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嫌大。真正的原因很奇怪:杀母之仇!刘璋把张鲁的妈妈给杀了!

这在历史上是个很例外的事情,只听说过“杀父之仇”,怎么却突然来了个杀母之仇?俗话说,好男不和女斗。抓到敌人的父亲,不用客气,立刻一刀两断!但抓到母亲,一般的做法只是关起来,然后耐心地等着她自己上吊,或者绝食!而按惯例,那些深明大义的母亲们,一般都会知趣地给与配合。例如同一本《三国演义》中,曹操抓到徐庶的母亲,双方的合作就比较符合规范。

刘璋,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暗弱”,是个心软懦弱的家伙。统治西川过于温柔,结果弄得大家有法不依,社会混乱。后来诸葛亮接手后,不得不反其道而行,施以严刑峻法,才把这股社会风气纠正过来!这样“心慈手软”的角色,怎么会忽然间面色狰狞,对别人的老母痛下杀手呢?

汉献帝中平元年七月,张修率五斗米道众,在巴郡起事,响应黄巾起义。他部下人手众多,组织严密,又有比黄巾更好的理论指导,一时间在蜀地一带无人可挡!当时的益州牧刘焉手足无措,急忙飞报朝廷,恳请速派精兵剿灭!——各位看官请注意,那时已经到了什么时候?汉献帝!这位倒霉的皇帝不被别人“剿灭”,都要烧香拜佛了!

其实朝廷早就知道有这么些人在蜀地乱折腾,私下里称五斗米教为“米贼”。——这个称呼很有创意,显得朝廷里不全都是笨蛋。如果这时曲阜孔家趁火打劫,也组织些儒生发兵起事,那就应该叫“肉贼”!因为孔家拜师时,照例是要收几束肉干的。——但现在朝廷有什么办法?只好拿出最后一件法宝:招安!

这个光荣的招安任务,在朝廷转了一圈,又落到了益州牧刘焉的身上。刘焉是皇族后裔,深得老刘家的真传。这刘姓一族,如刘邦、刘秀等,再加上后来的刘备,都是别的本事没有,一招起安个个手法熟练。于是,三下五除二,便搞定了张修等五斗米道众。奏明朝廷,封张修为别部司马,同时承认了五斗米教在蜀地的客观存在。

当然,朝廷也没有忘记正主张衡,封他一个“黄门侍郎”。张衡哪里肯做?你想想,汉和帝当年封张道陵可是“太傅之职,进冀县侯”!就算儿子本事不如老子,但一代之隔,也不好贬值这么快吧?“黄门侍郎”什么东西?说得好听是个“侍郎”,说不好听就是一把门的看守!

张衡当然辞官不就,公平地说,以他的懦弱个性,就是真的给个“太傅之职,进冀县侯”,怕也是不敢去的!

朝廷无奈,只好封他的长子张鲁为“督义司马”,和张修一道,同在刘焉手下任武职。这是张鲁第一次踏上历史舞台,但并不是他家里唯一的一个。同时进出刘焉府上的,还有张家另外一位的重要人物——张鲁的母亲卢氏。

《后汉书》中记载:“沛人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遂任鲁以为督义司马……”也就是说,张鲁的母亲,长得年轻貌美(凭张家的长生之术,想不年轻貌美都难!),并且还会些捉鬼画水的法术,所以经常往来于益州牧刘焉的家中。一来二去,两人有了点说不清楚的关系。而正是由于这层说不清楚的关系,张鲁才被任命为“督义司马”的!

这个卢氏,可谓是后来走家串户的“三姑六婆”们的鼻祖。正是由于卢氏后来的悲惨遭遇,以后的三姑六婆们,不得不穿着老土,手拎旱烟袋,两边太阳穴还要贴两块膏药,打扮得奇丑无比!

这样做的结果,连最低下的佣人,看到了她们也躲在树后狂呕不已,但未必她们连这点基本的审美观都没有么?当然不是。“如果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被哪家的老爷看中了,恐怕就难逃孝子贤孙们的三尺青锋了!”——这是卢氏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所以,当张鲁穿着一身新军装,在刘焉的军营里得意洋洋地走来走去的时候;当他的母亲,漂亮的卢氏穿着一身艳丽的纱衣,在刘焉的府上进进出出的时候。有一双眼睛,正躲在门背后咬牙切齿!此人正是刘焉的儿子刘璋,当时还是个面色苍白的文弱书生。

命运将注定了张鲁的兴起!汉献帝年间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年份,中原大地照样狼烟一片,各路豪杰征战不已,惨烈战事层出不穷!相比之下,偏在蜀地的益州牧刘焉的所作所为,就豪不引人注目了。他只是简单地下了一个命令:别部司马张修,督义司马张鲁,领兵二万,去攻打汉中太守苏固。

这在当时的乱世,这样的小规模征讨不值一提。但对张鲁来说,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十六)

道教的历史叙述,总是和朝廷正史有着不少落差,让后来的读者不知道信哪家的好。

关于天师道的第二代嗣师张衡,道教说,他是在汉灵帝光和二年白日飞升的;官方说,他是在汉灵帝光和二年死去的。这还没有什么,反正在那一年,张衡在人世间间消失就对了。至于他去了哪里,我们暂且不要去追究。

问题是,道教方面认为,嗣师张衡先生是和他的夫人卢氏,一同在四川的阳平山(今四川彭州市)飞升得道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后汉书》里记载的,那位后来进进出出刘焉府上的张鲁的母亲,又是何人?

人耶?仙耶?如果是人,张鲁这一个儿子有几个母亲?如果是仙,后来被刘璋杀掉的又是何人?

张衡作为天师道的教长,多少有些窝囊!这一点从他给张鲁的飞升前赠言就可以看得出:

“汝祖以天地为心,生灵为念,诚敬忠孝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国,非孝无以事亲!”

——你看看,到自己都要升天了,口口声声提到的还是“汝祖”,“敬忠孝”!

而上文提到过的张道陵的临别赠言就要霸气得多:

“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总领三五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

—一对比之下,父子两代人的个性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还好张道陵有先见之明,在飞升前,给儿子留下了不少吃剩下的丹药,免得他在凡间惹来诸般烦恼!

到了孙子那辈,拥有爷爷几分霸气的张鲁,就根本不去管他什么“敬忠孝”了!你老老实实地“敬忠孝”,别人会给你官做么?别人会封你一个“汉宁王”么?所以,张衡给儿子取名为“鲁”,看来还是有几分“知子莫若父”的先见之明!

却说张鲁和张修带着刘焉给的二万士兵(其中大多是五斗米道的信徒),浩浩荡荡地去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在曹操眼里,只是个“碌碌小人”,但毕竟还是个“人”!至于苏固这样的,就差不多连“人”都算不上了。如果那天喝酒时刘备不小心提到他,曹操肯定会说:“苏固?那是什么东西?”

所以,张鲁和苏固一接战,就干脆利落地干掉了苏固,吞掉了他的地盘。

接下来,张鲁做了一件一件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他杀掉了张修!

从这一件事情看出,张鲁开始具有真正的政治素养了。因为同样的故事,在后世成功政治人物那里,上演过无数次!大的如朱元璋的大杀功臣,小的如瓦岗寨中,李密诛杀翟让。张修无疑是一个组织方面的奇才,但他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该为人之下,却又功高震主;二是既已为人之下功高震主,就应该先下手为强!

这时,刘焉已经逝去,那个面色苍白的懦弱青年刘璋,在父亲部下的拥戴下,继任益州牧。从那一天起,张鲁和刘璋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就此在蜀中广阔的大地上开始了。

问题先是出在张鲁这边,原因很简单:他看不起刘璋!

按理说这没什么,当时看不起刘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随便在成都街上拦住一个老百姓,问他:“您觉得咱们的主公刘璋这人怎么样?”

被问到人一定会瘪瘪嘴,不屑地说:“刘璋么,不怎么样!比我卖的茄子还软!”

接着问:“您这样诽谤咱们主公,难道不怕被砍头么?”

那人更加无状,连脏话都出口了:“切!我怕他咬我个鸟?他敢吗?”

其实刘璋当然敢!砍掉一个卖茄子小贩的人头,对他来讲小事一桩。但他这个人太实在,老是放不下皇族的架子,动不动就说:“当年先高祖皇帝入关时,那是多么的仁厚啊!只有约法三章而已,真是个千古未见的仁君啊!我们后辈子孙不肖,想想先皇帝的风采,真是令人神往!”

底下的官员个个听得哭笑不得,您这是哪年的事呀!现在哪里还兴这一套?但刘璋正在陶醉的兴头上,下面的官员谁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他。

张鲁占有了苏固的地盘,腰杆粗了很多!本来就瞧不起刘璋,现在更加爱理不理!刘璋一道命令下来,心情好的时候敷衍一下,心情不好多时候,丢在一边理都不理!他想,你拿一个卖茄子的小贩都没有办法,现在俺拥兵数万,占地一方,你能把我怎么样?

但这次他就大错特错了!刘璋对别人可以原谅,就是不能原谅张鲁,他永远也不能忘记,当年躲在门背后,看到的张鲁的母亲和自己的父亲那不堪入目的一幕!

益州牧刘璋下令:部将张鲁,擅杀别部司马张修,不尊军令,令斩其母及弟,以戒来者!

消息一出,全蜀震动!那个卖茄子的小贩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连夜逃往他乡!

没想到刘璋此次这么硬朗!成都各部门的官员大摇其头,您杀谁不好,要杀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他拥兵在外,您这不是硬给自己树一个仇敌吗?

(十七)

刘璋这次没有理会其他官员的劝谏,人都杀了,理会有什么用处?他暗地里有些后悔自己太心急了些:如果忍一忍,把张鲁骗回成都,来个斩草除根,那样就完美了!——从这一点来看,刘璋比他的先祖刘邦差的不是一个级别,也无怪这么多人对这他的西川垂涎三尺!

他杀了别人的妈妈弟弟,面子上有些抹不去,一不做,二不休,命令部将巴郡太守庞羲,率兵二万,攻打反贼张鲁。

张鲁把刘璋狠得咬牙切齿,仇恨产生力量,两军一交战,庞羲大败!刘璋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两万精兵,跑回成都的只有寥寥数千,中间还夹杂着一个丢盔卸甲的将军庞羲。按理说,庞羲应该吓得魂不附体才对,输的这样彻底,当统帅的还不提头来见?但这庞羲表面上是一副惭愧得无以复加的样子,内心却一点都不怕!刘璋是怎么样的人,他心里清楚得很!

果然,刘璋不仅没有处罚庞羲,到最后还封他一个“巴西太守”,仍然放在前线抗击张鲁。——人说:“主公,您这么可以让一个败军之将任如此要职?”

刘璋的回答是:“庞羲以前的失败,权当是交了一次学费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好的方面来看,庞羲还是学到了不少经验教训嘛!”

庞羲伐张鲁一役的结果是:张鲁在东川之外,又进占了汉中,算是赚翻了!庞羲学到了不少经验教训,平调为巴西太守,不赔不赚;最倒霉的应该算刘璋了,他身为皇族,弄了半天,地盘反倒比张鲁还要少了,赔得一塌糊涂!

这一时期的张鲁,可谓志得意满!爷爷传下来的天师道,终于在他手中发扬光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问题是,苹果熟了,就该掉下来了;人走到了顶峰,前面往往就是悬崖!

张鲁哪里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占据了东川、汉中,朝廷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见一切已是既成事实了,奈何他不得,便勉强封他个“汉宁太守”。张鲁当然不满意,凭什么我只是个“汉宁太守”?我的地盘明明比刘璋还大嘛!那小子都是个“益州牧”!

要怪就怪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贼曹阿瞒!所以,张鲁动不动就对左右说:“我欲自称汉宁王,督兵拒曹操,诸君以为何如?”

左右臣下都给他吓坏了!连忙给他讲解“高筑墙,缓称王”的道理,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天到晚就念叨着“汉宁王”、“汉宁王”……

所以说,每个人屁股所坐的位置,最好和他的大脑容量相吻合,否则就非常容易出问题!

公平地讲,张鲁之所以被后来的天师道教众尊为“系师”,他在宗教管理上还是很有一套的。张鲁不仅完善了张道陵、张修所创建和改进的天师道组织,还别具一格地加上了自己的创新。

他命令在他管辖的范围内,广建“义舍”,里面摆上“义米”、“义肉”。来往的人,量腹而食。不可以吃得扶着墙出去,更不可以“吃不了,兜着走”。否则,嘿嘿,小心张天师派鬼怪取你小命!

大家一听是鹤鸣山张天师的子孙设下了“机关”,个个悚然!哪里还敢贪小便宜?结果当时的东川一带,就如同中学课本里彭荆风的那篇《驿路梨花》一样,到处有不要钱的饭吃。吃完了怎么办?不要紧,咱张家的米有的是!

当时的张鲁的辖区,除了他以外,根本没有朝廷规定的地方官吏。一切的日常行政工作,皆由天师道的“祭酒”、“治头大祭酒”掌管。史书记载:那时的东川、汉中一带,“犯法者,原有三次再行之于刑。有小过者,命其修路百步,则罪除。不置官吏长使,皆以祭酒为治,雄居巴、汉三十年,民夷信向之。”

看起来这东川几乎就是后来的延安了!其实情况大不一样,张鲁在政治方面的功夫,简直就差得太远了!《三国演义》中的张鲁,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的典型。

首先,他任用奸邪小人,有对姓杨的兄弟,哥哥叫杨柏,弟弟叫杨松。这兄弟二人,有松柏之名,而行禽兽之实!收受贿赂,私通敌寇,大进谗言。张鲁却视为心腹,言听计从。明明有个虎将马超来投靠,被这哥俩一撺掇,硬生生地逼反投靠了刘备。

其次,为人主者,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马超部下的虎将庞德,多好的一员虎将?本来是想和马超一起走的,但生病留了下来。曹操来攻,张鲁急来抱佛脚,请庞德出马。庞德一开始便胜了一场,这本来是件好事,但被杨松在耳边这么一说,张鲁便疑心他“卖此一阵”!叫刀斧手推出去斩了!后来被人苦劝放了,却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你来日出战,不胜必斩!”

庞德一个人怎么胜曹操的大军?一狠心干脆投降了曹操!

庞德的投降,成为压垮张鲁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从此之后,张鲁再无可用之人,只好弃城而逃。他谁都不带,偏要带着杨松!

曹操大军紧跟着杀到,杨松给张鲁出的最后的计谋竟然是:“某守城,主公当亲与决一死战!”

后人说的话很有道理,“俺坚决相信你,就像昏君相信奸臣一样!”张鲁就是这样的人,杨松这样的计谋,他竟然也坚决相信了!结果领兵出阵,“未及交锋,后军已走。”

张鲁只好跟着跑,跑到城下一看,杨松紧闭大门!没有办法,只好下马投降了曹操!

曹操拿下汉中后马上做了两件事:一是原谅了张鲁;二是处斩了杨松,以收民心!

——你看看别人的政治水平

曹操这个人的名声不好,有一点就是因为喜欢杀掉那些已经归降的的“主公”!例如荆州刘琮,明明已经降了,给曹操省下了很大的功夫,却还是被许褚铁骑全家杀尽!

但张鲁他却没有杀,原因是张鲁在逃跑前,做了一件好事。手下劝张鲁,咱们撤退以前,应该把仓廪府库给烧了,免得便宜了曹贼!

张鲁却不同意,他说:“我向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不得已而出奔,仓廪府库,国家之有,不可废也!”

结果曹操来了一看,“见鲁封闭库藏,心甚怜之。”张鲁投降之后,念在他封仓库之心,优礼相待,还封他为镇南将军。

其实,从张鲁一向的表现看,哪里会是一个一心想归顺朝廷的人?真正的原因是,老张家三代人,辛辛苦苦,五斗又五斗,积攒下来的那点米,多么不容易啊!怎么舍得一把火烧掉?

人的命运就是这么奇妙,这区区的五斗大米,在幕启之时,帮助张家平步青云,建教立业;同样又是这五斗米,在幕落之时,又使张家的后人,免除了生死之劫!(十八)

魏建安二十一年,天师道第三代传人,“系师”张鲁去世,葬于邺城东(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张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周围的人们看得清清楚楚,这位张天师,并没有像他的祖父、父亲一样,白日飞升。

但人们不得不承认,张鲁是个传奇性的人物,他把张道陵传下来的天师道逐步完善,并且发扬光大,最终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顶峰!但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天师道在达到顶峰后,又在他手中迅速地衰落。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张鲁在中国历史还创造了一个吉尼斯纪录,在汉人统治的地区,他建立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虽然小是小,但就此一家,别无分店。孔子的后人向来瞧不起龙虎山张家,但这一点他们是望尘莫及的!

张鲁降曹后,曹操并没有丝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