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个体的崛起-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织人”,在公司中非常引人注目。  人力发展“措施”,其实就是人力发展“规则”,企业借此来衡量、规划员工的发展方向。看看你的公司高层吧,大多数人根本谈不上什么个人特质,几乎一模一样、轮廓模糊、互可替代。难道没有例外吗?只有极少数的人才具有人格魅力。这些一致化的人只会适应,缺少批判性、冒险性,没有特点、勇气和创造性。而董事长们则大声疾呼:“我们需要横向思考,不要互相模仿!”如果你对现代企业的做法有所了解,你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的观点是:个人发展方案本身就是个人发展问题的一部分。它一开始就假设个体是体弱多病的,只有通过它才能恢复健康。它训练员工—直到他们变成思考的侏儒,并在无意中使他们更幼稚、更无能。这种“个人发展方案”就是一个培训系统,最终培养出了没有棱角、不会反抗的“组织人”。  那些从人力发展中心出来的人经常会说:“我们已经谈过了,他们知道怎样做对我最好。”管理阶层这么做,无非是想保住自己的饭碗,而那些可怜的员工却廉价地出卖了自己的未来。    冥顽不灵,难以忍受    很多企业认为,个人发展方案的目的是促进转变,对象是人而不是组织。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应该以公司现阶段和将来的需求为依托,符合条件的才是“完美的人”。这背后隐藏了人类心理上的一个无理要求、一个阴暗面:“我无法忍受其他人跟我不一样!”他人的个性、坚持、生活的隔阂、个体的动机等等,和我是如此不同!他的特别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一种无法补偿的冒犯。卢梭曾说:“出生就是为了站在法庭上。”所以其他人就应该为我负责,最后他必须变成“我们”,没有区别,也不能反对。  所以,当员工公开表示分歧时,管理阶级往往会受不了。因此,员工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愿,不可以按照自己的定义去理解工作质量。很多经理人(不只是人事部的)都有一些“塑造下属”的秘密武器,诸如:完美协商的十条秘诀、高效率员工的七种工作模式、管理员工的“第五条纪律”。他们遵循公司的既定原则来塑造个人,不经修改和检测就实施相关方案。他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素质,避免他们“重蹈覆辙”。很多情况下,员工和犯人没有什么区别。    人力发展意味着个人特质的消失。    听起来很夸张吗?一点也不。公司常以人力发展来掩饰其丑恶本质:降低员工的智商与情商,消灭一切个人特质。当然,身为公司的无名小卒,你是不会知道这些的,也许你也根本不愿意知道。管理阶层把平等、教育乐观主义、对职场的兴趣等理论混在一起发酵,酿造出一种混合饮料,来迷惑员工们的认知。这种混合饮料的推进剂就叫做“潜力”。    把每个人都培养成“超人”    传统的管理理论有两个基础:一是个人的不足,一是个人的“潜力”。对于潜力,我们可以用一句广告语来形容:“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不可以。”因此,很多企业都鼓励他们的员工:“只要你们愿意,你们就可以超越极限。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现在发挥的只是冰山一角。你们可以……”天哪,只要你愿意,这些都能实现吗?他们对你说,你可以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开始认为自己是超人,可以超越任何障碍。这就是个人发展方案的目的。  有趣的是,员工们往往对管理阶层也带着同样的期待,不同的只是口号,从“给我加油”变成了“让我再进修一下”。他们希望主管能激发自己的工作潜能、增加发展机会和空间。于是,管理者摇身一变成了解放者,激发了员工的一切斗志,让他们着手做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他们真的需要解放吗?  这完全利用了人们求胜心切的心理:害怕失败,不够自信。所以,当管理阶层对员工说“你还不够好”时,他们就相信了。于是,他们努力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至少是看起来更好。数十年来,笃信“人力发展”的人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他们的基本出发点很简单:“只要愿意改变,我就可以成为一个很不错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发展方案顺利施行。而且它还主张,惟有学习“正确”的方法,磨平棱角,你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员工。简言之,个人特质妨碍了组织的运作。    刺激和治疗    习惯改变了,蜘蛛网就能变成钢丝网吗?你扪心自问:最近你改变过吗?我并不是说学了新的电脑应用软件之类,而是真正地改变做事风格和思考模式。记不得了?那么换个问题:你是否因为他人而改变过自己?再进一步:如果你是一个好胜心强的人,你认为自己会喜欢团队工作吗?你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吗?如果你不喜欢对立,那么你会喜欢充满冲突和辩论的工作吗?你喜欢充满手段和竞争的工作氛围吗?如果你性格内向,你能胜任交际频繁的岗位吗?你能享受不停结识新同伴的乐趣吗?如果你厌恶例行公事的做法,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繁文缛节中去吗?  我知道这些问题都是经过筛选的,不具备任何代表性。但我想表达的是:只有认真检视自己,才知道人们的改变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    人们只能缓慢地改变自己,并且改变的幅度很小。    自然法则限制了人们改变的愿望。完形治疗法创始人弗里茨·波尔士(FritzPerls)曾说:“改变需要时间。”他还说,个人只能去适应自然界的转变。我曾和很多人一起工作,他们之前也都相信“摈弃自我”之类的鬼话。在做了5次深呼吸之后,他们发现这些毫无意义,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才是企业家的真谛。  妄图一夕之间改变员工几年或几十年来形成的思想,真是痴人说梦。让自己的潜能去推翻自己,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习惯、风格、个性和自我认知,我们就是这些特质的综合体。我们还和其他人紧密相连,形成了自己的行为网络。一旦我们改变了部分行为,其他因素也会随之变化。就像整组齿轮,如果你改变了其中一个的转向,其他的齿轮也必须配合调整。  根据精神生物学和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人类的认知在20岁左右就差不多发育成型了。我们心灵的敏锐程度、受传统影响的程度、认知的方式、价值观等都已经完全定型。大脑会长期保留我们的过往。如果有人说,“我们应该发展员工的人格和认知。”你大可以当做是天方夜谭。也可以说,这些人对个人发展方案抱有过于乐观的期待。  例如,2000年2月,波士顿顾问公司(BostonConsultingGroup)发表了一份针对化工企业所做的调查报告。这些公司在过去四年中,一直宣称自己是“学习型组织”,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根据报告显示,这些公司的经理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则是“以身作则”,而“给员工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学习和改变”则排在最末。这就是叫嚣了四年的成绩!    人力发展是没有论据的论点,个体性是没有论点的论据。    风行了30年的个人发展方案到底有何成效?依我看,这个用了几十年时间、耗资数十亿的方案根本就是彻底失败。如果让经理人选择,管理一个人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3/4的人会选择后者。根据我的经验,4/5的经理人并不胜任。他们不能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关心的只是权力和前途;他们管理着数百万的预算,掌握着整个企业的运作,却不知道如何跟下属谈话,如何切入谈话要点。也就是说,领导训练课程只是纸上谈兵,对实际情况没有任何帮助。它所产生的只是高度一致化的“人才”、类似的企业和标准化的会议模式。


第一篇  无所谓企业第七章 个人发展方案(2)

  徒劳无功    在个人发展方案中,英国菜的制作方法和市场经济都有可能出现。所以,尽管它的表现千变万化,其实本质是一样的。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摒弃人力发展万能论的观点了,我们也应该放弃把员工培养成“超人”的妄想。所谓的“改造”是毫无意义的,相应的措施也只是白白浪费时间,外来的能量并不能转化为内在行为的动力。员工不是灯泡,不是你想怎么点,他们就怎么亮。事实上,如果他们自己不想亮,你怎么点都无济于事。  我们大脑的神经网络必须在孩童时期就密集“行驶”。如果在孩童时期没有好好使用的话,它们就一直是“单行道”;而如果让孩子接受大量的信息,使流量变大的话,它就能发展成“多行道”。比如说,一个人在小时候就善解人意,那么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他就能设身处地感受别人的处境,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就是他的多行道神经高速公路。相反,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他长大之后就很少会将心比心。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坏,也不是因为笨或迟钝,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他的神经通路是一条荒芜的单行道。这是他的缺点吗?这说明他是差劲吗?都不是。这只是他的性格,是他朴实无华的一面,也是他的特质。没有人是潜力无限的,也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更不会有人万事皆通。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种差异性也正是人类社会的价值所在。个人特质不可能完全复制,更不可能说变就变。    惟有认识自己,才可能找到心中的和平。    但是,偏偏有人喜欢玩这种游戏:试图改变他人。因为他们心里一直想着:“我要把你变成合我心意的人。”不过,别人可不会跟着你的想法走。人不是机器,不能用按钮随意控制。毫无疑问,人是会受外界刺激影响的,但绝对是不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而且个人的改变不是特定的,完全由自己来控制发展方向,他人无法代劳。而所谓的“终南捷径”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第一,它违反了个体的特殊性;第二,如果你在提问之前就已经预设了答案,那就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第三,由于没有选择余地,所以员工不会产生责任感,也就不会对结果负责。  所以,不要过分依赖个人发展方案。如果这个计划在你的公司大行其道,那么,员工的“适应性”就越来越强,而个体特质就没有发挥的余地。难道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劳改所    很多人说:“当我在信箱里看到雪片般的个人发展规划专案时,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留级生。”在这个知识告诉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学习,不断获取各种资格证明,以免落伍。出于对明天的恐惧,我们努力跟逝去的昨天作斗争,强化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情况就是这样的。  终生学习,听起来好像很正确,但也可能抹杀个体成熟与自我完善的可能性。外部教育从来都不会改变一个人,自己必须努力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在这里,我不想讨论终生学习的必要性,想说的是它在企业中的效应。学习过程通常因为着结构上的等级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已学者和未学者之间。“未知”把所有人都变成社会教育的牺牲品:“你们不知道的知识,可以从我们这里学习到。”虽然东西方之间在这点上有很多差异,但心态却是完全一致—把人们一辈子绑在学校,不断充电学习,不给他们自由。终身学习似乎可以打破等级的藩篱,但你很少能看到高层管理人员参加这类课程,更不要说成为你的同学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作为你的楷模。  等级的权威意味着:“我不必学习,但你必须要学”、“我不必参加,因为我高你一等”、“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不会是董事会成员了,不是吗?”从等级管理的角度看,那些必须参加培训的人就是不完美的人,还需要继续努力。因此,我想问的是:个人发展方案对员工到底是褒还是贬呢?    个人发展方案在等级制度下是不公平的。    那些被挑选出来、参加个人发展方案的“高潜力”员工,处境却匪夷所思。为了在未来承担更艰难、更高层的任务,他们现在却必须去尝试不合适自己、也没有能力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为了以后能更上一层楼,现在必须先贬低自己。很多不可能的东西都被加到了这个神圣的计划中,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老虎钳,个体的独特性被它夹得粉身碎骨。“学习成为别人”是升迁的有力保证。当然,他们是绝对不会公开承认的。  绩效评估体系也是个人发展方案的重要帮凶。在上一年绩效评估中成绩不是很好的员工,通常都会被要求参加培训课程,但这却让他们显得更加幼稚,缺少自主性。企业就像一个培训作坊,在每一个员工身上都打下深深的烙印。卡尔海因茨·盖斯勒(KarlheinzGeissler)有一句非常优美的话,用来形容个人发展方案再恰当不过了:“一个鸟笼,它正在寻找一只鸟。”    因为成功而受罚    等级制度使个人发展方案的存在缺乏正当性,除了上述等级不平等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大多数人都知道,对于个人发展方案来说,最重要的媒介因素就是员工的上级主管。不过,大多数主管对此都漠不关心,反而刻意保持距离,从不在意下属到底上了哪些课程、对他们是否有帮助、怎样才能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在自己的部门,以及是否需要帮助。尽管如此,员工们在课堂上却经常听到:“管理人员是你们的启蒙老师。”企业希望管理阶层能为公司培养出优秀的员工,这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这听起来很诚恳,其实却很幼稚。公司的管理阶层对员工的自我完善没有丝毫作用。员工进步太快,就会对主管产生威胁。实力大增的员工会加剧底层的权力竞争,进而影响上层的竞争程度。如果员工在培训中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会有什么后果呢?他们将承担更高层的任务。所以对于员工的直接上司来说,成功的培训意味着损失一名得力助手。所以他们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他们应该支持个人发展方案,但这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威胁。因此,主管们从来不关心员工的发展,只关心他们的数量。从等级观点看,要求主管协助员工发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过,公司领导可以对主管施加压力,强迫他们接受这种矛盾关系,当然还要以权力作为交换,才能让他们支持个人发展方案。  个人发展方案还有一个潜藏的作用,就是为企业提供缓冲的空间—今天的矛盾,明天才暴露。个人发展方案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应征者通常在面试时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你希望五年后是什么样子?”应征者一般会给出正面回答,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不过,反过来想想,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对目前的职业状况不是很满意,属于“尚待努力”的一类。人们习惯寄希望于未来,期待明天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人发展方案是对未来制度的要求。    那么,个人发展方案难道是社会的退步吗,是为员工设计的一场骗局吗?不,不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培养过程,应该使人们自动发现和识别错误。    结构性的错误    在一次演讲之后,有位董事长热情地跑来跟我握手,寒暄之后问我,我的著作中哪本书的观点最重要。“《自主的原则》。”我回答。于是,他请秘书马上帮他订一本,而他的秘书疑惑地看着他,说:“米勒先生,去年您不是刚给经理们一人送了一本吗?”  这足以说明一个事实:企业不断要求员工们自我负责、自我激励,并培养他们具有企业家精神,但他们从来不重视这些计划的可行性和企业的组织结构。的确,企业中需要更多能够自我负责的人。但是,企业把这当作是员工个人的任务,而自己却袖手旁观,只等着坐享其成,这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  每个人对自己的发展和规划都负有责任,这也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投资,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一个好的个人发展方案必定要自主选择。而且,法律中也有相关条款,规定个人要对自己的进修和工作能力负责。不过,极为讽刺的是,目前的个人发展方案只代表着个人的缺陷和升迁的压力。企业试图通过个人发展方案,把结构上的问题转嫁到个人身上,把原因归咎于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由此强迫员工不断学习,以掩饰组织上的错误和沟通上的障碍。于是,问题从组织移接到个人,组织依然如旧,而个人却被强迫改变。    聪明的人在愚蠢的组织中永无出头之日。    企业经常会强人所难,要求员工完成由于公司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