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姐-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来跟二婶子说养猪的事情。”李月姐道。

“养猪?养猪好啊。你真打算了,那太好了呀,只要这猪养起来我就不用受制于人了。”李月姐还没说个就里,郑二婶子已经都打算好了。

李月姐不由的哭笑不得:“二婶子,我就一个人,你们这边大多都跑船,还有码头上的脚夫行,如此,怕也顾不上养猪啊,这猪养少了起不到作用,养多了,却没人力。”

“怕什么,没人力请人啊。”郑屠娘子理所当然的道。

“请谁?”李月姐反问。

这一下郑屠娘子倒是顿住了,是啊,请谁?自己新来乍道的,不知根不知底的怎么请?

“咱们柳洼不是好多逃难的现在都在这边吗?”郑屠娘子不确定的道。

“二婶子你觉得好吗?”李月姐又反问。虽然请人是一种办法,但却不是最好的办法,这请人养猪,满打满自也要不了多少人,倒时请谁好,都是同乡同镇的,到时你请了这个没请那个,就得罪了人,再说了一开始,这工钱少了,反而让人离心,这工钱多了,以郑家现在摊子又有些吃不消。

郑二婶子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不由气的拍拍大腿:“那怎么办?”

“我们可以发动柳洼人自己养猪啊,到时候,我把养猪的技术传给大家,而二婶子,你若是有心的话,可以先买猪仔来,先赊给大家养,等到出栏的时候,按照价格除了猪仔的钱就行了,到时,大家还不得说一声郑二婶仁义啊。”李月姐道。

柳洼人逃难到这边,那家家户户手头都紧巴巴的,日子难过的很,本来说动他们养猪并不容易,但如果郑二婶子直接发放猪仔让大家养,这就让大家减少了很大的负担。

如今大家也算是在通州新城这边落脚,又分了屯田,虽然都是荒地,但暂时围个院子也不难,更何况,哪家都有些半大的小子丫头,干别的事不行,打猪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再配上豆渣,还可以去各酒楼和饭馆收一些剩饭剩菜的,这样算下来养一头猪并不费多少银钱,而且,分的屯田今年开荒是不会有收成的,但到了明年,开春地里的一些投入却是不能少的,到时说不定还得指望着家里养的猪,如此一来,大家定会尽心养好猪,而因为猪仔是郑家赊,到时候猪自然是卖给郑家,得的银钱也能补贴一点大家的生活费,郑屠家的猪肉来源也解决了,还能让大家更齐心,何乐而不为呢。

郑二娘子听得李月姐这一番话,两眼瞪的滴溜圆,好一会儿却是重重的一拍巴掌:“你这丫头脑袋瓜子好使,这个法子好……我还可以去收一些半大的猪来,这样,不等明年,年前猪就能出栏,到时,大家就能过个好年,而我家的生意就能稳了。”郑屠娘子也不是个傻的,很快又抓住了一点。因着柳洼水灾,对于她家的猪肉一时供应不到量,京城的一些老主户还是能了解的,而只要过年那一段时间能稳住,那明年就不成问题了。

“这半大的猪仔人家舍得卖?”李月姐问。

“怎么不舍得,遭灾的可不止咱们柳洼。这干河渠周边十几个村镇呢,就我所知,就有不少人想出手的,只是猪太小,一时卖不掉罢了。”郑屠娘子道。

“那倒正好。”李月姐点点头。能这样,到时让大家过个好年,那就更好了。

“好。就这样说定,回头我跟我当家的说说,让他带铁柱去收,对了,月姐儿,你打算养几头啊?”郑二婶子问。

李月姐自不用赊,不过,郑家要买的。自然是一起买了:“我要三头半大的,两头小猪仔,这样过年的时候。我自家留一头,两头卖给你家,等到明天还能出两头。”李月姐打算的好好的。

“那是。你家墨易跟年家那丫头要成亲了,得办酒,还有听说你家月娥也要出嫁了?”郑二娘子问。

“不错。”李月姐点点头。

“月娥怎么这么急啊?”郑屠娘子不免要问,毕竟,墨易提早成家还好说一些,长男是顶门立户的,早成亲早立户呗,反倒是月娥,这长姐没嫁,怎么妹子反倒要嫁了,毕竟月娥今年才十五,不算大,一般农家十六七岁成家才是普遍的。

“宣周跟周家有些关系,答应了周老爷送棺回乡的,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就提早给她办了。”李月姐道,宣周跟周家的关系别人是不晓得的,李月姐也就不明说。

“唉,周家算是完了,不过,活该,也幸好有人把他们送回乡,要不然,这次害得大家这样,到时说不定掘坟的人都有。”郑屠娘子没好气的道。

这回,柳洼人算是把周家人给恨死了。

李月姐点点头。然后告辞了,郑屠娘子自去跟郑二商量。

李月姐回到家里,下午,又叫了墨易一起去新城郊屯子那边。一起落户卫所的柳洼人也全都过来了,大家正聚在一起说盖房子的事情。虽然这一片看上去满目荒凉,但对柳洼人来说,这就是以后大家的家了,因此,一个个都一脸震奋。各家的当家都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盖房建屯。见到李月姐和墨易过来,几家当家的便拉了墨易过去一起商量。

李月姐便跟着一些家主婆呆在一起,养猪的事情经过一个上午就已经传开了。

“月姐儿,郑二婶子说你养的猪长的快,那膘还厚,你可得好好教教我们。”说话的却是柳家柳银旺的媳妇儿,仓二梅。

前世的仓二梅,李月姐只是听了个名,而她气也就气她逃婚,而今生,仓二梅跟自家墨易再没什么瓜葛,嫁进柳家,倒是规规矩矩的做着柳家的媳妇儿,也许这就是缘份吧。

“这个大家放心,我自不会有任何藏私。”李月姐道。

“二梅,你家还养什么猪啊?你那大姑子如今可是混的风声水起啊,听说攀上的仓场里的一个大人物,贾五郎那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居在成了坐粮厅的书办了,你家银旺还怕没有出路,说不定以后你也能当个太太。”一边柳洼裁缝铺的姚家娘子冲着仓二梅道。她说的大姑子正是贾五郎的娘子柳银翠。

姚家家主婆是一张利嘴,当初柳家租过她家的房子住,因着柳银翠跟贾五郎私通之事,便对柳家很不痛快,这会儿对着仓二梅也没好话。

“瞧姚家主婆说的,我大姑是我大姑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仓二梅小意的说着,就转身离去。

“怎么回事啊?”李月姐好奇的问姚家主婆。

“听说柳银翠跟仓场里一个仓使好上了,倒是给柳家捞了不少好处,便是你二婶的大哥,如今也成了码头上一家粮行的掌柜了,贾五郎也进了坐粮厅当差,只是他那帽子却是绿油油的了。”姚家主婆一脸嘲讽的道。

原来是这样,李月姐暗里点头,难怪最近没听说贾氏去自家二叔那边闹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家园

第二天,漕船出发了,码头上是千帆如林啊,通州卫所的船,郑大的船,漕司的船,年家船帮的船,再加上各地帮派去年冬天在这里休整的船,竟差不多有千艘漕船,远远望去,绵延看不到头,场面极为壮观,看得人心潮澎湃。

“月姐儿,这你拿着。”这时,郑典都上甲板了,却又跳下船,跑到李月姐身边,将一叠子东西塞在李月姐的手里。

“什么东西?”李月姐好奇的问。

“是每月领米粮的凭票,你每月去西仓领米就成,我这个登仕郎是有俸禄的。”郑典道。

“这……你还是给你大婶吧。”李月姐看着不远处正跟郑大道别的郑大娘子,如今郑家是郑大娘子掌家。

“让你拿着就拿着。”郑典抿着唇道,有些不痛快,实则这次,他立功回来,二王爷和七王爷也赏了不少的,但家里因为他受了那么多的损失,他的那些钱财全都交到了公中上,如今他全身上下所有的私产也就这些领米粮的凭票了。

而交给李月姐,在他想来那是理所当然的,只是这月姐儿跟他划的太清了,似乎不想沾他一点好处似的,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忿,在柳洼,那定了亲的,哪家的未婚妻不是恨不得把未婚夫家的财产全抓到手上的,偏月姐儿,对他好是好,可有时候就是有些太生分了。

想着,那脸绷的更紧了。

“六郎,快点,船要出发了。”这时船上的人在朝郑典招手。

“一切小心。”郑典黑着脸抛下一句,便又飞快的返回了漕船上,通州卫所的漕船先一步出发了。

“这小子,闹什么鬼。”李月姐哭笑不得,不知好好的,郑典作什么要绷着一张脸。

“月姐儿啊。不是小舅唠叨啊,等郑典这次跑船回来,让你阿奶去跟郑大娘子商量一下,给你们完婚了吧。”一边小舅山郎道,之前他上了郑典的船看了看,带了不少私货。都是难得弄到的好东西,虽然,他知道,这些东西并不是郑典的,但雁过拔毛。郑典是丁头,这些货的利润,郑典都是有抽成的。等这一去一回。典小子的腰包就能鼓起来了,而这男人嘛,腰包鼓了,家里没有个娘子管束的话,那免不了要沾沾花惹惹草,万一叫一些个浮浪女子给赖上了,那吃亏的可是自家这外甥女,山郎这是为李月姐操心哪。这婚事实在拖不得了。

“这不是还有三年孝期吗?如今还不到一年。”李月姐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讲三年孝,要真是三年。那典小子这时候哪能去跑船,他们家刀徒出身,本就是下九流行当。这三年孝除了朝中当官的或者那些个名门旺族,谁讲究,再说了典小子又不是长孙,一年的孝,按规矩九个月就成了,谁也没话可说。”山郎气愤的道,他觉得郑家根本就没有诚心,要不然,以李月姐这么大的岁数了,怎么着也该考虑到早早成亲才是。

“郑典不一样的,他父母双亡,是老太自小一手把他带大的,这里面养恩大于天,再说了,守三年,是二王爷给他提议的。”李月姐道,为这三年孝,郑大伯和郑大娘子后来又亲自跟她解释过的,二王爷以后肯定还是要用郑典的,而本朝以孝冶天下,若是郑典的孝不到位,到时,二王爷要安排时,怕会横生枝节。这更多的是为了郑典的前程考虑的。

月姐儿这般说,山郎也没折了,若真是这样,那就没办法了。只得叹了口气,总归是月姐儿这丫头命运不顺。

一边墨易也绷着脸,这厮心里想着,郑典要是敢负他阿姐,他定不会放过郑典的。

各打着心思,转眼就是漕司的船出发时,而年家船帮是跟着漕司的船一路的,自家小舅和墨易也要出发了,李月姐自免不了又一翻的叮嘱。

然后看着一排排的船渐行渐远。这一分别便是要几个月呢。

转眼便是长夏,自初春多雨后,最近却又进入了旱期,太阳跟火球似的,晒得路面那土发着白,知了儿没命的嘶吼,树上的树叶没精打彩的打着卷儿,树下的黄狗一个劲的吐着舌头。

而李月姐,虽然整个人热的直冒火,但整张脸的表情都透着一股子劲儿,不止是她,所有柳洼人都绷着一股子劲,顶着热烈烈的太阳,在新屯子这边干的如火朝天,没有什么比重建家园更让人兴奋而期待的了。

如今屯子这边,一栋栋的土胚房绕着荒田而建,不远处更是各家围起来的猪圈,鸡棚,还有一溜排子引自运河水的池塘,一些池塘里面,黄绒绒可爱的鸭子正欢畅的游着,时不时还能看到半大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郑家此次也是大手笔,不止提供猪仔,还提供鸡鸭鱼,凡是大家想养的,郑家都提供。如今的柳洼人,说起郑家,那一个个都竖着拇指,道一声仁义。可以说,郑家暂时损了财,却得了名声。就连一些卫所的军户也多从郑家赊上一两头猪仔养养,李月姐可以预见的,郑家这杀猪行当的牌子不但不会倒,说不定因此反而会更上一层楼。

听说,新任的漕运总兵在听说郑家这些事后,说要上表朝延,要表彰郑家,当然,这只是传言,大家也没有作真。

此时,李月姐头戴斗笠,用劲的推着板车,豆在的汗珠子随着她用劲,便一滴滴的滴在黄土路上,砸下一个浅浅的印子,随后就被黄土给吸的不见影儿了,边上,姚家主婆跟着李月姐一起用劲推着,同样是满脸大汗,前面,拉板车的正是姚裁缝,此处正是个上坡,满满一车的豆腐渣和馊水,太重了,拉板车的驴子几次打蹄,差点就滑的后退。

好不容易,上了坡顶,众人才出了一口气,接下来是下坡。倒是轻松了,李月姐和姚家主婆两个就坐在那板车最后面,正要压着,前面两个汉子赶着驴车一溜跑。

“有这些豆腐渣,再配上猪草,再添加那种蛆粉。别说,那猪长的可真快。”姚家主婆捂着鼻子,车上有馊水,这大热天的,自是不好闻。但谁会在意呢,此刻那一脸笑的欢畅呢。

“这还不都是月姐儿的功劳,若没有她出面。那些个东家哪肯把这些豆腐渣这么半卖半送的给我们?”前面赶车的姚裁缝回头笑道,此次水灾姚家受的灾最重,他家主要是做裁缝,所有的银钱全在货上,撤离的时候,倒是载了一车的,可后来溃坝了,只顾得人跑。哪还能顾得到货,自然全叫水冲走了,可以说。除了随身一点行当,多年的基业全泡汤了。

这次,姚家是鼓足了劲养猪。至于成衣铺子,还得看看,通州的成衣铺子满街都是,他们一没本钱,二没路子,拿什么跟别人竟争,都想着,如果养猪养鸡是条出路的话,倒不如就认准这一行了。

“瞧姚大叔说的,这也不过是那几位东家仁义呢。”李月姐回道。

“鬼信,还不是因为他们用着你家白玉豆腐的方子,说实话,月姐儿,我觉得你亏了,也不知你咋想的,就这么把白玉豆腐的方子卖了,若是一家独占,想想如今白玉豆腐的名气,如今你怕已经是财主婆了。”那姚家主婆一脸惋惜的道。

“若是我一家做,哪能把白玉豆腐现在的名气,再说了,这独食难吃,若真是我一家做,现在还不知是个什么情况呢。”李月姐笑呵呵的道。

“这什么意思啊,你当初在柳洼不就是一人做的嘛,好好的,又没怎么。”姚家主婆道。

“你这婆娘真笨,柳洼能跟通州比啊,总共就那么点人,撑死了能得多少的利,而这通州就不一样了,没有点底子没有点路子,做独门生意,那不是找死。到不如象现在这样,成立豆腐行会,大家一起得利。”姚裁缝回道,这就是李月姐的聪明之处啊。看得准,拿得起,还放得下,一个姑娘家,做到这样子,真不容易。

“哦,我不就随意说说吗,你倒教训起我来,回家有你好看。”姚家主婆被自家男人说的没面子了,便瞪着眼嗔道。

说起豆腐行会,李月姐在边上眯着眼睛,那挂在板车外的两条腿还微微晃着,这世间,聪明人多啊,尤其是在通州,当初她找了八家做豆腐的把那白玉豆腐的盐卤各送了一份让他们试,本来就是让他们试过之后,觉得好的,便到她这里来卖盐卤,而她就赚秘制盐卤的钱,很简单的事情,结果第二天,这八家东家就上门了,却并不是仅仅只是约定买这秘制盐卤的事情,更由通州旧城的言老板提议成立了一个白玉豆腐的行会,还把李家给拉了进去。

李月姐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想通啊,原来这几个东家是想独占这种秘制盐卤,当然,这也是李月姐一开始的初衷,只是原先的法子,李月姐占主动权,她想把秘制盐卤卖谁就卖谁,可这言老板成立行会,而这言老板本身除了豆腐作坊外,还有一家生意红火的酒楼,在通州也算是一角儿,他提议成立行会,那不用说定是他当会长了,这样反过来用行会约束李月姐,没有行会的同意,李月姐便是想把秘制盐卤卖给别人那也是不成的,当然,相应的,李月姐的收入也增多了,除了卖秘制盐卤的钱,还能从行会是得到一笔专利钱,可以说二者之间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而对于言老板等人的想法,李月姐也是能了解的,毕竟都是做生意的,谁也不愿受别人控制,而有行会会规的制约,大家基本平等,最终李月姐便同意了,而李二叔就代表李家入了行会,成为行会的副会长。

也正是因为有了行会,白玉豆腐的名气便迅速的打响,如今已是响当当的牌子了,听说都有江淮的商人专门来销这白玉豆腐的卤香干。

这是李月姐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这白玉豆腐居然能发展到如此地步。

第一百七十七章 州学

李家在庄子上的几间平房就盖在庄子的东头,六间土胚平房,再加前后院,前院养鸡,后院养猪,而左边紧隔壁的就是姚家,同样一溜子的平房,两家前后院也分别挨着,而右边紧隔壁的是三间平房,是李老汉和李婆子的,只是李婆子暂时还要留在李二那边帮着带小囡儿,李老汉则跟夏水生又一起开起了竹篾坊,所以这三间平房便暂时让李月姐帮他们看着。

再后面,便是李月姐和姚家共有的一块池塘,用来养些鸭鹅,池塘里还种了一些藕,此刻正是荷叶田田之时,而半大的鱼儿在荷叶下游的欢畅。

而有了豆腐行会的收入,再加上月娥也快出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