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茂侯门-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犯,也不枉费二姐偏心他一番,对于一个侯爵世子来说知道分寸就成了,其他地方差一点好一点都无关紧要。大郎,你可是一国储君,你怎么能这么糊涂?”

见太子满面羞惭的低头不语,咸平帝长长叹了口气,半晌才道,“虽然这两首诗不是宝奴、凤奴自己所作,但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为人性情!”

“陈子瑞所咏的青龙卧墨池,用‘捧’、‘笑看’、‘献’来烘托青龙的尊贵……”咸平帝说到此处,太子忙替延昌郡王分辩:“父皇饶恕!陈子瑞以青龙比宝奴实为当时斗诗气氛所惑,宝奴绝无不臣之心!”

咸平帝叹了口气:“自古以真龙比喻天子,青龙不过主一方,朕之子孙,比一条青龙,朕还不至于容不下!”

见太子噤了声,皇帝继续道,“朕说的不是青龙!是陈子瑞用了那三个词来烘托青龙之尊贵后,宝奴面有喜色。”

“再看九郎咏姚黄的这首。”咸平帝眯起眼,淡淡的道,“九郎也是你看着长大的,你该知道这孩子天资不错,就是不肯用心!今日,你姑母说他虽然不用心,但天赋放在那里,随便学学也比旁人强……这话你姑母从前也说过,只是朕一直没怎么放在心上,如今看来你姑母实在没夸错!”

太子低声道:“请父皇指点!”

“白鹅雪莲、青龙卧墨池、春水绿波、睡鹤仙、紫重楼、雨过天青……”咸平帝慢慢的数着,“正是六局中,宝奴一方所有咏过的牡丹品名,陈子瑞欲以青龙之势压住凤奴一方,又以‘笑看此间献缤纷’暗藏杀伐,这种情况下,凤奴这边原本随便拿什么名品出来,气势上都要逊色一筹,但九郎轻巧两句,第一句就将青龙卧墨池也带了进去,六局六种牡丹无一疏漏!”

他看着太子,“这六种牡丹的品名取其中诸词恰好可以连成场景,且色泽鲜明,不说其中深意,单这手已经别出心裁……但让朕与你们母后下定决心的却是后两句!”

咸平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太子若是还不明白,他也枉费被当作储君栽培这些年了,可太子明白了,脸色却越发不甘:“宁摇碧素来顽劣,也许这是他无心之举!何况凤奴从前也不是没输给过宝奴……父皇,宝奴……”

“闭嘴!”咸平帝轻描淡写的道,“九郎是无心之举,但凤奴接下来的借题发挥你也该知道罢?当时楼下有许多士子的消息,莫非宝奴就不知道?陈子瑞的那首咏青龙卧墨池,难道就不能借题发挥?他诗成更在宁摇碧之前!宁摇碧诗一吟完,凤奴就亲自临窗凭栏把斗诗与长安闹得沸沸扬扬的卓家才女事连到了一起——但宝奴呢?陈子瑞成诗后,他高高兴兴的在席上等待着胜出……单凭这一点,他的气量格局比之凤奴差了多少?”

咸平帝严厉的看向太子,“你方才自己也说了!宝奴与凤奴之间因为彼此生母的缘故犹如仇雠!是以两个人虽然是兄弟,明里暗里互相拆台的事情做过不少……所以天香馆中斗花会,宝奴惦记着的就是斗败凤奴!他也只看到了这个,凤奴固然记得要与他斗,却还不忘记为朝廷分忧!这就是眼界、器量的差距!……曲江一事,一夜之间闹得满城风雨,那卓家小七娘在江南别说才女之名,连见过她的人都没几个!不想到了长安居然成了江南第一才女、声势直逼小八娘!这件事情,你以为为什么朝中无人去回答那些士子?!”

太子冷汗津津,不敢回答、也无法回答,他苦涩的想:绿姬、宝奴、珍奴,如今要怎么办,才能够护你们此世平安无忧?

在咸平帝目光的逼视下,太子什么也不敢说了,可他心中却默默的想:我绝不容任何人伤害你们母子的……便是父皇与母后,我也要尽所有的能力护住你们。

他用力捏紧了拳。

第一百二十九章 慕氏(上)

“俱是人间倾城色,惟有姚黄冠王名。”太子妃慕氏兴致勃勃的将这两句诗抄写于案前,墨迹淋漓,笔锋慑人,她好生欣赏了一番,待墨干了,这才舒心的笑出声道,“多年习字,就数写这幅最是痛快!”

贴身使女抿嘴笑道:“那婢子可要给娘娘好生裱装起来。”

“先放着罢。”慕氏轻快的一拍掌,含笑道,“如今还没到挂出来的时候呢,你收到暗格里去,仔细别叫虫子咬了……终究有一天,我会把它挂得人尽皆知的!”

使女点头:“婢子祝娘娘早日如愿以偿!”随即,又好奇的问,“娘娘为何如此喜欢这两句诗?婢子知道这诗胜了陈子瑞咏那青龙卧墨池,但娘娘素来眼界极高,寻常的诗都看不上的,牡丹花会一年一度,佳句新词素来流传不少,为何娘娘独独看中了这两句呢?”

慕氏心情很好,对着贴身使女自然也有耐心细细讲解:“你休要小看这两句诗,凤奴今日能够得圣人与皇后娘娘如此看重,这首诗有大半的功劳,剩余小半,才是凤奴自己的手段!”

使女一惊,道:“居然如此?娘娘恕婢子愚钝,婢子觉得这诗虽然败了陈子瑞,看着就叫人心里解气,但……雍城侯世子到底年少,又素来有纨绔之名,圣人与皇后娘娘怎么会……怎么会……”

“怎么会为了宁九一首诗,就动了扶持皇孙的念头?”慕氏离了书案之前,走到旁边的贵妃榻上躺下,悠然的接话,“这是因为你不明白前因后果——曲江之畔,宁九那个心上人,卓家小七娘才名一夜遍长安的事情,你不是也听闻了吗?”

使女乖巧的取过美人锤,替慕氏轻轻的捶着腿,疑惑道:“此事,是士子们不满明年有许多权贵子弟下场,因此借着卓家小娘子的咏牡丹闹事儿呢!”

“没错!”慕氏微笑着道,“这件事情,一夜传遍长安,沸沸扬扬,多少士子等着朝中给个答复,你可想过,为什么朝中始终没有动静?”

使女歪了歪头,笑着道:“娘娘又要考婢子了,婢子人笨,猜不了什么,不过想来,朝中诸臣为国尽忠多年,加上明年下场的几位郎君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这春闱三年才开一回,谁家肯叫自己的子弟平白耽搁上三年呢?但若是不理会士子们,又怕落下来轻士的名头,所以打算冷上一冷,再作处置!”

慕氏含笑道:“你这样的想法呢,估计太子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不疑馆’里那一位也这么提醒她的儿子!”

“啊?”使女一惊,顿时住了手,诧异的望着慕氏。

“如今是天下太平盛世繁华的时候。”慕氏没有在意使女停下捶腿之事,微笑着道,“唐家的天下稳固着呢,休说些个士子理不直气不壮的闹事了,纵然是哪个地方不长眼的反了,你以为能摇动得了圣心吗?”

使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继续给她捶了起来,摇头道:“圣人与皇后娘娘俱是圣明果决之辈,当年齐王之乱,还勾结过外蛮,不是到底也没成吗?”

慕氏微笑着道:“正是这个理儿!圣人不怕士子们闹事,你以为诸臣难道就怕了?如今朝中,时相、温相、敏平侯、祈国公、雍城侯……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从前朝过来、经历过圣人才登基时的齐王之乱的?有道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兵燹都不怕,士子闹事算个什么?”

使女讪讪的道:“可是我大凉素来重士,圣人与诸臣是不是要顾忌着些在清流之中的名声呢?”

“的确要顾忌的。”慕氏看着她,微微笑道,“但我方才不是说了吗?士子们闹事,根本就是理不直气不壮,既然如此,圣人与诸臣为什么要怕他们?这事情再闹大,到头来吃亏的还是那些个士子罢了!”

“为什么呀?”使女茫然的问。

慕氏笑着道:“为什么?你方才不是自己说了?被士子们忌惮着明年一起下场的诸权贵子弟,可是有真才实学的!”

使女啊哟一声,慕氏已经继续道,“从前也不是没有权贵子弟下场,为什么从前没有士子闹事?不外乎时雅风、阮云舒、沈丹古、范得意这些人声名太盛,惹了那些个愤世嫉俗的士子嫉妒,正好陆含冰在曲江边赞了卓家小娘子的诗,被他们知道后抓了把柄,趁势闹上一闹,想看看能不能捞到点好处罢了!那些个真正聪明的人,如陆含冰,索性就避上一次又怕什么?或者是机缘巧合之下改变主意继续下场,总而言之,时雅风这些人又没有舞弊,至于殿试,这天下都是圣人的,圣人高兴点谁为状元,轮得到士子们来说公平不公平?”

“婢子明白娘娘的意思了。”使女笑着道,“这些个士子自己胆怯害怕,想混水摸鱼呢,这事情他们做的可不地道,并且理亏在前,所以圣人与诸臣都不怕!”

慕氏点头:“没错!时雅风这些人,正经的官宦子弟,又不是不能科考的贱籍,也是从童生之试到府试到乡试这么一路考上来的,他们想哪一回下场那是他们的事情,恰好撞在了一起,他们彼此都没说什么呢,那些个士子拿殿试说什么嘴?头甲统共只得三个人,不说别人家了,时雅风、阮云舒、沈丹古、范得意……到这里就四个了,这四个人哪一个不是才名鼎鼎、背后都或有一位为国鞠躬尽瘁的长辈、或有简在帝心如凤奴这样的人在?真才实学的考,爱哪一科下场,管旁人什么事?这事情就算一字不差的记到史书上,后世嘲笑的也是那些个世子,对圣誉、对朝臣能有什么损害?所以,你说圣人与诸臣,为什么要怕士子拿这个借口闹事?”

使女若有所思道:“既然圣人与诸臣都不怕这件事,那为什么朝中一直没有动静呢?”

“凤奴与唐三的争斗也不是一天两了,上一科,唐三拉拢了陈子瑞,这一科,凤奴捧了那范得意。”慕氏淡淡的道,“现在是两边都把手伸向了拉拢士子了,从前圣人与皇后娘娘一来还没想好,二来他们争斗也不过是些意气之事,在圣人与皇后娘娘眼里都是小事。但是呢,现在两边都拉起了士子,这朝斗自然就要越发的激烈,再这么下去,当真撕破了脸,将来事情可就大了,争储从来都是皇室衰微最快的途径,没有之一!”

“圣人与皇后娘娘何等精明?怎么会让事情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慕氏微笑着道,“上一科唐三那边捧陈子瑞时何等的大张旗鼓,这一回却安静无比,你以为皇后娘娘为什么要警告唐三?是为了偏帮凤奴吗?不是的,皇后娘娘可不是纪阳长公主啊,一般是孙儿,皇后娘娘就算重嫡出,也不可能在涉及社稷之事上全然按着喜好来!皇后娘娘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暗示这争斗到此为止——唐三那边捧出一个陈子瑞,凤奴这边也只能有个范得意,如此而已!”

使女喃喃道:“婢子越发的不明白了……娘娘的意思,是圣人与皇后娘娘,故意不理会士子闹事的事情,是为了让咱们郡王与那唐三借此事比个高下吗?”

慕氏欣然点头:“自然如此!各拉拢一个士子,这些个白衣卿相,可是将来的国之栋梁,原本凤奴和唐三争来斗去,在圣人与皇后娘娘眼里也不过是小孩子家意气,以那两位的胸怀一笑了之罢了,但手都伸到未来栋梁上面了,再不阻止,不说再酿一场齐王之乱,日后手足相残,也不是圣人与皇后娘娘愿意看到的。”

“那太子怎么会不知道呢?”使女诧异的道,“娘娘容婢子说句诛心的话儿,娘娘自然是英明的,郡王年轻,总要靠娘娘扶持呢!但太子殿下……殿下他究竟是幼年为储的人呀,娘娘是怎么看出来殿下都没有看出来的地方的?”

这使女是慕氏的陪嫁,绝对的心腹了,私下里说话向来很随意,所以慕氏没有计较她质疑自己眼光高于太子,而是带着一丝悲哀道:“因为我是太子妃。”

“……啊?”使女一怔。

慕氏轻轻一叹,道:“我只是太子妃,虽然是皇后娘娘亲自挑选的,圣人对我印象也不坏,但我到底不是天家骨血啊!圣人与皇后娘娘的血脉,是太子!”

使女迷惑道:“太子?”

“唐三有太子作为坚固的依靠,因为太子对绿姬是真心的。”慕氏眯着眼,慢慢的说道,“同样的,太子有圣人与皇后娘娘为依靠,因为太子是嫡长子,深得圣人与皇后娘娘钟爱!凤奴虽然同是天家血脉,到底比太子要隔上一层,而他真正可靠可依的,只有我,我不过是个太子妃罢了。”

“我可不是圣人与皇后娘娘的骨血,太子妃的位置,因着皇后娘娘的怜爱还能坐稳,可从前来说,皇后的位置却基本上没什么指望的。”慕氏自嘲的一笑,“所以太子只要等,绿姬也只要等,唐三也是等……等到山陵崩,嘿!”

慕氏长睫闪动,悠然道,“可是啊,惟独我与凤奴,是等不起的!不趁着圣人与皇后娘娘还在,觑到一线生机,我和凤奴将来能有什么好日子过?你这些年来伺候我读书,可注意过我读的都是什么?”

使女回忆了下,顿时一惊:“历代皇后传记?”

“错啦!”慕氏摇头,“是历代不得好死的皇后与太子妃的传记!”她漫不经心的掠了掠头发,感慨道,“秦汉以来,向来不受宠爱、太子另有所爱的太子妃,最好的也不过混到了王政君那样,她比我好,她的夫婿柔仁好儒,慑于汉宣帝与诸臣,不敢不立王政君与刘骜,可我这个夫婿的柔仁只对着‘不疑馆’的母子三个呢,他可不是汉元帝!但我也比王政君强——我的凤奴可不是刘骜那个不争气的东西!”

慕氏微笑,“所以啊,安安心心等着的人,和提心吊胆不敢等的人,你说谁更容易发现逆转局势的机会?你以为太子自己没看出来,敏平侯那班眼力毒辣的老臣会没看出来圣心?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谨慎行事……为什么?也许是因为皇后娘娘对唐三之前拉拢陈子瑞的警告,也许是他们担心强硬表态会在士子中留下来骂名……因为他们只要好好儿的等着,就什么都有了,哪怕是一批不是最顶尖儿的士子,也舍不得冒险得罪呢!”

她看着自己才擦过凤仙花汁、宛如血迹淋漓的指甲,欣赏似的道,“可我们母子却不能不这么拼啊!”似到此刻才暗松了口气,庆幸道,“亏得赢了!”

使女本来还道她有万全之策,不想却是赌赢的,顿时大吃一惊,道:“娘娘这样也太冒险了!太子都不敢叫唐三去出这个风头……万一……万一出了差错,这……以后再不可如此了!”

第一百三十章 慕氏(下)

“这你就不懂了。”慕氏心平气和的道,“若是赢了,像现在,不是很好吗?固然太子也好,绿姬也罢,不可能就这么死了心,如今圣人与皇后娘娘还在,他们兴许还能遮掩些,但将来太子继了位,岂能无变?但……至少给凤奴争取到了一个机会!太子压根就没想过凤奴这个嫡子若不能继位之后会有什么下场,除了指望圣人与皇后娘娘,还能指望什么呢?至于这一次赌输了嘛……凤奴也是皇孙,你以为圣人肯帮着太子收场,会不帮凤奴收场?”

“但……”使女后怕道,“但这样郡王也会失了圣心啊!”

慕氏轻蔑的道:“若是失了圣心,那也是天意,我便叫凤奴趁此机会请罪,自贬到什么偏僻的角落里……我啊,跟着这个借口自去太子妃之位,陪他去角落里谨慎小心的过日子么,绿姬处处和我作对、太子百般看不顺眼我与凤奴,不就是为了这太子妃之位、将来的皇后之位?继而的储君之位吗?让了出去,指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即使是做低伏小,到底能活的指望不小呢!可若继续在这太子妃位上,凤奴没有承位的指望,那就是等死!”

她看着使女,欢快一笑,“不过看来天意还是在咱们这边的,谁能想到宁九这一阕诗如此的厉害,而凤奴……到底不愧我私下里的教导,抓住了这次机会啊!”

使女吃吃道:“娘娘算无遗策,婢子……婢子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又疑惑的提出之前的问题,“可是娘娘……雍城侯世子这首诗,到底好在了哪里呢?”

慕氏坐起身来,伸指一刮她面颊,吃吃笑道:“说了这么半晌了,你怎么还不明白?这首七绝,前两句将统共六局中唐三那边咏过的六种牡丹全部囊括在内!不过这不算什么,还入不了圣人与皇后娘娘的眼!重点却在于后两句,即是我方才写的那两句——俱是人间倾城色——这一句,代表器量!”

她眯起眼,微笑着道,“身为人君,必须要有器量!这不仅仅是对于天下来说的,对于圣人与皇后娘娘……他们的确更看重凤奴这个嫡孙,可唐三与唐五也是他们的骨血,圣人不可能不在乎他们的生死!你想有哪一位至尊会中意一个容不下兄弟、即使兄弟与他有罅隙的皇孙继承大统?其实单单这么一句倒不稀奇,这一句的厉害之处在于陈子瑞那首咏青龙卧墨池,又是‘捧出韶华一主人’,又是‘笑看此间献缤纷’,陈子瑞这首诗在前,宁九这句大大方方的赞美与承认,立刻就把他的气度格调比了下去,我猜都能猜到圣人与皇后娘娘心里是怎么想的——连太子都还不是呢,倒是先摆出了高高在上的姿态,哪里有一点点友爱手足的模样?这样的气量上了位,我与凤奴的下场不言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