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门楣-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波懒懒洋洋地一伸手,捞住旋舞到他身前的一个舞娘的腰身,那舞娘顿时面上升霞,娇羞地一埋头,将粉面埋在水波乌黑的发间。

主座上一富态男子,顿时大笑:“哈哈,还是水波潇洒,大家都该跟咱们乐安侯学一学才是。”

这人姓郑,郑志敏,字子清,现任楚国公嫡长子。郑家也是累世簪缨,势力在楚州根深蒂固,这流民起义之事,对他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患,说不得其中还有郑家可利用之处,相比之下,他恐怕更顾忌朝廷的剿抚大军……

当然,这一次他接风宴的主要对象,也不是被人当成吉祥物对待的水波水侯爷,而是招讨大将军郭英怀,郭明远。

郭英怀是金吾卫出身,皇帝近臣,性情坚忍,也是这日渐衰败的丰朝难得一员心智清醒的大将,不过,因为他非世家出身,又有一姐姐入宫为妃,在世家公子,清流名士们心里,他也不过只是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暴发户。

自宴席开始,郭怀英便寡言少语,连筷子都未曾多动,满桌的珍馐美食,皆不放在眼中,只偶尔眸子深处,隐现抑郁之情。

碰上这么一个油盐不进的主儿,好好的接风宴,便变得寡淡许多,幸亏主人能言善道,水波此人,又最为风雅,美酒美食,相马熬鹰,绝色佳丽,各种吸引人的话题随手拈来,到也无冷场之虞。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座的俱都半醉半醒,唯独郭英怀依旧面沉如水,不见欢颜,水波拥着美女,冷眼看他,忽而一笑,水波自幼聪敏,也并非真的不知世事,这个年轻的将军在想什么,他哪能不知?

这人不过是来到楚州,多见田地荒芜,流民众多,又心里清楚,造成这一切的,并非独有天灾,而是人祸——天灾连年,官府不但不放粮济困,反而还多有搜刮百姓之事,这些老百姓是着实活不下去,这才蜂拥而起。

他看到这一切,心中自有怒气,可他能怎样,还不是只能在这里和这群楚州的地头蛇扯皮,还不是只能把屠刀挥向所有敢于奋起的流民,把所谓的,楚州官吏认定的‘逆贼’,挑出来斩首示众,杀一儆百,尽量稳定所谓的大局?

水波冷眼旁观,对郭怀英的激愤与懦弱,既无鄙薄,也并不想管,他自己,也是一样,始终在迟疑矛盾。

不知不觉间,水波在醉眼朦胧中,又想起沐家那位特立独行的七公子沐延昭,那人便和他们不同,那人同样是个清醒人,他的一双眼,一样把这个浑浊的世间,看得清清楚楚,可他从不颓废,从不相信世事难改,他也知道,世间有无数的不得已,可他还是愿意一点一滴地去做,并不害怕会做很多无用功——那个人,是他见过的,最奇怪的世家公子。

沉浸在这些纸醉金迷中,水波忽然就有些想念他了。

楚州的叛乱与剿匪,多多少少,对涯州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影响,那就是战争流民不可避免地又多了一些。

而顾家的宅院,在不惜成本,又多吸收了不少流民帮工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简直是神速,刚过了两月,就已经初见雏形。

柳木头现在日日吃住都在工地,似乎想着宅子建起来之前,就把家具都打好,他手底下那些徒弟们都说,已经好些年没见过自家师傅这般专注了。

只是顾家两兄妹现在的心思,既没有放在新家上,也没有放在荒地开垦上面,现在第一要务,还是即将来临的集贤馆入学考核。

顾婉最近把手头上所有的工作都搁下,连前阵子兴致勃勃和沐七公子商讨,联合建起来的那座小型藏书楼,都放在脑后,‘开门迎客’的日子,大幅度拖延,家务更是通通由钱妈妈打理,路三娘协管,自己专心致志地替大哥整理顾师的文稿。

家务本来应该是路三娘管的,她本来也把自个儿定位成顾家的女管家了,可是她现在显了怀,身体笨重,再加上身子骨也不是特别好,毕竟曾经是官家夫人,和那些怀了孕,还能下地做活的农妇大不一样,纵是她自己一心一意想要帮顾婉,顾婉也不敢让她过于劳累,再说,她还有一个婆婆要亲自照顾,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做多余的事情。

好在自从路三娘的肚子鼓起来之后,她婆婆似乎又有了活下去的动力,精神和以前相比,振奋许多,身体也明显好转,到让这位三娘子少了几分心事。

顾婉虽说并不了解集贤馆的考核到底是怎样,可她毕竟有过一次人生经历,对于顾一清也算是有所了解,又在二十一世纪上过学,根据资料,整理复习提纲,根据老师的文集文稿猜题,那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学生的必备技能,这一次,为了自家大哥能拿到进入集贤馆的‘门票’,她也算是绞尽脑汁,把纷杂的书籍文稿细心妥善的整理,列提纲,划重点,列出切合实际,集贤馆可能考到的题目,让顾安然尝试做,甚至反反复复,规规矩就地进行了几次模拟考。

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来,别的不说,至少,大大地消弱了顾安然的紧张。

一直到顾婉觉得该做的准备都做了,现在只看大哥临场发挥,紧紧张张地‘备战’才算结束,看着貌似胸有成竹的顾安然,顾婉挑挑眉,觉得应该把他放出去和同窗们交流交流心得,毕竟,总不能永远只闭门读书,做那井底之蛙吧。

第五十章藏书楼

随着集贤馆考试日期的临近,不少异地来的学子齐集兴元,兴元本不是什么大城,一下子汇集了这么多人,各地客栈,不免有承受不了之相,很多学子不得不借宿于寺庙,道观之内。

顾婉与沐家七公子联合新建的藏书楼,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学子聚集的所在。

集贤馆内,沐家独立建起的那座藏书楼,只供考入集贤馆的士子读书,并不对外人开放,但顾婉参与筹建的这座,虽然无论规模还是藏书量,甚至藏书的珍贵程度,都不能与主楼相提并论,可却是免费开放,不只是求学的士子,连寻常百姓,只要识字,都可以进来借阅。

楼内除了经史子集之类,《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一些不太扎眼的内容,都有摘录,只是这类技术性书籍,单独存放在后院内,想要借阅,还是得确定身份。

现在其实无所谓,藏书楼没什么名气,来这里的也不过是准备集贤馆考核的学子,后院根本就无人进入,但将来,藏书楼肯定会随着集贤馆声名鹊起,到时候,还得谨防外族人入内窃取知识……

顾婉觉得,自己一个小女子,虽然不能为抗击异族侵略做什么贡献,可至少不能拖自家的后腿,异族人本就弓马娴熟,这些年,丰朝若非凭借武器犀利,指不定,草原上的达瓦族,已经马踏中原,攻破大庸了。

顾婉这座藏书楼,曾经是兴元罗家家主花费三十年时间建成,藏书众多,后来罗家家世衰落,再加上子孙凋零,不成器,到今日,只有旁支留下一根独苗,还是不学无术之辈,沐七公子替顾婉把小楼买下的时候,藏书楼内稍微珍贵些的书籍,都让他贱价处理,所剩无几。

不过,位置还挺不错。这座八角小楼,位于集贤馆东南,距离很近,步行半刻钟即到,不在闹市,地处僻静,正适合幽居读书。

因为集贤馆考核的临近,藏书楼开门的第一日,就有不少学子登门,半个月后,这座小楼已经声名鹊起,很多家境贫寒,或者来兴元较晚,找不到住宿地方的学子,甚至日夜宿在藏书楼,颇有长住的意思,顾婉对此哭笑不得,顾安然却很高兴。

顾家这位大哥,最近在藏书楼中和那些学子们,辩经辩得不亦乐乎,他博览群书,精读《诗》、《礼》,思维敏捷,又看多了后世才有的各种论著,常常语出惊人,没过半月,简直就有成为兴元学子领军人物的趋势。

顾婉见到这种情况,干脆就买了不少被褥送去,省得借宿的学子们因为被子不够再给冻病了,还让钱婶儿每天到藏书楼去给这些学子们做饭,平日里也提供笔墨纸砚和茶水点心,都只收成本价。

若是连这点儿银子都没有,或者不乐意出的,也能用抄书来代替,每日若是愿意为藏书楼抄二十页书,茶水点心便免费供应。这点儿‘劳动量’,对能拿到推荐,参加入学考的学子们,绝对是小事一桩,抄抄书,还能增强一下记忆,绝对是一举双得,不少家境宽裕的学子,也喜欢闲来无事抄抄书,这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苦差,而是乐趣了。

因为顾家兄妹的众多体贴举止,来求学的学子,到多对顾家颇有好感,集贤馆第一批学子,将来无不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能在他们发达之前,就结交一下,绝对是顾家赚了,将来,这都是顾安然的人脉,当然,此时此刻,顾安然,甚至顾婉,肯定都没有想这么多。

在藏书楼呆得越长,来自各地的学子们,就纷纷感觉到藏书楼的好处。

这座楼有了年头,本是用上好的古木建造,内部也经过顾婉设计,由柳木头亲自打造,桌椅设计的都非常体贴,还用屏风做出一些小隔断,方便学子们安安静静地读书。

而且彻夜灯火通明,在此读书,绝不用担心费眼。墙壁上密密麻麻的灯烛,都用精美的玻璃灯罩笼罩,光线柔和明亮,看起来非常舒服。

只是这些灯罩的出现,惊得吴叔和钱婶浑身打哆嗦,王大和王二恨不得不眠不休地守在楼内。最后把顾婉弄得哭笑不得,在灯上又笼了一层纱罩,稍作伪装,这才让钱婶吴叔,王大王二他们放心了一点儿。

好在来读书的学子们都很矜持,没有哪个动手去瞧瞧光线这般好的灯烛是什么样儿的,要不然,非也被吓一跳不可,虽然顾婉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得了,也认为愿意踏踏实实在藏书楼中苦读,而不是一个劲儿出外,以游学为名,游山玩水的学子们,这点儿定力,绝不会没有,就是看到了玻璃罩,最多也就觉得新奇罢了。

环境还好说,更吸引人的,其实是楼内提供的茶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风雅之人,除了少部分不爱茶的,大多数平日里就喜欢品茗赏花,对茶水都不陌生,可这座偏远小城里,小小藏书楼中提供的茶水,却是让所有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回味无穷,越喝越上瘾了。

那些茶叶,其实是超市的大路货,最便宜的那种,一点儿积分能兑换十斤,但是,和现在还很粗糙,连炒茶工艺都不存在的世界,制作出来的茶叶相比,这些茶叶,可谓千金难求。

闹到后来,几乎每天都有人询问藏书楼的茶叶是什么茶叶,从哪里能够买到……顾婉就干脆让柳木头多多的做了不少竹筒,装了些茶叶送人做人情——茶叶是不能私人售卖的,像茶、盐之类,只有朝廷制定的商人才能出售。

不过,读书人好面子,也不大好意思白吃白拿,多多少少就会给来藏书楼帮忙的王大王二,吴叔钱婶,还有雇佣的几个小伙计赏钱,到让他们都小赚了一笔。

随着来读书的学子增多,藏书楼也就颇有几分声名远播的迹象,甚至连顾一清顾师,有一次在宴席上,都说这座藏书楼藏书齐全,颇为不错,连带着顾安然的名字,也渐渐为人所知。

就在顾安然和众多学子,兴致勃勃地读书辩论中,集贤馆考试的日子,终于临近。

第五十一章备考

离考试的日子还有三天,整个顾家都紧张起来。

吴家两口子,连同他们的小女儿沫儿,半个月前就把兴元附近的寺庙道观给拜了一个遍,求神拜佛,保佑他们家大郎顺顺利利。

路三娘离临盆之日不远,早就不能干活,到是她婆婆的身子骨见好,虽然嘴角还是有些歪斜,却能拄着拐杖走动,这些日子经常跟钱婶一起出门买菜,顾婉也不劝说,反而觉得老太太多走动走动,对身体大有好处。

这日,艳阳高照,晌午刚过。

顾安然捧着本闲书,在院子里的葡萄藤架子下读书,石桌上香茗烟气朦胧,幽香阵阵,他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书,在秋日午后温和的阳光下,到有些昏昏欲睡。

王大轻手轻脚地给他披了一件斗篷,小心翼翼地把自家大郎手里的书拿走,抚了抚书皮,恭恭敬敬地搁在桌子上,才虚虚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压低声音,冲正给顾安然打扇的王二道:“二弟,咱们大郎前阵子不还废寝忘食?怎么最近两天,老是吃了睡,睡了吃啊?”

王二也是有点儿摸不着头脑,憨憨一笑,道:“是小娘子交代的,这几天,就让咱们大郎多吃多睡,有空看点儿闲书游记打发时间还成,旁的不让碰……这叫养精蓄锐。”

对于集贤馆的考核方式,顾婉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儿她还是了解的,集贤馆考核非常辛苦,尤其是第一次考核,共三日,好多考生考完离开书院大门,整个人都虚脱了,庆朝,永历三年开始的,所有人闻之变色的科举考试,就是由集贤馆的考试演变而来……

无论如何,顾婉觉得要参加这样的考核,还要三天内都保持最好的状态,事先养足精神,调理好身体,至关重要。

王大从书房里把顾安然最喜欢的双面绣的屏风搬出来摆好,给大郎遮着阳光,又结果王二手里的扇子,轮换着打扇。

顾婉从厨房里拖着一碗鸡汤,走到院子里,轻轻敲了敲桌子,顾安然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就着自家妹子的手,喝了两口汤,这才清醒,深吸了口气,笑道:“我这小日子,过得可真是舒服,恐怕皇帝也比不了啦。”

顾婉失笑——看来丰朝还真是面临崩塌,就连大哥这样最传统,最相信皇权神授,信奉忠君爱国思想的文士,也能自然而然,轻而易举地调侃起皇帝来。

“对了,让钱婶往藏书楼送一桶鸡汤去,再煮一些败火的汤水,这会儿正是心浮气躁的时候,可别累出毛病来。”

宝笙替自家主子摆好各种小点心,心里有点儿不乐意,宝琴更是闷闷不乐地咕哝:“干嘛管他们,都病得参加不了考核才好……”

顾安然一挑眉,随手抓起桌子上的书,敲在两个小丫头的脑袋上:“说什么呢,你们家大郎我,是经不起考验,要靠运气取胜的人吗?婉娘说的不错,这几天,藏书楼那边儿饮食要注意,做丰盛点儿,让大家伙都吃好喝好,健健康康地参加考核。”

光明正大地竞争才是正理。

顾婉对自家大哥信心十足,毕竟,提前准备了这么久,各种条件齐备,根本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自然想要更多人精神饱满地参加,使得大哥这次考核成绩的含金量更高一些。

这到不是什么难事儿,如今的读书人多有习武练剑的习惯,弓马娴熟的也很多,真正弱不禁风之辈,很少,就是苦熬几日,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三天时间,转瞬即过,很快就到了考核的正日子。

这日,天还没亮,顾安然就被王二叫醒,顾婉亲自捧来温热的水,漱口用的,带着薄荷味道的漱口水,还有香滑的胰子,服侍他洗漱干净。

按照考核要求,顾安然要穿单衣,不过,这单衣是顾婉花了血本买来的布料,亲手裁制,柔软吸汗,还很保暖,穿上之后,清爽舒适,到不像别人的单衣那般,稍微出点儿汗,就黏在身上,晚上冷风一吹,就湿冷难受。

其它的东西也准备的很齐全,笔墨砚都是上好的,每一样都有备份,另外点心,熏肉,用竹筒装的蒸饭,拌着菜蔬,酱汤和果汁,都准备得很足够,还有各种药丸子,醒脑的,驱寒的,养胃的,一部分是顾婉亲手配置,另外一部分是直接购买,都是好东西,虽然不算灵丹妙药,可用来应急,绝对足够了,再加上两根小儿臂粗的,无烟无味的蜡烛,外加一个铁丝加纱布的灯罩,统统装入柳木头专门为他打造的书箱内。

这箱子是柳木头用珍藏的好料特制的,防火防潮,结实耐用。

所有的东西都由三个人分别点过,才收拾妥当,由吴叔驾车,顾婉也一起,送顾安然去兴元集贤馆参加考核。

一路上,顾婉到没有再多提醒什么,该说的,早在考试之前就说过了,到是吴叔絮絮叨叨的,似乎比参加考核的顾安然要紧张的多,最后还是顾家大郎笑眯眯地打趣了他几句,这才好一些。

到了集贤馆门口,居然有不少人跟顾安然打招呼,都是以前在藏书楼里读过书的,平日没少一起辩经讨论,对彼此的学识多少有些了解,也相熟,这会儿说说笑笑,到消解了几分紧张的情绪。

钟声响起,大门打开,门前的一排守卫挨个检查过书箱,几百个各地来的学子蜂拥而入,一起涌进来集贤馆大门。

人还真多……虽然不能和将来的科举考试比,但总的说来,集贤馆只不过是涯州的书院而已,区区一个书院的入学测试,竟然有这么多人来,哪怕有顾一清坐镇,也是奇迹!

顾安然眯着眼,看着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壮观景象,吐出口气,这次考核的结果,也许是他们顾家面临的第一次命运转折……

一直目送大部分考生进入集贤馆,顾婉才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道:“吴叔,咱们走吧。”

吴叔怔了怔,摸了摸头,皱眉:“小娘子,咱们不在门口儿等大郎了?”好多考生的亲属,都在集贤馆外候着,显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