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必须赶回首都。”杜鲁门说。    
    艾奇逊认为没有必要,“冒险夜航大可不必,这样会引起全国的恐慌。”他说:“我们是否应当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一次特别会议,宣布韩国遭到侵略。”    
    杜鲁门在电话里同意艾奇逊的安排。放下电话筒,杜鲁门冲动地对玛格丽特说:“这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场进攻是由俄国人怂恿的,必须以牙还牙。我得出的结论是,唯独实力是俄国独裁统治者唯一懂得的语言。我们必须以实力为基础给予迎头痛击并击败他们。”杜鲁门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度过了一个多梦的夜晚,第二天一早便飞回华盛顿。    
    第二天,像狩猎般蹲守在总统农场周围的记者们发现,总统上飞机时衣冠不整,神色慌乱,两个总统的随行人员仅仅晚到了几分钟,总统便把他们扔在跑道上不管了。     
    东京,美国大使馆内麦克阿瑟的卧室中,电话铃声唤醒了他。    
    听到三八线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消息后,他有“一种恶梦般的可怕感觉”。这不禁唤起了他对1941年同样一个星期天早晨的可怕回忆,日本人进攻菲律宾的消息在同样的时间唤起了他,最后他从巴丹仓皇逃命,险些当了日本人的俘虏。“正是同样的战争警报的可怕消息,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我这么告诉自己,不会重演了!我还是睡觉和做梦。”    
    过了一会儿,在办公室,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请示:“将军,有什么命令吗?”    
    此刻,麦克阿瑟恢复了他那一贯妄自尊大的神态,嘴里叼着烟斗,满不在乎地说:“这大概只是一次武力侦察……对付这点小事对我来说真是小菜一碟。”    
    在“独立”号总统专机上,杜鲁门望着窗外的阵阵浮云,大脑在飞快地思索着,“如果容忍共产党人以武力侵入大韩民国,而不遭到自由世界的反对,那么就没有哪一个小国会有勇气抵抗来自较为强大的共产主义邻邦的威胁和侵略,如果不对这种侵略行动加以制止,那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如由于类似的事件而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想到这里,杜鲁门吩咐飞机上的无线电报务员发给艾奇逊一封电报,叫艾奇逊和军政要员到布莱尔大厦参加晚餐会。    
    杜鲁门此时作出这样的逻辑判断是丝毫不奇怪的。这与他主导下的美国安全战略紧密相关。    
    1949年9月3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改变了国际社会两大阵营力量的对比。这两件大事联系在一起,促使美国调整了安全战略。根据杜鲁门的指令,由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共同组成了联合小组,分析了新的国际政治、军事局势,从外交和军事方面重新审议了美国的安全战略,于1950年4月7日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个报告。这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第68号文件》指出:在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将存在着长期对抗。美国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苏联的挑战,而且还有那些动摇新老殖民主义政权的、土生土长的民族主义运动”,“共产主义在(世界)任何地方的胜利,都意味着美国的相应失败”。认为,美国作为“自由世界”的力量中心和反对“苏联扩张”的堡垒,拥有“世界上任何单独一国所没有的最大军事潜力。然而对照苏联,美国的军事弱点在于现有的力量和人员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苏联的武装部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原子弹储备也在迅速增加,如果再加上热核武器,将大大加重对美国的损害。“为了保证美国任何报复性打击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原子武器的数量和威力是必要的”,而且“大幅度增强常规空中、地面和海上的力量,以及加强防空和民防力量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美国及其盟国“如果没有占优势的、随时都能动员的联合军事力量,‘遏制’政策就只不过是一个唬人的讹诈政策”。


第一部分:冷战泛浊浪 东亚无宁日绝密文件与“共产主义扩张”阴谋论(2)

    这个文件的基本含义,就是以军事实力支持“遏制”政策,并强调进攻性。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把纯属内政事务的国家、民族统一运动,把代表社会进步的民族民主革命,都视为对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对自由世界的“侵犯”,美国都要迅速做出最激烈的反应,直至进行武装干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称:“从本质上讲,《第68号文件》是一个号召武装起来的响亮的动员令,目的是剔除我们冷战方针中顾此失彼的矛盾现象。从此以后,我们将以军事实力来支持遏制政策。”    
    杜鲁门完全接受了《第68号文件》的逻辑推理方式与所确定的安全战略。因此,在朝鲜战争爆发之时,性格狭隘、独断和自信的杜鲁门,就这样按照“冷战”的思维分析着朝鲜战争的起因和后果,并一意孤行地作出了干涉朝鲜的决定。     
    1950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有“第一江山”之称的平壤。    
    同往常一样,这是个平静的星期天早晨。夜来的风雨已经停止,整洁平整的大道并没有多少积水,大同江两岸的垂柳随风摇曳,沐浴在黎明的薄雾里。商店正打开窗门准备开业,街道和公园里已经开始出现休假的人民军官兵和市民的身影。整个平壤沉浸在平静而安详的和平景象中,谁能料到,几个月后美国空中强盗将把这个美丽的“第一江山”化为一片废墟。    
    上午9时许,广播中突然传来朝鲜内务省发布第一条有关三八线战斗情况的新闻,街道上的市民们纷纷驻足凝听。这条新闻说:     
    南朝鲜伪政府的所谓国防军,于6月25日拂晓,在全三八线地区向三八线以北开始了出其不意的进攻。    
    ……    
    现在共和国警备队,正展开着激烈的防御战来抵抗敌人。共和国警备队已击退从襄阳方面侵入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敌人。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已指令共和国内务省警告南朝鲜当局,假若南朝鲜伪政府当局不立即停止对三八线以北地域的冒险的战争行为时,则即采取决定的办法压制敌人,同时敌人须负因这一冒险的战争行为而引起严重后果的一切责任。     
    当天,先后召开了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内阁的非常会议,金日成在会上研究了形势,讨论了采取各种对策的问题。接着召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内阁首相金日成被推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会议还决定:整个国家的工作进入战时体制。    
    6月26日,金日成发表广播讲话,他说:“全体朝鲜人民如不愿重新沦为外来帝国主义者的奴隶,就必须一致奋起投入打倒和粉碎李承晚卖国‘政权’及其军队的救国斗争。我们将不惜任何牺牲,一定要争取最后胜利!”    
    具有反帝、爱国革命传统的朝鲜人民动员起来了。整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燃起了史无前例的捍卫自由与独立的全民族抗战的熊熊烈火。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的号召和指挥下,展开英勇作战,奋起杀敌。     
    布莱尔大厦是位于华盛顿的一幢老式建筑,是一家通常供贵宾下榻的豪华饭店。内部装饰非常考究,古朴典雅,具有19世纪的风格。在白宫修缮期间,杜鲁门一家居住在布莱尔大厦,这座大厦坐落在白宫以西,仅隔一个街区。当时美国最高级决策会议经常在这里召开。    
    杜鲁门乘坐专机赴华盛顿途中,发出一份电报,要求艾奇逊以及高级军官和外交顾问于当晚在布莱尔大厦举行战略会议,策划对朝鲜的战争行动。    
    会议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开始。杜鲁门首先请迪安·艾奇逊宣读国务院收到的美国驻朝鲜汉城的大使发来的第一个报告:     
    根据朝鲜军队的报告,北朝鲜的部队今天清晨已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北朝鲜部队以坦克为前锋据称已向春川逼近。江陵地区的战斗详情不明,但似乎北朝鲜部队已将公路切断。我今天上午正在同朝鲜军事顾问团的顾问们和朝鲜的官员们进行会商,研究当前的局势。    
    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这次进攻的方式看来,这似乎是对大韩民国的一场全面攻击。     
    布莱德雷将军接着宣读他前一天刚从远东返回带来的麦克阿瑟的一份备忘录。麦克阿瑟急切呼吁杜鲁门改变关于美国不承担保卫台湾的政策,并要求对台湾实施军援。    
    听完宣读后杜鲁门脸色不佳,这是总统和国务院的事情,身为远东地区美军司令的麦克阿瑟有什么权力说三道四!    
    看到总统的脸色,艾奇逊赶紧第一个发言说:“美国当前不应该和蒋介石靠的太近,不能把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拉在一起,应重点解决朝鲜问题。”    
    杜鲁门点头同意这种看法,他说:“给麦克阿瑟的指示要尽可能详尽具体,以免他借题发挥,随意扩大行使职权。”    
    身为国防部长的约翰逊早已尝够了麦克阿瑟的独断专行,他立即表示支持:“不要让麦克阿瑟行使总统的权力。他这个人爱火上加油,借题发挥,把事态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一部分:冷战泛浊浪 东亚无宁日绝密文件与“共产主义扩张”阴谋论(3)

    最后,杜鲁门敲定如下的指示和命令:“……速给李承晚部队提供武器弹药和给养。……美国驻远东空军和海军支援李承晚部队。……美国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杜鲁门宣布上述命令后,又补充说:“美国空军必须立即制定摧毁苏联远东全部空军的计划。”    
    会议结束时,杜鲁门指示与会者要守口如瓶,不得向新闻界透露,哪怕背景介绍也不准。    
    1950年6月,美国陆军总兵力在经过二战后的裁减,只剩下少得可怜的59。1万人,共10个作战师。大约36万人驻在美国本土。其他23万人驻扎海外。其中,驻远东15万人,驻欧洲8万人(驻在西德)。美国步兵的力量如此单薄,但是美国总统杜鲁门还是决心要大干一场。从6月25日星期日朝鲜内战爆发到6月30日星期五共六天时间内,美国采取了三大步骤。    
    第一,对朝鲜人民军实施海空军袭击,直接支援李承晚部队作战。    
    第二,对朝鲜北部地区实施空袭。    
    第三,美军向战场投入地面作战部队。    
    至此,朝鲜内战的性质发生了转变,变成了美帝国主义进行侵略、朝鲜人民进行反侵略的战争。    
    美国人约瑟夫·格登在他所著的《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中,对美国朝鲜战争决策有过这样一段评价,倒是十分贴切:     
    朝鲜战争——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事和外交战略的转折点,它标志美国第一次试图通过诉诸武力来阻止共产主义军事扩张的冒险行动,而且是这类冒险行动的漫长路上的第一步;果不其然,就在朝鲜战争刚开始两个月,美国就给在印度支那的法国人送去了第一批军事援助,以资助其与当地的起义者作战;后来这场起义演变成了越南战争。无论结果如何,美国在以后的10年中,把国家的资源,加上声望名誉,越来越多地投到东南亚、欧洲、非洲、拉丁美洲。这就是美国企图以强大军事力量来主宰世界的开端;为了保持这种力量,即使在“和平年代”里也要消耗美国联邦政府年度预算的一半,并使美国的无数儿女在世界最遥远的地方枕戈待旦。     
    这位学者说出了美国政府至今仍不承认的一些实话。    
    就这样,冲动暴躁的杜鲁门和谨慎寡断的艾奇逊这对最不可思议的政治搭档先不论后果地行动起来,鲁莽轻率地做出重大决策,把美国拖进了朝鲜战争。


第一部分:冷战泛浊浪 东亚无宁日三八线之战(1)

    战争在三八线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朝鲜人民军的反击下,南朝鲜军队的防线很快便崩溃了。    
    根据北朝鲜方面的资料,战争爆发之后,朝鲜人民军的“第1次战役的基本任务是从西北和北方,从东南和南方迂回汉城,把三八线的敌人同掩护横城、原州、利川和水原西南及南方地区的敌人分割开来,然后在汉城地区围歼敌人基本主力,解放汉城及其他汉江以北各城镇”。特别提出“……中线进攻的联合部队更要加快进攻速度,在敌人加强汉城防御以前……”,这表明开战后夺取汉城是主要任务。接下来,“我军在汉城附近围歼敌军主力之后,迅速解放釜山。为此,要在汉城北面把主力(第1军)做弧形配置,对汉城实施向心攻击的同时,以第2军主力突破春川正面,令其一部进至汉城东南方地区切断南朝鲜军队主力的退路。但是根据情况,也可命令第2军主力向大邱或大田方向挺进,把敌人围在小白山脉。另外,还可以派出一部兵力沿东海岸公路突进,迅速占领釜山。”    
    以上是人民军队这一作战计划的要点,而其前提是,美军不介入,南朝鲜军队的南部集团都投入汉城附近,而且预计作战为期2~3周即要结束。    
    在朝鲜半岛西端的一块60多公里的地带,集中了人民军大多数T-34坦克和半数的部队。这里将沿着议政府走廊发动对汉城的主攻,这是一条自古以来夺取汉城的路线。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是盛产朝鲜人参的古都开城。人民军第6师(原解放军166师)作为攻击开城的主力,师长方虎山制订了一个巧妙的计划,以一个团对开城正面发起进攻,同时悄悄地重新铺设很久以前就拆毁的通向开城的铁路路轨,另一个团的步兵们则登上一列长长的火车准备对开城发动奇袭。    
    进攻开始了。在开城西北端,一名唯一在前线的美国顾问约瑟夫·达里哥上尉在拂晓时被惊醒,弹片击中了他的房子。他拉上短裤,手里提着鞋子和衬衣,狼狈不堪地冲下楼,跳上吉普车逃命去了。在抵达开城市中心时,他惊愕地看见从车站一长列火车上下来的将近一个团的人民军士兵。吓呆了的上尉猛踩油门,一溜烟地向汉城方向逃去,总算捡了一条命。    
    据守开城的南朝鲜12团在内外夹击下自然全军覆没,只有团长带着两个连逃出了包围圈。开城立即被人民军攻占。在整个前线,南朝鲜军队的很多士兵们刚刚被炮声惊醒,在一片混乱中,加上通讯联络不畅,很多孤立的部队只好各自为战。    
    在美军顾问团和南朝鲜军司令部,绰号“胖子”、体重达136公斤的总参谋长蔡秉德少将揉着朦胧的睡眼,嘟囔地下令已从汉城开往大田路上的第2师,配合驻扎在议政府的第7师发起攻击。可笑的是,第7师师长刘载兴准将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在何处,因为这个星期天早晨他的部队有1/3放假了。他有两个团在前线,约4;000人,第3个团在汉城以南。情况紧急,他手头只有约1/4的部队去阻挡朝鲜人民军。他想起刚刚一个星期之前在三八线上见到杜勒斯先生,向他保证将有大批的美国援助。但现在炮弹打到头顶上了,他妈的美国援助又在哪儿呢?    
    尽管三八线上几乎所有地区都大雨倾盆,但在汉城仅有小雨偶然淅沥。南朝鲜军队第1师师长,年仅29岁的白善烨上校(后来成为南朝鲜的国防部长),是南朝鲜少数几名得到美国人高度评价的军官,他迅速赶到汉山——临津江南岸的一个村庄的防御阵地。1师第11和第13团此时都已在临津江北岸苦战。    
    与此同时,在东线,北朝鲜第3和第4步兵师在第105装甲旅的坦克支援下,正沿着两条大道向南直扑距汉城仅32公里的议政府。南朝鲜第7师第1团已在首次攻击中被重创,关键阵地已失守,如得不到立刻增援将很快全军覆没。    
    南朝鲜军第1师第13团遭到人民军的猛烈炮击,仍在坚守。该团没有反坦克武器。美国人留下的仅仅只是5。99厘米的小型火箭筒,打在苏制T-34坦克上像乒乓球一样弹了下来,毫无作用。虽然少数南朝鲜士兵采取了“神风特攻队”式的自杀攻击,带着高爆炸药连自己一起冲入坦克履带之下,或者带着炸药包、爆破筒向前冲,有的还跳上坦克顶部企图打开顶盖扔手榴弹。但几乎没有坦克被摧毁,只稍稍减缓了人民军的前进速度。    
    人民军在突破三八线所使用的苏制T-34坦克,对取得第一阶段边境会战的胜利带来了重大影响,甚至起到了“秘密武器”的作用。    
    著名的苏制T-34坦克于1940年定型,是公认的现代坦克先驱,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坦克之一。在苏德战场上的莫斯科保卫战中一举成名,成为令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