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泪-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部涌向这些迅速建立的开发区,再分头流向各个流水线旁的工作岗位。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的消耗量也越来越高,虽然公路越来越多,但超载现象还是压垮了路基和桥梁……这一切都证明,中国的工厂正在制造越来越多的产品。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又很难把许多社会现象同‘增长‘联系起来,工资确实在缓慢增加,却始终跟不上物价和房屋价格的上涨,大学生们从学校里走出来,却很少有人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被医院的高收费剥夺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整个国家不断在外交上让步……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幸福?繁荣为何不带来富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外汇储备超过47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年均增长8%,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中,一枝独秀……。发展是硬道理的内容最后变成了挣钱是硬道理,一切用钱衡量,挣到钱的就是好猫,没有利润的事情就是无谓的浪费。 
  鱼和渔网之间哪个更重要?似乎鱼更重要!因为鱼能填宝肚子!渔网不能!
  既然挣钱成了唯一的经济指标,赚的这些钱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是金银财宝吗,那么当年的大清帝国忠实地履行了发展是硬道理,凭借自己无以伦比的商业力量挣到了世界上大多数白银,GDP占到世界总GDP的30%,富甲天下,最后在阵阵炮声中交出了数百年的积蓄。民国战乱不止,出口低技术产品的能力比清朝差了许多,却也是挣钱能手,创造了黄金十年,建设了东方巴黎的上海,当时的钱已经不是足赤真金,金本位银本位,但好歹还有固定含金量。虽然挣了很多钱,民国和清朝的下场差不多,经济成就被现代工业创造的战争机器摧毁。 
  今天,钱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元英镑都与黄金脱钩,纯粹是西方政府凭信用发行的符号,RMB从来就与金银无关。各国政府发行的货币总量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规模。货币的变化反映了工业社会的实态,机器是生产的主体,强大的工业体系可以创造无穷的生产力,只受限于可以得到的天然资源。至于货币,既然只是产品分配及调整机器运行的手段,自然退化为符号,与财富无关。国家的财富是自然资源和能够创造和使用机器的有知识、有技术有组织的国民。 
  历史轮回,中国又走上了以挣钱为硬道理的发展道路。人均GDP在增长,但国民的生活却每况愈下,三农问题,下岗,教育医疗产业化,环境污染……。改革开放极大调动了积极性,一天干十余小时司空见惯,为什么干的越多得到的越少?原因是把自国的资源和人力往国外运,多运多得,极大调动了积极性,而中国却是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
  GDP的增长对工业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在工业国家反映的是资源流入,落后国家反映的则是资源流出,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下降。换来的高级产品,只用来奢侈消费,并没有用来改善民族的知识和技术,反而还破坏了民族的独立性,学生在教育产业化中失学,熟练工人在下岗运动中死于贫病,基干产业彻底瓦解。 
  挣来的钱是自己的吗?如果辛苦挣来的钱必须去购买西方以垄断价格出售的工业物资,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这种钱只是在我们的手中打个转而已,不是自己的财富。如果挣了钱,买房子置了家当却没有力量捍卫,也不是自己的,这个世界远没有大同。历史上的大清和民国不用说了。现在,虽然武力热战的可能性小了很多(台湾是个问题),但斗争却一刻不停,方式更加邪门离谱,轻轻一点鼠标,几十年积攒的货币,可能瞬间灰飞烟灭,还欠上还不清的债。依附型的中国经济,有捍卫国家的力量吗? 
  百余年前,中国日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道,一个成为殖民地,另一个成为世界强国。现在,日本中国的发展战略又是不同的。《日本制造业复活战略》中这么写到:日本要维持与中国20余倍的收入差距,日本的年青人需要具备创造20余倍附加值的学识和技能。中国的改革方向是教育产业化,改制下岗,进一步调动个人积极性。百年前,义和团的血肉之躯没能够打败钢铁,今天13亿人民的血肉之躯将面对更为可怕的工业机器……
  无论未来会怎样,我希望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去怀念中华民族的伟大导师毛泽东!
  
                  
隐匿在计划经济之中的民族崛起因素
  计划经济国家,一个行业就是一个大企业,体现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绝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则在本质上就将严重摧毁落后国家的基干产业和制造型产业。因为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在强国的技术面前落后国家的制造业技术在市场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必然将被连根拔起,连根都没有更不要提什么刷盘子积累财富用于让重工这棵大树枝叶繁茂了。刷盘子的劳动价值仅限于填宝肚子和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计划经济的确有很多弊端,但这些弊端却不会让中国变成殖民地国家。所以在大原则上我们应该坚持计划经济来革除弊端。而绝对自由市场经济却会让中国走向拉美东南亚一样的道路。这种国家本质完全是殖民地(我指的不是主权,而是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输出) 
  拿我的家乡丹东举例,原本是强大的一个电子工业生产基地,70年代末拥有像无线电1厂到17厂这像庞大的规模。可是80年代中日“友好”,与日本展开技术合作。 
  结果,没错依托沈阳雄厚的基础工业我方顺利将与日方合作的项目完成,无论是机床还是机床零件都仿制成功,但是不到两年,未待我方真正运营回收成本的时候,日方突然将早已储备多时的高技术生产线投入使用,我方原生产出的电子配件已经无法在电子市场上使用(也就是我国机器造机器的企业没了市场)。而此时中央又下令企改,让企业自负盈亏,加上腐败问题,机器造机器的企业(基础工业)倒闭是注定的。这就是自由市场经济所导致的恶果! 
  先进的科技增长体制和基础工业(或者说造生产工业产品的机器内部组成零件的产业)是一个国家的骨头(我指的是工业生产技术,而不是源料),而依托在一定时期相对先进技术的轻纺织业,农业,第三产业等等则是这个骨头上长的肉。没有肉,光有骨头则人民会饿死。一个完美的世界强国要有骨头有肉,苏联是有骨头而不长肉。拉美,东南亚只有肉,没有骨头,肉都长在列强的骨头上,这些肉的大部分供列强食用,小部分维持自已生存。 
  列强不会眼睁睁看着落后国家独立后长完骨头再长肉然后跟他们打架争食吃。他们只会让落后国家把肉长在自已身上。如果有哪个落后国家胆敢去长自已的骨头,列强们将会趁这个国家骨瘦如柴的时候(刚长好骨头还没长肉的时候)不择手段的打碎这个国家的骨头,这个国家的人民为了生存就不得不选择在列强身上长肉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不先长肉落后国家没有多少钱去长自已的骨头,我们可以选择先长肉再长出更好的骨头。大家别忘了,当今时代无论是什么行业都依赖于先进的科技,没有骨头怎么会长肉?如果选择先长肉,那么这块肉必然要选择一块骨头上生长,这块骨头必然是列强的。 
  我的初步设想是没钱长骨头,该长肉时自然要长肉,但要学毛泽东时代那样把全国的财力集中起来,长块肉之后马上卖了换钱除了维持基本生活之外都用于长骨头,而不是购买奢侈用品消费掉。不能目光短贪小便宜不顾民族根本利益将肉长的没完没了,一身肉都长在列强身上让子孙后代一辈子给列强当牛做马。 
  
  
                  
对于幸福加强大国家的诠解
  谈谈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发达邻国:日本与韩国。
  韩国一直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跟本算不上发达国家,只有汽车和电子工业在极强的民族主义形成的市场保护下才有了一定基础的自主发展,而其它大部分基干产业均是空白(空白的这部分对于韩国拥有自已的军事工业体系极为重要,比如钢铁,航空,航天等)。寄主美国也乐意韩国在某一重工领域有自已的发展来完善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让韩国永远绑在美国这棵大树上。韩国这种国家一辈子就是附属国的命,没什么值得崇拜的。 
  日本不一样,日本拥有自已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日本有致命的一点,就是工业资源匮乏,正所谓巧妇难成无米之炊,而且地缘处于中俄美三大国的战略狭缝之中。所以对美国来说,暂时还不足为惧,反而可以利用日本现成的重工来遏制中俄两国。如果日本失去美国,又与中俄为敌,日本虽有先进的科技,亦再劫难逃陷入饥荒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看看日本普通社员的工资在30万日元左右,差不多是中国白领的十倍,但因为工业发达,所以像数码相机这类工业品比中国还便宜。所以从普通人对工业品的消费水平看,日本比我们要有钱的多。但其它方面呢?日本的粮食,食品价格却是中国的十倍,也就是说日本消费食物的能力跟中国是差不多的,而且很多还是通过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来的。
  我国现在的落后,基本上可以说是人均收入对现代化工业品的消费能力上。不要提什么汇率和以美元为标准的人均收入,这东西是面向国际间的消费,根本不能体现世界各国人民在本国的生活质量。
  在转回工业方面:
  《中国苏联的工业技术》(牧野升编著、讲谈社),可以看到70年代基干产业的发展概况。 
  “………根据1971年秋第30回广州交易会的记录:在“机械馆”,展示了北京第一机床厂制的NC(数字控制)工作机械(猜测是计算机控制的CNC工作机械)。NC工作机械是现在汽车基本配件制造不可欠的设备。在“电机动力馆”,展示了陕西省西北机器厂制的大型单晶硅的制造装置。用于半导体器件的硅,需要高纯度的单结晶。在“电子机器馆”,展示了多种用于电子工业的制造机器。在“化学工业馆”展示了多种类的塑料制品。。。。。。特别是,NC工作机械、单晶硅的制造装置等电子工业用制造机械的出现,说明作为现代工业根干的电子及关联的新素材产业,已不是单纯组装技术水平。当时已经向中间生产物的生产阶段浸透、深化。也就是说,NC工作机械是电子控制驱动的中间生产物(机械),单晶硅的制造装置等电子工业用制造机械则是电子设备制造的中间生产物。。。。。。电子产业的组装阶段及一定程度的基本配件制造,与包含机械的中间生产物的制造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表示了没有他国企业合作,自我技术力到达的高度。这些生产设备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的生产知识体系及社会的生产系统已经到达了相当的高度,非常值得注意。。。。。。。中国代表的电子工厂“北京电子管厂”,1956年由苏联的技术援助建立制造电子管,1962年后开始生产晶体管和二极管。北京以外,上海沈阳也开始了半导体生产。1970年,虽然文革的进展(猜测那个时候文革的恶劣影响没有波及到),辽宁省的电子工厂达到了320个,生产量是66年的7倍,哈尔滨市电子工业产量,比65年增加了15倍。后来,随着文革的继续深入,以钢为纲,使半导体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即使如此,就连完全没有电子产业的青海、宁夏、西藏等边远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半导体关联工厂。。。。。。。表征电子工业技术水准的计算机产业,1959年在苏联援助下制造第一台计算机。1967年制造了最初的晶体管大型计算机。与计算机关系很深的IC,与苏联同年,1968年开始生产。最迟到1971年,一定程度电子工业用制造机器出现后开始量产。LSI也开始进入试制阶段。从各方面考察,中国在70年代末,已经整备了高技术的基盘。……” 
  由于中国觉醒较晚, 1949年方才有崭新的政治力量消灭买办资本家的傀儡政府,这时的西方国家已经拥有控制世界的工业能力,只有战后残破的苏联尚在试图打破这个格局。中国既不能走向外扩张获取资源的路子,也无法在帝国主义的冲突中寻求机会,时间异常紧迫。因此中国工业革命与日本还有些不同。日本的工业革命过程中,每一代工作母机出现,都能够拿出一部分来进行消费品生产,安抚国民,回收利润,让国民感受到工业化的进展。中国则几乎把工作母机全部投入下一代工作母机的开发生产,或用于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几乎完全是基干产业内部循环。这种工业革命的方式要求国民更加勤勉清贫,乐于奉献。这样的工业技术高积累,使中国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跑完了日本和西方近百年工业化的历程,构筑了中国的生产知识体系。中国从只能仿制汉阳造,一跃成为科技先进国家,能够设计生产几乎所有种类的现代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大三角的一极。 
  在中国技术力迅速增长的期间,中国的国民也在进行文化革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打破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建立新的社区。分工协作,集体劳动,准备迎接社会化机器大生产。建设横贯东西南北的铁路桥梁,统一度量衡,统一语言文字,整备了全国大市场,到了70年代中期,中国具备了全国工业化的物质条件。但是,二三十年年时间或许足够一个国家整备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但对于文化革命来说还是太短了,中国人没有完成文化革命,没有从心底认识和掌握现代工业社会。高积累政策使国民,尤其是农民长时间得不到消费品,不能改善生活,无法认识到社会已经翻天覆地,不能认识到整个国家在奋力追赶,已经极大缩小了与先进工业国家的差距。于是整个文化再次回归小农经济自由市场的传统,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 
  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高积累低消费”的重要意义,他们只看到在这样的“高积累低消费”的社会中会生活得非常枯燥,没有色彩,也许还非常的窘迫;无奈,国人已经被改革后表面的经济繁荣所冲昏了,也非常的羡慕着西方人的富足生活。是的羡慕西方人的富足生活本无可厚非,但很多人就以为是“自由市场经济”,是0关税,是开放的国门。真的是这样吗。 西方老牌国家是经过了殖民时代的,在全世界到处掠夺资源,为自己的工业化准备了雄厚的基础的。很可惜中国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只有集中利用国内的一切富余资源搞工业化。苏联走的是靠剥削本国农民的残酷之路,但至少它成功的完成了工业化。中国在计划经济年代以及日本在50年代是靠剥削全国所有人来进行工业化的,人们不吃不喝勒紧裤子造机器,造设备。两者都取得了比较有效的成绩。日本不用多说了,中国成为世界唯一拥有完整独立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 
  以国家重工业为主导的“高积累低消费”的发展模式最早由德国提出,并在日本德国苏联都后进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很多人看到苏联最后的失败,就否定这个那更是愚蠢的,苏联垮台的原因其实与苏联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多少关系的。而且可以说如果戈尔巴桥夫不上台的话,不提出“新思维”的话,苏联不会垮台。当然苏联在模式上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总结。过去苏联一直沿用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落后的俄国成为了欧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苏联独裁者尝到了甜头,不愿或者不重视在工业基础已经扎实的时候注意去拓展原由的重工业的下游产业和轻工业,而戈尔巴乔夫犯的错误就更加的致命了 
  计划经济并不意味着国有制一统天下,国内同行的民营企业也可以进行产业联盟,协调配合进行产业联动和自主研发。 
  其实关键的还是国内市场的保护问题,我国科研水平的起点本来就低,苦心研发出来的成果水平必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国人却因为国外产品更好而不肯消费自已的科研成果,没等发展壮大就让它与国外的技术竞争,无疑将胎死腹中,没有市场就意味着没有资金进行技术改进。 
  尽管大家觉得洋货很耐用,凭着爱国热情消费质量很低的国产货无疑是令人头痛的事。可是,如果在洋货大量入侵的自由市场下,如果我们的落后产品连低端市场都站不住脚,又怎还有资金进行技术改进?工作在我国工业制造领域的人们又到哪里去讨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如果哪一天洋人欺负我们,我们又会将“忍气吞声”视为理性!
  
  
                  
小青年为什么会崇拜毛泽东'转'
  毛泽东与我们八十年代新一辈 
  生于80年代的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伟大的人民领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