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后。”进来的是太平公主,大唐后宫的又一个传奇。
太平的年龄和婉儿差不多,而且与婉儿一样,她同样具备让任何人都难以忘怀的美貌,只是相比起婉儿,她要快乐得多,她生于皇家,是武后唯一的女儿,因此,每个人都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此时的太平是不懂政治的,只是对母亲无比的崇敬。
武后睁开了双眼,眼中满是怜爱之色。
太平在武后靠卧的宝座边上坐了下来,武后也并不生气,大概她们都已经习惯了太平如此的做法。
“母后,您在想什么?”太平眨巴着双眼,俏皮的问道。
“我在想,太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们太平找一个英俊潇洒的驸马。”武后半带玩笑的说道。
“母后。”太平一副小女孩固有的羞涩之态,倒将武后逗得大笑了起来。
“说吧,来找母后究竟为了什么事?”武后轻轻的用手梳理着太平的长发,问道。
“没事啊,只是三位哥哥都忙得紧,没时间陪我玩耍,所以就来陪母后你解解闷了。”太平乖巧的答道。
“是吗?”武后将身子坐直了少许,问道:“那他们都在忙什么啊?”
太平想了想道:“贤哥哥忙着注释《后汉书》,显哥哥则一直呆在自己的府中,旦哥哥倒是没事,可他总是喜欢说我胡闹,我不喜欢跟他玩。”
二人正说话间,守门的宫人徐徐走了进来,躬身禀道:“娘娘,郑氏到了。”
“宣她进来。”
“是。”
宫女出去之后,武后对太平说道:“太平,母后现在有事,没时间陪你,你先回去好不好?明天母后再陪你一同去游太液池。”
“不好。”太平摇头,但随即又笑着问道:“母后,这个郑氏到底是什么人啊?您为什么要在紫宸殿见她,还要让我回避?”
“太平,别问这么多。”武后故作严肃的说道。
太平伸了伸舌头,不再说话了。
“好了,去吧。”武后柔声说道。
因为当年武则天为了彻底打压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势力,亲手杀害了自己尚未满周岁的女儿,武后为此很是悲痛,于是,当太平出生的时候,她便坚持认为,这是老天将她当年失去的女儿又还了回来,对太平也就格外的疼惜了。
她之所以不愿让太平听到她和郑氏即将开始的谈话,也是不想让她知道自己曾经亲手缔造的死亡,她想给太平一个美好、无血腥的青春。
第七章 母后是爱你的
太平见母亲的神色渐渐严肃了起来,因此不敢再说什么了,起身,向武后请了安,便退下了。
太平很少见过武后发脾气的样子,但就是那仅有的几次,却已让她终身难忘了,那几次都和她的哥哥弘有关。
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她们是萧淑妃的女儿,因为淑妃和武后的过节而一直被幽禁在了宫中,弘坚持让武后放了二人,一度致使他和武后的关系变得紧张了起来。
虽然最终武后允许了两位公主的婚配,但心中对弘却有了很大的不满。
武后训斥过弘很多次,那时尽管太平尚不满十岁,但也已隐隐担忧起了弘的未来。
太平最后一次看到母后发脾气,是她十岁的时候,那天,太平刚走进武后的寝宫,就看到了武后正在训斥着弘,而弘也声嘶力竭的细数着武后的罪行。
“母后,如果可以,我宁愿不要做你的儿子。”这是弘最后说的话。
武后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了起来,眼前的儿子是她最疼爱的人,说出这样的话,让她情何以堪。
武后痛苦的闭上了双眼,再次睁开的时候,已经变得绝望了起来,她说:“弘,相信我,母后是爱你的,是你让母后回到了你父皇身边,可是身在帝王家,你应该清楚,有些事母后非做不可,原谅母后,母后真的是爱你的。”
弘强忍着哭泣的声音,努力点了点头,他也渴望那满是权利的朝堂,所以他明白他母亲的想法,亲人和仇人往往就是那么一线之间的距离。
弘起身,没有行礼,缓缓向殿门的方向走去,在经过太平身边的时候,他凄楚了笑了。
“弘哥哥。”太平轻声的呼唤着,想留住弘远去的背影,可弘还是一步一步的消失在了大殿外。
弘出去的时候,武后终于再也忍不住,重重的倒在了华丽的宝座上。
年仅十岁的太平还不能完全理解武后的说话,可看到母后如此的伤心,也已暗中猜到,这个森严的大唐皇宫中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太平走到了武后身边,用手轻轻的拉着武后的手臂,想给她些许的安慰,武后淡淡的问道:“太平,你说母后是不是错了?”
太平摇头道:“母后没有错,是弘哥哥不听母后的话,母后训斥他也是为了他好,母后,你就不要难过了。”
“是啊,我是为了他好,可是他却不能理解母后的苦心。”武后说道。
天空飘过了一朵乌云,遮住了大唐皇城的天空,殿内突然暗了下来,不片刻,便下起了雨来。
一个宫女匆匆跑进了寝殿,跪下,半带哭腔的说道:“皇后娘娘,不好了,太子他,他自尽了。”
听到宫女的说话,武后变得面无表情了起来,只是两行泪水无声无息的划过了她略显沧桑的脸颊,而太平却放声大哭了起来,道:“不会的,弘哥哥不会死,他刚才还在这儿同母后说话,母后,是不是?弘哥哥不会死的。”
那是太平最后一次见到李弘,他躺在空旷的大殿上,胸前插着一把纯白的匕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却伴随着两行尚未干涸的泪水。
鲜血已经停止了流淌,在他的胸前绽放成了一朵绝美的牡丹,红得刺人眼目。
太平想起了李弘脸上最后出现的那抹凄楚的笑容,想起了武后最后对李弘说的那番无奈的话语,它们的融合,让年仅十岁的太平也有了犹如身堕冰窖的寒冷。
第八章 紫宸殿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太平都没有再走进过武后的寝殿,只是她却并不恨武后,那个始终是最关心自己的人,不去,只是不知该如何面对。
但太平终究还是个孩子,武后并未花太多的功夫,就让她的脸上从新露出了笑容。
从此之后,武后和太平都刻意回避着弘的名字,一直到现在,亦未改变过。
太平回过神来,方才发现,自己离紫宸殿已经很远了,停下了脚步,想了想,又走了回去。
和她的哥哥贤一样,太平骨子里始终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她从后院进入了紫宸殿,趁着武后不注意,偷偷躲在了一块帷幔后,探头望向了殿中。
武后依然高坐上方的宝座,只是身子已经坐直了,看上去无比的威仪,在殿中躬身站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女子,穿着老宫人的粗布衣裳,低垂着头,看不到她的脸。
“你就是婉儿的母亲?”武后明知故问道。
“是。”女人的声音很温柔,却带着丝丝的寒意。
武后看了一眼左右,宫人们随即便鱼贯着退了出去,于是,整个大殿便只剩下了武后和郑氏,还有那躲在帷幔后的太平。
武后走了下来,在离郑氏不远的地方站定,道:“你生了一个好女儿。”
郑氏不明白武后这话的意思,慌乱的跪了下去,但声音却很平静,道:“娘娘,如果婉儿有什么地方冲撞了娘娘,还请您宽恕她,她还小,不懂事。”
武后拉起了她,郑氏缓缓的抬起了头,太平终于看清了她的脸,那是一张略显沧桑的脸庞,但从她精致的轮廓看来,年轻的时候,她一定也是个美人。
武后道:“你不用紧张,本宫只是实话实说而已。本宫先后见过婉儿两次,两次她都给本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不到即使身在掖庭,你也能培养出如此聪慧的女儿,本宫真的很佩服你。”
见武后此话说得真诚,郑氏的心也放下了少许,但还是谦逊的说道:“奴婢只是在没事的时候,教她习得了几个字而已,是娘娘您抬爱了。”
武后淡淡的一笑,道:“是否抬爱,往后便知。本宫想将婉儿带出掖庭,留在紫宸殿来差遣,你意下如何?”
郑氏犹疑了起来,武后的目光却尖利如刀。
“娘娘,婉儿从小身在掖庭,对宫中的规矩尚不清楚,如果贸然让她到紫宸殿侍奉,恐怕会惹娘娘烦忧。”郑氏委婉的推脱着。
婉儿?太平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她不明白,为何一个小小的掖庭婢女会引起母后如此大的兴趣,而她的娘明知女儿有走出掖庭的机会,却又不愿,好奇怪的两个人。太平微微皱起了眉头。
“放心吧,本宫自会好好的调教于她,难道你怕本宫调教不好,辱没了上官家的名声?”武后话锋一转,这才是她单独召见郑氏的真正原因所在,否则的话,要带一个小小的婢女出掖庭,她又何须征询他人意见呢。
“娘娘…………”
郑氏还想说什么,武后已抢先说道:“本宫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当年你们上官家是被我下令灭门的,那是因为上官仪蛊惑皇上,想要废了我,可我到底尊重他才学过人,不忍上官一门就此消逝,所以留下了婉儿和你的性命,你担心婉儿到了我身边,我会为难于她?”
郑氏不答,但眉宇间却已给出了答案,武后所言,正是她之所想。
第九章 承诺
武后和郑氏在担心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关于上官仪等人的死会不会影响婉儿今后的人生,武后需要婉儿为她清理朝堂,却又怕她成为自己身边的隐患,而郑氏虽渴望报灭门之仇,却怕婉儿年少气盛,反而害了自己的性命。
片刻沉寂之后,武后说道:“接婉儿出掖庭是已定的事实,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未来的隐患一一拔出掉,你说呢?”
郑氏似乎明白了什么,淡淡的问道:“你要我怎么做?”
武后看了一眼空旷的紫宸殿,然后转向郑氏,道:“现在知道关于上官仪煽动皇上废后,被我处死的人,已经都不能再开口说话了,除了你。”
“你要我死。”
“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武后肯定的答道。
郑氏没有说话,她爱婉儿,因此尽管在掖庭生活了十四年,她都没有向婉儿提及过关于上官家族和武后的恩怨,她不想婉儿有事,希望她能快乐的生活,可是命运偏偏让武后遇到了婉儿………………
郑氏不怕死,从走入掖庭的那一刻,她已经接受了死的宿命,更何况,现在她的死还能换来婉儿未来的幸福,只是,婉儿的未来真的能幸福吗?
“你犹豫了?”武后探寻的目光紧盯着她的双眼,她知道,她在等一个答案,一个能令她满意的答案。
“其实从走入掖庭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有再想过能活着,我可以为了婉儿死,因为她是我唯一的女儿,但是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我要婉儿一生平安。”
武后看郑氏的眼光渐渐变得柔和了起来,还带着些微的钦佩,不过心中的决定却不曾改变,她始终是属于朝堂的。
“我答应你。”武后说道。
“记住你的承诺。”郑氏转过身,缓缓走出了紫宸殿。
看着郑氏决然离开的背影,太平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哥哥弘,太平记得,弘走的那天,他的背影也是这么孤独和决然的,而他们所面对的,都是她的母亲,那个高高在上的女人……………武后。
武后的目光一直目送着郑氏远去,方才回过了头,原本复杂的表情却在这一刻凝固了下来。
帷幔前,太平冷冷的站在那里,这是武后从未见过的太平,冷得让人心生惧意,连武后也不能避免。
“太平。”武后艰难的开口,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说下去。
“母后,您又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太平的声音同样很冷。
武后走近了太平,拉起了她的手,道:“太平,你还小,有些事情你还不懂,尤其是关于朝堂的事,母后这么做也是为了你们,你想想,如果母后不再是皇后,那么现在坐在东宫里的就不再是你的哥哥贤,而义阳和宣城两位公主的命运恐怕就是你最后的归宿了。”
“可是,母后,我不想看到你双手沾染那么多无辜者的鲜血,太平真的感觉很害怕,我怕它们有一天会变成利刃,刺进我们的心脏。太平不想死,也不想母后您死。”太平哭泣道。
武后将太平拥入了怀中,安慰道:“母后不会死的,母后也不会要你死。”
太平点着头,隔了片刻,方才低声的问道:“母后,弘哥哥为什么会死?”
武后的身子微微的震了震,对于弘的名字,她们已经很久不曾提及过了,太平为什么会突然问起弘,是她开始怀疑自己了吗?
第十章 死亡
“母后,弘哥哥到底是怎么死的?”太平又问了一次,稚嫩的声音带着微微的颤抖。
武后答道:“弘是自杀的。在太子宫空旷的大殿上,那天你也看到了。”
“可是,弘哥哥为什么要自杀?”
弘为什么要自杀?武后的心突然痛了起来,不过那毕竟已经是过往了,而眼前她要做的,是为太平找一个能接受的理由。
“因为他适应不了这个朝堂。”
太平的脸离开了武后的怀抱,看着武后,道:“母后,你为什么要骗我?”
“太平,你在说什么?”武后惊恐的问道。
此时的太平却显得格外的镇静,道:“弘哥哥自小就生于朝堂,和其他三位哥哥一样,他们一出生就注定了要与朝堂相伴,他又怎会适应不了那里呢?母后说他的死,是因为适应不了朝堂,大概是适应不了有母后您的朝堂吧?”
这些话从太平口中说出,的确让武后震惊不小,看来这个朝堂还真是催人迅速成长的地方。
“太平,母后累了,你下去吧,关于你弘哥哥的事,母后不希望你再提,记住了吗?”
看着瞬间老去的武后,太平也不忍了起来,她只是想知道一个真相,即使她的母后承认了弘是因她而死,她也不会怪她的,在她的心中,武后就是一切,是她的信仰。
她爱她的母后,就像她的母后也爱着弘一样。
偌大的紫宸殿终于只剩下了武后一个人,殿外大树的枝桠上有鸟雀飞过,惊醒了这里的宁静,却使武后显得更加的孤独了起来,但她却在笑,为即将到来的婉儿,也为未来大唐的命运。
掖庭。
郑氏并未将与武后见面的事告诉婉儿,既然婉儿的命运注定要和武后相连,那么她不想再给婉儿和武后之间多添一份仇恨,就让一切都沉没下去吧。
婉儿很快便发现了母亲的异常,她很少说话,只是会盯着婉儿看上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是想要记住些什么,可当婉儿看向她的时候,她又会很快将视线移开,婉儿想问,却知道母亲的脾气,如果她不说,再问也是徒然的。
婉儿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神色也渐渐变得焦虑了起来。
终于那个时刻还是来临了。
那天的掖庭,无风,安静得令人窒息,吃过晚饭,婉儿便去了太液池,那里的荷花已开了不少,晚风拂过,让人心旷神怡,现在整个的掖庭都知道婉儿即将去往紫宸殿侍奉,因此大家都不会为难她,很多地方都可以任由她出入了。
太液池的荷花和通往掖庭的池塘的荷花是不一样的,这里的荷花要开得肆意得多,大朵大朵的荷花随风而舞,跳着令人艳羡的舞蹈,相比起掖庭,婉儿更喜欢这里。
婉儿在太液池边一直待到太阳下山方才回去,刚走进掖庭,便看到了很多人围在自己和母亲居住的小屋外,指指点点的,似乎是在议论着什么。
婉儿推开围观的人群,不禁怔在了原地,逼仄的小屋内,一条三尺白绫悬挂在梁上,上面的人正是自己的母亲。
郑氏走得很安静,穿戴得也很整齐,头上还插上了一朵金色的珠花,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她终于从这晦暗的掖庭中解脱了。
第十一章 新坟
从母亲的神情中,婉儿看出了她的坦然,只是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死去,自己即将走出掖庭,等着自己的或许就是无尽的荣耀,为什么母亲不愿与自己分享这一切呢?
泪水划过了婉儿的脸颊,只是她却没有哭出声来,隐忍的痛楚让她的心一阵痉挛,差点便晕了过去,幸好旁边有人扶住了她,才让她勉强稳住了身形。
在掖庭,这样的死亡并不罕见,平均每个月都会上演好几次,只是婉儿不曾料到,有一天这样的死亡会在她母亲身上重演。
两名宫人用布将她母亲的尸体包裹了起来,然后抬着,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小屋,她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婉儿显得很平静,她将痛楚深深的埋藏在了心底,尽管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死,但是她知道,母亲一定是希望自己能快乐的。
婉儿看着母亲被抬出了掖庭,她就一直这样站着,忘记了痛楚,也忘记了时间,周围的人们已经渐渐的散去了,在她们看来,这只不过是掖庭的又一次落幕而已,其他的,她们无暇去想。
婉儿终于重重的跪了下去,任由泪水肆意的滑落。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小宫女走了过来,在婉儿身边停下,躬身道:“婉儿姑娘,皇后娘娘有请。”
婉儿未动,小宫女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