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徧执批判-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残忍又有心计。另外一个促成克洛维赫赫霸业的是他皈依了基督教,此时是公元496年。这时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从印度传入中国,时间早了近500年。由于两种宗教的文化特征不同,他们进入一个民族的时间先后比较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假如宗教只是用来安定社会和引导教化那么时间先后倒是很有一说,但现实是基督教和佛教完全不同的特性从一开始便把接纳他们的民族指向两个不同的文化方向,从而影响了他们走向不同的社会。    
    我认为,宗教历史极大影响了政治体制这一重要的社会形式。基督教和克洛维的汇合本身就是政治的产物:罗马帝国灭亡,“已经失去影响力的罗马基督教会和罗马贵族急欲在新建立的蛮族王国中间寻找自己的政治支柱”,他们一拍即合,相互增强了彼此的力量。克洛维接着在公元500年征服了勃艮第王国,最后把西哥特人赶出了高卢。最终教皇授予他执政官的头衔。在克洛维去世(511年)前,他基本上控制了高卢,成为当时法兰克国家惟一的一个国王。    
    国家概念并非顺理成章无师自通,需要时间的梳理。法兰克的王国显然与近代的国家相去甚远。他们甚至还没有一套王位继承的固定法则,只是按照一般的继承顺序让子孙来继承自己的领地,所以其后的兄弟间连年征战是免不了的,并且时间持续了200多年。但在这个时期,贵族势力兴起,并且骑士阶层建立。同时期中国唐朝(618-907)建立。    
    克洛维子孙的统治在著名的“矮子丕平”那里结束,他是一个首相的后代,这个政权更替相当于中国的“魏晋”篡权。而矮子丕平这时候因为罗马教皇的需要他们开始相互合作,作为一种条件交换,教皇派一个特使亲自为矮子丕平举行了加冕礼。这是第一次国王加冕。大约在754年,教皇作为感谢矮子丕平多次的军事相助而宣布:“禁止任何人从别的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剥夺神职,并逐出教门”。从此法国王权“神授”不可侵犯。类似这个教皇的命令或许是西方国家大规模农民起义比较罕见的原因之一。因为革命的尽头假如没有王权的取得和?杂谑だ档暮次溃缦鲁∈强梢韵爰摹6幢阌残斜┝Ω锩贾盏貌坏浇袒实闹С郑锩咦钪找裁挥辛⒆阒亍T谥泄瞧仗熘拢恰巴酢蓖粒辉谖鞣娇梢猿疲仗熘拢恰敖獭钡亍U飧鲋圃家种沽宋鞣娇赡苡械囊磺欣醋韵虏愕谋┒?    
    我很奇怪地发现,丕平上台之前,他们有一种贵族大会。假如发现在位的国王不合格,或者是继承权发生疑问,这个大会根据习俗是可以推举国王的。这个包含一定民主程序意味的程序,过滤了一部分政治上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国家的稳定。    
    另外,西方在封建时代出现了牵制瓦解专制的教会,而中国却恰好缺失这个环节。这或许是中国专制时代分外漫长的另外一个根源。与西方历史比较而言,中国封建专制历史没有外来分解物——宗教。在20世纪对于中国专制传统的最终触动或者打破,实际上依然是借助了外力——西方从各个方面对中国的冲击(从内部文化结构上讲,中国传统中最突出的宗法精神在各个方面也强化了专制的形成)。    
    在中国的唐王朝达到鼎盛时,在法国也有一位国王将法兰克推到了极盛,这就是威震四方的查理曼。他在位46年(768-814年),文才武略在历代法兰克君主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一人穿越了唐朝的代宗、德宗、顺宗和宪宗。“查理治下的疆域之大完全可以与昔日的罗马帝国相媲美”。由于一个特殊的机缘,查理被称为“罗马帝国”的皇帝,当然是“新”罗马帝国,历史上又称其为查理曼,“曼”是“伟大的”意思。这一点连拜占庭方面也很不满,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忍受了教皇对于查理曼的偏爱。插图《人类》86 法兰克皇帝查理曼大帝像 公元8世纪    
    有了充分的稳定,文化发展成为查理曼后期的重要使命。学校的建立,宗教的改革,以及经济、文学等,在这个时代都有所进步。让东方人比较诧异的是,大规模的学校都是由教会设立的,当然教学内容多是与宗教有关,但是在通常进行的“七艺”中可以看到规定的“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近代教育的接轨痕迹,看不出过分的宗教痕迹。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了,形成了传统。中国的显学在几千年中都只围绕“四书五经”,私塾中也都围绕“文学”,并且平民尤其是女性在中国社会基本上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法国则不然,因为教会最喜欢在平民中散播他们的“福音”。而传播福音的过程也是学习《圣经》的过程,更是接受教会所办教育的过程。很明显,中国的宗教,无论是佛教和道教都没有深入地和平民的教育活动融合在一起。假如把基督教和佛教放在一起比较的话,我们发现基督教更重视文化教育。这是由各自的宗教特性所决定的。因为佛教更重视内心的觉悟,基督教重视传播教义。说到佛教和基督教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佛教还不具有基督教的平民观,所以教育也不能由佛教而大力进入下层而得以普及。儒教和佛教在中国的加强以及基督教在西方各方面的兴盛,几乎可以说,两种文化体系已经从古代决定了他们所影响地区的不同发展方向。这里需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以上来自基督教的教育普及与世俗实用并无太多联系,与中国的科举制功利性相比,他们的差异对知识分子的地位与心理基础的确立可能奠定了各自不同的地位:相对自由的以及奴性的。不过中国知识分子在老庄那里争取到了一丝自由空间。但这个多属于审美层面的自由不足以让中国的知识分子获得足够的独立和尊严。      
    公元843年,查理曼的后人瓜分王国,兄弟三人经过长时间的征战在凡尔登订立了著名的《凡尔登条约》。莱茵河以东归日尔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莱茵河以西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罗泰尔继续承袭帝位,真正归他统治的地区仅为北意大利以及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一块狭长的土地,即洛林。“近代西欧德国、法国、意大利3个国家就是在此次帝国三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个时期对法国史的最大贡献是“孕育了封建制”。但是总体就文化来讲,法国这个时期处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与后面将要到来的“文艺复兴”的两个“高峰”之间的“文化谷底”。假如我们可以做粗略估计的话,这时候的中国综合起来看依然是先进于法国的。


第三部分:武断的泛读秃头查理

    “秃头查理”据《凡尔登条约》建立的西法兰克王国基本上构成了法兰西国家的疆域,它的国名不久亦改称法兰西王国。有人说,此时法国史才真正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历史确实是比法国历史要长得多。    
    “查理曼一分为三之后,防御力量大大削弱,于是,外族势力趁机掀起了一股入侵的新浪潮”。“这当中,最让法兰西惊恐不安的是诺曼人”。诺曼的意思是北方人。中国的唐朝在这同时也正受到北方人的不断侵袭。在9、10两个世纪,远在地球两边的两个民族为不同的“北方人”而苦恼着。唐朝最终确实因为北方人的袭击这根导火线而衰落下去,法兰西这时候也因为国王的抗敌不力而遭到贵族大会的驱逐。贵族们推举出一个又一个看似比较有能力的新国王,但最终都证明无法抵御诺曼人。比较戏剧化的是,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老王族重新执政,诺曼人以信仰基督教为交换条件获得了一块领地,这就是诺曼第。987年,终于老王断根,贵族们拥戴一个公爵的后代于格·卡佩上台。一个新时代的卡佩王朝开始。在中国这时候宋太宗当政。    
    我?醯弥泄铀纬迹蘼鄱嗝葱耸⒌姆饨ㄍ醭诱馐笨己臀鞣焦蚁啾龋枷袷窃谠靥げ剑皇墙挪降奈扔氩晃鹊那穑⒚挥腥魏蔚那敖?梢运嫡巍⒕煤臀幕济挥腥魏未蟮耐黄疲恢钡?9世纪末期的这段中国历史都可以省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也就是说,中西方的差别从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他们真正各奔东西,拉开彼此的距离。西方开始飞奔。    
    亚当·斯密说:中国历来就是世界上一个顶富裕,也是一个肥沃、耕耘得最合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可是看来她长久以来已在停滞状态。马可·波罗在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广众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容许她聚敛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    
    其实岂止是马可·波罗所到的忽必烈元朝就已达到顶点,恐怕在唐朝开始中国就已经徘徊不前,整体上处于一种“进三步退两步”的局面。黄仁宇说中国社会“早熟”,指的是秦始皇时代。从秦始皇开始就一直不再发育,尤其是没有发育出现今全世界承认的现代化社会,总体我认为是地缘关系。现代化实际上来自西方社会,并且直接产生于西方社会,假如与西方社会没有真正的联系和模仿学习,自己摸索多少年恐怕也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结果。我认为现代化不能无师自通,当然这个观点也并不意味着要彻底丢弃自己的传统。    
    从卡佩王开始,法国王位世袭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国王立嗣成为一个习惯。国家稳定有了基本的保证。“由诸侯推选国王”的习惯也继续保留着,但二者不一定矛盾。卡佩王朝比较令人注目的事情有城市自治运动和城市公社的兴起。此时,欧洲王室间的联姻也开始了。    
    法国与英国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开始了。路易七世在1147年率军参加第二次十字军东征,途中获悉国内大封建主不太安分,而且王后——来自阿基坦公国的女公爵阿莉埃诺不守妇道。闻讯后路易七世立即下令回师,回家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以没有子嗣为由宣布离婚。30岁的阿莉埃诺带走了自己的领地,两个月后就嫁给了传闻中的情人——法王室领地西边年仅19岁的“金雀花亨利”。不过这对夫妻后半生却关系破裂。阿莉埃诺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有无数的情人,曾经做过法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的王后,她曾经女扮男装参加十字军东征,因而有人说她其中一个情人是阿拉伯英雄阿拉丁;她被亨利囚禁16年,后摄政,并且活到82岁高寿。她与亨利结婚的时候,这对新夫妻婚后的领地,包括安茹地区在内,加起来竟然是法王路易七世领地的5倍!1154年,吉星高照的亨利继承了英国的王位。英国多了一个金雀花王朝。次要矛盾退位,原本法王与诸侯间的争斗转变为英法两国之间的常年较量。    
    但是卡佩王朝依然很安稳,并且在后来三位杰出的国王菲利普二世、路易九世和菲利普四世统治期间,法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菲利普二世“开始铺设道路城墙,甚至筑起了闻名于世的卢浮宫。由此,巴黎逐渐具有首都的面貌”。1223年,由于王子年幼,出现了母后摄政。1252年亲政的路易九世以“圣徒”著称,虔诚而善良。他大力改革了司法和币制改革。菲利普四世则通过联姻和战争使疆土扩大,并且在他的治下封建国家机器已经日趋完善。1302年,即中国的元成宗6年,一个对于法国政治体制有着举足轻重的制度诞生:三级会议。这个制度“昭示着法国封建政权的形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封建等级制得以建立”。它的本意是:“国王常常借等级会议来提高自己的权威,扩大王权的社会基础”。其实是他给封建王权找到了掘墓人。参与的三个等级是贵族、教士和平民。这个组织的成立意味着平民在政治生活中也具有了发言权。插图《人类》221 第三等级宣誓 版画 法国 1789年    
    1337-1453年是法英两国的“百年战争”时期。好在多为海战,人们生活所受的影响没有陆地上那么大。这期间是中国的元朝中期和明前期。1346年法国的一个著名战役,克勒西战役,由于法国骑士团的大败,导致骑士制度在法国的全面衰退。继而黑死病在英法两国流行,连国王也不能幸免于难,其实这次瘟疫的流行也是因战争才扩大的,因为一方故意用黑死病人的尸体作为攻击另外一方城池的武器。但英法冤仇并没有黑死病大流行而停止,只是受到了影响而已。


第三部分:武断的泛读法国大革命

    1356年,由于国王拒绝“三级会议”的决议并且宣布解散三级会议,巴黎市民开始骚乱。结果是“三级会议”重新得到确认,并且规定以后每年定期举行两次三级会议,每个等级选出12个人共36人决定是否批准国王征收的赋税。由于国王同意之后又反悔,引起市民小规模武装起义,他们冲进宫殿,但却不杀死国王。国王答应了“三级会议”条款就逃命了。而在中国,起义者无不会在这个有利形势下趁机杀死国王夺取政权。这一杀一放有着特别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可见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操纵着人们的行为与思维,并最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经常可见的讨论文化与制度谁先谁后是个鸡与蛋谁先谁后一样的荒谬问题,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越到历史发展的后期文化就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有了积淀,这个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历史上法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发生在这个时期,史称“扎克雷起义”。扎克雷?恰跋绨屠小钡囊馑迹枪笞宥杂谂┟竦拿锍啤K翘岢龅目诤攀牵骸吧彼酪磺泄笞濉保蛭侨衔诎倌暾秸惺枪笞宄雎袅斯粒构衣偕ピ谟⒐奶阆隆5且廊话压蹩醋魇撬堑谋;ふ摺U獬∑鹨逡粤煨涞挠詹侗簧苯崾?    
    英法战争在继续。1412年出生的贞德在17岁时再也无法按耐救国豪情,“奉上帝之命”救助法兰西。贞德保全了祖国,但是贵族害怕她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在一次战役中出卖了贞德,她被英军作为妖女活活烧死。其后法国收复失地,最终英法两国签约结束了百年战争。插图《人类》179 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礼上 安格尔 油画 法国 1780…1867年    
    这个时期的宗教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宗教文学、市民文学、英雄诗史、骑士文学在法国的文化舞台上五彩纷呈。伟大的法国诗人维庸就生活在这一时期。另外戏剧也兴盛起来。    
    “巴黎大学的诞生和巴黎成为西欧学术中心是此期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化现象。巴黎大学的前身,一般以为是作为唯名论者的中世纪著名经院哲学家阿伯拉尔在巴黎兴建的私人学校……其教学内容已同以往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大不相同……罗马教皇和法国国王却对此予以认可和支持……1231年在教皇干预下,巴黎大学最终得到了行政上和司法上的独立管辖权。巴黎大学分为文艺、医学、神学和法学4个学院……毕业时学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也可以到其他三座学院再进行深造,并在毕业时获得博士学位。巴黎大学的学生来自西欧各国……随着西欧各地的学者在12-13世纪纷纷云集到巴黎大学执教,巴黎大学一时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与此同时,巴黎也成为了西欧无可争议的学术中心”。    
    要想探求东西方知识分子的不同气质最好从英法两国的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开始。固然其中有一些是大面上看必然性的东西,但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影响了知识分子的性格形成。比如战乱或者宗教原因,当权者愿意给出社会一种姿态以表明他们的某种开明等等,我不相信西方的知识分子天生的比中国知识分子更有骨气和独立性,只不过是一些特殊事件造就了这个局面而已,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良好传统保留了下来;中国知识分子不必为这个劣势而妄自菲薄,缺乏独立性的责任不在当代,而在历史中缺乏这个机遇。心急火燎的拔苗助长实际上也无济于事,细心研究,耐心培育,“面包会有的”,独立的知识分子也会有的。    
    另外,西方知识分子普遍受到尊重的习惯很可能是随着欧洲的基督教化而得以形成的,因为犹太人自古就有“尊重学者胜于国王”的传统,但前提是学者的言论不能违反教义。中国传统则相反,知识分子和学者常常成为民众嘲笑和鄙视的对像,并且中国的“官本位”传统更使这一局面雪上加霜。所以在西方知名的知识分子中间,犹太人大放光彩也不偶然的,因为他们是真正崇尚学习读书的一个民族。    
    哥特建筑在法国北部兴起。12世纪时的法国是中世纪“创造力”表现得最为强劲的一个时期。    
    对日后法国史产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