行无勤中,
  相合众人心愿故,无需观待诸论典。
  次后一切诸众生,具有非法贪等时,
  具足智悲之佛陀,为利一切诸君主,
  令知合理与非理,并且铭记心中故,
  撰造君主法规论。何谓护持诸众生,
  君规教言之论典?对治非理之贪心,
  以及嗔心与痴心,即是无有贪嗔痴,
  宣说自性三对治,彼等分类及功德。
  三种对治之等起:乃是慈悲不放逸。
  所谓不放逸为何?一切君主如是想:
  受用无常如云飘,我亦终将会死亡,
  恒时处于正念中,了知贪欲之过患,
  并以希求出离心,享用一切诸受用,
  严谨依法而治国。所谓大慈大悲心:
  莫享非己之受用,非时不享自财富,
  即使时间极适合,损害贫者不享用。
  饥馑灾时救他人,制止盗匪抢劫之,
  互相害时行饶益,赈济贫困无怙者,
  于诸蛮横凶恶者,施以正当之制裁,
  应当依此护众生。如何依靠诸惩罚,
  制裁蛮横凶恶者?正当应时及具义,
  适量慈悲共五种,君主以此行制裁。
  第一正当之制裁:理应处罚狡诈者,
  倘若惩治无辜者,将成极为颠倒处;
  第二应时之制裁:如若君主具威力,
  应据罪情来处治,否则将成为非时。
  第三具义之制裁:当按初订条例行,
  随心所欲违法规,将成不具意义也。
  第四仅仅以批评,不能起到作用者,
  虽然理应予制裁,亦莫断肢杀除根。
  慈悲绑缚入牢狱,殴打恐吓作惩罚,
  没收财产驱出境,应当合理来制裁。
  倘若越此施暴力,则将成为粗暴行。
  君主乃护众生故,如若屠杀野蛮人,
  彼等多数以嗔心,死后堕入恶趣中,
  久远生生世世中,亦将结上仇恨缘。
  倘若断肢根残废,尔后不能得恢复,
  此外绑缚殴打等,能恢复故可施行。
  假设于诸野蛮者,未以慈悲心护持,
  则护众生之事业,君主未曾圆满也。第五何谓以慈悲,粗暴惩治野蛮众?
  譬如父于蛮横儿,为制止其造罪业,
  并非残酷杀害之,而是殴打呵责等。
  无害心之调伏法,必定无有罪过也。
  理应依法予制裁,蛮横之人有五种:
  于彼君主作损害,彼此之间互残害,
  不听君主之教言,依靠邪命过生活,
  步入邪道之诸人,搅得世间不安宁。
  首先谋害君主命,侮辱王妃毁财等,
  予以讥讽不保密,造作此等损害者。
  应据罪情予惩罚,呵责批评没收财,
  绑缚驱逐出境等,如是今后无损害。
  相互之间损害者,应施责骂恐吓害,
  殴打关入监狱等,依此惩罚可阻止。
  虽在自己所属境,不听君主吩咐者,
  依靠威力制服之,莫将彼等逐出境。
  因自未被驱出境,于君主生报恩心,
  以恐吓令众人服,君主名扬获福德。
  猎人屠夫猖妓等,不持戒律恒作恶,
  于以邪命过活者,威严厉声告诫说:
  今后切莫如此行,否则必受此制裁,
  应当如此遮罪行。诸如持执非理见,
  失毁戒律邪命活,一切步入邪道者,
  想方设法令改过。于诸破戒邪命活,
  丧失威仪邪见者,僧众协商欲摈除,
  即使各自已承诺,若时无法摈除彼,
  君主善加观察后,应当支持僧众方。
  倘若双方之僧众,诤论出现毁戒等,
  君主如若知佛法,则应自行而解决。
  抑或招集本境内,沙门以及婆罗门,
  精通佛法高尚士,平息彼等之争论。
  尔时君主应支持,合情合理之一方;
  当以恐吓逐出等,阻止对方入歧途。
  行法君主国境中,父母老时不孝敬,
  不施亲友奴仆等,合理饮食与财物,
  指使做事极辛苦,此等野蛮者属于,
  五种不驯善何种?于彼饶益自己者,
  不予合理之布施,所有财产自享用,
  乃为大邪命之故,属于邪命不驯善。
  出言不逊恶语伤,乞食沙门婆罗门,
  邀请作客后断食,违法供斋殴打等,
  不敬理应承侍处,此等即是大邪道,
  是故诸如此类者,属于步入邪道也。
  当知以此为范例,非理邪命邪道者,
  彼等皆可包括于,后二不驯善之中。
  任何国境区域内,步入歧途者若多,
  天众应时不降雨,成为饥馑荒凉地。
  非天散发瘟疫等,遭受种种之危害,
  寿减财损健康衰,是故止彼国境善。
  假设一切诸君主,成为野蛮凶残者,
  谁人于彼作惩罚?君主本人惩罚己。
  如何惩治自己耶?自若放逸无悲心,
  则以智慧观察后,思维恶名恶趣畏。
  行法君主一切时,应向自己国境中,
  被人誉为高尚士,精明沙门婆罗门,
  具有知识之学者,请教何善何不善,
  如何而行成善妙?如何而行成罪恶?
  赐予说法之时机。彼等亦应于君主,
  宣讲古代贤善理,若待允许以和言,
  指出彼王诸过失。如此依外善知识,
  内在己之智慧力,杜绝自己蛮横行。
  奉行佛法之君主,保护器世有情法:
  当以不焚不毁等,如理如法而护持。
  即使君主发怒时,毁诸嗔恨之外境,
  焚烧大小之城邑,毁池坏境伐果树,
  破坏庄稼毁佛塔,摧毁一切游览地,
  修行圣处风景区,优美环境亦非理。
  彼诸实物嗔恨境,他众赖以生存处,
  彼等并未造罪恶,此外家宅等之处,
  住有天神傍生众,毁灭诸多无辜者,
  令其不喜或遭殃。若未毁坏诸外境,
  护持外境器世界,所摄一切诸众生,
  如是保护众有情,尽善尽美行利益。
  应当如何来保护,住于国境之天众?
  若未损毁诸方处,并且布施食子等,
  则已保护诸众生,杜绝一切蛮横者,
  无有一切诸罪过,后世增长诸福德。
  为成众生各自利,君主如理护有情,
  彼国境中诸财物,非属国王一人有。
  有财却不向君主,交付合理之税收,
  纵然非是不与取,亦成吝啬之罪业。
  有财不付合理税,即使君主强暴取,
  亦如受薪之比喻,不会成为不予取。
  强行收取贫者税,分为有罪与无罪,
  为止赌徒娼妓等,挥霍非法之受用,
  如是收取成二利,说此即为无罪过。
  何人财遭火焚等,损耗之时尚收税,
  于彼走头无路众,不加保护成罪业。
  具有悲心不放逸,君主具足何条件,
  方可被人共称为,一切圆满之法王?
  一切福泽皆圆满,眷属调顺智慧胜,
  精进恭敬通事理,柔和明晓世间行。
  能够忍受诸不幸,受持佛法不颠倒,
  具此十种条件者,称为圆满之法王。
  以其本身福德力,国境臣等一切人,
  健康无害具乐财,称为福泽圆满也。
  具有贤善之眷属,君主无勤享安乐,
  不失国王之地位,赞其眷属调顺也。
  不依他人之君主,了知以法护众理,
  及诸善巧方便行,即是智慧圆满也。
  于自所作任何事,如理精进之君主,
  敌不能害欢喜住,财增宝藏皆圆满。
  恭敬佛法之君主,从不失毁诸福德,
  杜绝一切蛮横故,即是如法而行持。
  精通事理之君主,做事持久不失败,
  时时观察所作事,一切心愿速实现。
  相续柔和之君主,无论住于任何处,
  彼境众人可依赖,一切众生皆云集。
  所谓明晓世间行,了知合理与非理,
  任何时候亦不会,断绝僧众之受用。
  堪忍不幸之君主,毫不畏惧诸痛苦,
  国中一切重要事,皆能圆满而成办。
  自己能够安住于,趋入胜果之道中,
  恒时不离善知识,即不颠倒持正法。
  假设圆满行佛法,彼君主之国境内,
  发生战争冲突时,应当如何郑重行?
  最初中间最终时,当以三种巧方便,
  不离佛法之规则,保护自己之国境。
  何为三种巧方便?最初自己或臣等,
  当依友爱作调解,或行饶益指责等,
  种种善巧方便法,阻止无必要战争。
  依此若无法化解,中间之时诸法王,
  当作三种思维后,回击不可避免战。
  第一自言法王我:诸众今受此灾难,
  我应制止诸敌害,如是发心护众生。
  第二考虑可制胜,侵略之敌诸战策。
  第三慎重而思维,保护诸众之生命,
  向自四军队下令:排兵布阵来应战。
  最后自己军队中,一切下等勇士众,
  应排在前当先锋,中等勇士列其后,
  当将一切骑兵众,于此二者后派出。
  一切上等英雄众,君主同行之军兵,
  住于彼后则安全,一切步兵亦掩护,
  诸军顺遂得胜利。如此善巧布阵列,
  诸军敬畏彼君主,并以感恩图报心,
  不能当面令不喜。后方军具威风故,
  依彼进攻对方敌,尽力反击莫后退,
  战略得当方便巧,天众相助得胜利。
  如是依靠巧方便,排兵布阵之君主,
  虽使对方兵死伤,然其罪过极轻微,
  亦不一定受果报。若谓如此为何故?
  因彼依靠大悲心,光兵而与敌方战。
  君主为护诸众生,子妻家族之利益,
  舍弃自己及受用,以此所作为基础,
  所具福德更增长。奉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