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暖婿-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名远这才想起来,李小婵先前交代的,要他帮忙转交一封书信给姚士卿的事儿。

李小婵气喘吁吁,翻了白眼,就知道李名远只顾着自己升官发财,早就把她交代的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幸好她昨天没有听信李名远的话,事先将书信交给他,放心地让他帮忙转交;也幸好,自己一向早起惯了的,一听见院子里的响动,就立刻醒了过来。

要不然,还不得误事儿啊!李小婵心底又是怨气,又是庆幸。

将手里的书信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李小婵这才沾了口唾沫,当着李名远的面儿,将信封意思一下地封住。

李名远见状,忍不住咕哝道:“你还信不过你爹我啊,真是的,还封口!”

李小婵也不理会李名远的嘟囔,只是将书信交给李名远,眼见着李名远将书信稳稳地收进了怀里,还兀自不放心地叮嘱道:“爹,事关重大,您可一定得小心啊!”

“知道了知道了!”李名远不耐烦地嘟囔两句,见李小婵依旧一脸担忧地盯着他怀里的书信,这才又补了一句,宽她的心:“知府大人的事儿,爹哪里敢轻忽怠慢。”

就这一句话,安了李小婵的心。

李名远还指望着抱稳姚士卿这棵大树,一路飞黄腾达呢!那姚士卿交代的事儿,李名远自然是不敢有丝毫差池,免得得罪了姚士卿,断了自己的仕途。

第六十二章 西川府农监

“行了爹,我相信您!”李小婵念及此,轻松地一笑,亲自送李名远到了院门口。

直到李名远的身影消失在不远处的屋角后,文娴才如梦初醒似的惊呼道:“哎呀!我给昨儿个晚上就给你爹做好的包子还在锅里呢!忘了给他带着路上吃了!”一副像是发生了天大的事儿的样子。

李小婵被文娴白白地惊吓了一次,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干脆扭身直奔灶房,用筷子夹了两个肉馅儿分量特别足的包子,盛在碟子里,端到自己屋里享用去了。

文娴眼见着自己为李名远特制的,连自己都舍不得吃一口的包子,一转眼就被李小婵抢去了两个,有些心疼,想要开口劝阻。然而一想到,将来自己和李名远还指望着李小婵嫁给姚怀礼,一家子好跟着吃香喝辣的呢,文娴便忍痛盯着碟子里的俩包子,什么都没有说。

反正肉包子还剩好几个,都在灶房里给李名远留着呢!等李名远回来再热给他吃,也是一样的。文娴心里自我安慰地想着。

谁知,李名远这一去就是一整天,文娴给他留的肉包子,最终全都进了李小婵的肚子里,这让文娴心里堵着一口气,却又不得其口而发,只得一整天都冷着一张脸,向李小婵表达自己对她抢食行为的不满。

反正美美地填饱肚子就行,李小婵才不在意文娴的脸色呢!

文娴这厢正为李名远没能吃上肉馅儿饱满的包子而生闷气,又哪里知道,李名远正在姚士卿家里,享受着一桌子的山珍海味。

当然,山珍海味只是忍不住大快朵颐的李名远的评价,其实也不过是鸡鱼肉蛋之类的晕菜各自都上了一份,另外又加上两份清炒时鲜蔬菜,还有一份素菜汤。而吃饭的人除了李名远,还有姚士卿一家子五口人,并幕僚廖云清,一共七人。

这样算下来,一人一菜,菜色并不算得多么丰富。毕竟,姚士卿一向是主张勤俭持家的。

吃饭的时候,姚士卿不过随便和在座的人说些家常话,未提政务,因为还有刘氏和姚馨两个女眷在场。

李名远虽然见了美食很是嘴馋,又在姚士卿刻意营造的轻松氛围下,基本没怎么停下筷子,但还是偶尔有一两次,觉察到了刘氏向他投来探究的目光中,有着明显的不喜。

李名远一向觉得,男人的事,女人家插不上手,所以虽然被刘氏盯得有些发毛,却并没有放在心上,反正,他只要讨得姚士卿的欢心就行了。至于刘氏,女人而已,成不了大事。

这么想着,李名远倒是从头至尾都吃得开怀。

饭后,姚士卿令李名远等人到书房谈正事,留下刘氏和姚馨收拾。

李名远屁颠屁颠地跟着姚士卿去了书房,丝毫没有注意到他身后,刘氏眼中愈发明显的厌恶。

“娘,王梅香说的话,我看是真的!”待到姚士卿等人走远,姚馨嘟着嘴巴嫌恶地说:“吃饭的时候,那李名远一直努力地讨好爹和大哥,跟个哈巴狗儿似的,分明是想要高攀咱们家!他以为几根黄瓜、几个番茄,就能……”

“行了!”刘氏收回目光,淡淡地打断姚馨的怨怼,先打发了伺候的春儿和细柳将碗筷碟子收拾到厨房去,才又私底下训示道,“女儿家的,少说这些不得体的话,记住你的身份。你可是堂堂的知府小姐!那王梅香,你没事儿逗着她玩一会儿行,可别受了她的蛊惑。你爹和你哥哥们,都不喜欢她,你以后少跟她来往。”

姚馨嘟着嘴巴,上前挎住刘氏的胳膊,撒娇道:“娘,馨儿知道的~馨儿这不也是为了大哥嘛,怕他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乡下人给骗去了!您就放心吧,那王梅香,我只不过是没事儿逗着她玩儿罢了,顺便也打探些消息。”

刘氏点点头,弯下腰,笑着捏了捏姚馨粉嫩的脸颊,温言道:“娘这都是为了你好。你比娘命好,生下来就是一个尊贵的娇小姐,你可得自己珍重。这女儿家有了好身份还不够,还要有好名声,将来才有好前程。娘啊,不知道有多羡慕你呢!”

姚馨郑重地点点头,说:“娘,馨儿都知道的!我一定会努力做个合格的贵族小姐,给娘和爹争光的!”

刘氏满意地点点头,轻轻抱住姚馨,眼神一片冷冽,她自己苦了半辈子,一辈子都被一个死人和身份压着就算了,她的儿女,是绝对不能再跟她一样吃苦受累的!

若是刘氏知道,姚士卿找李名远来所为的大事,就是提拔李名远做整个西川府的正职农监的话,只怕是会气得吐血吧。

“什么?!大人您,您是说,我要升职啦?!”李名远太过激动,一时都忘了尊卑礼数,在姚士卿面前自称为“我”,结结巴巴地问:“从今后,我要做整个西川府的农监了?!而且,还是正职,不是代理了?!”

姚士卿笑着点点头,亲切而满含壮志地说:“本官希望,名远你能够将整个西川府的农业一事打理好,让西川府成为整个大夏的‘第一府’!”

一听姚士卿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名字,李名远更是激动得难以自已了,难道说,在姚士卿的心里,自己已经和他的心腹廖云清一个级别,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了?!

这么想着,李名远当即双膝一软,跪在地上,朝着端坐在书案后的姚士卿激动地叩首谢恩:“多谢大人提拔!多谢大人提拔!名远自当全力以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辜负大人所托!誓要将西川府打造成咱们大夏的‘第一府’!”

姚士卿自然是慌忙起身,要绕过桌案,亲自扶起地上的李名远。

立在李名远身旁的廖云清会意一笑,率先弯腰,伸手扶起兀自激动得有些发抖的李名远。

“名远,此事非同小可,可不是立两句誓言就能做到的。”姚士卿正了正脸色,肃然道,“本官希望,你能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第六十三章 论朋友

李名远一心激动地想着今后的飞黄腾达去了,哪里注意到了姚士卿话里的劝诫,只是一个劲儿壮志豪言地立誓。

姚士卿见状眼色暗了暗,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反正他一开始,也没有真的指望李名远能干出什么政绩来,他只是需要一个听话眼线帮他盯着最为重要的农事,也需要打着重用李名远的名号,让李小婵好施展拳脚。

“对了,大人。”激动了半天,李名远终于想起了临行时李小婵的殷殷嘱咐,忙不迭地掏出怀里的书信,恭敬地递给姚士卿,说,“这是小女让下官捎来书信,说是一定要亲手交给大人。”

还未正式赴任,李名远的官腔倒是打得十分顺溜了,已然在姚士卿面前自称为“下官”,就是廖云清跟随姚士卿多时,得到重用,也未敢如此自称。当然,廖云清本身只是幕僚兼随身师爷,并未真的在衙门领了职,也当不得一个“官”字。

书房里的其他人闻言,都只是笑,一向熟知李名远的品性,他们倒也并未多言。

姚士卿扬扬眉,不以为意地接了过来,顺口问了一句:“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李名远忙回道:“这个下官就不知道。小女特意封住了信封,想来是什么秘事,想要要是单独告知大人。下官不敢妄自拆阅。”

一番话既点明了信的重要性,又表了忠心,李名远自己想来,都十分自得。

书房里的人一听,却都为细思李名远的话,都一心扑在了书信的内容上,急切想要得知。

姚士卿面色顿时郑重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拆开书信,还未展开书信,就先看到了一张图纸。忙展开图纸,一看上面的房屋和旁边的小字批注,姚士卿顿时喜上眉梢,一个劲儿地赞叹道:“好啊!好啊!果真是个好主意!”

廖云清等人闻言都凑了上来,看了看图纸,个个眉眼带喜。

只有李名远一个人不敢凑上去挤着看,也不知道李小婵在书信里写了什么,心里急得就跟猫抓似的。

姚士卿又展开书信,浏览一遍,笑道:“名远啊,你这就回去告诉小婵,这件事本官一定会尽快吩咐工匠去做的!试验田和瞻远院也已经收拾出来,等到工匠齐备了,你让小婵过来看一看,还有什么要改进的。”

李名远虽然听得稀里糊涂,一心想要探知书信的内容,但是听到姚士卿话里明显的逐客令。李名远虽然觉得,如今的自己在姚士卿面前荣宠正盛,却也不敢违逆,只得拱手告辞了,想着回家即刻询问李小婵便一切都知晓了。

怀揣着疑问,李名远一路疾奔回家,抓住准备回屋睡觉的李小婵,劈头盖脸地问:“你到底在书信里说了什么?!我走得急,都忘记问了!为什么知府大人看见了之后会那么高兴?!”

“知府大人都说什么了?”李小婵闻言,一脸惊喜地问。

“知府大人说工匠他会找的,说什么试验田和什么院的也收拾出来了,到时候一切齐备了,你就过去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李名远噼里啪啦把姚士卿的交代说完了,又急着问道:“你快说说,你信里究竟写了什么?”

李小婵也没打算瞒着李名远,但是说细了又怕李名远缠着她问东问西的,便粗略地答道:“就是杂交育种那些庄稼地里的事儿。”

果然,李名远一听跟种庄稼有关,就没了兴致,转而一脸喜色和炫耀地说道:“对了小婵,你知道上回廖云清说的大事是什么事?”

李小婵敏锐地抓住“廖云清”三个字,诧异李名远竟然直呼其名,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人前人后都尊敬地称呼其为“廖先生”。

“什么大事?”李小婵顺着李名远的话茬问。

“快快快,快把你娘也叫出来,让她也一起高兴高兴!”李名远却没有立即回答李小婵的问题,反而朗声招呼起文娴来。

一早听见李名远的声音,已经睡下的文娴早就穿衣起床了,李名远这边一招呼,她就推门出去了。

“哎呀,你可算是回了!怎么耽搁了这么久?”文娴忙紧几步赶到李名远身边,一脸担忧地问。

“这回可是天大的喜事儿!”李名远一手推着文娴,一手推着李小婵,欢欢喜喜地进了屋,这才揭秘道:“我,李名远,从今天起,就是整个西川府的农监了!而且不是代理,而是正职!是正正经经地在衙门过了文案的!”

李小婵和文娴一时都愣住了,半晌才都欢喜地问:“真的?!”

文娴是打心眼里替李名远高兴,觉得骄傲,又自高兴地觉得今后荣华无限。

李小婵是想着一荣俱荣,她想要施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来,少不得李名远捞个露脸儿的职位。

“当然!”李名远一脸自得,“就连月俸,都涨了二两银子呢!”

“涨了二两银子?!”文娴开心得都合不拢嘴了,“那岂不是整整三两雪花银了?!这一年攒下来,就有三十六两银子呢!真是一笔天大的财富!谢天谢地,老天爷可算是开眼了!咱们一家,今后有好日子过了!”

李小婵翻了个白眼,泼了文娴一头冷水:“是吗?那娘算算,爹做了这么久的代理农监,攒了多少银子。”

听李小婵这么说,李名远和文娴顿时都傻了眼,李名远为官几月,俸银加上姚士卿的赏赐,拢共也得了十两余银子了,但确实没攒下什么钱。因为月俸一发,赏银一到,立刻就被蜂拥而上的狐朋狗友给败光了。

李名远念及此,顿时有些赧然。

“爹,您的那些朋友,有几个是真心跟您交好的?”李小婵趁机说道,“您先前因为错信红姑,得罪何氏的时候,他们可曾有谁帮过你?您被王梅香设计毒打的时候,他们还不是作鸟兽散,谁又曾对你施以援手?您倒霉的时候,他们忙着撇清关系;现在您发达了,他们就忙着来讨好,妄图分一杯羹。这叫什么朋友?!”

第六十四章 横祸

李名远嗫嚅了半天,勉强硬气道:“总归,这些都是爹的私事,那些人也都是爹的朋友,那就是你的长辈。长辈们的事儿,你一个女儿家怎能妄议。”

看着话里的意思,并不愿意放弃这些酒肉朋友。

李小婵琢磨着,李名远也未必有多看重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只是禁不住那些人阿谀追捧,又一向爱面子好显摆,这才被人利用了去。

不想李名远将来再将好不容易赚来的家财败光,李小婵只得下了一剂猛药,道:“爹,知府大人何等精明,自是不用我说。他如今肯重用您,那是咱们祖坟冒青烟,万年难得的大幸事!若是他知道您正是被那些小人迷惑,不知道这西川府农监的位置,您还能做得稳不。”

见李名远面色似有松动,李小婵又加了一把劲儿,道:“再说了,那些人巴结爹,除了想要分用您的银子,未必就没有借由您接近知府大人的意思。这样敞亮的前程,又有谁不惦记着呢!”

果然,李小婵话刚落音,李名远神情立马就变了,一片肃然和坚决。

“小婵放心,好人歹人,爹还是分得清楚的,心中也早有打算跟他们断绝来往了。这段时间,爹不过是在考验他们而已。既然他们不仁,爹也就没必要独守着这道义了!”李名远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李名远可以忍受那些人来分自己的银子,可以冒着被姚士卿轻看的风险偶尔跟他们来往,却绝对不能容易他们觊觎自己的职位!

那是自己面子!他李名远这辈子,除了填饱肚子活下去,天大的事儿就是面子了。

当下,得了李名远保证,李小婵心里安然,便又说了两句恭喜的闲话,自去回屋睡觉了。

李名远和文娴两人,自是激动得半宿没睡。

第二天一大早,李名远吃了早饭,拾掇好自己,就走马上任去了。这也是为了在姚士卿面前,博得一个勤勉的好名声。

为了支持李名远的工作,姚士卿特意吩咐了姚怀瑾陪同李名远到周围的各个村子视察情况,免得李名远一个人镇不住场子,反而坏事。当然,后面的担忧,姚士卿自是不会跟李名远说的。

所以李名远未直接巡视村落,却先去了衙门,等待姚怀瑾一起出发。

直待到天日升三竿时,姚怀瑾才匆匆到了门房处,对着等得焦急的李名远歉然道:“李先生,实在是对不住,因为家父有些事需要帮忙,我才不得已耽搁了这么久,万望你莫怪。”

李名远虽有正职,又在衙门里过了文案,但到底是小官,在府衙里称呼他为“大人”不合适,称呼“农监”又过于见外,是以,姚怀瑾依旧如前称呼其为“先生”了。

李名远白白地干等了半个上午,又想着姚怀瑾说不准哪一会儿就出来,也没费工夫去客厅等着,硬实熬在门房处,心里当然有怨。

但就算是有怨,李名远也不敢对着姚怀瑾发泄,当即笑着恭敬地说了几句“不敢当”之类的客套话,就和姚怀瑾二人,直奔最近的小康村去了。

小康村的村长,是村里的大户康有为,他家几乎占了全村一半的土地。这个村长康有为比较特别,不是衙门任命,而是由村人推举出来,再正正经经在衙门里备过文案的。

而能得村人推举,康有为本人自是名声不错,平日里照拂佃户不说,遇到灾荒年岁,还时常搭粥棚赈济。甚至于,为了村里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他还出资建了一所蒙学,自己出钱付了先生束脩,请他们任教。就连康有为自己的儿孙,打小也都在蒙学,跟其他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

当然,村里人也知感恩,有儿孙送去蒙学的,总会尽自己的能力,交上一份学费。

这也是姚怀瑾第一站,就选择小康的原因。

年届花甲尚且精神矍铄的康有为,一得到下人的禀报,就脚下生风地冲出门去,硬是在姚怀瑾和李名远到达客厅之前,赶上了二人,又十分恭敬地将二人迎了进来。

三人互相见了礼,各自落座。

“康先生。”姚怀瑾十分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