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荣的荆棘路_林丹环-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个挤满观众的圆形剧场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像潮水一般地从阿里斯托芬的“云”喷射出来。雅典最了不起的一个人物,在人身和精神方面,都受到了舞台上的嘲笑。他是保护人民反抗三十个暴君的战士。他名叫苏格拉底,他在混战中救援了阿尔西比亚得和生诺风,他的天才超过了古代的神仙。他本人就在场。他从观众的凳子上站起来,走到前面去,让那些正在哄堂大笑的人可以看看,他本人和戏台上嘲笑的那个对象究竟有什么相同之点。他站在他们面前,高高地站在他们面前。

  你,多汁的,绿色的毒胡萝卜,雅典的阴影不是橄榄树而是你!

  七个城市国家在彼此争辩,都说荷马是在自己城里出生的———这也就是说,在荷马死了以后!请看看他活着的时候吧!他在这些城市里流浪,靠朗诵自己的诗篇过日子。他一想起明天的生活,他的头发就变得灰白起来。他,这个伟大的先知者,是一个孤独的瞎子。锐利的荆棘把这位诗中圣哲的衣服撕得稀烂。

  但是他的歌仍然是活着的;通过这些歌,古代的英雄和神仙也获得了生命。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地从日出之国,从日落之国现出来。这些国家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彼此的距离很远,然而它们却有着同样的光荣的荆棘路。生满了刺只有在它装饰着坟墓的时候,才开出第一朵花。

  骆驼在棕榈树下面走过。它们满载着靛青和贵重的财宝。这些东西是这国家的君主送给一个人的礼物———这个人是人民的欢乐,是国家的光荣。嫉妒和毁谤逼得他不得不从这国家逃走,只有现在人们才发现他。这个骆驼队现在快要走到他避乱的那个小镇。人们抬出一具可怜的尸体走出城门,骆驼队停下来了。这个死人就正是他们所要寻找的那个人:费尔杜西———光荣的荆棘路在这儿告一段落!

  在葡萄牙的京城里,在王宫的大理石台阶上,坐着一个圆面孔、厚嘴唇、黑头发的非洲黑人,他在向人求乞。他是加莫恩的忠实的奴隶。如果没有他和他求乞得到的许多铜板,他的主人———叙事诗《路西亚达》的作者———恐怕早就饿死了。

  现在加莫恩的墓上立着一座贵重的纪念碑。

  还有一幅图画!

  铁栏杆后面站着一个人。他像死一样的惨白,长着一脸又长又乱的胡子。

  “我发明了一件东西———一件许多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

  他说。“但是人们却把我放在这里关了二十多年!”

  “他是谁呢?”“一个疯子!”疯人院的看守说,“这些疯子的怪想头才多呢!

  他相信人们可以用蒸汽推动东西!”

  这人名字叫萨洛蒙·得·高斯,黎塞留读不懂他的预言性的著作,因此他死在疯人院里。

  现在哥伦布出现了。街上的野孩子常常跟在他后面讥笑他,因为他想发现一个新世界———而且他也就居然发现了。欢乐的钟声迎接着他的胜利的归来,但嫉妒的钟敲得比这还要响亮。他,这个发现新大陆的人,这个把美洲黄金的土地从海里捞起来的人,这个把一切贡献给他的国王的人,所得到的报酬是一条铁链。他希望把这条链子放在他的棺材上,让世人可以看到他的时代所给予他的评价。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的出现,光荣的荆棘路真是没有尽头。

  在黑暗中坐着一个人,他要量出月亮里山岳的高度。他探索星球与行星之间的太空。他这个巨人懂得大自然的规律。他能感觉到地球在他的脚下转动。这人就是伽利略。老迈的他,又聋又瞎,坐在那儿,在尖锐的苦痛中和人间的轻视中挣扎。他几乎没有气力提起他的一双脚:当人们不相信真理的时候,他在灵魂的极度痛苦中曾经在地上跺着这双脚,高呼着:“但是地在转动呀!”

  这儿有一个女子,她有一颗孩子的心,但是这颗心充满了热情和信念。她在一个战斗的部队前面高举着旗帜;她为她的祖国带来胜利和解放。空中起了一片狂乐的声音,于是柴堆烧起来了:大家在烧死一个巫婆———冉·达克。是的,在接着的一个世纪中人们唾弃这朵纯洁的百合花,但智慧的鬼才伏尔泰却歌颂“拉·比塞尔”。

  在微堡的宫殿里,丹麦的贵族烧毁了国王的法律。火焰升起来,把这个立法者和他的时代都照亮了,同时也向那个黑暗的囚楼送进一点彩霞。他的头发斑白,腰也弯了;他坐在那儿,用手指在石桌上刻出许多线条。他曾经统治过三个王国。他是一个民众爱戴的国王;他是市民和农民的朋友:克利斯仙二世。他是一个莽撞时代的一个有性格的莽撞人。敌人写下他的历史。我们一方面不忘记他的血腥的罪过,一方面也要记住:他被囚禁了二十七年。

  一艘船从丹麦开出去了。船上有一个人倚着桅杆站着,向汶岛作最后的一瞥。他是杜却·布拉赫。他把丹麦的名字提升到星球上去,但他所得到的报酬是讥笑和伤害。他跑到国外去。他说:“处处都有天,我还要求什么别的东西呢?”他走了。我们这位最有声望的人在国外得到了尊荣和自由。

  “啊,解脱!只愿我身体中不可忍受的痛苦能够得到解脱!”好几世纪以来我们就听到这个声音。这是一张什么画片呢?这是格里芬菲尔德———丹麦的普洛米修斯———被铁链锁在木克荷尔姆石岛上的一幅图画。

  我们现在来到美洲,来到一条大河的旁边。有一大群人集拢来,据说有一艘船可以在坏天气中逆风行驶,因为它本身具有抗拒风雨的力量。那个相信能够做到这件事的人名叫罗伯特·富尔登。他的船开始航行,但是它忽然停下来了。观众大笑起来,并且还“嘘”起来———连他自己的父亲也跟大家一起“嘘”起来:

  “自高自大!糊涂透顶!他现在得到了报应!就该把这个疯子关起来才对!”

  一根小钉子摇断了———刚才机器不能动就是因为它的缘故。轮子转动起来了,轮翼在水中向前推进,船在开行!蒸汽机的杠杆把世界各国间的距离从钟头缩短成为分秒。

  人类啊,当灵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后,你能体会到在这清醒的片刻中所感到的幸福吗?在这片刻中,你在光荣的荆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创伤———即使是你自己所造成的———也会痊愈,恢复健康、力量和愉快;嘈音变成谐声;人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上帝的仁慈,而这仁慈通过一个人普及到大众。

  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才被指定为建筑那座连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有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他首次将童话由粗糙的民间传说,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情感的文学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他一生著有168篇童话,如《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至今脍炙人口。

  【心香一瓣】

  历史每前进一步,总是以某些人的惨重牺牲为代价的。通往真理之路,总是阻力重重。

  这条路,安徒生称之为“光荣的荆棘路”。

  文中以故事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伟大的先驱者们为使得真理为人类所认识,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甚至牺牲的悲壮历史。从苏格拉底、荷马到罗伯特·富尔登,我们跟随安徒生一起回顾了那些行走在环绕地球的灿烂光带上的“建筑那座连接上帝与人间的桥梁的、没有薪水的总工程师”。正是他们,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xiAoshUotxt。cOm。



第29章 闲话老年


  贾植芳

  一个人只要经过两种生活境界的考验,即被投入监狱和上前线打过仗,经过这两种出生入死的磨难,人就可以获得自由了。

  记得早年读鲁迅先生逝世前夕题名为《死》的文章里曾说,中国人过了五十岁,就会想到死的问题,大概因为这个魔影此时也侵袭了他,使他写了这篇文章。我们乡间的俗语又说:“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不瞌睡”,也提出死的问题,可见中国人,无论智愚贤不肖,在这个自然规律面前,都有其共识与同感。解放以后,一般说来,由于人的生活比较安定了,有大锅饭吃,医疗保健条件也相应地得到了改善,我国人的平均寿命,似乎普遍地延长了,比如我虽然也年近八十了,但在我这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比起九十以上或年近九十的老先生来,却还称不起老。我在青年时代读到一位外国作家的名言,他说,一个人只要经过两种生活境界的考验,即被投入监狱和上前线打过仗,经过这两种出生入死的磨难,人就可以获得自由了。我生平在政治犯监狱里四进四出,抗战军兴,就从日本弃学回国,投身抗战,曾在前线作战部队里作日文宣传翻译工作,上下火线,也可谓出生入死,反复经历了人生的锻炼。所以我虽然进入人生的暮境,但对死亡却可谓处之泰然。一次一位比我年事稍长的朋友来看我,因为许久不见,我们在抽烟时,我问他说:“还写写文章吧?”他听了,竟漠然地回答我说:“火葬场里没有办报刊的。”换句话说,对我们这类到了行将就木的老头子来说,唯一前进的目标,就是快步或慢步地向火葬场前进,过去为了做文章吃过苦头,到了这个辰光,也可一身轻了。我和他的想法却有些区别:既然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活着就得吃喝,就得消费,为了付饭钱,还要为这个社会做些力所能做的事,这也是一种自我精神安慰,并不是因为“人还在,心不死”,还想捞点什么,带到棺材里去。儒家说:“未知生,焉知死。”或曰:“死生有命。”生死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些年来,我又常常收到讣文,大半都是我的同代人和比我年事稍长者,当然也有五六十岁左右的中年一代。外埠的我就打唁电,本市的一般我送花圈,遇到相交较深的朋友,我就坐车到龙华火葬场参加遗体告别或者追悼会,但凡这个场合,当举行告别仪式开始时,我们这些老年人,不少是像我这样拄了手杖的三条腿角色,当大家排成一排时,一般都被安排在前一排位置上,面对着墙上的用黑丝边围绕的死者的遗像,在哀乐声中低头默哀。到举行仪式完毕,大家退出会场时,我对相熟的朋友总喜欢发这样亦庄亦谐的议论:那颗钉在墙上挂遗像的钉子位置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只是被它挂的遗像每次都是旧人换新人,你我这次低着头站在他的遗像面前默哀,说不定下次轮到把我的遗像挂在这个钉子上,那你照老例,站在这个排里低头为我默哀;要是不幸把你的遗像挂在这类钉子上,我也会照例站在这一排里,为你低头默哀。风水轮流转,来者有份,谁也逃不了,只是不要当“积极分子”,革命加拼命式地往前赶,提前完成任务;要磨洋工,慢腾腾地往这里走,最好挪两步,又退一步地迟迟地向前走,就是说,争取长寿,多活几年,像过去一个时期大家口头禅似的说的:

  “多做些工作,把过去失去的时间补回来……”这也可称为中国式的“存在主义”。但有一点:为了争取存在得久些,可又不能忘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给生命史画个滚圆的句号,不像阿q似的,枉费了力气,却没有把圆圈画圆,怅然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生活世界,因而成了一个被人指摘笑话的角色,死不瞑目。

  作者简介

  贾植芳(1915—2008),山西襄汾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曾任《时事新报》、文艺周刊《青光》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震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一届副会长,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著有《近代中国经济社会》、《贾植芳小说选》等。

  【心香一瓣】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过了五六十岁的人,就迎来了人生的暮晚,这个年龄段的人经历了岁月的沉浮,也最有资历谈论人生。

  贾植芳先生一生四进四出监狱,但这些并没有削弱他追求完满人生的志气。他曾经说过:“我觉得既然生而为人,又是个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毕生的责任和追求,就是把‘人’这个字写得端正些。”所以他一生都用铮铮铁骨扛着时代带给他的各种不幸,也赢得了众人的敬仰。

  “真正的知识分子往往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他们要提前预言一个时代的真理,就必须承担时代落差造成的悲剧命运。”学者朱学勤这句话可以说是对贾植芳先生一生的最好注脚。
WWw。xiAosHuotxt。COM。



第30章 城市的精神


  蒋子龙

  城市的灵魂来自有灵性的建筑,而建筑的灵性是从生命内部放射出来的,是从灵魂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东西。

  城市是有灵魂的。当然也有肢体,有记忆,可遗传,可延续……这灵魂就是一种精神,渗透于每一座建筑和每一条街道,给每一个栖身于这座城市的人以温暖和支持。使他们对这座城市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对生活特有的感悟和态度。

  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化。这文化的魂魄由城市的历史风俗和地理特点所铸造。甚至可以说,城市的存在本身就是巨大的文化现象:

  地理风貌、建筑特色、历史遗迹、文化景观、众生心态、市井沉浮,以及生产和交换,扬弃和诱惑,生机勃发的繁衍发展,博大恢宏的无穷蕴藉……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强势生命。即西方人所说的:“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了世界。”但养育文化的,却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灵也会对城市面貌不断地进行加工翻新。心灵是印章,城市不过是印迹。反过来,现代人的心灵所能得到的最重要的感染,也首先来自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文化的千支万脉都与城市相连,城市汇集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浩繁、奇特,充满诱惑。致使矛盾的现代人,既希望美城如乡,又希望富乡如城,既希望地球城市化,又希望城市乡村化……

  无休止的贪欲使城市急剧膨胀,膨胀得仿佛丢了魂儿。城市找不到魂儿,城市人的精神就会涣散,这似乎在证实现代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潜藏的危机就越大。作为人类智慧的奇迹并给历史发展带来无限契机的城市,很可能将变为卢梭所说的“人类的垃圾堆”。

  这就是今天城市的现实,有的有灵魂,有的没有灵魂,或者说有的城市曾经有过灵魂,后来搞丢了,有的过去没有灵魂,现在有了……我们每个人只要认真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城市或自己所熟悉的城市,哪个是有灵魂的,哪些城市的灵魂正在丢失。即使一下子不能条理明晰地说出理由,心里却像明镜般的清楚。

  灵魂这个东西,常常是可以感知,可以意会,却很难名状。

  比如,眼下我们似乎还不敢称自己是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却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大国,我们确曾有过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过称誉世界的发明和创造。或许正因为我们的历史太长久,传统资源太丰厚,反而对历史不够那么重视。这是人的一个习性:不太看重已经拥有的东西,眼睛老盯着自己所没有的。

  而大量的现代城市建设,正是以失去历史感和砍断城市的文化根脉为代价。换来的却是一些不伦不类、半土半洋的玩艺儿,或者是在重复西方几十年前的错误。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城市开始患上失忆症,甚至到了不能不为之招魂的地步。

  有些灵魂散失严重,已经无法找回的,就得考虑重新为城市铸造灵魂。

  历史之所以要在这样一个地方产生这样一个城市,是因为每一个城市都是不可替代的。差异即美,有差异才有丰富,每个城市的自然条件不同,界定的空间不同,城市理念和行为形象也不同。譬如大连,是个很漂亮的城市,有着自己突出的地理优势,有一个阶段喊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口号:“将大连建成东北的香港!”首先,大连无论怎么建也绝对不会成为跟香港一模一样的城市;其次,大连如果真的跟香港一样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更何况古人早就教导过我们,“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