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人说“男有室”,意思就是男人要担当起一家之主的角色,要让家里有规矩。
先学习、立业,后成家
那么男女什么时候结婚合适呢?《周礼·地官·媒氏》中记有“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话是符合中医医理的。
《黄帝内经》认为:男女都有各自的生命节律,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相关,男子的生命节律则跟八相关。
二七一十四岁是女子青春期的开始,此时女子肾气特别足,开始有月经,叫天癸至。但此时还不能结婚,因为身体还不够成熟,这个阶段要去好好学习。
古代有钱人家会请女师(专门教女孩子学习的女教师的名称)来教女子学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比如,学习缝纫、女红、礼仪等,使她们掌握一定的持家技能,以及如何孝敬公婆、侍奉丈夫和教育孩子的礼仪、方法,以避免将来嫁入婆家后什么都不懂。
男子一般在二八一十六岁时,性发育开始,但此时还不允许男子早婚,原因也是身体还不成熟,即使到了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仍不能行房,此时叫弱冠,就是身体还很单薄,还要继续发育。
那古代男人何时娶,女子何时嫁呢?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古人认为这个年龄身体都发育成熟了,心智也比较坚定了,可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了。
古人提倡的男女结婚的年龄不仅仅是从养生的角度考虑,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男女要在该学习的时间段安心学习,在该立业的时间段好好开创事业,既承担起繁衍后代的责任,也要承担起社会职能。但顺序不能错,要先学习、立业,再成家。这个道理其实在我们今天仍然适用。
男娶与女嫁的学问
同样是结婚,为什么古人管女人结婚叫“嫁”,男子结婚叫“娶”呢?
《说文解字》中有:“嫁,适人也。”
“嫁”字是从女从家,意思就是女孩子到了别人家,帮助人家传宗接代,故为适人也,我们也常管女子结婚叫出嫁。
《说文解字》中还有:“娶,取妇也。”
“娶”字上为“取”,下为“女”,意思非常好理解,把女人娶回家的意思。
所以同样是结婚,从男女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这结婚就成了一个是娶,一个是嫁。
和睦的家庭从安宁开始
男和女组成家庭之后,怎样才能让女的好好在家养孩子,男的好好担当一家之主呢?
这就一定要求家是安宁的。男女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人身体的健康状况,甚至会影响寿命的长短。可以说,美满的婚姻生活对疾病和死亡有着巨大的抵抗力。
◆何为安?
“安”字的甲骨文
“安”字上面也是个宝盖头(宀),底下是一个“女”字,甲骨文写做“安”,就是一个女人规规矩矩地跪坐在家里的意思。
古人认为:女人在家里呆得住就叫安。
而传统道教养生认为:盘腿而坐是很养生的一种姿势。能盘坐的话,说明人体的气血很通畅,而双盘就像一把锁一样锁住了人体的下焦,使气不往下沉,都凝聚在丹田。所以我们平时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完全可以盘腿坐在沙发上看,既不影响看电视,还顺便给身体作了一次保健,何乐而不为!
所以,所谓“安”就是女人在家里要懂礼仪,要会坐,坐姿好是有礼的表现,也是自我的一种养生。
◆何为宁?
“宁”字的小篆
“宁”字的小篆写做“宁”,也是上面一个宝盖头,代表家;下面是一个心的像,古代的“心”字都是这个写法;然后再下面是一个器皿;最底下才是个“丁”字,代表它的读音,也可以代表小孩、小壮丁。
《说文解字》中有:“宁为安也。”
人要怎样才有一个安宁的状态呢?就是要把心收回来,收到家里来,心收回来才能“宁”。
而中间的器皿叫人之食器,代表人盛放粮食的器皿。民以食为天,家里要没吃的了,人心就慌慌的,百爪挠心,心神不宁,静不下来。
所以古人认为:当我们的心收回到家里了,家里又总有吃的东西,再有个小壮丁,就会安宁。
总之,有家、有夫妇、有儿女,夫妇的气血通畅,心都在家里,家里又不缺吃喝,这才是一个和谐之家的状态。
“媒”字从撮合婚姻中来
“媒”字的小篆
“媒”字的小篆写做“媒”。左边是个“女”字,代表女性;右边上边是嘴的样子;下边是个“木”字。所以“媒”字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女人形象。
《说文解字》里对“媒”字的解释为:“媒,谋也。谋合二姓。”所谓的“谋合二姓”,即帮助两性男女缔结婚姻。《周礼·媒氏注》里说:“媒,谋合异类使和成者。”
“媒”,就是婚姻介绍人。男方的媒人叫“媒”,女方的媒人叫“妁”。
《说文解字》里对“妁”字的解释为:“妁,酌也。斟酌二姓也。”“斟酌”这个词我们现在常用,是权衡适中、择善而定的意思。
媒妁就泛指媒人。
人体中的大媒人——脾
◆脾是劳苦功高的黄婆
不光生活中的婚姻需要媒人撮合,在人体中,脾这个大媒人也在撮合着我们各脏腑间的关系。
道教养生中把五脏以阴阳赋予了不同的角色:肝叫“木母”,肺叫“金公”,脾叫“黄婆”,心叫“姹女”,肾叫“婴儿”。
为什么给它们这样的角色分配呢?这要先从五脏的特性说起。
从
字
到
人
:
养
生
篇
媒
调
和
阴
阳
的
黄
婆
“木母”相当于女人,肝主生发,如同家里辛勤劳动的主妇;“金公”相当于男人,肺主肃降,如同家中顶天立地的稳重男性;“姹女”就是美丽的少女,人心就像少女一样活泼灵动;“婴儿”天真无邪,阳气充足,又需要精心呵护,和肾之象相近;脾主四方运化,能协调其他脏腑的平衡,它起着调和的媒介作用,所以称其为人体中的“黄婆”(中央脾土对应五色中的黄色)。“黄婆”实际上就是媒婆。
人体里,黄婆为谁做媒呢?是为木母(肝)和金公(肺)做媒。
二龙戏珠图
木母(肝)主生发,但一定要升中有降;金公(肺)主肃降,但一定要降中有升。黄婆协调着它们,让木母这个女主人不要只升不降,在家里一味趾高气扬;还要劝金公这个男主人不要只降不升,在家过分古板冷酷。这就是中医里常说的“调理肝肺”。
如果肝肺不平衡,人体就会出现很多病症。比如肝气一味上升,就可能导致肝阳上亢,产生头痛、高血压等问题;肺气一直下降,呼吸功能就会减弱,出现胸闷、腹胀等气机壅滞之症。
猛虎下山图
中国文化讲究平衡二字,任何东西不能只升不降,也不能只降不升。从经常出现在壁画、剪纸上的二龙戏珠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图中间的宝珠代表生命,而升龙一定是降着头,降龙一定是抬着头。
同样,在猛虎下山图里,老虎虽是往山下走,全身的气往下降,头却是抬起的。
木母与金公这对夫妻的关系跟升龙降虎的关系是一样的,只有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才能达到和谐平衡。
另外,黄婆也在促进姹女(心)和婴儿(肾)的关系。
太极宗师张三丰的《打坐歌》里有一句话:“黄婆其间为媒妁,婴儿姹女两团圆。”
在这里,黄婆的作用可不是做媒,而是协调与促进两者的关系。因为姹女和婴儿是没有欲望的童男童女,所以不会存在木母与金公那种夫妻矛盾。
黄婆如同一位慈爱的祖母,细心看护着姹女和婴儿,使他们成为好朋友。当姹女和婴儿天真无邪地结合在一起时,就达到了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
“心肾相交”也就是“水火既济”。
水火既济卦是《易经》中的一卦,它表示水升火降、阴阳协调的周易思想。从中医观点来看,肾属水,居于下,肾水必须上升以济心火,则心火不旺;心属火,居于上,心火必须下降以温肾水,则肾水不寒。
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话,就会出现失眠、心慌等病症。治疗时普通医生多用清心火、滋肾阴的方法,但往往难以奏效。高明的医生却可以以升降气机为宗旨,温肾寒而雨露上浮,虚火自然平息,水火自然既济。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瞧脾这个黄婆的作用,它能协调其他脏腑的平衡,使它们和谐相处,相安无事。
◆脾为谏议之官
《黄帝内经》中将脾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谏议之官是干什么的官呢?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纪委、监察部、政策研究室、人大、政协这样的机构。谏议之官可对皇上提出批评建议,使之改正错误。
在人体中,脾可以起到预警的功效。脾能够知道人体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出在哪里,即“知周”,然后通过自己的运作调配来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所以脾是一个自动自发且很懂行的好官。
脾在人体中央,所以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心肺。对照现代社会,谏议之官就相当于检察院系统,负责监督各方,哪里出现了问题,它就会把这些问题传达给中央。
《黄帝内经》中提到:“脾主身之肌肉。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则肌肉萎缩不用。”
现代医学对脾的重视不够,西医手术中常会把脾给摘掉,这个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你看,连谏议之官都没有了,心这个皇帝以后还如何知道各方出了什么问题呢?
◆护脾三法
既然脾这位“黄婆”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养护它呢?
第一,适量食用甜食。中医认为: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经经气足则舌如巧簧,经气不足则“舌本强(jiàng)”、“舌本痛”,舌头僵硬,口齿不利。脾在味为甘,脾虚则喜食甘味,所以适量食用甜食有利于脾脏,但过量甜食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为甜食不易消化,脾虚的人吃得过多反而会出现腹胀气满,不思饮食等症状。
第二,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黄帝内经》里提到:“思伤脾。”过度思虑属暗耗肾精,久之则伤脾,脾胃伤全身皆伤。所以我们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切莫大喜大悲。
第三,效仿“土德”。《说文解字》中对脾的解释是:“土藏也。”脾脏在五行属“土”,我们可以效仿“土德”来养脾脏。所谓“土德”就是能种植能收获,脾如黄婆,不仅能种植善因,而且要积极主动地维系它,最后一定会结出美丽的果实。
其实,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五脏如同一个大家庭。木母和金公得夫妻和睦相处,姹女和婴儿要嬉戏玩耍,脾这位劳苦功高的媒婆左右兼顾,使它们阴阳相谐,运作顺畅且有条不紊。
媒人产生的社会现实背景
我们再来看看传统婚姻中的媒人,他是因何而产生的呢?
古代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一种不尊重结婚当事人意愿的封建制度,抹杀了无数纯真的爱情,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有其存在的现实必然性。
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古代女子是很少抛头露面的。生在官宦人家的千金大小姐,出阁前主要就是在闺房内学习琴棋书画和女红。贫苦人家的女孩子会跟随父母做些活计,但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她们来讲,“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情调其实很少能碰上。再加上封建礼教认为自由恋爱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所以古代女子无法自己择偶。
正因为如此,父母就成为了子女婚姻大事的“代理人”。一来是因为做父母的人生阅历较多,能在给子女选择配偶的时候谨慎考虑,有更多的经验;二来父母还是希望儿女有一个幸福的将来,虽然未必这个方法能做到,但主观意愿上通常还是好的。
父母会将子女的婚姻大事委托给谁办理呢?——媒人。
媒婆——一份很有技术含量的白领职业
媒人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出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男女无媒不交”、“女无媒不嫁”等古训和俗语就是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
古代的媒人分为官媒人和私媒人。
官媒是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即官方的婚姻介绍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称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现在西周。
私媒则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媒婆形象——巧舌如簧、能把死人说活了老年妇女。古代私媒做成的婚姻是要到官媒处登记备案的,接受官媒的监督,这才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
媒人大都为女性,而且岁数偏大,所以俗称媒婆。做媒婆的都是更年期过后的老龄妇女,她们此时的阴阳特性已经不太明显,但由于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媒婆大多会有超出年轻人的智慧,且能对男女的婚姻大事有相对准确的把握,懂得一些阴阳升降的调和之道。
古代的男女嫁娶主要靠媒婆的穿针引线、牵线拉绳,她为整个社会男男女女的百年好合打下基础,所以是份很重要的职业。好的媒婆往往是能洞察人心、精明周到、舌如巧簧的人际社交高手。不是什么人都能当媒婆的,用现在的话讲,这个职业的技术含量不低,从业资格有门槛,算白领。
媒,如同一个杠杆,它撮合着世间男女的姻缘,巧妙平衡着人体的脏器,推动着阴阳之气的有机协调,功不可没。
门户门户
——门当户对的婚姻现实性
中国古时在协调婚姻上特别讲究“门当户对”。
万事万物都有其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不要一听“门当户对”就一棍子打死,说这是四旧,是糟粕,其实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了解古代这个词的本意了。下面我们就具体讲讲何为“门当”,何为“户对”。
“门当”和“户对”的含义
“门”字的大篆“户”字的大篆
文官家的圆形门当
什么叫做“门户”?“门户”的大篆写做“门户”。
这两个字的字形就已把门户的功能诠释得十分简明清楚:双扇为门,单扇为户。
《说文解字》上说:“门,闻也,从二户;户,护也,半门曰户。”
“门当”与“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的组成部分,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存已不多,在北京的一些老胡同里还可以寻觅到它们的踪影。
所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因其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认为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
“门当”的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文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所以大老远一看,就可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文官还是武官。
“吉祥如意”字样的户对
再说“户对”,它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比较典型的为短圆柱形,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
“户对”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两个一对的,也有四个两对的。
从
字
到
人
:
养
生
篇
门
户
门
当
户
对
的
婚
姻
现
实
性
“户对”为什么要用短圆柱之形呢?因为它代表了古人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丁兴旺,香火永续。
“户对”的大小与官品职位的高低成正比。古时三品以下官宦人家的门上有两个门当,三品的有四个,二品的有六个,一品的是八个,只有皇帝的皇宫才能有九个,取九鼎之尊之意。
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从建筑学上讲,这是一种和谐美。因此“门当”与“户对”常常同呼并称,后也成为了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女婚嫁条件的常用语。
人体上的“门”与“户”
“门户”可以开合,以供出入。《黄帝内经》记载人体有365个经穴,这些穴位有不少是以“门”或“户”来命名,以表示其通畅调达的特性。
人体上,以“门”和“户”命名的穴位是供神气出入的,当然,也同时是邪气出入之所。这类穴位大多有控制开合、升降、出入的功能。
门的格局大,进进出出的东西多,以“门”命名的穴位都是指人体气机出入的大枢纽,它们主阴阳沟通的问题。章门穴
肠胃的旁边就有很多的“门”,如梁门、太乙门、滑门、滑肉门、关门等,这些穴位都与气机出纳有关,是主管气机回收或外出的穴位。云门穴
在身体的腋中线,十一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身体的部分,有个穴位叫章门。“章”是保障的意思,这个穴位特别容易郁结。人一旦生气,章门就会疼痛。我们可用艾条灸十分钟左右该穴,会非常有效。按摩章门穴可以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以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症。
在人体的肺经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一个叫云门,一个叫气户。
云门是肺经的第二个穴,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任脉6寸。它是气化飞升之门,主管通行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