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喜事-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老夫人拍着苏可言的手笑道:“自然是为了那你的亲事了,那皇家就是规矩再多,还不能让爹给儿子娶媳妇啊?”

苏可言闻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对了,娘,日子定了没有?”苏夫人问道。

“还没呢,这回都回来了,明儿我就打发媒婆说去,尽早地定下来。”

苏夫人点点头,六礼如今才过了一半,剩下的三礼,要赶在这一个月里办完了,着实是紧急了。

且说莲子的点心铺子里,只有两间屋,徐先生这么一来,杨氏只好将莲子的房间给收拾了出来,让徐先生过去住,而莲子,则与杨氏住了一间屋。

下午的时候,杨氏出去买了菜,做了满满一大桌子的好菜,正要准备吃饭的时候,忽然听到大门被人拍响。

“娘,你坐着,我去开门。”莲子将正要去起身的杨氏按下,自己解了围裙出去。

“莲子,快开门。”外面的人一边喊,一边将大门拍的山响。

“来了来了,还是这副德行。”莲子听是栗子的声音,忍不住说道。

将门拉开,栗子带着一身的寒气进了来。

她看着莲子咧嘴一笑,没有说什么,但是莲子却觉得,她这笑,怎么看怎么不得劲。

栗子进了屋,杨氏起身,上前将她脱下的大斗篷给接过去。

“好啊,娘,你果然偏心,做了一桌子的好吃的迎接莲子回来,都没有去叫我。”栗子一副生气的样子说道。

杨氏看向徐先生一眼,笑道:“让先生见笑了,这是我那三闺女。”

栗子这才注意到还有外人在。

杨氏说着话,又看向栗子,严肃说道:“还不快来见过徐先生。”

栗子见杨氏对这老者一副十分敬重的样子,只得上前施礼。

“徐先生是可言哥哥的恩师,要去咱们家住几日呢。”莲子说道。

苏可言的先生,看来身份一定是不低了。不过栗子不管是与谁,都是自来熟的性子,只是几句话,便和徐先生愉悦地攀谈了起来。

没去叫栗子来,的确也不是杨氏的疏忽,她本来想去叫的,但是又一想,栗子这些日子忙的什么似的,只怕是抽不出身的,因此便没有去叫。

徐先生听莲子说了栗子小小年纪,便有了如此大的一番产业,由衷地将她夸了一番。

杨氏在一旁听着,心里只觉得十分舒坦。

养了四个闺女,个个都是能干的,不需要人操心的。虽然她没有儿子,但是这四个闺女,哪个不比儿子强?

“还以为你忙得过不来呢,谁知道你能来。”莲子玩笑说道。

栗子闻言,点头:“确实是忙啊,春杏姐又偏偏回家了,差点忙死我。”

莲子诧异,不过年不过节的,春杏怎么就这时候回家了?不过仔细想了想,可不是,春杏的婚事,就是这个月的事儿了。

“春杏姐的好日子定在哪天?”莲子问道。

杨氏在一旁回道:“这个月的初十。”

今儿都是初七了,初十可不就是大后天?这个时候了,确实该回家待嫁了。

“你作为掌柜的,又是亲如姐妹,你给添了啥陪嫁?”莲子笑道,“要是添的薄了,少了,可是要被人说你抠门小气的。”

栗子闻言,一边吃着饭,一边说道:“我在离铺子不远的地方给她置办了一套两进的大宅子,还有她添嫁妆的四季衣裳全是我给出的,这还不行?”

这个的确是行,大大方方的,面上也有关。莲子心中正赞着栗子这事儿办得好,突然又听栗子问道:“倒是你呢?”

田园是她提拔上来的人,他娶媳妇,莲子怎么说也要表示表示。

她当日与他说过,账面上的银子,他想用多少就多少,到时候给她报个数就好了。不过依照莲子对田园的了解,只怕他就算是应急用了,到时候肯定也会给补上。

与栗子的这份大礼相比,她确实是显得有些小气了。

“我替你给他在柳树村旁买了二十亩良田。”杨氏见莲子神情不大好,笑着说道。

莲子闻言,笑问道:“真的?”见杨氏点头,这才放下了心。

她这段日子不在,险些忘了这件事情。幸亏有杨氏替她做主,要不然,还真是面上过不去。

田园是她的得力助手,就算是不说别的,为了这几年的情分,也不能薄待了他。

“给他在老家附近置了地,再加上他家原有的,如果他不想自己留着,给他爹娘和哥哥们耕种,也是足够他们吃穿不愁的。”杨氏说道。

莲子道了一声是,这样的话,也算是了了田园的一桩心事,并且当初杨氏是以与春杏感情好为由送的地,这么一来,春杏在婆家的地位,也能稳固不少。

“娘,咱啥时候回家啊?”莲子问道。杨氏想了想:“后天吧。”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百五十四章 送亲

莲子的婚事在即,杨氏寻思着今日苏家便会遣媒婆来定日子。

果然不出她所料,刚刚吃过早饭,铺子门口便响起了王媒婆那熟悉的声音。

杨氏让她进来,听她说道:“哎呦,大妹子啊,你说你咋就这么好的福气?闺女一个个的出落得水葱似的,如今又摊上这么好的女婿,你这也当上了官家的老太太了。”

“婶子说的哪里的话,这全都是孩子的福气,我也就是乡下老婆子一个。”杨氏谦虚笑道,不过心里着实是为莲子感到高兴。

王媒婆又说了几句道贺的话,之后便和杨氏商量了商量,将纳征的日子定在腊月十二。

徐先生也没有闲着,一大早的便与莲子一起去了地里。他这回就是被莲子的暖棚给吸引来的,落脚之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去那边看上一看。

莲子带着他在地里转了一圈,给他讲了各个棚子的用途,并且不同的蔬菜种植时,应该注意的问道。

徐先生一路赞叹,这么大片的规模,这么多种类的蔬菜,其中还有好几种水果,算是让徐先生大开了眼界。

真是想不到,她这么个小姑娘,到底是啥样的天赋,才能让她弄出这个惊世骇俗的东西。

而京城的那些暖棚与她这个一比,简直是相形见绌。

看了一圈,徐先生也感叹了一圈,一直说这趟苍山之行,算是没有白来。

回去的时候,莲子特意摘了几个熟透的果子,带回去让他吃。

莲子想着这个月家里要办喜事,这些瓜果蔬菜肯定是要用很多的,本想多采摘上一些,但是计算了一番,又觉得实在太多,便吩咐了张大壮,让他明日给送去一些。

早上过来的时候,莲子还见田园在这里,只是和她说了这段日子的情况之后,便又离开了。

莲子想着他明日就要当新郎官了,今日竟然还在地里等着她过来,心里感动了一把,之后便赶着他赶紧回去了。

带着徐先生回了铺子之后,杨氏便将刚才媒婆来过的事和莲子说了,将纳征的日子也告诉了她。

腊月十二,离今天也就还剩下四天,紧是紧了点,但是因为赶着办,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好在各种东西都已经准备齐全了,只是礼仪的事了。

“你们这边嫁闺女都是兴啥样的习俗?”徐先生突然问道。

莲子以为他是想打探一下这边的民俗,毕竟他时常出游,想必是见多识广的,因此,也没有多想。

杨氏将这嫁娶的一应礼仪与他说了个详细,这才去准备午饭。

次日一早,杨氏便让人套了马车,准备早早地回家。

栗子自然也是跟着回去,明儿就是春杏的好日子了,她自然也是要去送亲的。

谁料,正当他们要走的时候,突然见谷子也坐着马车,带着孩子过来了。

“数我年纪大,妹妹们出嫁都不能送,好不容这回能送了,我自然是要去的。”谷子笑道。

底下的三个妹妹出嫁,谷子作为长姐,都是不能去送亲的。春杏比谷子还要大上一些,且当日二人又是这么好的情分,谷子自然也是要一同去的。

杨氏一边向徐先生介绍说这是她大闺女,一边从奶娘怀中,将妞妞给抱了过来。

谷子自从生了宝儿之后,在杨氏的精心照料下,奶水倒是充足,身子也恢复得很快,只是家里除了谷子,只有一个丫头,杨氏因为要照看铺子,也难以帮她分担。于是王吉瑞便又给找了一个老实靠得住的婆子,让她做妞妞的奶娘。如今有三个大人照顾两个孩子,总算是松快了一点。

栗子也是坐了自己的马车来的,因此徐先生便和莲子还有杨氏同乘一车,向着刘家庄的方向去了。

老家那边,豆子早已经将家里打扫一新,只为等着她们回来了。

杨氏下了车,将怀里的孩子递给豆子抱着。

豆子看起来比前些日子见的时候丰满了一些,面色也变得红润了起来。杨氏见她这样,不由得放下了心。

上回因着王颂川求亲被她拒绝的事,杨氏知道豆子一定是还没有想开,心里哪有不担心的道理?如今见她能说能笑的,面色也好了,心里也是为她高兴。

老家是新盖的房子,家里地方多,一人住一间都没事儿。不过想着莲子这就要出嫁了,之后便跟着苏可言到京城任上,以后这样相处的日子,只怕不会多了,因此,都挤到了豆子住着的房间里,和她睡一个炕。

徐先生到了刘家庄,便让莲子带他去看了他们家的鱼塘。

莲子将他带了过去,又是带他绕着鱼塘走了一圈,和他细细地说了这鱼塘的构造和用途。

“我们家还有一个更大的鱼塘,比这个要大上七八倍,不过不在我们村里。”莲子说道。

徐先生站在沿儿上,看着底下约摸有三分地的桑地。

“你当初咋就想到在池塘沿儿下面植桑?”徐先生问道。

莲子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底下的这几分桑地,如今到了冬天,早已经砍了树枝,只留下低矮的根。

“当初我看人家养蚕来着,就也想养着试试,那时候我们家也没地,只能将桑树种在这边了,为了方便,蚕房也就跟着来了这里。”莲子说道。

打算买下这块地的时候,莲子就想好了在池塘沿儿上植桑喂蚕,不过她要是这么说的话,徐先生必定又是问不完的问题。

“当真是好啊”,徐先生捻须说道,“任谁也想不到,这桑蚕,竟然还有这般用途。”

“你回去忙自己的事吧,我再自己看一看。”徐先生又说道。

莲子想想也是,于是将徐先生托付给了刘景仁,让他带着他再看看,自己便回了家。

次日一大清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杨氏便将她们姐妹四个喊了起来。今日要去给春杏送亲,可不能去晚了。

谷子将两个孩子留在家里给杨氏照看着,之后便和三个妹妹一起去了。

豆子本来不打算去,她毕竟和离过,在别人眼中是不祥之人,遇上这般的大喜事,必然要避上一避,但是杨氏却说,不管别人怎么说,要是自己真的轻贱自己了,那才是最大的不应该,因此赶着她也一起去了。

而徐先生,自打见了刘景仁捞鱼之后,似乎是对这事上了瘾一样,从昨天就跟着他一起捞鱼,今儿一大早的,竟然又去了。

莲子知道他的性子,也就由着他去了。

姐妹四个到了曹家湾子之后,最先出来迎接的,是春杏的嫂子。

她夫妻二人本就好吃懒做,这些年来,可以说全是由春杏养活的。如果不是有他们老刘家的今天,也不会有春杏的今天,更不会有他们衣食无忧的清闲日子过。

好在他们也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见着这姐妹四个来了,迎接的那叫一个热情。

春杏正在里间里上妆,见着她们来了,自然是十分高兴。

春杏娘看着全福媳妇给闺女梳头,想着闺女往日的孝顺体贴,如今也要嫁人了,眼泪早已啪嗒怕把地掉了下来。

不过对于这门亲事,她倒是十分满意。想着闺女以后就可以过上自己的幸福日子,她也为她感到高兴。

上完妆梳完头之后,春杏娘给她端来了一碗饺子,让她先吃几口垫上一垫。她本来不想吃的,但是旁边有谷子和豆子劝说着,这时候不吃上一点的话,到时候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有的熬,她这才努力地吃了一大碗。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听到门外由远及近地传来鞭炮声。

“看来是来了。”莲子说道。

春杏娘出去看了一下,回来便将红盖头给她盖在头上。

谷子和豆子在房中陪着春杏坐着,而莲子和栗子早已跑了出去。

只见田园今日一身大红的喜服,脚上穿着黑色长皂靴,面上带着浓浓的笑意,下了马。

“他本来就长相挺好的,今日这一打扮,倒是更有精气神儿了。”栗子说道。

莲子一笑:“那是自然。”

栗子抿了抿唇角,其实她想说的是,田园身上的喜服,是春杏在她的指导下给做的。

田园到了大门口的时候,只见大门被“砰”的一声关上。他早有准备似的,拿出一些红包之后,那把门的童子也没多拦,直接让进了门。

之后,莲子和栗子便又回到了屋里,陪着春杏坐着,与她讲着刚刚的情形。

喜娘三次催妆,春杏娘这才牵起闺女的手,将她交到喜娘手中。

之后,喜娘又将她交到田园手中。

二人拜别了母亲,春杏娘又喂了一口上轿饭,便满目泪光地看着他们走出了门。

“哎呦,老嫂子啊,大喜的日子,可别哭了。”喜娘向春杏娘笑道“赶紧来啊,还有事儿呢。”

春杏娘这才擦了擦眼泪,面上带着笑跟着出去了。

大红的花轿被微微倾下,喜娘搀着新娘的胳膊上了轿。伴随着轿夫一声高亮的“起轿”,四人抬的花轿便被抬起,徐徐地走了起来。春杏娘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盆水向着花轿离去的方向泼了,寓意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百五十五章 纳征

莲子掀开马车帘子,看向外面绿绿的麦田。

十年前,似乎也是这样一个大晴天里,那个傍晚,她随着爹娘,坐着马车回了村。刚刚经历过一场灾难,刚刚穿越至此,对于这异世的一切,她茫然无知。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只记得当日见到的那麦田,因为大旱的缘故,长得尚且不足。

一晃,十年已过,她也不再是那个小丫头。这十年间,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让她明白了很多事情。

再有几天便要出嫁了,虽说不是和这刘家庄永别了,但是以后回来的次数,只怕是少之又少。这么一想,莲子心里,漫上一层浓浓的不舍。

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上了黑影,莲子见徐先生不在,问了问杨氏,知道他仍然在鱼塘里抓鱼。

莲子有些无奈,这个老先生,估计他只是在戏耍罢了。

天色也不早了,于是莲子便去了鱼塘,将徐先生和刘景仁一并叫回来吃饭。

“莲子娘,给丫头的嫁妆准备好了吗?”徐先生向杨氏问道。

莲子闻言,想起来他曾经说过,等她出嫁的时候,他要给送一份大礼。

“先生,您能亲自来这里,可当真是送了我好大一份礼呢。”莲子说道。

徐先生笑道,没有说话,而是听杨氏说道:“一早地就准备好了,就等着她从京城回来出嫁了。”

徐先生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吃罢饭,一大家子人又一起说了会儿话,之后便各自去睡。

第二日一早,杨氏早早地起来,先是把家里里里外外地又给收拾了一遍,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去灶间忙着烧热水,准备饭食。

今日苏家来纳征,也就是来下聘,家族里的长辈们自然是来不少的,必定要管一顿午饭。好在家里姑娘四个都在,一起帮衬着,倒也快得很。

杨氏仔细留意着外面的动静,等到半晌午的时候,才听到外面响起了马车声。

她忙出门去看,刚一走到门口,便迎上了正要进门的王媒婆。

王媒婆今日身穿一身暗红的衣裳,发上簪了一朵大红的绒花,一身的喜气洋洋,见着杨氏,也是笑意相迎。

杨氏忙将她往屋里让,刚说了一句话,便见后面的马车上下来两个人。

其中一个面带微笑,正看着她的妇人她认得,是苏可言的母亲。但是她旁边的这个中年男子,她倒是不认得。

“这是知府大人。”王媒婆忙笑着说道。

杨氏愣了一下神,这才反应过来,竟然是苏可言的父亲。

不是说他公事在身走不开的吗?何以今日竟然来了?

杨氏心中正想着,便见苏慕安走了过来,笑道:“辛苦了辛苦了。”

虽然心中知道这门亲事是与官家结的,但是杨氏一见到县令老爷都会心里紧张,如今见到了这么大的官,哪里有不紧张的道理?

好在苏夫人在一旁笑道:“好了,一家人咱也不说两家话了。”

杨氏这才反应过来,忙让着他们进屋。

刘景仁今日也在家作陪,紧接着让他们进屋。

而那王媒婆在院子里招呼着,让后面跟着的人将一箱又一箱扎着红绸花的大红木箱子给抬进了院子。

“老爷,这是礼单。”苏府的管家将几页折起来的红纸递到苏慕安面前。

苏慕安接了,又转而送给刘景仁。

不用看礼单,但是看这聘礼的架势,就是十分丰厚了。

等了一会儿,莲子家的长辈们这才陆续地来了,坐在堂屋,和苏慕安说着话儿。

而此时刘家小院的门口,早已围上了不少看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