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22-央视女主播徐俐-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婚姻中无法获得的自己最为看重的东西。除此之外,找来找去,自己找的还会是同一类人,原先那位憨厚,现在这位也不应该狡诈。如果你原先找的是天使,现在竟找了个魔鬼,无非证明你疯了,受刺激了,进而非理性了。由此我觉得,从初次婚姻中走出来的人,不必匆忙进入下段婚姻,给自己时间,想清楚再决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说到默契,在我和他一起生活后不久的一天,我们同时下班回家。在没有任何事先约定的情况下,我和他同时为家里买了五斤大米,二两绿茶,而且都是一样的安徽毛峰。那是一次不可思议的重合。记得当时,除了惊讶,我们是那样的欢喜,心想,怎么会呢?都是二两,还都是毛峰!    
    默契,是我们在生活中时时都感受得到的。    
    十年了,我们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动作。在他开车的时候,只要我坐在他身边,他就会经常朝我伸出他的右手。伸手的同时,他会转过他的脸,期待着我的回应。我则立即把左手搭过去,让他攥住。在会心一笑中,他扭过头去,继续让车无声地前行。说实话,他那最初的一伸手,格外让我心动。静静地,无比浪漫,又无比深情。而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就是这样被他攥着,温暖地,甜美地,在被爱的氛围中,过着弥散着油烟味儿的真实而浪漫的日子。    
    有时,我们赌气了,只要他朝我轻轻喊一声“丫头”,只要他朝我伸出手,只要我把自己的一只手搭过去,我们就立刻心平气和。在两人世界里,那个手势有一种特别的含义,它让我们意识到彼此相爱、彼此相通的可喜,还有彼此相遇的难得。    
    有时,看见美女开着一辆高档车从眼前疾驰而过,他也会问我一个很实质的问题:丫头,没有更多的钱,不觉得委屈吗?大概他觉得我应该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物质生活。


《女人是一种态度》 我的爱情婚姻观最是那心动的默契(2)

    坦率地说,对钱,我不是无动于衷,钱多不是坏事。但我又是个对钱历来持超脱态度的人,钱多多用,钱少不用,怎么都可以。过去如此,现在还这样。我的基本宗旨是不能为钱所累,那不是我活着的本意。    
    我也确实想得很明白,因为钱确实不一定能带来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说其一,没有谁赚钱不辛苦,如果先生为赚钱成了空中飞人,经常场面应酬,经常不着家,整个家如同虚设,那绝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时常听到有钱人的太太抱怨丈夫总不在家,其实这种抱怨没有太多道理,现在的社会风气还在进一步夸大男人需要应酬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你选择了有钱,你也应该接受赚钱人常不在家。我清楚自己讨厌应酬,当然也不接受以应酬作为基本生活方式的人做丈夫。如果因此没有更多的钱,我心安理得地接受。反而可能高兴的会是,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去享受自己更为看重的充满交流感的日常生活。    
    这人哪,到底需要多少钱呢?现在的一些国人对钱的追逐和占有,是否已经到了夸张畸形的程度呢?当满眼看到的都是奢侈、尊贵、上等、名流这些浮夸字眼儿的时候,在这种集体无意识营造的追逐物质享乐的背后,有谁会负责任地想,除了物质,我们是否当真应该提倡精神的干净与丰富,着意创造精神的纯度空间呢?    
    我和他挣的钱,已经能够保证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需要放弃的就是享受奢侈。这种保证,使我们在富人面前不自卑,在穷人面前不得意,我们可以一颗最平常的心,真实地存在于众生之间。    
    我的这些想法,随着我和他一起生活时间的长久,逐渐地在他面前清晰起来。既如此,钱就不再是我和他之间的障碍了。


《女人是一种态度》 我的爱情婚姻观因为爱情而美丽(1)

    有一次接受采访,被问到谁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自己现在的先生。同事朋友都认为我近十年来,分明比过去更可爱,也更漂亮;我自己以为最大的变化还是心态,我的确比过去更加平和、从容、宽厚了。    
    他们家是老北京,爷爷那辈儿就住在王府井一带。前些天爷爷诞辰一百周年,全家几代从四面八方赶来,郑重举办了一个追思会。追思的目的,一是缅怀老人宽仁勤俭的一生;二来家风淳厚,更要很好地继承。爷爷是小手工业者,一辈子为人善良,一辈子宽厚待人,一辈子都温良恭俭让。    
    他从小在爷爷的四合院里住过几年,大杂院的拥挤喧闹,大杂院邻里的亲近平等,给他最初的成长打下了一层纯朴而自然的底色。    
    爷爷的家教是严格的,在这个传统的北方人的大家庭里,爷爷是当然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至今我都能从他嘴里时常听到爷爷当年的“圣经”。比如:人怕活儿,活儿怕干。自己吃了填坑,给人吃了扬名……爷爷又是个知足的人。爷爷上班很早,天不亮就走了。晚上,爷爷会独自一人喝上两口,就着一家人特意留下的一点鱼头鱼尾,一点花生米,半个咸鸭蛋,有滋有味地品咂回味,然后看报。爷爷的每一天就是这样惬意而满足地过着。在并不宽裕的生活中,从容体味生活的乐趣,相信是爷爷给予了他终身的最大影响。    
    他还总是提到他的奶奶。只要说到奶奶,他脱口总少不了“大气”二字:“我奶奶是真大气,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奶奶是家庭妇女,张罗着全家大小的吃喝拉撒。奶奶每天四点多起床,先是把家里仔细擦一遍,然后生火做饭。“奶奶蒸的素馅儿包子,炒的圆白菜特别好吃。”他至今都还这样记得。奶奶很开朗,不管做多少人的饭菜,似乎从来没愁过;客人来了不管住多少日子,似乎也从来没抱怨过。奶奶没有文化,但知事明理,尤其性格,特别的坚韧豁达。他总说:你要是能见到我奶奶就好了,你一定会喜欢她。他觉得,若能得到奶奶的直接影响和教诲,作为女人,我会更大气,更磊落,更包容,也更完整。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奶奶生病去世。生养五个子女是奶奶一生的成就。在医院,儿孙两代六条大汉齐刷刷去看她,奶奶就自豪地对旁人说:“瞧!这一班虎将哪国有!”    
    他说,爷爷特别希望儿孙们上进,爷爷对孙子辈儿最大的期望就是替张家“改换门庭”。其实,他的儿女辈儿已经相当不错,至于孙子,光留洋博士就已经两个了。    
    爷爷奶奶是典型的老北京,讲礼数,重传统,传统道德文化对爷爷奶奶,对他一大家子的影响是至深至远的。    
    初进他家,并不以为多礼,但礼数、规矩、教养,这些传统的要求与约束似乎又无处不在。他的父母都是著名的雕塑家,大学教授。从小受西式教育长大的母亲,至今仍为爷爷奶奶对她的关怀和影响而感叹唏嘘。我想象,他的母亲,一位留美博士的后代,一个住小洋楼,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窍不通的女孩子,当年走进那座平民大杂院的时候,心里会怀着怎样的不适与不安。“爷爷顺手递给我一张报纸,我一下子就解脱了。”他母亲这样对我描述说。“当时我心里真的特别感谢爷爷,要不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与人难堪,是他母亲现在的基本为人之道,也许从爷爷递给她报纸的那一瞬间起,这个“道”就更深地长在了她的心里。    
    作为艺术家,父母学的都是西洋雕塑,大半辈子到现在,也基本跑遍了五大洲。按理,这该是一个很洋化的家庭。但是,除了相当的开明和一些生活细节的西式趣味外,这仍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完全来自于他们的上一辈。父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当年爷爷……”父亲很尊严,外表严厉,其实内心快乐而平和。对我们的为人处世,父亲经常教得很具体,最后总是会提醒:别让人为难,为人要大度,人人都不容易。宽厚,忍让,自我节制,善待他人,是这个家庭共同遵守的为人之道。    
    说来也有趣,他父母最初从屏幕上看见我的时候,曾经感叹:哎呀,这姑娘长得不错,播得也不错,可谁要娶这么个儿媳妇可了不得,多厉害呀!他们张家的女人个个行事贤惠,说话都是尊上顾下,徐俐这类看似霸道的女人当然避之唯恐不及。可料想不到的是,他的弟弟有一天竟告诉父母:好像我哥最近正同她谈恋爱呢。    
    不会吧?怎么找到她那儿啦?真的?    
    当然,地震了。    
    他的母亲,一个永远只会轻声细语的女人真正愁坏了。她觉得儿子性格那么温良,怎么能同那么厉害的女人守在一起呢?再者,为什么要找一个电视明星呢?找个普通人多好,明星多难相处哇?她把在电视上见到的抛头露面的人都统称作明星。    
    对一个传统温良的家庭来说,我的出现无疑是个异数。无论是我高度社会化的身份,还是我彰显的屏幕个性,对原有的家庭秩序和氛围仿佛都构成了冲击。对他们而言,我似乎过于特别了。因为历来的开明,做父母的不干涉儿子的选择,这是这个家庭的可爱之处。但是他们确实看不到我能同他们儿子幸福相处的希望:他们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们也亲眼看到了屏幕上那个伶牙俐齿的女人,他们做的最坏打算便是:儿子自己找的罪自己受吧。    
    海外观众见到我,就觉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么一个气宇轩昂的家伙走到别人家里去过日子,恐怕还真有点吓人。他也曾经说过,看你做节目特别让人欣赏,但是不会把你同平常日子连在一起。而有的主持人,看着就像邻家的小弟小妹小媳妇。你是别处的,跟日子没什么关系。


《女人是一种态度》 我的爱情婚姻观因为爱情而美丽(2)

    终于有一天,父母见到了我本人。    
    记得那是初夏的一个黄昏,我穿着一身纱质的黑色衣裤,飘飘的,和他一起,在北展剧场门口等父母一起入场。那天演出的是前苏联红军歌舞。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他早说过,他的父母是大学教授,为人极开明,所以我的心态比较松弛。而且,我历来认为我同知识分子长辈能很好地相处,我觉得我能理解他们。    
    母亲带着一脸的热情和善意过来同我握手,父亲在她身后站着,我叫了叔叔阿姨,觉得他们是一对挺和善的长辈。从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些许的意外。大约,我比他们想象的要秀气,也比镜头上看着漂亮,说话声音既没屏幕上那么脆,速度也没那么快,人还挺清亮的。过后他妈跟我说:就怕说话太能个儿的女人,看着害怕。    
    没那么能个儿,是否也没那么厉害呢?兴许那是他们第一次充满希望的猜想。    
    只有我妈清楚她的女儿是多么的不厉害,我妈认为谁家娶了我是谁家的运气。虽然不会柴米油盐酱醋茶周到地伺候着,但心眼儿大大地好,人又生得漂亮端正,职业又体面,这样的媳妇哪里找呢。这是我娘的意思。在我娘的眼里,我是天下第一好女子。    
    看着儿子真心幸福,其他的事情就顺其自然吧。细心的妈妈发现儿子肤色好看了,人也阳光些了,一天她对儿子说:拿个雕塑去家里摆上吧。她送给儿子的是自己一件获奖作品的小型复制件,一个有着柔美身段和羞涩表情的少女铜像。看着那尊铜像,我理解母亲的温柔心思,大约觉得,儿子这样真心喜欢的女子,应该是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女子,既如此,一个雕塑家的作品可以替他们表达一切了。    
    随着回家次数的增多,老人们在我身上大约也没找到他们担心的、可能让儿子受罪的刁蛮之气,觉得我就是个自信有主见的女子,倒不见得有多厉害。老爷子(他爸)终于有心思同我开玩笑了。    
    老爷子生性活跃,平时好说笑话,他说喝不了豆汁儿的人,做不了北京人的媳妇儿。噢,这真正是个严峻的“考验”。事实在于许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喝不了那玩意儿,那看上去像石灰水,味道像馊过的泔水一样的绿色汤汁,能喝的都是上辈儿的北京人。老爷子特别以北京人的食谱为骄傲,说北方的东西就是丰富,换着花样好一阵儿吃不过来,今天煎饼,明天馒头,后天面条,北方人的大个儿都是这么长出来的。说来也怪,我这个南方人对北方的一套吃食一点不排斥,豆汁儿虽然只听说过,但总觉得问题不大。在这之前,芥末墩儿,麻豆腐,这些老北京的家常菜都已吃过,还觉得特别好吃。    
    那天一进屋,就闻着一股特别的酸味儿,老爷子备了一锅豆汁儿,晚餐是豆汁儿就烧饼,还有一些熟肉凉菜。我谨慎地尝了一口:入口有点酸,觉得没有人们说的那么难喝。多喝了两口,体会味道有点特别,馊味没有了,说不上来的一股什么味道,感觉有点意思。我随后喝了一大碗,顺顺利利,真正毫不勉强。全家人看着都高兴,觉得我这个湖南女子很入水土。老爷子说:行咧,这就算能当北京人的儿媳妇了。过后再去,我竟主动找老爷子要豆汁儿喝,我觉得那古怪怪的味道还挺让人惦记。老爷子说,喝豆汁儿确实上瘾,喜欢喝的人隔日子不喝就想得慌。你看看,我这个南方老几不知怎的就喝得了北京的豆汁儿,想必也是前世同北京人修来的缘分。    
    老爷子同我说话,有时成心蹦出几个土得掉渣儿的北京方言用词,然后问我:徐俐你懂吗?我说不懂,老爷子就开怀一笑。他觉得把我难为着了很好玩儿。那些词儿其实平时老爷子也用得少,只是他一高兴,就想着说出几个,然后问我:徐俐你懂吗?    
    还有一个现象也有趣,现在老爷子吃湖南的剁辣椒比我这个湖南人厉害得多,基本天天要吃一点。所以家里有人捎来,我就给老爷子拿一份过去,看老爷子吃得乐哉乐哉。    
    他的弟弟更有趣,弟弟把全中国各地区的女人分析过一遍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唯有湖南女子能娶。他认为湖南女子既热血多情,又玲珑大气。现在他弟弟,一位留德艺术家的女人也是湖南人。    
    这一家人同湖南人有这么深的缘分,看来我进这个家门算是进对了。    
    原本,我是个很自我的人,这大约是从小要强又漂亮的女孩子的共性特征。我本性善良,但有时为人苛刻,对人做判断的时候,想别人的难处少。自从和他在一起,自从进入他的家庭,点点滴滴,耳濡目染,自己的心分明日渐地大起来。所谓有容乃大,而大的结果就是处世愈加地从容,愈加地平和自信了。    
    我觉得,南方女人找北方男人是个不错的搭配。南方女人普遍很锐,有时有些扎人,被北方男人的宽厚综合过后,会显得格局大些。而北方男人的憨厚粗旷,有了南方女人细腻轻盈的调和,也会多几分灵动和细致。以我的观察,那搭配最好别反过来,所谓南男北女,反过来就不好玩儿了。一孔之见。


《女人是一种态度》 我的爱情婚姻观亮出自己的钱袋坦坦荡荡(1)

    看我们两个在一起,总有人好奇地猜一些诸如谁当家之类的问题。结果通常认为是我当家,因为以我能干利索的外表,家庭大小事务我说了算比较合情合理。    
    只有我娘知道,这是一个像天穹一样巨大的误会。    
    在我工作以后,虽然我仍然住在家里,但为了表示独立,我每月都给妈妈生活费。有一月,日子快过完了,妈妈突然说起我当月好像没有给她生活费。我说不可能啊,肯定给了的呀,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花没花,手里已经没有钱了。妈妈说,肯定没有,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给过她。在我的强力坚持下,妈妈没有确凿的证据反驳,而我倒有最好最强的证据,就是我的手里已经没钱。妈妈只好说下月要找个本子来记账,免得我冤枉她。又过了几天,妈妈无意翻开我挂在门后的一个黄书包,里面连同工资条,一月工资分文不少。妈妈当时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我冤枉她,笑的是我一月没花钱,自己居然不知道。后来她把此事当作笑话说与邻居听,邻居自然也是哈哈大笑。这样的傻姑娘怎么成家,成家了又如何能管得了家呢,妈妈当然是不信的。    
    除了我想不清钱的事,这里还牵涉到一个原则:女人身上是否就应该挂把钥匙串儿,把管家当成自己天然的职责。老实说,我并不这样觉得,甚至更进一步,我反而是以推卸放弃这一“职责”为乐趣的。    
    我不知道我们已经挣了多少钱,今天告诉我,过几天就真忘了;我也不想打听钱该如何升值一类的窍门,因为那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兴趣和能力。至于人家如何管家,管得如何我都不计较,对我而言,有人管就足够了。所以,当他买了一万四五的相机回来,兴致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