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个优等生-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史料记载,苏格拉底相貌丑陋,不修边幅,整日在市场上闲逛。古希腊的市场上不仅卖物品,也卖思想。经常有人站在市场中面对观众发表演讲。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位年轻人,正在宣讲美德。苏格拉底装着无知的模样,向年轻人请教说:“请问,什么是美德呢?”那位年轻人不屑地回答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知道?告诉你吧,不偷盗、不欺骗之类的品行都是美德。”

第14节: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则

苏格拉底仍然装做不解地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道:“那当然啦,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我记得在军队当士兵的时候,有一次接到一位指挥官的命令,让我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布署图偷出来了,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呢?”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刚才说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肯定是恶德。”

苏格拉底依然不紧不慢地说:“还有一次,我的一位好朋友遭到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他对生活绝望了,于是买来一把尖刀放在枕头底下,准备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在傍晚时分偷偷地溜进了他的卧室,把那把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免于一死。请问我这种行为究竟是美德还是恶德呢?”

那位年轻人终于惶惶然,承认自己无知,拱手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苏格拉底把自己的这种思维训练法称为“头脑助产术”。意思是说,正确的观念本来就在你自己的头脑中,但是你在挖掘的时候不得要领。苏格拉底不过采用了一些正确的方法,使它们得以顺利地分娩。在现代社会中,思维训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商业因素的推动功不可没。由于企业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列,因此所感受到的压力也就特别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一流的头脑和创造力。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较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培训几乎是总经理与高级主管的必修课,因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感受到接受过思维培训和没有接受过思维培训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则

1。学以致用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思维训练时,必须努力把学习思维科学知识与思维训练方法同实际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运用特定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的具体的问题和“假设的理想的问题”,反省自己的思维过程,把原先自发的思维活动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通过反复的实践,把理论和方法内化为一种思维技能,并在以后的实践中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思维活动中去。

2。循序渐进

这一原则要求思维训练者应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制定适合于个体的思维训练计划。从总体上说,思维训练的次序应当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先分析后综合。3扬长避短

第15节:思维特训110法

扬长避短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类型和特点,确定所长和所短,这样我们的思维才能成为最大限度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其次,以所长的方面为中心(或为主导模式),形成一个包含多种思维技能的网络,既可以通过培养中心带动周边,也可以通过周边的训练来丰富、补充和涵养中心。这一做法虽然不是最佳途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4。因人而异

德国大文豪歌德主张,儿童是现实主义者,青年人是理想主义者,成年人是怀疑主义者,老年人是神秘主义者。研究表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思维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思维训练时,也要注意年龄差异与个性差异。

5。追求和谐

在思维训练中应注意全面性,既注重左脑训练,又注重右脑训练;既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又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既注重发散性思维训练,又注重收敛性思维训练;既注重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又注重提高综合能力和直觉体悟能力;既注重提高实用智慧,又注重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更和谐、更全面、更具互补性,使我们的大脑更健康,更少刻板性与片面性。

6。独立性原则

任何创造发明、革新、发现都与独立性有关。接受思维训练的人面对训练课题,要做到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题,还要自觉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独立地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和研究问题。

7。欢迎离奇设想

许多事物没有绝对正确与错误之分,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大多数训练课题没有标准的唯一答案,所以在训练中和现实工作中应欢迎离奇设想,多出新颖观念。

第三章思维特训110法

(对于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说,一个人能否成才,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从小能否进行有效的思维力的锻炼。)

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1。游戏法

游戏是最能让人提起兴趣的事,在游戏中注入智力的因素,可以促进我们思维力的发展。

例如猜谜语的游戏。一般人对猜谜都很有兴趣,探求谜底的过程也能激发人的推理及想像力。用扑克牌做数字游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人多的时候可以做一做语文游戏,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大家共同分享。

游戏之所以能起到提高思维力的作用,是因为参与游戏中的人必须动脑子,要思索,其中有推理、有比较、有概括,这些都促进了人的思维。游戏中还需要我们还要动手,动手就要想怎能样动手,这就促进了思维。游戏中还要动嘴,说话表达也是对大脑的训练,可以使思维流畅。

第16节:棋艺法

2。棋艺法

用棋艺训练思维力,特别是逻辑思维是个很好的办法。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

有一个人上小学时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怎么补都上不去。后来他父亲在报纸上看到利用下棋来启发孩子智力的介绍,就在他身上进行实验。开始教老虎棋、五子棋,然后教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后来棋艺长进了,不知怎么着数学成绩也上去了,最终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某地象棋联盟曾为孩子创办象棋会,创办时,根本没有想到参加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会大有进步。曾为孩子成绩太差所苦恼的家长说,自从他的孩子参加象棋会后,成绩日益进步。

象棋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象棋的特征是,不让对方察觉自己的战术,内心却暗自推敲对方出手,是一种高度推理性的游戏。

围棋对思维发展也有很大好处。聂卫平曾经说过,在他进小学前,就喜欢在父亲身边看棋盘,玩棋子,不但学会了围棋,更解决了算数或数学方面的难题。围棋只有黑白两色,棋盘的格子也是大小一致。这么单纯的格式中,却创造了无数的战机,它对促进逻辑思维的作用是很大的。

3。为师法

当学生容易当老师难,难就难在不但自己要懂,还得让别人懂,这就需要动脑筋,平时我们都当学生,是被动思维,如果我们也当老师就要主动思维。常言说:教学相长。要想让别人明白,自己就更要明白,这就激发了一个人思维的积极性。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教材。要弄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某一知识,不妨经常让我们自己来充当老师,看看能否讲得明白。

在这里我们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比如几个小凳子、一块小黑板,几支粉笔等。还可以让他们来试着当当学生,来向我们这些小老师提提问题,看看是不是会把我们难倒。当然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同学来轮流当学生和轮流当老师。

4。纠错法

所谓纠错法,就是不怕犯错误,而要学会纠正错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促进智能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人都知道松下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流电器制造商,是名人传中的人物。

然而,他幼年时,却是做什么都失败,是一个成绩很差的“劣等生”。但是,松下认为,这段失败的时代正是他敏锐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说:“向人学习和自己从失败中学来的知识完全不同,同样一件事,两方面学习获得的答案虽然相同,但在将来的运用价值,却是自己的失败经验较为广阔。”

第17节:幽默法

所以他特别强调孩童时期应多尝试失败。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对思维来说也是一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奥兹拉把孩子的学习进展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开始时学习速度极快,中间难免有错。二是开始时错误连篇,中途错误渐少。三是从头至尾认真学习,前后没什么变化。他把第一种类型的人叫做缓慢学习者,第二类称为突进学习者,这类学习者智商较高,而且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明显。

突进学习者在错误的过程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智能。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了解问题的全部构造,自然就增长了见识,促进了智能的提高。比如,要寻找正确的路以免走冤枉路,而经过迷路后发现的路才是正确的路。一般来说,再走这条路就不会错了。

经过自己纠错而获得的知识,比从旁人学来的知识印象更深刻。一个人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可以促进他灵活的头脑。如果从没有失败,从不思考错误的原因,就会成为智力迟钝和狭窄的人。

总之,无论纠正自己的错误,还是纠正别人的错误,都需要思维,都会促进思维。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现在什么错误都不犯就是好事。因为这样长大了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比别人更聪明,而是比别人更笨。犯错是成功之母,纠错是成功之父。

……

14。幽默法

“幽默是一种机智”这句话的含义是机智的人才会幽默,而幽默中也激发了机智。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创造力强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比一般人更幽默。因此如果我们的家庭环境宽松、和谐,充满笑声,我们的思维也更活跃。有位心理学家曾谈过笑的巨大作用。他说:

当我还是学生时,曾参加了一位门下优秀学生特多的名教授的集会。令我吃惊的是,原以为很严肃的研究会,却从头到尾充满了笑话。他们彼此自由自在地说笑,一有发言,立刻引来各种意见,彼此讨论。

不知不觉地我也与他们打成一片,在欢声笑语中,我发现了不寻常的事:在谈笑中,竟包含了有关当天所讨论的问题。大家的意见由于笑谈而愈见明锐,崭新的观念也相继提出。奇特的构想在自由奔放的谈话中,一条条记录下来了。

眼见此景,我似乎已发现教授门下人才辈出的秘密。后来,我专攻心理学,才知道这当时的想法的确没有错。笑,可以解除紧张的心理,提高创造力,这对脑部正在发育的孩子影响更大。

第18节:训练思维的柔韧性

所以,我们也可以和父母一起为家庭创造幽默的气氛,也多多接触幽默的人。这会为我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5。活动法

活动是发展一个人才能的广阔天地,我们在那里可以大显身手。活动往往也是我们感兴趣的,感兴趣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我们思维的积极性。合适我们年龄的活动很多,如音乐、舞蹈、体育、科技、小制作、书法、美术、戏剧、生物、动物饲养等等。

我们参加这些活动既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

如果说整天把我们自己关在屋子里抠书本,好像多读了一些书,不接触实际,思维发展还是快不了。

我们要成长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就要到课外活动中去锻炼,到实际生活中去锻炼。

当然活动也不能太多,不能因活动而影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要互相促进就必须合理安排,只要我们能分清主次,安排好时间,课外活动就会促进课内学习。

训练思维的柔韧性

1。破除常规法

有一个年轻人给另一个年轻人出了一道有趣的智力测验题:“昨天我父亲碰到一场雨,当时没戴帽子,也没有撑伞,他头上什么也没遮,结果他衣服全淋湿了,但是,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湿。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道题很简单,如果按照常规解答就无法回答。因为头上有头发,怎么能够不湿呢?所以,必须破除常规:设想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头上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这样才能解答。事实上这个人真是个秃子。这就是破除常规法。

2。追根求源法

一天夜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从旁边窜出三个歹徒来,企图施暴,这时,姑娘从手提包里拿出手枪,对准歹徒,叫他们迅速离开。歹徒以为姑娘手里拿出来的是玩具手枪,一点也不怕,猛扑过去。于是枪响了,两个歹徒闻声倒地,被打死了。另一个歹徒正拔腿要跑,被行人抓住了。这时,派出所的民警也来了。大家一面指责歹徒为非作歹,一面又责怪姑娘不该把人打死。正在议论纷纷,两个歹徒忽然活过来了,从地上爬了起来。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回答此题,关键在于手枪。这支枪肯定不是真的,因为真枪把人打死了,死人是不能复活的。此枪也不是玩具枪,因为玩具手枪是打不死人的。这就要追根求源,一直要找到这是一支既能打昏人又能使人复活的手枪。这究竟是什么枪呢?原来这是一支麻醉枪,姑娘是动物园的驯兽员。这就是追根求源法。

第19节:推理分析法

3。连锁联想法

我国化学工业有“南吴北范”之说,“南吴”是指南方的吴蕴初,“北范”是指北方的范旭东。吴蕴初是江苏嘉定人,他在20世纪初与人合伙在国内首创味精厂,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味精大王”。他曾在产品的名称上大动了一番脑筋。

当时中国市场上只有日本生产的“味之素”出售。吴蕴初想,没有必要去跟在日本人后面也叫“味之素”,那又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他想到人们把最香的东西称为香精,最甜的东西称为糖精,那么味道最鲜的东西该叫做味精才好。商品都有商品的名称,接下来他又想,他的味精该叫什么“牌”呢?他由味精是植物蛋白质制成的,是素的东西,联想到了吃素的人,又由吃素的人联想到他们一般都信佛。佛住在天上,为佛制作珍奇美味的厨师自然是好的,于是,他决定将他的味精取名为“天厨味精”。后来,他的“天厨味精”果然大受欢迎。

“天厨味精”名称的产生过程就是典型的连锁联想法。

4。谐音拼读法

有夫妇两人,都是音乐教师。一次,为了买一样东西,妻子到丈夫的办公室去,在桌上用纸写了四个字:“5632”。同事们看了都不知何意,但丈夫一看,立即把要买的东西买了回来,请问“5632”是什么意思?

原来,“5632”是“速拿米来”的意思。“5632”是四个音符。这就是谐音拼读法。

……

13。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正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来,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回去了。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盗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了。”

“不”,邵康节说,“那人是找牛的,不是盗贼。”儿子不信,跑出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啊!”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

试问,邵康节如何知道这个人是来找牛的呢?

邵康节是这样解释的:伸出头来的人若是个盗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是在寻找东西,而且寻找的还是会动的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的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邵康节的回答,其实是一系列的推理,这就是推理分析法。

第20节:将错就错法

14。找出矛盾法

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信心满满地说:

“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真的吗?”爱迪生听完以后,笑了一笑,就向那个年轻人提了一个问题,爱迪生问的是:“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这个青年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个年轻人所以被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他的想法本身就包含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必须有器皿盛放,即至少有一种器皿不能被万能溶液所溶解,从而自相矛盾。

抓住题中的矛盾给以回答,这就是找出矛盾法。

15。将错就错法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将首都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