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6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凭着满腔义气为好友请命时,永庆肯定没有想到,他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还是妻儿老小的命运。

  若没有当年的〃叩阁〃永庆已经继承了伯爵府。

  元英为伯爵府嫡长女,十四福晋岂会将侄女视为烫手山芋?

  伯爵府的嫡女,别说是指婚郡王长子,就是指婚给皇子皇孙为正福晋也当的。

  想到此处,想到故去的宁春,曹颙生出几分羞愧。

  抚养左住兄弟,平素照拂永庆一家。让自己心安理得,何其卑劣。

  明明被宁春视为至交的,不是永庆。而是他曹颙但是在宁春一事上。他明哲保身,断送了大好前程的是永庆。

  曹佳氏晓得弟弟同完颜永庆交好,以为他担心元英,道:〃放心吧。离下次选秀还有两年,到时候说不定十四福晋早已忘了这茬。阿弥陀佛,说起选秀,到是让人心生侥幸。天慧有这眼疾,也不算坏事。要不然由着宫里那些人算计,被指给哪个不省心的,还不若给我做媳妇。〃

  曹佳氏所出四子中,除了长子福彰外,还有福秀、福靖、福端三人。其中福秀比天慧大四岁,福靖与天慧同年。

  还在天慧眼盲时,曹佳氏就提过,往后侄女若是舍不得外嫁,可以嫁给福秀或福靖;天慧眼疾好些后,王府嫡女早夭,曹佳氏将爱女之心都转到侄女身上,几个儿子都靠后。

  她不止一次同弟弟说过联姻的意思,曹颙却是因血缘太近,实在担心。跟姐姐说出自己的顾虑。

  〃四代近亲结婚,遗祸后代。〃曹佳氏打小手不离卷,也算是个小才女,这种说法却是头一次听说。

  曹颙又不能举例说明,天慧的眼疾就有可能是〃近亲〃的缘故,只能托辞是西洋那边的说法。

  孩子们还小,说这个也早,曹佳氏就没有刨根问底。毕竟这成亲也要看孩子的意思,若是孩子们感情真好,她相信弟弟也不会横生枝节。

  十四福晋还不知道,她自诩为十四阿哥的贤内助,待福彰的满腔〃慈爱〃不仅被福彭这个小鬼鄙视。还被曹家姊弟两个视为〃愚蠢妇人〃

  回到曹府,想起永庆出征,家中只有娇妻弱子,曹颙就同初瑜说了。从今年预备的年货中,单分一份出来,腊八前使给永庆宅子送去。

  十六阿哥虽说得轻松,曹颙总不好真的等过了年出了正月再忙夏布的事儿。口谕也是天子的金口玉牙。要是怠慢了,什么时候落个逾旨的罪过,岂不冤枉。

  等到十三阿哥使人送银子到内务府银行时,曹颙就使曹方跟着,将那批夏布清点。

  三十万匹布,哪里是容易清点的?不过是走个过场,将那间装布的仓库换了十三阿哥府的封条,算走过手完毕,暂时安置在内务府仓库中。

  曹方则是遵从曹颙的吩咐,取了十来匹不同的夏布做布样。

  在从内务府仓库取回布样前,曹颙就使人从府中的库房取了几匹夏布来看。说起来,夏布不是棉布,是芒麻坊织的麻布。

  纺织夏布的麻线有粗有细,越是细的,越值钱。麻线粗的,就是账面上所记一匹三百六十文那个,是府中下人夏衣的主要料子。

  麻线最细的,是十六阿哥从内务府淘换来的,曹颙的夏衣料子,比最好的绸缎还要贵。

  要是这个东西质量好,用处也很多,除了缝夏衣,还能做蚊帐什么的。

  初瑜见丈夫关注起这个,少不的相问。曹颙只提了十三阿哥府的困境,没有说自己背负了〃圣旨〃省得妻子关心则乱。

  初瑜件是真有些上心,毕竟十三阿哥是她亲叔叔,又对丈夫有救命之恩。

  只是对于这些商贾之事,她也知之有限,就专程请来韩江氏相问。

  听说是为三十万匹夏布找出路,韩江氏也蹙眉。

  京城人口,也不过百万。这夏布。又被时节所限。就算开上几个布庄,想要卖完这些布,也得三年五载。

  初瑜见韩江氏不吭声,道:〃真的很难?见大爷念叨了好几日,怪愁人的。〃

  〃若是棉布,不受时节所限,还好处理些。夏布,不如棉布结实,不耐磨损,多是只能穿一季。寻常百姓家,生计艰难,未必按季裁衣服。单衣就能过夏。富贵人家,则要穿绸,嫌弃这夏布粗。〃韩江氏想了想,回道:〃如此一来,这个东西的销路就有限。〃

  〃时节所限?听说两广云贵等地。四季如春,没有严寒。那边呢?〃初瑜想起前些日子使人送来南洋货张义,问道。

  韩江氏闻言,点了点头,道:〃若走到了南边,四季不分明,或许好销些。只是夏布不是稀罕物,民间百姓多种桑麻,耕织自用。

  初瑜听了,只能感叹一声,道:〃怨不得大爷要为十三叔担心。这个东西看来要积压在手中,如何能不愁人〃

  就在初瑜感叹时,曹颙已经开始查看曹方取回来的布样。

  还好,听曹方所述,虽有污损破旧,但是因霉变虫蛀的布匹不多。

  都是没有被染色的白坯布,质量不等。有线粗的,窟窿眼跟细渔网似的;有线细的,看着比外头十二文一尺买来的质量好些。

  曹颙研究了两日,也没找到头绪。

  毕竟不是百匹、千匹,这个数量委实惊人。不是开个铺子。想个法子,就能处理的。

  就在曹颙每日琢磨布匹中,李家父子离京,启程回苏州。

  临别之际,李鼐带着儿子过来。拜别李氏。李氏虽记住儿子的话。没有插手李家的事,但是多年亲情。还是无法割舍,给文太君、高太君都预备了厚礼。

  不管母亲待她如何,这生养之恩,不敢相忘。

  想到文太君,已经九十,高太君也古稀之年,此生能不能相见,都是两说,直引得李氏落泪。

  那一刻钟,她真想要归宁,探望亲长,但是被长生一声〃母亲〃想起长子的为难,只能按捺住思亲之心。

  不知不觉,冬月末了,进了腊月。

  孙家来人了,孙文成次子孙瑾进京。

  孙瑾娶的是李煦的侄女,也算李氏的侄女婿。

  除了代表孙家给姻亲故旧敬送年礼外,孙瑾还带着孙文成给长媳的亲笔信。

  正月初六,是孙文成五十整寿,他希望长媳带着长孙、长孙女回杭州贺寿……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八百五十七章迷踪

  

  曹家上下,没有人赞成曹颖带着孩子回杭州贺寿。

  倒不是怕孙文成留人不放,毕竟他在外地为官,还要引曹家为朝中内援,不敢得罪曹家。只是这寒冬腊月上路,委实太遭罪了些。

  尤其这打着〃贺寿〃为名,叫回了孙子,说不得儿子也要叫回去。要是他端出公公的架子,劝儿子媳妇和好,曹颖少不得也要左右为难。

  〃不去,就说礼儿宿疾犯了,动不得身。〃兆佳氏的嗓门,还是一如既往的响亮。在曹颖没说话前,已经拍板。

  想起不分是非的安氏,兆佳氏就气不打一处来,道:〃指定是那个老虔婆撺掇的,天寒地冻的折腾孩子,忒是黑心。〃

  李氏也心疼侄外孙们,舍不得他们远行,就对曹颖道:〃虽说为人媳妇,要孝顺恭敬,但这千里迢迢的,不是闹着玩儿的。就算想要带孩子回去请安,也等得开春了再说。好好地预备份寿礼,别叫人挑出不是,落下闲话总不好。〃

  曹颖还未说话,兆佳氏已经忍不住,撇撇嘴道:〃闲话?说谁的闲话?就孙珏在京城做出的丑事,就是有人说嘴,也轮到大妞头上。〃

  曹颖此时,却有些迟疑。

  婆婆九月才回杭州,这才两个多月,公公就使人来接,不会单单是为〃上寿〃这么简单。

  背着两个长辈,她问了小叔子孙谨。

  果不其然,孙文成此举,别有用意。

  杭州同京城虽隔得远,但到底是繁华之地,江淅又是进士辈出之地,地方富伸,京城有子弟为官者数以百计。

  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孙珏殴妻鞭子、丢官罢职的消息,也传回了杭州。

  传来传去,却是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孙曹两家决绝的,有说孙珏问罪的,说来说去,还有说孙珏殴打嫡子致死的。有说谋害嫡妻的,传言五花八门,孙珏已经成了衣冠禽兽。

  孙文成小心翼翼地杭州当了小二十年差,攒下那点口碑,已经被吐抹星子淹了。

  传言越传越恶,连孙珏几个弟弟也遭波及。但凡杭州城里有什么欺男霸女的传闻,外人都要栽到孙家子身上。

  孙文成平素的恭谨,也成为〃作伪〃

  孙家是什么根基,曹家是什么根基?早年曹寅父子两代经营江南五十年,同江南士族大户往来应和。

  曹家虽离江南数载,但是还有不少好友故交在江南。

  谁不知道,孙家是靠曹家提拔才有眼下光景。如今。曹寅尸骨未寒,侄女就横遭虐待,如何能不叫人齿冷。

  〃忘恩负义〃的帽子,孙家是摘不下了。

  口舌杀人。孙文成又不是厚脸皮的人,实在耐不住了,打发次子进京接人。

  只要媳妇、长孙好好地出现在孙家,那些恶毒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曹颖辗转一夜,次日叫来长子。母子二人也不知说了什么体己话,反正就下了主意,带着儿子孙礼、孙初两个回杭州;至于孙娴,因是女儿娇弱,怕耐不住奔波,送回曹家暂住。

  至于京城孙宅,则是委了梁氏。

  因这个,引得孙娴直哭鼻子。

  说起来,庶弟小她几岁,都能带着上路,自己又娇弱到哪里?

  曹颖没有对女儿明说,但是李氏、兆佳氏却晓得,这是怕孙文成夫妇插手孙女的亲事。

  孙娴今年十一,再过两年就要参加内务府小选。

  凭曹家在内务府的人脉,曹颙怎么会舍得让外甥女进京当宫女。不过是花点银子,就能自由婚配,倒是比旗上人家来的自在。

  对于女儿的决定,兆佳氏虽恼。但是想到孙礼转年就十四,也没有再拦着。

  她是想着外孙子是孙家嫡长孙,这个位儿要占得牢牢的。孙珏已经出仕无望,织造府要是由孙家子孙承袭,与其便宜了旁人,还不若落到外孙身上。

  曹颙虽不好反对堂姐的决定。但是也不好让她们母子就这样随着孙家人南下。

  他同两位堂弟商议了,从东西两府挑了几个精干的管事,带着曹家这边预备的寿礼,一道护送曹颖母子回杭州。

  至于他,眼前已经顾不上孙家、李家的小把戏。因为,张义的来信中,有魏信的消息。

  要说康熙五十八年年底,京城有什么新闻,莫过于十三阿哥的〃复出〃

  其实,说是复出也不贴切,因为十三阿哥没有当差,还是同过去似的〃养病〃但是谁都晓得,已经不一样了。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宜德二妃已经传召的十三福晋入宫几回,每回都有赏赐下来

  御前当差的两个太医,也是常驻十三阿哥府一般,为十三阿哥诊治宿疾。

  一时之间,往十三阿哥府〃探病〃的人络绎不绝。

  十三阿哥府大格格,已经十七岁。受十三阿哥所累,一直无人问津。大格格虽是庶出,但因是头一个孩子,十三阿哥也视为掌珠。

  十三阿哥同曹颙还念叨过几次。想要张罗女儿的亲事,又不敢。怕宗室那边想起这个女儿,抚到蒙古去。

  只能等着,看何时求个恩典。为女儿主婚。

  如今,随着十三阿哥的〃复出〃大格格成了香饽饽,不少人打听。就是十三岁的二格格,也开始有人想要割亲,扰得十三福晋烦心得很。

  十三阿哥一边调理身子,一边就留心几个儿子的功课。对于那些上来攀关系〃亲朋〃只打发管家相陪。

  左右他在〃养病〃如此也不算失礼。

  皇父已经有口谕下来,这边六龄以上的阿哥明年都要往上书房读书。现下就为这个做准备。

  如今,上书房里只有几个年幼的皇子,其他都是各个皇子府的皇孙,

  十三阿哥没有〃望子成龙〃也不愿儿子们表现得太差,受兄弟们的耻笑。所以借着年前还有些功夫,查儿子们的功课。

  这日,却是曹颙携王鲁生登门。

  十三阿哥自然收起养病那套说辞,请两人客厅相见。

  王鲁牛从曹颙处借银十万两。加上从京城族人同乡处筹集的五十万两银子,早已从内务府银行那边办理完手续。

  这些绢帛,他是要等明年开春运广州的,就同十六阿哥求情。先搁在仓库里,等过了年。摘日南下。

  他之所以滞留京城,是等山东那边运银过来。

  如今,银子到了,还了各处挪用的银钱,他就要返乡过年。今日过来,是同十三阿哥告的。

  十三阿哥因银钱之事,对他心有愧疚,听说他明日就要走,忙使人传话给福晋,置办酒席,为其践行。

  这其中,不仅看曹颙的面子,还有门人王全泰的面子。

  曹颙今儿来,除了陪王鲁生,还有其他事儿同十三阿哥商量。

  〃你要下广州?〃听了曹颙的话。十三阿哥不禁讶然:〃天南海北的。怎么想起去那儿?〃说道这里,不由皱眉,道:〃不会是操心我那三十万匹布吧?若是因我的缘故,累你至此,休要再提。〃

  王鲁生在旁,也是诧异,问道:〃曹爷,要是俺没记错,曹爷还得一年多才出孝。若是不放心十三爷布,就让俺明年顺道带广州去。那边暖和,就是搁在布庄子里,一年也比京城多卖几个月。〃

  曹颙摆摆手,道:〃二位误会,不是为夏布的事儿。只是有些不放心魏信,趁着现下没起复,过去看看,总要得个准信。〃

  前些日子,张义除了使人送洋货回来,还有信回来。魏信乘坐岳父家的船去西洋,已经三年。原是说好今年春夏返航的。

  没想到,过了中秋,还没有消息。有消息回来,说是沉船了,还说有遭海盗洗劫的,传言不一。

  海上航行,是将性命托给老天爷的事儿,张义心里没底,给曹颙说了此事。

  这些年,同魏信虽聚少离多。但是曹颙对这个少时之交也带了几分感激。

  要是没有魏信在广州料理,财源广进,曹颙的生活也不会这么自在。

  想到魏信出洋前的〃托孤〃之举,曹颙心里沉甸甸的。正好有康熙的〃口谕〃曹颙就想跑次广州。

  魏信进京后,同十三阿哥见过。十三阿哥晓得他是曹颙倚重的臂膀,听了他生死未卜的消息也觉得沉重。

  〃魏五爷年岁不大,听说人是极仗义的。我在广州时,没少听人垮他。当年全泰在广州那几年,受了他不少照顾。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见了。好好谢谢他。〃王鲁生闷闷地说道。

  他也是海边人家,自然晓得海事艰险。

  茫茫海上,船只但凡遇到意外。那才是求救无门,别无生天。

  〃你若离京,虽不是大事,皇阿玛那边也无法瞒的。总不好为这个说辞,就去广州。朋友之义固然重要,违背孝道却不是常理。你想好了说辞没有?〃十三阿哥沉吟了一下,问道。

  曹颙想了想,道:〃自打广州开海关,这些年洋人每年从大清赚的银子,不可胜数。前些年招投标的南洋商道将要到期了,十六阿哥提过,想要从广州洋货那边下手。不仅要进口,还要加大出口量,看是否能同洋商争利。我过去,正好也可考察此事。〃

  十三阿哥闻言,并不赞同,道:〃皇阿玛已将你从内务府调出来,你怎么又掺合内务府毛事?小曹,你有治世之才,不当拘于内臣。〃

  曹颙闻言,不由苦笑。

  这天子家臣同朝廷重臣,又什么区别?如今是封建帝王集权制的癫疯。家天下的时代。不过是官名不同。在帝王眼中,都是一样的。说不定,内务府家臣,比朝廷重臣更顺眼些。

  〃我还丁忧,又不是挂着差事。只是打着这个旗号,堂而皇之地去广州。说不得寻个好机会,就将那三十匹布脱手,也算完成圣命。〃曹颙道。

  十三阿哥见他打定主意,就不再劝,只说说道:〃要是真出远门,还要安排妥当。这一去一回,没有半年回不来。〃

  曹颙点点头应了,少不得请十三阿哥照看一二。

  原是想托十六阿哥,但是十六阿哥在宫中不便,每年又随扈,不在京的日子多。因此,他就托了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自然无话,想起家中管事送来的那两个东洋女子,笑着对曹颙道:〃既是你南下,那我就不用另安排旁人了。这对姊妹花,就请小曹顺路带去广州。〃

  曹颙听了,忙摇头道:〃十三爷饶了我吧。人言可畏。要是叫人晓得,我孝期带着两个女子出游,怕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十三阿哥说完,也晓得失言。道:〃的确如此,是我疏忽了。〃

  此事就此作罢,撂下不提。

  王鲁生问曹颙出发的日子,晓的没定,忙道:〃既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