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嫣儿不知道该如何安慰眼前的人儿,呆立半响才接着道“你的心思我其实早就知道了,你对暮生哥的好我也是知道的。”
刘金莲似是十分的惊诧,她从来未曾对她说起过,她怎么可能知道。只是惊诧之余却也立刻的坦然面对。毕竟他都要成亲了,又有什么不好承认的,遂笑道:“你都知道了!那我也不瞒着你了。我是对暮生哥哥动了心思。只是神女有心襄王无梦,他心里只有你一人,从来都看不到我的。”
刘金莲虽然心里痛的流血,可依旧故作轻松,“你放心吧!我以后不会打搅你们的。我娘的事情原是我娘的不对。我不想做下一个她。”
嫣儿听着这一席话,心情有些沉重,若不是她,或者李暮生会对刘金莲动心,毕竟刘金莲并不算大奸大恶之人,她只是一时迷了心智罢了!况且她的容貌姿色那也是上等。镇子上一般的姑娘还及不上她五分来。
“若是没事,那我可要走了!你好好回去当你的新娘子吧!你大婚之时我就不来了,即便来了。只怕你家里人也不会欢迎我吧!”刘金莲有些自嘲,说毕也不理会嫣儿,径直的往小路上跑去……
听着刘金莲远去的脚步身,罗嫣儿心中一阵郁闷。闷闷的走回家中,和衣躺在了炕上。
锦儿还以为是被刘金莲欺负了。想追着刘金莲去数落,却被嫣儿制止。只说是有些头晕。怕是累着了。
锦儿信以为真,带了小豆子出门去玩。
嫣儿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的想着诸多的事情,脑袋里一团乱。这些日子她几乎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每到了夜晚便是一种折磨和煎熬……
只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无论你多惆怅,还是要面对的。
经过了“六礼”,大婚的日子也便一天天的近了。
二十日,终于到了大婚的好日子。
这一日五更未到,太阳刚从东方跃起,红霞染红了大半个天空,似是也在为这一场即将到来的喜宴添加喜庆的色彩。虽说天才亮,罗家人便陆陆续续到了罗晋人家中。李家也是一派热闹景象,罗家和李家各自张灯结彩,各个房间也都被打扫的焕然一新,院子里没有一点脏处。
罗家人一大清早便都来恭贺嫁闺女之喜,罗家全家上下都喜不自胜。罗母穿着一身喜庆的大红袄,比新娘子的喜服还要艳丽。林氏知道罗母高兴,替罗母梳头之时,还在罗母的鬓间特意簪了一朵芙蓉花,这花衬的罗母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郭大夫因怕被人询问,故而只穿着一件干净的蓝色长袍,脚上的黑靴子还是林氏这些天特意赶出来的。郭大夫今天将作为李家的媒人前来迎娶嫣儿,因此一大早就去了李家。
林氏今儿要嫁女,又加上昨晚一直在忙今儿婚宴的事,面色看上去有些憔悴。但是今儿是大喜之日,林氏自然想着给女儿挣足面子,遂也着实的打扮了一番。身着宝蓝色绿领子对襟小袄,玫红色的长裙显得格外妖娆。面颊上略施了粉黛,与耳后的翠玉簪子却也相得益彰。这样的打扮,让罗晋人都不觉看痴了眼。想着当年二人成亲的时候,都是青春年华,娇艳欲滴。如今女儿都要嫁人了,不由的心头微微有些触动。
林氏拿着手中的喜帕快步的往嫣儿房中走去,性娘子上完了头就要拿喜帕盖上。
往嫣儿房中去的一路上全是贺喜之声。
“恭喜了!你可真是熬出来了,可算是要当岳母了!”
“可不是吗!女婿还是个读书人,真是好福气啊!”
林氏一脸笑容,她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不知多久了。总算是女儿长大了,也要成立自己的家庭。只是女儿长大也就意味着自己在一天天的衰老着,时间就是如此,给你什么,也会带走什么,从来都很公平。
林氏一一的感谢过,一路到了嫣儿房中。
嫣儿房中此刻早已挤满了人,都是堂嫂堂妹之类的,全都过来给嫣儿穿衣打扮。锦儿和小豆子自然不会错过看新娘子的机会,二人站的最近。
林氏替嫣儿请了镇子上最好的梳头婆张阿婆,这张阿婆年过六旬,家中儿孙满堂,最是个有福的人。经过她梳过头的新媳妇,日子都过的好。林氏为了给嫣儿求个好彩头,前四天就去找了张阿婆。张阿婆听说是镇子上的罗大夫出阁,一下都未曾推辞,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张阿婆此刻手中正拿着竹制篦子,慢慢的替嫣儿梳着头。在农村,姑娘家的时候还可以将头发散开披在肩上,可若是做了媳妇,那必然是要盘起来梳成发髻的。这梳头婆今儿替嫣儿梳的便是百年好合发髻。
嫣儿的一头黑发在张阿婆的手中如黑瀑一样的淌着,张阿婆动作麻利的替嫣儿梳着头,一脸的慈悲,就如普度众生的娘娘一般。
嫣儿正坐在铜镜前面,面上已经上了新娘妆。面色莹润如玉,眉毛如新月一般,那眼睛更是动人,明亮亮的,一看就是个美人儿。嫣儿虽然明艳动人,可面上并无十分的喜色,反倒显得淡淡的,全然没有别家女儿嫁人时候的娇羞或者是喜悦。
林氏站在门口隔着人群看着嫣儿的面色,知道她心中还想这那个世子爷。看着这一幕,林氏心中不仅有些难过。若是女儿也能生与名门望族,必定能与那世子爷长相厮守,结成神仙眷侣的。只可惜,一切都是枉然。
“一梳梳到尾,一辈子不愁吃;二梳梳到尾;一辈子不愁穿;三梳梳到尾,百年好合好姻缘;四梳梳到尾,早生贵子心里美;五梳梳到尾,多子多孙绕膝下……”
张阿婆一面梳,一面嘴里头念念有词的替嫣儿祝福,只是这些祝福在嫣儿听来却是无比的讽刺。
看着镜中千娇百媚的自己,心中更是痛不欲生。
今儿要嫁的人却不是她心里想嫁的人,今儿要娶的人却也娶不到真的爱他的人。这种痛,此刻她只能默默的留在心里,这各种滋味,也只有默默的品尝。
锦儿和小豆子倒是睁着眼睛看得格外认真,小豆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不停的盯着嫣儿的脸看,偶尔还会飘过一丝红晕。边上不知是谁逗了小豆子一句“豆子,你看的那么认真,难不成也想媳妇了?”
人群中一阵哄笑,小豆子红着脸,似是有些害羞,默了半响,却又高声道:“才不是呢!才不是想媳妇呢!我是想着将来我也要娶嫣儿姐姐这样好看的老婆。”
小豆子的这番话童言童语惹得众人一阵欢笑,嫣儿不由也笑了一下。
林氏站在门口也被小豆子的话逗的捧腹大笑,这孩子就是好,从来都不知道发愁,有什么话也不会藏着掖着,马上就能说出来。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母亲的劝慰
锦儿脸颊上满是笑容,一瞬不瞬的看着嫣儿:“姐姐,你今儿真是漂亮,你瞧瞧这头发梳的多好看,只怕咱们镇子上也没有哪一个姑娘有你好看了。”
锦儿轻轻的摸着嫣儿身上穿着的大红喜服,这喜服上的花色都是林氏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锦儿几乎带着艳羡的目光,眼馋的道:“姐姐,这衣服真是好看,若是能穿我身上……”
说到这里锦儿不禁红了脸,毕竟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儿怎么能说要穿喜服这样的话呢?叫外人听了还以为她是想着赶紧把自己给嫁出去呢!
果然,身后还是有人听见了,忙起哄道:“锦儿,你是不是也想找个姑爷嫁了去啊!瞧把你给急的。”
锦儿立刻羞红了脸颊,又是急又是羞的转身辩解道:“才不是呢!我不过是说错话罢了!”
众人才不理会锦儿的辩解,还是笑了一阵子。
嫣儿轻轻的摸了摸锦儿的脸颊,犹记得上一世锦儿嫁给博远侯时候的情景。也是有个喜婆这样给她梳头,那一日院里的丫头都说锦儿是府中最美的新娘子。
只可惜,年华渐失,早已是物是人非了。
“头梳好了,上花轿前就要盖上盖头。可记住了,这盖头一旦盖上,就不能再揭下来了!那可是要等着新郎官儿揭开的。”张阿婆停了手中的动作,细细的打量着嫣儿的头,看哪里还需要再梳梳,哪里还需要再紧紧!
嫣儿木木的点了点头,掀盖头本来一直是她幻想的。可如今却丝毫没有感觉,甚至有些抗拒。想着盖头掀开的一瞬间,看见的不是自己爱的人,而是另外一长男人的脸。该是怎样的失落啊!
林氏听着要盖盖头,急忙穿过人群走过来将盖头拿了过来。
“瞧瞧,这头梳的如何?可还满意?”张阿婆慈眉善目的看着林氏,都说她有福相,果然不假。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特别的慈祥。
林氏点了点头,笑道:“谢谢阿婆了,这头梳的真是好看。”
众人也都送上了一句句的赞美声,大抵都是说新娘子好看之类的话。
“这姑娘本来生的就好,这么一开脸。一上头,自然是更加的好看了!今儿的新郎官可是有福了。”张阿婆也不住的赞美,嫣儿算是她见过的最好看的新娘子了。
“辛苦您了阿婆。您先到花厅去歇着吧!待会儿我还有谢礼呢!”
林氏叫了嫣儿的表嫂将张阿婆带去了花厅,张阿婆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对林氏感激了一番。
开了脸梳了头,嫣儿此刻就只等着花轿了。这李罗两家虽然只有一墙之隔,可李家和罗家都不想委屈了嫣儿。因此商量了一番,打算让嫣儿上了花轿,再让花轿绕着整个村子转上三圈,这样也能显得热闹些。
收拾好了新娘子,林氏便以准备了瓜子果子糖为由,让众人去花厅吃东西。自己却留在卧房,打算和嫣儿说说话。
待人都出了门,林氏一手关了房门。坐在了嫣儿的身旁。
嫣儿依旧情绪有些低落,一句话也不肯说。
林氏知道女儿的心情,遂一手拉了嫣儿的手,柔声道:“嫣丫头,娘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只是你们俩压根就不可能。你也别再犯傻了,今儿可是你暮生的好日子。就算你不为爹娘想,你也该为暮生那孩子想想吧!”
林氏顿了顿,见嫣儿似乎叹了口气,又接到:“暮生那孩子是我和你爹爹从下看着长大的,和你的关系你心里也是清楚的。但不说别的,就说上次他为了救你头上挨了贼人的一棍子。当时你是不在,你都不知道他流了多少血,就冲着这一点,你也不能这么对他。”
嫣儿听着这些话已经红了眼圈,她又怎会不知道李暮生的好。只是感动和动心那是不一样的,若是只是为了一个感动就要把自己的心完完全全的交给另外一个人,那这世上就没有得不到的人了。
林氏看出了嫣儿的决绝,心中一冷,又叹气道:“孩子呀!听娘一言。今儿个你嫁到李家去,从此你这心里就别再想着那个人了。从今往后你的心里就只有一个男人,那就是暮生那孩子。邻居这么多年,他们李家可是从来都没有对不起咱们罗家过,咱们罗家自然也要掏心窝子的待人家。若是你过去了,一年半载能有个孩子,咱也就算是能对得起李家了。”
听到这里,嫣儿不禁潸然泪下,娘说的没错,李家人从未做过对不起罗家的事情,那她罗嫣儿又怎能伤害李家人?
林氏将嫣儿搂在了怀中,轻轻的拍着嫣儿的后背。其实她当娘的心里也知道女儿的苦,只是人这一辈子,谁人就能一帆风顺了,总是要受点苦受点屈的。
“快别哭了,小心哭花了妆。今儿可是你的好日子,若是花了妆,那多难看。”林氏不住的安慰着嫣儿。
犹记得她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受了委屈也是这么扑在林氏的怀中哭泣,只是这一次,是出嫁。
“收拾好了没?迎亲的队伍可是要来了。”门被嘎吱一声推开,嫣儿的舅母急忙来催。一见嫣儿和林氏正抱着头哭,还以为是嫣儿舍不得母亲哭嫁呢!遂笑着拿手指了指李家,奚落嫣儿道:“我的好姑娘哎!快别哭了,你瞅瞅你的婆家,不过是和你娘家隔了一个墙。这往后你想啥时回来那还不是三步两步的事情,至于哭的这么死去活来的吗!”
嫣儿有些尴尬,忙抬起眸子来,抹了抹眼泪,哽咽道:“谁说我哭了,我不过是眼睛迷了沙子罢了!”
林氏和嫣儿的舅妈顿时笑了起来,屋内的气氛才算调节回来。
再说李暮生那边,也是五更时分,李暮生就开始穿衣戴帽的打扮起来。苏氏也请了人给李暮生上头,李暮生一身喜服穿在身上比往日还要俊朗些。今儿个可是他期待依旧的日子,从昨晚到现在他基本都兴奋的未曾合眼。
苏氏和李父也都高兴的合不拢嘴,儿子娶妻,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他便要独立开始养活属于自己的家庭了。作为父母,那个不盼着自己的孩子长大,那个不盼着成家立业。
郭大夫一直跟在李暮生身旁,一直以媒人的身份出场。
今儿个对郭大夫来说也是个大日子,先是能与一家人团聚,如今又是长孙女出嫁,真的是让他心里暖透了。
李家还请了乐手,早早的就开始吹弹了起来,一派喜气洋洋。
好不容易等到了巳时,李家便启程准备接新娘子。
李暮生骑了高头大马,眉眼如黑夜的星子一般,熠熠生辉。精神十分的好,似是有些等不急了一般。这马儿还是苏氏特意借来的,为的是给李暮生装门面,让他有个终身难忘的大婚。
李家门口一时乐声大响,鞭炮声更是震耳欲聋。
那些看热闹的人早就挤在了门口处,这农村人最喜欢看接新娘子,尤其是那些孩童,运气好的,还能有果子糖吃,自然都乐的来一趟。
李家这边刚放起了鞭炮,罗家这边就得了信,知道要来接新娘了,一个个开始手忙脚乱的准备东西。林氏忙将盖头盖在了嫣儿的头上,又叮嘱嫣儿的表嫂一定要将嫣儿送上轿子。
嫣儿头上盖了大红盖头,眼泪瞬间流了出来。
这个家生她养她这么多年,现在说离开就离开,心中又怎会舍得下。
尤其是想着以后就不能日日再见到母亲了,心中更是痛的很。
“来了来了!新郎官来了。”
“那让他先过了桥再说,不过桥才不让他接走新娘子呢!”
农村嫁闺女都有先为难新郎官的说法,为难为难,接了新娘才能知道珍惜的。
嫣儿的几个表嫂和表妹早就预备好了整人的法子,她们已经在大门口处搭了木桥,这所谓的木桥其实就是用一条十分窄的长凳拼出来的“桥”。这新郎官若是想接走新娘,就先要从这木桥上走过去。没过一个凳子,就要喝一碗酒,还要拿出些小玩意儿打发守桥的人。
门口处已经挤了好些人,都在等着看热闹。
那李暮生骑着马从村里转了一圈,这才到了嫣儿家门口。
报喜的喜郎早在门口处吆喝了一声:“接新娘了!”
这一嗓子完了,李暮生才在郭大夫的陪伴下走到了门口处。
李暮生满面春光,站在门口处看着地上的木桥,知道这是嫣儿的家人有意为难与他,让他过木桥。
果然,人群中传来“过木桥……新郎官过木桥”的喊声。
又有几个女眷站在了每个木桥中间,不肯让开。
“姑爷!你要接走新娘子可是先要过木桥的,若是胆子小不敢过,就爱赶紧回去吧!”嫣儿的表嫂一阵起哄。
郭大夫是媒人,此刻自然由他作为李暮生的发言人,一时笑道:“还望各位长辈行个方便,叫新郎官过去吧!”
“那可不行,不过木桥还想娶新娘子,想的美。”嫣儿的表嫂也不示弱,故意逗弄接亲的人。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拜堂成亲
其实郭大夫的话不过是个过场,这桥你是过也得过,不过还得过。
嫣儿的嫂嫂们一时间将满脸喜色的李暮生推上了木桥,让他从木桥上过去。
李暮生心里早就迫不及待想见到嫣儿,半推半就间也就上了桥。众人见新郎官上了木桥,一片叫好声和喝彩声。
上了桥就要喝酒,这木桥共有九截,寓意为长长久久,也是图个好彩头罢了!
只是这截数越多,新郎官喝的酒就会越多。这九条桥,李暮生就要喝下九碗酒。虽说这李暮生平日里也和同窗好友们喝点小酒,只是喝的不多。眼下见了这九碗酒,如何能不犯怵。本待要不喝,可嫣儿的嫂嫂们却又不肯相让,只能是硬着头皮喝了下去。
九碗酒下肚,李暮生只觉得面上坐烧,头脑内稍微有些犯迷糊。但是毕竟是大喜的日子,自然不会轻易的醉倒。
众人见李暮生痛痛快快的喝了酒,一个个欢呼叫好,一派热闹喜庆。
嫣儿就坐在屋内等着,头上蒙着大红盖头,两手端端正正的交叠在大腿上。身旁陪着的是她的舅母王氏,裴氏因是个寡居的,大喜之日却也不吉利,所有只有王氏陪着。
大红盖头下,嫣儿一张惆怅的脸,全无一丝当新娘子的欢快。
王氏不知嫣儿的心思,听着外面的吵嚷声很是热闹,也伸长了脖子透过窗去看,口内不住的道:“嫣丫头,你听听多热闹啊!我当年嫁给你舅舅的时候,可是没有这般的热闹和风光。看来你婆婆家对你可是相当的重视,嫁过去了必不会吃亏受罪的。”
嫣儿脑子里一片混乱,如何能听得见王氏的话。
从今儿起她就真的是李暮生的人了,即便以后和离了。那也和李暮生撇不清楚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