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沉鸾孽-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期:2013…12…09 14:44

坠娘似笑非笑地勾了勾唇角:“他终於死了。”这一声端得有些轻叹之意,而後逐渐变得哽咽,又重复一遍:“他终於死了……”

坠娘单手捂着双眼,似是被那烛火刺了眼,悄无声息地哭泣起来。

臣暄看着坠娘剧烈耸动的双肩,心中却是悲哀与死寂。他想起了父皇临终前的那句话“不要像我和坠娘一样”。

臣暄死死攥紧手中的明黄绢帛,若不是此物,他只怕自己立时便会一剑结果了坠娘。他看着她,直至她终止了哭泣,才冷冷反问:“哭完了?”

坠娘抬手拭泪,瞬间已恢复了平静神色,低低道:“求殿下给我一个了断。”

“了断?”臣暄冷笑:“你想如何了断?”

坠娘微阖双目,面上一派视死如归:“属下是镇国王府家奴出身,犯上弑君,罪不可赦,但凭殿下处置。”

“你想去陪葬?你想赎罪?”臣暄冷道:“容坠,可没这麽容易。”

坠娘并无惧意,却是笑了:“宗人府有千般手段可令人生死不能,属下愿一一尝试,绝无二话。”

“绝无二话?”臣暄莫名地大笑起来,赤红着双目道:“是你自己说的,绝不二话。但愿看了这样东西,你还能如此。”言罢右手一甩,已将那道明黄绢帛撂在坠娘面前。

“殿下若要处置属下,只消一句话便可,何至於拟出一道旨意,属下受宠若惊。”坠娘面无表情地说着,打开眼前绢帛就着微弱烛光细细看去,只一眼,已是痛不欲生。

牢狱之中忽然想起凄然的喊声,夹在着莫名的悲痛,在这宗人府大狱之中来回响彻,经久不散,令闻者动容。

唯有臣暄,充耳听闻坠娘痛彻心扉的哭喊,面无表情,不悲不戚。他看着坠娘跪坐在地上,攥着圣旨撕心裂肺的模样,那杀父之仇所带来的巨大恨意忽然在刹那间消失於无形。

这是怎样一段孽缘,纠缠了二十馀年,令父亲与她相爱相杀。今日,终是到了完结之时。

“这是父皇留下的遗旨,无人可悖逆。容太妃,待父皇葬入帝陵之後,你便可进序央宫安享晚年。”臣暄曾将这道旨意看过数遍,如今已能平静地道出:“拟旨的日子是今年三月,那时父皇便猜到你要动手了……”

然而坠娘只是一味凄厉地哭喊,臣暄仔细辩听,才听出她口中反覆喊着的两个字是“王爷”。

臣暄不愿在此多呆一刻,更不想听到坠娘的哭喊与悔恨,便转身往牢门处走去,边走边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容太妃!”他狠狠咬出最後三个字。

坠娘却死死将圣旨护在胸口,凄然地请求道:“殿下杀了我吧!”

“杀了你?”臣暄双目更为赤红:“我的确是想杀了你,千刀万剐也不解恨。但是父皇下了旨……还有鸾夙,若是她在,也不会同意的。”

臣暄强忍着胸腔中袭来的剧烈疼痛,冷冷道:“你以为你能轻易去死吗?你到了黄泉路上还有脸面见父皇吗?容坠,你应当好生活着,享受锦衣玉食,忍受三千繁华。这才是你的煎熬!”

臣暄沉稳地抬起右手指向坠娘,恶狠狠续道:“你若斗胆寻死,便是抗旨不尊,你那几个旧相好就等着挫骨扬灰吧!”

日期:2013…12…09 14:47

臣暄一脚踹开牢门,疾步而出。宗人府大牢之外,刑部和礼部已跪了一地,上至尚书,下至理事官,齐刷刷足有七八十人。

臣暄停下脚步,肃然地瞧着他的臣民,冷冷道:“好生照看容太妃,她若少了一根头发,两位尚书大人便自行摘下乌纱吧。”

*****

中天元年,五月初四,北宣太子臣暄继位为帝,改元“晟瑞”,取“日盛祥和”之意,时称“晟瑞帝”。

翌日,晟瑞帝臣暄颁下诏书,加封靖侯臣朗为骠骑将军,统掌兵权,并册封朝中几位重臣。此外,重提修建忠烈祠之事。

臣暄的想法很简单,修建忠烈祠丶为凌府翻案,本就是他曾答应鸾夙的事。当时进行得虽然艰难,到底还是有了进展。然而因着他与鸾夙去了一趟南熙,返回北宣後又遇上父皇遇刺之事,这件事便暂时搁置了。

如今,逝者已不可追,他唯有把握来者,极力践诺。这亦是他在宗人府大狱见过坠娘之後,更加坚定的信念。

无论鸾夙是否会回来,是否已离不开聂沛涵,他们绝不能重蹈上一辈的覆辙,再发生一次如父皇与坠娘那般,生离死别的悔恨与遗憾。

鸾夙,如若听闻他继位登基的消息,又会如何想呢?是心痛?是思念?是担忧?还是一听了之?

经过这重重打击,臣暄已然猜不准了。

第一次早朝,便在臣暄这复杂的心绪中,平稳度过。

*****

“圣上为何突然颁下旨意,册封微臣?”朗星在散朝之後单独求见臣暄,面上尽是不解之意。

“咱们兄弟二人私下相见,不必拘礼。朗弟还是唤朕皇兄吧。”臣暄一改白色衣衫,将一袭明黄龙袍穿得挺拔英武,宛如神祇:“你只是请求永不封王,并未说过不掌兵权。”

朗星一派为难之色:“微臣……”刚说出这两个字,他便看到臣暄不悦地挑了挑眉,只好改口道:“臣弟出身卑贱,掌了兵权难以服众。”

“此事你无需担心,”臣暄道,“虽说自古军权等同於皇权,可总要有个知事之人帮着打点。你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日期:2013…12…09 15:07

臣暄目光坦荡地看着朗星,将一片信任投射於他:“朕信你,也信鸾夙的眼光。”

提起“鸾夙”二字,两人皆沉默了。半晌,朗星才试探地问道:“还没有她的消息?”

臣暄摇头:“如今哪里顾得上……聂沛涵捂得很严。”

朗星不敢再问,怕加重臣暄初初登基的负担,只好硬将话题过度到政事上来,再问道:“皇兄下一步有何打算?”

臣暄闻言苦笑:“千头万绪,尚未理清。”

朗星有些吃惊:“那日在……在父皇榻前,皇兄不是很有把握吗?”

臣暄无奈地摇了摇头:“难道我要说我挑不起这担子,让父皇不能安心吗?”他用了一个“我”字,继续道:“你又不是不知我这太子是如何来的,不过是靠着兄弟们拚命,打来的而已。若说治国……我自小便没将心思放在这上面。”

臣暄说的是事实,他是作为镇国王世子长大的,从小所学,皆是身为人臣的行止。而他生性混世,况且年少时还轻狂风流。虽然後来跟着父亲举事,所听所学也都是如何打天下,而非如何治天下。

臣暄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所长。

身为臣子是他的强项,只因他真心崇敬自己的父皇;打仗也是他的强项,只因他从小在军中长大;更甚者,吟诗作对丶风花雪月亦是强项,那他从前用惯了的这种风流手段。

只是如何做一位明君,要如何独自面对这万里山河,在失去父亲臣往的指导之後,臣暄是迷茫的。

不是怕,而是迷茫。於治国,於爱民,他到底还是经验欠缺。他所擅长的,一直是带兵打仗,耍耍风流手段,亦或是在人前演演戏;最进一步,便是猜度人心,设下陷阱迷局。

可若为君,仅仅有这些能耐还远远不够,单就如何平衡这朝中关系,便是一门大学问。臣暄虽自负,到底也有这份自知之明。

只是北宣江山是他父子两人辛苦打下的,无论如何艰难,他都要咬紧牙关坚守下去。若是连北宣江山都丢了,莫要说愧对列祖列宗,他又拿什麽再去抢回鸾夙?

届时即便鸾夙愿意回心转意,他也给不起了。

想到此处,臣暄只得硬起心思,对朗星道:“如今唯有走一步说一步。这帝王滋味,也不是好受的。”

朗星闻言笑了笑:“若是皇兄想当个昏君,倒也容易得很。偏生皇兄想当一代明君,那便麻烦了。”

臣暄低首看着身上这一袭明黄龙袍,自嘲地笑道:“还真是穿不习惯。”

而然只这一句,朗星却又想起了什麽,敛去笑容,正色道:“皇兄,这几日朝中有不少人到我靖侯府上,打听你立後之事……”

(17点还有一章)

日期:2013…12…09 16:49

第107章:帝王情冢(一)

七日後,中天帝臣往出殡,葬入帝陵。翌日早朝之上,朗星的话得以印证。

礼部历来负责皇室选秀,此次也毫无例外地率先提及立後之事:“我大宣朝本就时值初立,民心不稳,如今先皇殡天,圣上登基,臣等以为,尽早立後丶充盈後宫乃是头等大事。”

臣暄并未做声。

礼部尚书有些尴尬地立在大殿中央,再道:“靖侯是圣上义弟,已然娶妻承嗣。弟如此,圣上乃是先皇独脉,更应开枝散叶。”

臣暄端坐在丹墀的御座之上,沉声道:“先皇殡天不足十日,张大人便迫不及待提醒朕充盈後宫,难道这便是礼部的知礼之事?”

礼部张尚书好似早已料到臣暄会有此一说,面不改色回道:“微臣以为,早日充盈後宫丶开枝散叶便是大礼,先皇在天有灵,只会更加欣慰。”

臣暄眯着眼睛尚未说话,臣往生前定下的几位辅国大臣便一一表态,恳请选秀立後。

“圣上已然二十有四,却内室虚空,膝下无嗣,此於礼不合……”

“圣上一日不立後,百姓便一日无母,其心惶恐,不利於国之安稳……”

“即便没有立後的可意人选,也应当先纳妃……”

“後宫空置,只会为有心人所猜疑……”

“古之有云,齐家治国平天下,若不齐家……”

……

一时之间,朝臣犹如事先商量好了一般,异口同声打开了话匣子,话题无一不指向同一件事——充盈後宫。

臣暄冷眼旁观着一众朝臣的呈请,沉默半晌又道:“先皇膝下只朕一子,我父子亲厚更胜常人。如今朕尚且处在热孝之中,诸位爱卿便提及立後之事,难道这是我大宣朝以仁孝治天下该说出的话吗?”

想是臣暄的语气不够威严,此刻尚有不知好歹的朝臣再次进言,道:“自古以来,天子戴孝,只有三月。选秀之事,从置办到秀女入宫,少说也要半年光景。如今圣上热孝在身,大可缩小选秀范围,不必铺张,给礼部三个月时间准备足以。届时圣上恰好出了孝,便可选妃立後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臣暄看在眼中,只冷冷一笑。这些人打的什麽主意,他自然清楚得很。无非是看他新皇登基,想要给他个下马威,顺便将一些女人送入後宫里来,好时时刻刻牵制於他。

日期:2013…12…09 17:22

然而眼下他初坐龙椅,却不能和这些大臣硬碰硬,搞砸了君臣关系。尤其是这当中不乏从北熙投诚而来的旧臣,当初臣家也曾许诺过他们官荫俸禄,如若此刻再因立後之事公然闹翻,落在有心人眼中只怕便会大肆加以利用,生出一场风波。

若此刻自己只是孑然一人,臣暄断然不怕得罪这些朝臣。可如今他先是北宣晟瑞帝,其次才是臣家子孙,便不得不时时刻刻将家国利益放在首位。这些个大臣,不仅不能得罪,且还要尽心笼络,否则自己不仅会被扣上“忘恩负义丶怠慢老臣”的帽子,国之根基,也会就此动摇。

更甚者,引起朝中动乱,民心涣散,令北宣初建的政权,毁於一旦。

如今最好的解决法子便是允下选秀之事,令公卿世家把适龄的闺女放入序央宫偌大的後宫之中。如此不仅给朝臣们吃了定心丸,短期内也不至於再闹出什麽不可调和的君臣矛盾,毕竟还要顾着後宫的脂粉堆儿。

这是那日与朗星商议後的最好办法,臣暄又岂会不知?

然而不知为何,他偏生不想让这些人如愿。

臣暄从御座之上起身,双手背负,在丹墀上缓缓踱着步子,心中的滋味十分莫辨。有意料之中的把握,有为人所迫的烦躁,有小心谨慎的斟酌,亦有心不甘情不愿的抗拒。

想从前他父子二人举事筹谋之时,不是没有考虑过“联姻”这条路子。程国公更是以麾下二十万兵马做嫁妆,为嫡女程初婷求得这桩姻缘。可当初即便是父亲臣往,也没有强硬表态必须要谁当儿媳,遑论如今父皇殡天,难道这些老臣自恃更有资格置喙他该娶谁吗?

只此一个早朝,便让臣暄深刻地体会到了君王并非绝对的权威。不仅要心系苍生和天下兴亡,且还要慎重对待前朝後宫的种种人际,更要顾全一个名声。

名声,名声……臣暄越想越觉烦躁,却又深知自己绝不能在初初登基便被诟病是个暴君,於是只得耐下性子,看向一直不发一言的朗星:“靖侯何意?”

朗星这才恭谨出列,禀道:“圣上与先皇父子情深,比之寻常人家还多了一份建功立国的艰难辛苦。微臣与先皇担着父子虚名,更能体会圣上的苦楚与孝心……”

朗星语调并不高亢,说出的话却是不乏铿锵:“想民间热孝三年,皇家热孝三月,以微臣了解,圣上怕是觉得三月光景已是短暂,恨不能如民间那般为先皇守孝三年。若是如今广为选秀,圣上必定寝食难安,即便今次立了後丶纳了妃,也会心有龃龉,与後宫不得安然相处。”

朗星这番话,臣暄并没有事先交代过。然而自己是个什麽想法,又在等着谁,这个义弟最是清楚不过。臣暄怅然地长叹一声,对着大殿之上道:“靖侯此言,深得朕心。”

礼部张尚书闻言,便也未再多说什麽,默默退入列内。倒是臣往生前册封的辅国大臣之一,太傅谭文再次进言道:“圣上对先皇的孝心,举国皆知。然而先皇只圣上一脉,圣上早日开枝散叶,才是对先皇的大孝。”

日期:2013…12…09 17:23

臣暄终是有些沉不住气了,冷冷道出一句:“诸位爱卿方才也说了,朕如今二十有四。难道不是时值壮年?还是诸位担心朕会英年早逝?没有子嗣送终?”

大殿之上立时窸窸窣窣跪了一地,所有朝臣异口同声地请罪:“微臣惶恐。”

臣暄看着一地下跪的大臣,怕自己有朝一日终究要受制於这种“跪谏”的方式,做个违心的皇帝。如此想着,便觉得心口有如压了几块大石,憋屈至极,却又不能公然枉费这些大臣的一番“苦心”,落下话柄。

臣暄心中气得几乎要掀翻御案,面上却还是强忍了下来,道:“诸位爱卿为朕着想,朕心领了。三月之後选秀立後,未免太过匆忙,朕也不想落个不孝之名。来年吧,一年之後,再由礼部着手此事。”

他唯有先退一步,将这件事押後一年,也好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去考虑。

臣暄此言一出,大部分朝臣还是认可的。其一,新帝没有抵过众臣的劝谏;其二,新帝终是松口允诺选秀;其三,各家尚有不够资龄的女儿,再过一年,便也够入宫年龄了。

这个推後一年的法子,实在皆大欢喜。

臣暄见众臣皆无异议,也没了心思继续早朝,便随意挥手道:“今日到此吧。无事退朝。”想了想又道:“靖侯留下。”

朗星本就是臣暄的义弟,兄弟两人有话要说也无可厚非,臣暄原想私下传召朗星,又怕被宫内的眼线看去,於是便大大方方地在早朝结束後公然留下他,这样一来旁人反而不会多想。

下了朝,臣暄便沉下脸色对朗星道:“你陪朕到御花园里走走。”

朗星情知臣暄此刻必定心情欠佳,便安慰道:“那些老骨头仗着资历老,自恃功高,皇兄不必放在心上。”

臣暄已然看得透彻,只冷笑道:“历朝历代,哪里没有几个迂腐的硬骨头,即便鸾夙的父亲也是……”说到此处,臣暄却住了口,没有继续再说下去。

不是因为非议了逝者,而是因为想起了那个远在南熙的女子。

朗星看着臣暄一张清俊容颜流露出的寂寞神色,犹如秋雨梧桐般有着无声的微痛。此时的臣暄,已不是初登帝位的年轻君王,他不过是失去心头挚爱的寻常男子。

朗星在心底轻轻叹气,收起了君臣之间的那份疏远,主动提到:“皇兄如今抽不得身,不如派我去一趟南熙吧,我早便想去会会聂七。”

臣暄沉吟了片刻,终是摇头:“如今我还没有准备好,你去了也是徒劳。”

“准备好什麽?”朗星有些不解。

日期:2013…12…09 17:26

臣暄却是摇头苦笑:“可她与聂沛涵在一起,便没人能说得准了。鸾夙很喜欢他。”他终是迈开脚步,顺着白荷池缓缓向南走,边走边道:“我与她最後相见,彼此仍在置气之中,也不知她如今气消了没有。”

这一句话,朗星无法代鸾夙回答。只怕自己如今给了臣暄希望,日後会教他更加失望。

“我此生最痛恨受制於人。从前在黎都已然受够了,没想到如今做了皇帝,还要如此受人胁迫。”臣暄忽然敛去了寂寞神色,憋屈地道:“连娶妻生子都要被人算计着!”

“身为帝王,有许多无可奈何。”朗星只能说出这一句安慰之语,再高深的,他也说不出来了。

臣暄好似是在寻一个出口,欲将今日早朝所受的郁闷尽数发泄出来。他停下脚步,蹙眉折下眼前一朵鸢兰,而後忽然转身返回来时之路,再不看这满园芳菲春色。

朗星连忙追上臣暄的步伐,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