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姐-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是不错,不过,我们从大家的手上分出一成给县衙,那势必要影响到了漕司同卫所这边的收入,岂不是要得罪了漕司和卫所。”这时,一边郑圭沉思的道。

“该得罪的就得罪了,做事不可能一点都不得罪人的,拿人钱财予人消灾,之前,衙门针对我们,他们在边上看戏,如今就算有些许损失,那也是他们自找的,他们也不可能因为这一点点的损失,就跟我们闹翻,真闹翻了他们损失岂不更大?所以,便是他们对我们有些许的怨言,最终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李月姐冷哼的道。

“这倒是,先前漕司和卫所还不是在看笑话,这回看他们还笑不笑,让他们三家去扯烂账去。”郑铁汉气哼哼的道。

众人都乐了,衙门,漕司,卫所,谁也不服服谁,纠在这里面,还真是一把烂账,他们扯的越欢,郑家反而越超然。

“对了,漕司最近跟我说,让我们想办法拿下通惠河的漕权。”这时铁犁又道。

“不行,这事情我问过墨易,他修的通惠河,他最清楚,那里面盘着京城好几条过江龙,郑家没必要卷进去。”李月姐道,这事情,她早就问过墨易,墨易说了,里面的利益纠结太重了,郑家卷进去决讨不了好。

“怎么,有老六挺着也不行?”一边郑圭道,善财难舍啊。

“不行。”李月姐说着,倒也不隐瞒,把郑典目前处着的环境跟几人说了说,又道:“不是我多心,实在他这回这差事,不管干的成干不成,最终怕都讨不了好。”李月姐一脸担心的道。

说着,又解释了其中几个厉害之处。

“竟是这样,官场水深哪,行,该舍咱们就舍,六弟妹,我这里放一句话,若真遇到了难处,你跟家里说一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咱们兄弟没一个会退的。”这时,铁犁站起来冲着李月姐道。

铁汉和铁圭也站了起来,经过上回那次,郑家兄弟算是拧成了一股绳。

“谢谢大哥二哥和四哥。”李月姐也起身回礼,钱倒不不需要了,不地这几个做兄长的这份心她收下。

随后坐下又冲着郑圭问:“四哥,四婶儿那里还在放印子钱吗?这个得收了,有些事情运气只有一次。”

“这个我知道,我们劝了她好多次了,只是做子女的也实在管不住她,我们也就随她了,不过,这回我回去定叫她收手,若是不收,我就直接出面接管她的账,[WWW。Zei8。]把钱给人结了。”郑圭下着决心道,毕竟他是四房的长子,直接出面接手郑四娘子的,那谁也说不出个什么不对。

“那行,就这样,总之,四婶子这个事情一定要解决。”李月姐道。

“嗯,我知道。”郑圭点头。

随后几人上聊了几句,铁犁他们事情多,就告辞了。李月姐送他们出门,刚送走铁犁他们几个,就看到墨风急匆匆的过来:“大姐,申家出事了。”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士子闹事

申老爷子突然被拱卫司带走了。事先没有任何迹象,谁知什么原因。而李月姐却猜测着,会不会是申老爷子更名换姓入朝堂的事情发了。

“大姐,我们去申家看看吧。”墨风有些急切的道。

“申家现在什么情况?”李月姐问,倒不是她不想去申家看看,虽说一直以来,李月姐对于田温的所为是很气愤的,但有的时候,血脉这东西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愤归气愤,这会儿听着出事了,那担心也是有的。

只是李申两家到底关系纠葛,再加上还有自己跟于子期曾经的关系,可以说,除去田阿婆,李申两家的关系是比较尴尬的,而申家一起高高在上的,她想信申夫人那边不愿意让李家看到申家出事的情形,现加上如今田阿婆已经不在了,自己这冒然上门反而不太好。

“我暂时不过去,你可以过去的看看,什么情况回来跟我说。”李月姐回道。那申学政是墨风的老师,申家出事,墨风过去看看是天经地仪的,反正他也不太清楚自家阿奶跟田温之间的纠葛。这事情全家怕是除了阿奶就只有自己一人知道。

“好的。”墨风点点头,就急匆匆的走了。

自墨风走后,李月姐便心神不宁,又打发青蝉出去打听,只是淮安局势诡异,青蝉也打听不到什么,只说是拱卫司只抓走了申老爷子,对于申家一家人并没有什么别的动作,只是将他们软禁在家里,门外有拱卫司的人把守着。

“那倒还好,说明情况还不是太坏。”李月姐点点头道,如今这个情况,显然还留有一些余地。

转眼便是傍晚,李月姐正在将院子里几只买来生蛋的老母鸡走赶进鸡窝。

就在这时,墨风急匆匆的进来:“姐·快,收拾东西离开这里。”墨风一进来就飞快的吩咐着青蝉去收拾东西。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李月姐叫墨风这情形弄的紧张兮兮的。

“因着申大人的事情,淮安士族煽动书院的学子以及众多的文士要到拱卫司衙门请愿。”墨风急匆匆的道。

“到拱卫司衙门请愿,他们疯了不成·再说了,他们是到拱卫司,我这里是粮道衙门,我要离开干什么?”李月姐只觉得心胆儿一抽,这么多人,说是到粮道衙门请愿,那还不就是围攻粮道衙门。那是士族之乱哪。

随后又有些奇怪的问。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些士子到拱卫司请愿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份要借着这机会到我们粮道来请愿的,估计一会儿就过来了。”墨风急匆匆的道。

“到粮道衙门请愿?申大人出事关粮道什么事啊?”李月姐拧着眉道。

“姐夫除了粮道,他身上不是还有钦命吗?那也是钦差啊,大家知道这次的主官是七王爷,可没人真敢到七王府的驻地去闹事啊,另外,而今朝廷不正是在酝酿着撤消士族田亩的减免税权吗?这便伤了士族的体统·所以他们要来请愿,大姐,你别管这些了·反正姐夫也不在,你带着人避避,由着他们去闹去。”墨风急切的道。

“不行,我不能走。”想了一会儿,李月姐一屁股坐下,这时候她哪能一走了之啊,正因为郑典不在,她才更要守着,万一衙门出了事,朝廷可不管你在不在·都是要获罪的。暗里却一个劲的咬牙,赶紧着都在捡软柿子捏。

“大姐,你犯什么傻呀,你别看这些个士子学子们,平日温文尔雅的,可真闹红了眼·那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再说了,这一闹起来,万一叫一些别有用心的混在其中,你就完了。”墨风道,在淮安,不为别的,便是一个名声就能压死人的。

李月姐却是狠狠的瞪着眼:“我这时候能走吗?你姐夫不在,管粮同知和督粮通判也带着衙门一半的衙差跟着你姐夫下去了,如今衙门空虚着,只有一些办事的差人,连个能作主的人都没有,如果这些人阄事,一但冲毁了衙门,这个罪责谁来承担啊,还不是你姐夫?”

李月姐红着眼说着,心肝儿揪着,不管理由如何,这种大规模的阄事,若是控制不住,典小子搞不好小命都危险。

前几年的民乱,为了这个丢官去命的官员还少了啊,何况这次万一阄大,就是士子之乱,那影响甚至比当年的举子闹贡还大,到时候,不管怎么样,人家闹的是你粮道,那郑典就逃不脱罪责。

墨风倒底是朝廷官员了,自然明白自家大姐这话是对的。

“那我到我御史衙门去调一些人过来。”墨风跺了跺脚。

“对了,知府衙门呢,于大人那里也不管?”李月姐拧着眉问。

“大姐,于大人这次也受了申家迁连,如今正停职在家里,由府衙同知暂领衙门事务,你也知道的,府衙历来是淮安族的地盘,这会儿那同知哪里肯卖力,也就作作样子。”墨道。

意是这样,李月姐跺了跺脚。

“那申家呢?这次事件可是他们挑的头?”李月姐这时又冷着一张脸问,如果真是申家挑的头,那他们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毕竟申老爷子的罪是板上定钉的事情,明显着,这次是淮安士族借着他的事情逼朝廷放弃税制改革,但不管淮安士族的愿望达不达得成,申家都会成为朝廷迁怒的对象……

“申家哪敢挑头,申老爷子这罪又不是冤枉的,别人不清楚,他们自个儿还不清楚啊,申老爷子平日里低调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挑起这事情,那不是自找死路了吗?只是这事情也由不得他们,申老爷子是整个淮安仁林的领头人,张于两族拿他说事,申家人又因此受牵连暂时被软禁在家里,士子不但闹拱卫司还要闹粮道的事情还是学政大人让我来告诉你,让你早做一些防备。”李墨风道。

正说着,衙门外面传来吵嚷嚷乱哄哄的声音。

“铁水,出去看看。”李月姐冲着后来再到淮安的铁水道。

铁水便一溜烟的出去了不过最选过来的不是铁水,而是王四娘。

“夫人,可不得了了,衙门口被许多学子给围上了大门也堵上了,衙门一团乱啊。”王四娘也急匆匆的道,她朝大门外张望了好久了。

“墨风,你赶快走,人你也别调人了,你御史衙门也没有多少人,调来也没用你赶紧带着你姐夫的名刺去见七王爷,请七王爷出面。”李月姐拿出郑典的名刺给墨风,让他赶紧去的找人。她估计供卫司突然朝申家动手,怕是七王爷在布的局。

“那大姐,你一定小心啊,我一会儿让荣延哥过来。”墨风说着,便揣了名刺,急匆匆的从后门走了。

“夫人如今可如何是好?”这时,六房的吏目以及一些刀笔师爷一起过来找李月姐,而衙差全守在衙门口上只是如今围着粮道衙门的人可比不那闹粮的小民,这可大多都是有着功名的士子学子,平日见官都可以不跪的,他们这些小小衙差又如人可惹得起。

李月姐脸色也是一片苍白,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响,她提高裙摆,跑到衙门的月台上朝外望,那脸色就更白了,此时整条粮道衙门前的街道已经叫人围了个水泄不通。站在衙门前的和衙差此刻只能拿着棍子横在身前,被动防御着。

却是在节节后腿。

“我看把衙门关死我倒要看看那些人敢不敢砸了衙门的门。”一个捕头道。

“怕是不行,这个不能赌,这些个士子真闹起来也是吓人的,当初阄贡时,贡院的门都被砸了,贡院里的圣人象也被烧了。就为这个当初守贡院的主事全流放了,那还是先皇的时候呢。”一个刀笔吏道。

这种事情,反而是刀笔吏最淡定,他们是文职,不用象衙差那上顶在前面,若真出了事,朝廷怪责下来,自有高位的人顶着,他们反而是最不会有事的人。最多也就丢了差事,换个地儿经营,所以,反而不是最焦急的。

是啊,这事赌不起,若是这些个士子不敢砸还罢,万一就砸了呢,他们固然逃不掉,可郑典说不定也会跟当初守贡院的主事一个结局。

不过,李月姐也知道,现在就是拖时间,拖到七王爷过来,局面就能拱制住了。

想着,李月姐回屋换了四品诰命服,随后揣了一把剪刀在怀里,出得门,冲着众人道:“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处理好衙门事物,大门那里我去,他们不是要请愿吗,大人不在,有什么话,我跟他们说。”李月姐沉静着一张脸道。又让铁水找了一个空的木箱子。

“夫人,这怎么可以?”一众吏目道。

“那你们谁能做得了主?”李月姐反问,一干子吏目一脸悻悻。

她也不想啊,可如今这不没法子吗,淮安的官员很多,可如今这事,谁不赶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有空管别的衙门,而本来,郑典是让其一个吏目管事的,可这事发了后,他带着衙着的属官来找自己,显然就是不敢出头了,所以,她如果不出面,真让这帮子闹昏了头的士子们闯进衙门,那郑典的罪责就跑不掉了。

你不在,不在也是失职啊。要知道以往粮道可不亲自下去,一般下去的都是属官,可问题是,在淮安,郑典如果不亲自下去,那税粮以及重新清算田亩的事情根本就是个空的。

第二百七十章平息

粮道署门口,人山人海,请愿的士子,看热闹的看客,还夹杂着许多趁火打动的帮闲和二棍子。

这眼看就要失控了。一些人已经找来的擂木,这是要准备冲击衙署了。

而就在这时,原来紧闭的粮道署大门吱呀的一声开了下来。

“开了,开了,主事的人出来说话。”当前几个士子便叫着道。身后的人跟着咐合着,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便是李月姐这等见过大大小小不少阵仗的人,这会儿也不由的暗暗的吞着口水,感觉腿脚有些发软,只是这时候不是露怯的时候,再怎么她也得撑着。不由的,便暗暗的握了握拳头,背挺的更笔直了,又整了整一身的命妇服。

然后面色沉静的走在前面,身后铁水同青蝉两个紧跟着她,铁水手上还抱着之前找到的木箱。一众衙差两边开道。

“怎么是个女人,女人这时候出来干什么,还要不要脸面了,大庭广众之下,出头出色的,该沉塘。”有几个闲棍子压人在群里道。立时的,就有一些人应和着。

李月姐却是恍若未闻,一步一步的从里面走出来,然后跨过门坎,站在大门前的石阶之上,一双眼睛,寒刺刺,冷冒冒的望着众人。

若是有柳洼人这会儿看到李月姐,定会大叹李月姐这眼神跟李婆子一个样子。

扫视了众人一圈后,李月姐开口了:“我也不想出来,本来这事情,我一个女人,是该安安稳稳的躲在后堂的,可,却是你们把我逼出来的,你们明知道我家夫君大人到下面县里督粮去了,管粮同知和督粮通判也跟着一起下去的。衙署管事的人有,但却没有谁能处理你们这事情,可你们却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出来闹事,我不出来怎么办?难道任由你们冲进衙署,你们可以不要命了,我还要。我家夫君还要,为了我和我家夫君的命,我只有站出来,我也知道,我站出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过我站出来,也不是为了解决你们的问题的,我站出来只是为了守住这个衙门。”李月姐说到这里顿了顿。

看着那些越冲越进的闹事者。脸色更冷了,随后便从怀里抽出事先准备好的剪刀,握着剪刀,手一挥,就对着自己的颈子。

“我只有一句话给各位,谁今天要想冲进衙署,那便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李月姐一字一句的说着,声音不响。但清晰,每字每句听在那些闹事的士子耳里,竟有着决然。让人一看就不是做态。

“夫人……”

“六嫂……”两旁的吏目及青蝉和铁水急的大叫。

李月姐却不为所动。

谁也没想到李月姐突然弄了这么一出。一时间,所有的人一片静默。

士子们不是傻瓜,他们出来请愿。出来闹事,那是因为背后有淮安整个士族撑腰,可问题是,如果真闹出了人命,而且是四品命妇的人命,那他们这会儿的请愿就真变成动乱了,那到进,各处兵马一到,说不定就把他们当乱堂给咔嚓了。

想到这里,闹事的人胆子就发毛了,先前要失控的局面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所有的人有的盯着李月姐,有的却是眼光闪烁,想离开了。

看着局面终于冷静了一些,李月姐又道:“我没什么见识,也没那个权利来听你们的请愿和回答你们的问题,不过,我准备了一只木箱子,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和要说的话写下来,投进这个木箱,等投完了,我立马让人把木箱封了,等到我家夫君回来,再交由他处理,到时,必会给大家一个回复。”李月姐说着,手上的剪刀一直没放下。

“哼,说的好听,还不就是等我们留下问题,到时候一个个的拿人。”这时,有人在人群里道。

“放心,你可以不留下名字,到时候,等封了箱子,我便让人把箱子放在门楼上,等到郑大人回来,便在大家的见证下取下来,一一回复,到时开放大堂,所有百姓都能进去听。”李月姐道。

当然,这个放百姓进去听倒不是李月姐瞎承诺,这次朝廷的税制改革,,虽说伤了士族的利益,但于百姓还是有利的,到时,开放大堂,解说新的税制,放百姓进去听,至少能取得百姓的支持,到那时,士族就算想反对,却不好冒大不讳了。

这本是郑典计划中的一环。

听她这么一说,再看她一手仍握着剪刀的样子,大家不敢造次。

这是,衙门的差役又搬出一张张的桌子,一字排开,笔墨纸砚一一摆上。既然是可以不留名的,众人也就没什么压力了,而其中,更有一些是受了冤屈,告状无门的百姓也趁此机会,请人写了诉状,塞进了箱子。

没一会儿,竟是塞了满满箱子。

最后,李月姐再让人将木箱子的盖子盖好,贴上封条,然后又让衙差搬来梯子,直接将木箱子放在门楼上。

就在这时,陈老爷同于老爷就端坐在一边茶楼的二楼雅坐上喝茶,陈于两家,平日也多有矛盾,只是这一回,因着税制改革,伤及士族利益,而皇上明显着还要拿淮安士族做试刀石,陈于两家便因此空前团结了起来。

此时看着外面这情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