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金方-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3方)   

101 又方。 赤小豆末, 酒和, 涂足下, 日 

三, 油和亦得。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102 治小儿蛊毒痢方。 蓝青汁一升二合, 分 

为四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 

下、热痢七) 103方)   

103 治小儿渴痢方。 单捣冬瓜汁饮之。 (备 

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编号 内容   

1 汗不出如温疟, 唇口干善哕, 乳痈缺盆腋 

下肿痛, 名曰胃实热也, 泻胃热汤方。 栀 

子人、射干、升麻、茯苓 (各二两) 、芍药 (四 


… Page 682…

两) 、白朮 (五两) 、生地黄汁、 赤蜜 (各 

一升) 。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 

取一升半, 去滓下地黄汁煮两沸, 次下蜜煮 

取三升分三服,老小以意加减。 胃中热病, 灸 

三里三十壮,穴在膝下三寸。 胃虚冷。 右手 

关上脉阳虚者,足阳明经也,病苦胫寒不得卧, 

恶风寒洒洒。 目急腹中痛虚鸣, (外台作耳 

虚鸣) 。 时寒时热, 唇口干面目浮肿名曰胃 

虚冷也。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 治少气口苦身体无泽补胃汤方。 防风、柏 

子人、细辛、桂心、橘皮 (各二两) 、芎藭、 

吴茱萸、人参 (各三两) 、 甘草 (一两) 。 右 

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 

为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 补胃虚寒身枯绝诸骨节皆痛人参散方。 人 

参、甘草、细辛 (各六两) 、麦门冬、桂心、 

当归 (各十分) 、干姜 (二两) 、 远志 (一 

两) 、吴茱萸 (二分) 、蜀椒 (三分) 。 右 

十味治下筛, 食后, 温酒服方寸匕。 喉咙 

论第三。 论曰, 喉咙者脾胃之候也, 重十 


… Page 683…

二两, 长一尺二寸, 广二寸, 其层围十二 

重, 应十二时, 主通利水谷之道, 往来神 

气, 若脏热, 喉则肿塞气不通, 乌翣膏主 

之? 方在第六卷中, 若腑寒, 喉则耿耿如物 

常欲窒痒痹涎唾, 热则开之, 寒即通之, 不 

热不寒, 依脏调之, 其方具第六卷中。 反 

胃第四 (脉三条, 灸法三首, 方十六首) 。  

寸紧尺涩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 吐出者为下 

之, 故不能食, 设言未止者, 此为胃反 故 

尺为之微涩。 跌阳脉浮而涩, 浮即为虚, 涩 

即伤脾, 脾伤即不磨, 朝食暮吐, 暮食朝 

吐, 宿谷不化, 名为胃反, 跌阳脉紧而涩,  

其病难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 治胃虚反食下喉便吐方。 人参 (一两) 、 

泽泻、甘草、桂心 (各二两) 、橘皮、干姜 (各 

三两) 、 茯苓 (四两) 、青竹筎 (五两) 、 

大黄 (六两) 。 右九味 〔口父〕咀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一服七合, 日三夜一, 已利者 

去大黄。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5 治反胃而渴方。 茯苓、泽泻、半夏 (各四 


… Page 684…

两) 、桂心、甘草 (各三两) 。 右五味 〔口 

父〕咀,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分三服, 一 

方入生姜四两,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 

腑) 117方)   

6 治胃反吐逆不消食吐不止方。 人参、泽泻、 

桂心 (各二两) 、茯苓 (四两) 、橘皮、甘草、 

黄耆 (各三两) 、 大黄 (一两半) 、生姜 (八 

两) 、半夏 (一升) 、麦门冬 (三升) 。 右 

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 

二合, 一服八合, 日三夜一。 赢人六合, 已 

利去大黄。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7 治胃反朝食暮吐姇讫腹中刺痛此由久冷方。  

橘皮 (三两) 、甘草、厚朴、茯苓、桂心、细 

辛、杏人、竹皮 (各二两) 、 槟榔 (十枚) 、 

前胡 (八两) 。 、生姜 (五两) 、人参 (一 

两) 。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 

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 (一方有甘皮二两) 。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8 又方。 橘皮 (三两) 、白朮、人参 (各二 

两) 、蜀椒 (一百二十粒) 、桂心 (一两) 、  

薤白 (一握) 。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 


… Page 685…

二升渍一宿, 内羊肚中缝合, 以三升水煮,  

水尽出之, 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 

六 (胃腑) 117方)   

9 治反胃大验方。 前胡、生姜 (各四两) 、 

阿胶 (一两) 、大麻人 (五合) 、橘皮 (三 

两) 、吴茱萸 (四合) 、桂心 (三寸) 、甘草  

 (五寸) 、大枣 (十枚) 。 右九味 〔口父〕 

咀,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一升七合,分二服。  

华佗治胃反,胃反为病, 朝食暮吐,心下坚 

如杯外,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备急千金 

要方卷第十六(胃腑) 117方)   

10 此为关上寒澼所作, 将成肺痿治之方。 真 

珠、雄黄、丹砂 (各三两) 、朴消 (五两) 、 

干姜 (十累) 。 右五味末之, 蜜丸先食服如 

梧子三丸, 若小烦者饮水即解, 然无所忌,  

神良无比, 一方用桂心一两。 (备急千金要 

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1 治胃反食即吐方。 捣粟米作面水和作丸如 

楮子大七枚, 烂煮内醋中细细吞之, 得下便 

已, 面亦得用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2 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呕吐大半夏汤方。 半 


… Page 686…

夏 (三升) 、人参 (二两) 、白蜜 (一升) 、 

 白朮 (一升) 、生姜 (三两) 。 右五味 〔口 

父〕咀, 以水五升和蜜扬之二三百下, 煮取 

一升半, 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3 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方。 芦根, 茆根 (各 

二两细切) 。 右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 顿 

服之, 得下良。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 

腑) 117方)   

14 又方。 烧先死鸡 胵灰酒服, 男雄女雌。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5 又方。 饮白马尿即止。 (备急千金要方卷 

第十六 (胃腑) 117方)   

16 又方。 淘小芥子暴干为末, 酒服方寸匕,  

 日三。 反胃食即吐出上气, 灸两乳下各一寸,  

以差为度。 又灸脐上一寸二十壮。 又灸内踝 

下三指稍邪向前有穴三壮, (外台秘要三指作 

一指) 。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 

方)   

17 治酢咽方。 曲末 (一斤) 、地黄 (三斤) 。  

右二味合捣日干, 以酒服三方寸匕, 日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 Page 687…

18 治噫酢咽方。 吴茱萸 (半斤) 、生姜 (三 

两) 、人参 (二两) 、大枣 (十二枚)。右四 

味 〔口父〕咀,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先食 

服一升,日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 

腑) 117方)   

19 治食后吐酸水治中散方。 干姜、食茱萸  

 (各二两) 。 右二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日 

二, 胃冷服之立验。 呕吐哕逆第五 (脉一条、 

论一首方二十七首、灸法十五首) 。 夫吐家,  

脉来形状如新卧起, 阳紧阴数, 其人食已即 

吐, 阳浮而数亦为吐, 寸口脉紧而芤, 紧 

即为寒, 芤即为虚, 寒虚相搏, 脉为阴结 

而迟, 其人即噎, 关上数, 其人则吐, 跌 

阳脉微而涩, 微即下利, 涩即吐逆, 谷不 

得入, 跌阳脉浮 胃气虚, 寒气在上, 忧气 

在下, 二气并争, 但出不入, 其人即呕而 

不得食, 恐怖如死, 宽缓即差, 呕而脉弱,  

小便复利, 身有微热, 见厥难治。 论曰, 凡 

服汤呕逆不入腹者, 筅以甘草三两水三升煮 

取二升服之, 得吐, 但服之不吐, 益佳, 消 

息定, 然后服余汤, 即流利更不吐也, 凡 

呕者多食生姜, 此是呕室圣药。 (备急千金 


… Page 688…

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0 半夏汤, 主逆气心中烦闷气满呕吐气上 

方。 半夏 (一升) 、生姜 (一斤) 、茯苓、 

桂心 (各五两) 。 右四味 〔口父〕咀, 以 

水八升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若少气加甘草 

二两一。 名小茯苓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 

十六 (胃腑) 117方)   

21 前胡汤, 主寒热呕逆少气心下结聚彭亨满 

不得食, 寒热消渴补不足方。 前胡、生姜 (各 

二两) 、甘草、朴消 (各三两) 、大黄 (别浸 

各二两) 、茯苓、 麦门冬、当归、半夏、芍 

药、滑石、石膏、栝楼根、黄芩、附子、人参  

 (各一两) 。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 

斗二升煮取六升, 分四服。 (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2 治呕吐四肢痹冷上气腹热三焦不调方。 前 

胡、芎藭、甘草、当归、石膏、人参、桂心、 

橘皮 (各二两) 、芍药 (三两) 、 半夏 (四 

两) 、生姜 (五两) 、大枣 (三十枚) 。 右 

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下黄芩三 

两合煮, 取三升, 分三服一方不用黄 (备急 

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 Page 689…

23 治呕吐不止小麦汤方。 小麦 (一升) 、人 

参、厚朴 (各四两) 、甘草 (一两) 、生姜汁  

 (三合) 、 青竹筎 (二两半) 、茯苓 (三两) 。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 去 

滓, 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 

腑) 117方)   

24 治呕而膈上寒猪苓散方。 猪苓、茯苓、白 

朮 (各三两) 。 右三味治下筛, 以饮方寸匕,  

 日三, 渴者多饮水。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 

六 (胃腑) 117方)   

25 治呕逆胃气虚邪风热不下食, 犀角人参饮 

子方。 犀角、人参 (各三两) 、薤白 (五两) 、 

粟米 (一合) 。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 

四升半煮取一升七合, 下米煮饮米熟分四服,  

相去七里久进一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6 治春夏时行伤寒, 寒伤于胃胃冷变方。  

 白茅根 (一升) 、橘皮、桂心。 右四味 〔口 

父〕咀,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 数 

进服, 尽更合, 有热去桂。 治诸呕哕心下 

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悸者,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出第十八卷中。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 


… Page 690…

腑) 117方)   

27 治呕哕方。 人参 (一两) 、胡麻人 (八 

合) 、橘皮 (一分) 、枇杷叶 (八两) 。 右 

四味 〔口父〕咀以水一斗煮枇杷叶取五升下 

药煮取三升内麻人稍饮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 

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8 治气厥呕哕不得息方。 豉 (一升) 、半夏  

 (八两) 、生姜 (二两) 、人参、前胡、桂心、 

甘草 (各一两) 。 右七味 〔口父〕咀, 以 

水九升煮取三升, 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29 又方。 大枣 (十五枚) 、橘皮 (二两) 、 

豉 (一升) 、附子 (一枚) 、生姜、 甘草 (各 

一两) 。 右六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煎 

取二升, 分三服, 日三。 (备急千金要方卷 

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0 治呕哕方。 芦根切三升, 以水一斗煮取 

四升, 分四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 

腑) 117方)   

31 治卒呕哕厥逆方。 饮新汲冷水三升佳。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2 治干呕哕若手足厥冷者橘皮汤方。 橘皮  


… Page 691…

 (四两) 、生姜 (半斤) 。 右二味 〔口父〕 

咀,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止更合服之、 

治伤寒后哕干呕不下食生芦根 (切一升) 、青 

竹筎 (一升) 、粳米 (三合) 、生姜 (一两) 。  

右金味 〔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不止服三剂。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3 又方。 通草、橘皮 (各二两) 、生芦根 (切 

一升) 、粳米 (三合) 。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4 治干呕吐逆涎沫出者方。 半夏、干姜 (各 

等分) 。 右二味 〔口父〕咀以浆水一升半煮 

取七合顿服之日三。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5 治病人干呕方。 取羊乳汁饮一杯。 (备急 

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6 治干呕方。 酒浸马屎一宿取汁服之。 干 

呕不止粥食汤药皆吐不停灸手间使三十壮若 

四厥脉沉绝不至者灸之。 便通此起死人法。  

干呕灸心主尺泽亦佳。 又灸乳下一寸三十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 Page 692…

37 治哕方。 煮豉三升饮汁佳。 (备急千金要 

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8 又方。 空腹饮姜汁一升。 (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39 又方。 浓煮芦根汁饮之。 哕灸承浆七壮 

炷如麦大。 又灸脐下四指七壮。 (备急千金 

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0 治恶心方。 苦瓠穰并子一升碎, 以酒水 

三升煮取一升, 顿服须臾吐并下如虾 衣三 

升。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1 又方。 小便百日, 佳。 (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2 又方。 麻子一升, 熬令香熟捣, 取酒三 

升熟研滤取一升, 饮尽日二服, 尽一石差,  

一切病自能食饮, 不能酒任性多少。 (备急 

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3 治食已吐其食方。 大黄 (四两) 、甘草 (二 

两) 。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半, 分再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4 治食饮辄吐方。 顿服生熟三升即止。 吐 

逆呕不得食, 灸心输百壮。 吐呕逆不得下食 


… Page 693…

今日食明日吐者, 灸膈输百壮。 吐变不得下 

食, 灸胸堂百壮。 吐逆不得食, 灸巨阙五 

十壮。 吐逆食不住, 灸胃管百壮, 三报。 吐 

逆饮食却出, 灸脾募百壮, 三报, (章门穴 

也)。吐呕宿汁吞酸,灸神光一胆募百壮, 三 

报, (甲乙经云日月瞻募也在期门下五分)。 

吐逆霍乱吐血,灸手心主五十壮。 噫哕膈中 

气闭塞, 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 

哕噫呕逆,灸石关百壮。 噎塞第六 (论一首 

方二十八首) 。 五噎丸, 主中久寒呕逆逆气, 

食饮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 噎者 

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 

噫哕不彻胸 苦痛忧。 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 

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 下支满 中填 

塞令。 手足逆冷不能温食噎者食无多少惟胸 

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思噎者心悸。 动喜忘目 

视此皆忧恚嗔怒寒气上入胸 所致也)。右十 

味末之,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三丸,日三 

服,不知,稍加至十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 

十六 (胃腑) 117方)   

45 五噎丸, 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桂心、防风 (一作防葵) 、小草、附子、 


… Page 694…

细辛、甘草 (各三两) 、 紫菀、干姜、食茱 

萸芍药、乌头 (各六分) 、枳实 (一角) 。 右 

十四味末之, 蜜丸以酒服如梧子五丸, 日三 

不知, 加至十五丸, 乌头半夏相反, 但去 

一味合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6 竹皮汤治噎声不出方。 竹皮 (一方用竹 

叶) 、细辛 (各二两) 、甘草、生姜、通草、 

人参、茯苓、麻黄、 桂心、五味子 (各一两) 。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二升,  

去竹皮下药煮取三升, 分三服。 (备急千金 

要方卷第十六 (胃腑) 117方)   

47 干姜汤主饮食辄噎方。 干姜、石膏 (各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