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喜事-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氏黑了天之后,明知道大福在莲子家,但是她并没有马上来找,寻思着等大福在这里吃了饭,再带他回去。谁料如今大福竟不走了。

“好啊,你个小兔崽子,啊,不认娘了是吧?”李氏指着趴在谷子肩头的大福道,“你当这些人是真的对你好啊,你个傻蛋,她们只是看中了你姐姐如今成了大户人家的奶奶了,想来沾点便宜!”

李氏此话一说出口,莲子只感觉恶心地想吐,忙撵她道:“走吧走吧,你们家的便宜我们可不敢沾。快走快走!”

莲子和栗子推着李氏,将她推出了家门。

李氏在门口又大骂了一番,这才回了家,儿子也不管了。

大福着实被吓坏了,任凭莲子姐妹怎么劝,就是不肯下来。最后哭累了,在谷子肩头睡了过去。

刘景仁和杨氏送回轩轩,从老家回来的时候,李氏早已走了。杨氏听栗子说完刚才的事儿,气的不得了,扬言道:“她家的便宜我们哪敢沾?沾上了还不晦气死?”

杨氏又心疼大福,好好的孩子竟摊上这么个娘。将他抱到大炕上,搂着睡了一夜。

自从李氏毒打了大福一顿后,大福好几日不敢见李氏的面儿。沈氏知道了原因,可疼坏了孙子,将李氏一番大骂,然后把大福抱回家,和轩轩一起养着。

没有了孩子,又少了张吃饭的嘴,李氏倒是乐的清闲,也不去找。

阳光明媚的午后,宁卿安静地在窗下作画。随着他修长手指的滑动,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女孩跃然纸上。那女孩有着一双亮晶晶的眼,像是会说话一样,眼神里满是灵动。

宁卿望着自己笔下的女孩,微微一笑,忽听廊下值岗的两个婢女道:“你听说了吗?刘姨奶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没了。”

“啊?哪个刘姨奶奶?”另一个婢女问道。

“就是二老爷房里的那个。”

“哦哦,她啊。还能生下来,也算是造化不浅了。”

宁卿自来不愿听这些闲言碎语,皱了皱眉头,刷刷两笔,便让那女孩灵动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正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满含希望地看着前方。

那夜,那孩子的神情,再一次浮现在宁卿心头。

而此时,在一间装饰的颇为富丽的房间里,一个妇人将博古架上摆着的东西砸的山响,口中一个劲儿地喊道:“是她,是她害死了我的孩子!一定是她,我的孩子好好的,我都听见他哭了,怎么会死?怎么会死?”说着,又把一个蜜色花瓶“哐当”摔在地上。

花瓶应声而碎,如果被懂行的人瞧见,定是要心疼的眼泪汪汪,这可是前朝最为有名的工匠烧出的蜜色琉璃釉花瓶,如今一个就价值连城。就这么被摔了,可惜,可惜啊。

“姨奶奶,您才刚刚生产完,还在月子里,赶紧地歇着吧,小心伤着身子。”一个婢女劝道。

那妇人又砸了几个物件,可能是砸累了,这才住了手,站在满是瓷器碎片的地上喘着粗气。

她拨了拨盖住颜面的长发,露出一张美丽却憔悴非常的脸。她竟是麦子,如今改名刘晓暖,人称刘姨娘。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零三章 闲谈亲事

刘晓暖接过杯子,咕咚咕咚地喝了个干净。

这个丫头名唤兰儿,是她花重金打造的心腹。她住的这院子里虽说丫头不少,但都是太太的人,时时刻刻替太太盯着她。她起初不知道,也没在意,后来无论大小事,太太竟然能知道,时不时地以此为由头训上她一番,她这才警觉。

“这老贱妇,害死了我的孩子,我一定要她偿命!”刘晓暖狠狠地说道。

兰儿闻言忙四处看了看,见左右无人,去将门窗都关了,这才道:“姨奶奶,您可一定要先忍着,若是被太太的人听了去,只怕又要找您的麻烦。”

刘晓暖一屁股在桌边的凳子上坐下,自己倒了杯水,咕咚咕咚地又喝了起来。

自从进了这宁府后,她前前后后受了多少白眼?就连个小丫头都能对她吆五喝六、指手画脚。那老贱妇,虽然把她留在身边,但就是不让他近老爷的身。

熬了两年多,好不容易被她逮住了机会,爬了老爷的床,谁料还被那贱妇差点给乱棍打死。还好老爷念着她,去找太太要人,才将她从棍棒底下救出。

她长得漂亮,又是个才及笄的姑娘,老爷宠爱的不得了,一时间恨不得将所有好东西都送去她的院子里讨她欢心。那段日子,真是刘晓暖自从出生以来,过的最风光最舒心的一段日子,就连正室太太,她都不放在眼里。

她肚皮也争气,没几个月的功夫,便被诊出了喜脉。老爷高兴的什么似的,当即抬了她姨娘,又将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通通送去了她的院子。

刘晓暖怀着身孕,没人敢怎么了她去,就连太太,都不再来找她麻烦,相反还时常打发丫头炖了补品,给她送来。

每当有丫头送来补品,刘晓暖少不得奚落一番,说上几句瞎话。这一来二去的,太太身边的丫头更是没有一个喜欢她的,且都在为太太喊不值得。

十月怀胎已满,谁料竟被稳婆告知,生下来的是个死胎。

刘晓暖彻底崩溃了,这不可能,前些日子她还感觉到孩子在肚子里踢她,怎么可能短短几天就死了呢?

生产那日,老爷太太都在。宁家二老爷听说生了个死胎,只是安慰道:“别难过,横竖你还年轻,以后再生就是。”

二太太也是在一边劝慰。

但是刘晓暖就是听不进去,此时在她眼中,一定是二太太害死了她的孩子。

她拉着宁家二老爷的手,哭着说孩子是被太太害死的。但是宁家二老爷却抽回手,说她累了,让她好好休息。

自从那日之后,都已经快半个月了,宁家二老爷没来看过她一眼,这让刘晓暖怎能不恨?

其实莲子虽说看不上刘晓暖的行径,但是并没有看不起她的意思。毕竟思想不是同一时代的,她理解不了刘晓暖的做法,刘晓暖同样也不能理解她。

此时,莲子正在拣着点心,将可口易消化的用油纸包了,装进篮子里,等会儿去姑姑家。

这几年,杨氏时常带着孩子去春子家走动,给她或是带些精致的吃食,或是带些时兴的衣裳料子。

在杏儿生下轩轩不久,春子也生了个大胖小子,起名王家礼,小名唤作毛毛。

毛毛这个小名,说起来还是莲子给起的。送汤米那日,小人儿窝在春子身边睡的正香,莲子忍不住想去逗逗她,便拿着一条毛绒绒的布头在他胖胖的小脸上扫来扫去,谁知道这孩子竟哇哇地哭了起来。

后来莲子常说“毛毛”,来吓唬他玩儿,如此一来,其他人也就跟着喊他“毛毛”。

刘景仁套了马车,和杨氏坐在前面赶车,四个姑娘都上了车,还有轩轩和大福。

章店离刘家庄并不远,只需半个多时辰,便到了春子的家门口。

莲子记的春子成亲不久,她跟着刘景仁去探亲的时候,春子家破的不成样子,连黑漆大门都摇摇欲坠,仿佛一阵风吹来,就能给吹倒一样。

如今好多了,换上了鲜亮的红漆大门,结结实实的,房子也是重新翻盖过的,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每逢下雨,家里锅碗瓢盆齐上阵,摆在桌上、地上接雨水。

春子前不久,又被诊出了喜脉,杨氏心里惦念十分,忙催着刘景仁,赶了车过来了。

春子的女婿如今就在莲子家地里帮忙,每逢春种秋收的时候,帮着管着一群干活的人。莲子家待他不薄,知他腿脚不便,也不让他干重活,只需要坐在地头看着,能协调个一二就行。

只三年不到的时间,就有了足够的钱,翻盖了新房。如今家里的日子,过的倒也算是殷实。

王吉祥昨儿晚上就已经知会春子了,说是二哥二嫂今儿要来。是以春子一听到马车声,忙跑出来看。

见果真是刘景仁和杨氏,忙领着毛毛,迎了出去。

杨氏还带了很多东西,春子要给帮忙搬,忙被杨氏制止道:“可别,你有着身子,可得当心。”

春子这才作罢,领着几个孩子进了屋。

如今怀孕才两个来月,并未显怀,但是春子看上去,却比未出阁的时候丰满了不少。因此莲子时常打趣道:“姑父都给你吃了啥好东西?养的你这么胖。”

春子怒瞪莲子一眼,笑着作势就要打她。

莲子忙躲到谷子身后避开她。

春子看了谷子一会儿,见她如今已经完全长成大姑娘了,虽然皮肤仍然微黑,但是好在五官精巧,看着让人倍觉舒服。

“谷子过了年也都十六了,咋还没说婆婆家?”春子向杨氏道。

杨氏笑道:“你当年可不都十七了还没说?”之后又道,“有几个上门的,可是我瞧着吧,不是人不好,就是家里不好,都不合适。”

春子也点了点头:“是啊,是得多留个心眼儿,好好地挑。”

谷子听见谈论自己的亲事,有些羞涩地低下头。

豆子只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也不插话,时而和跑过来搂住她肩头的轩轩玩闹几下。

栗子早就跑到了春子家院子里,杨氏一眼没瞧见,便爬到了花架子上,伸手去够那些开得正好的花儿。

莲子则坐在谷子身后,认真地听春子和杨氏说着。大姐的亲事,她可一定要好好地盯着,一定要让温顺贤惠的大姐嫁个好人家。

“嫂子,前些日子我们庄上那辛婆子还问我来着,问我娘家庄上有没有待嫁的姑娘。我想到了谷子,可就怕你还想再留她几年,便没敢说。”春子说道。

辛婆子杨氏是知道的,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少有的有良心的媒婆。求她说媒的多了去了,但是她从不昧着良心,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

杨氏一听说是辛婆子,便随口问道:“啥样的人啊?”

春子想了想,说道:“人倒是不错,只是年纪有些大了。”

“多大?”杨氏问道。

“二十二了。”

竟然比春子还大,别再有啥毛病。

春子又继续说道:“也是我们庄上的,名叫王吉瑞,和毛毛他爹一个辈儿的。只是家中爹娘死得早,他小小年纪就去外边闯荡了,听说现在已经当上了大户人家的管家,一个月能有好几两银子呢。也是一心只想着闯荡了,家里又没个叔伯婶子的帮衬,就耽误了亲事。”

杨氏听春子这样说,竟越发地感兴趣了起来。

小小年纪就出去闯荡,如今已经成了大户人家的管家,说明这孩子不但有担当,还有些能耐。无父无母好啊,能少惹多少闲气。

一个月挣好几两银子,这个杨氏倒是看不上,他们家一年少说也得有好几百两的进项。只要人好,就一切都好啊。

“嫂子,你觉得咋样?要是觉得合适的话,我就去跟那辛婆子说道说道。”春子又道。

杨氏想了会儿,点点头道:“行,我瞧着这孩子确实是个不错的。只是——”,她说着,又看了低头不语的谷子一眼,“谷子过了年也才十六,年岁也不大,我还想多留她和妹妹们一起再处上几年,还是不要成婚太早的好。”

“哎,行,我一准儿地和那辛婆子说。王吉瑞单身汉一个,也没个父母兄弟的从中作梗,还不是他想咋样就咋样的?”春子笑道。

在春子眼里,这王吉瑞还真是个很好的人选。人她也见过,长得虽不是特别好看,但是也不丑。身材高大,一看就是能干活儿,有担当的。

“是个管家吗?”莲子突然问道。

春子看向她点头道:“是啊,是个管家。”

莲子“哦”了一声,没再多言。

管家,也就是别人家里最高级别的仆从,不还是仆从吗?

其实莲子心里,是宁愿姐姐们嫁到普通农户家里,也不想她们跟这些大户人家有任何的牵连。

嫁给普通的农夫,虽说日子是艰难了点儿,但是有她帮衬,有她在一边出主意,又有啥要紧?就算是有一两个好吃懒做,类似李氏那样的人从中挑事儿,但是那也不是真正的恶人,不会害了人性命去。

然而那些大户人家,人心险恶,家里丑陋的事儿多了去了,还是能少沾惹就少沾惹。

杨氏和春子说着话儿,杨氏将带来的各种点心打开,给春子和毛毛一样尝了一点儿。

他们来的时候已是不早了,如今又坐了会儿,说了会儿话,不觉已经快到中午了。

“嫂子你先坐着,带着孩子们玩儿,我去收拾做饭去。”春子起身道。

杨氏哪里能让她一个人忙活,忙道:“孩子们有我家的四个丫头看着就行了,我跟你去做。”

说着,姑嫂二人进了地窖,找了些菜蔬和肉,便去了灶间。

谷子和豆子陪着几个小孩子玩儿,栗子还爬在花架上摘着花儿,迟迟不肯下来。莲子一时间闲着没事儿,在春子家里四处转悠了转悠。

春子家里虽说如今日子也还殷实,但是到底也说不上富裕,比起自己家,还是差了远了。

当初成亲的时候,莲子就想帮衬帮衬她,但是如今,还是没有想到好法子。

“哟,来了啊,这么早。”莲子听到声音,往门口看去,见是春子的婆婆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只杀好了的大红鱼。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零四章 劝说

春子婆婆笑道:“是啊,昨儿晚上就听吉祥说了,你们今儿会来,我就去邻村买了条鱼,都是给杀好了的,赶紧拿去炖了,给孩子们补补。”

她说着,将鱼提溜进了灶间。

春子接了,揭开系在鱼嘴上的麻绳,拿去井边洗了,又拿进灶间,“咔咔”剁成几段,就先下锅煎了,再添了水,盖上锅盖煮。

春子婆婆也在灶间帮忙,向杨氏道:“这几年,我们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真是多亏了你啊。”

算上一算,他们过上好日子,也是从春子进门才慢慢开始的。所以,春子婆婆倒是十分感念刘景仁和杨氏能给王吉祥安排个这么好的活计,既能赚钱,又不至于累着他。

杨氏忙道:“婶子这是说的哪里的话?都是亲戚,互相照应着,还不是应该的吗?以前春子没出阁的时候,咱娘们就好着哩,如今也断断没有我们日子过舒坦了,就眼睁睁看着她受苦的道理。”

杨氏这番话,其实也是意有所指。她这样说,是在提醒春子婆婆,如今他们过上好日子,全都是沾了春子的光,所以,以后要对春子好点儿。

她这番话说完,春子婆婆忙道:“是啊是啊,春子也是个极好的,会疼人,脾性儿好,这不,都是两个娃的娘了。”

三人说着话,便闲聊了起来。

春子婆婆又道:“我们村虽说不大,但是富裕的也不是没有,单说那张大户,家里就有几百亩的良田。如今听说是要将那几百亩三级地卖了,省的拖累了好田,听说还要再买好地呢。只是那三级地既然不打庄稼,卖了也没人买啊。”

其他人都没细想,但是莲子却将她的话听了进去,忙跑进灶间问道:“奶奶,您刚才说啥?有人要卖地?”

“这丫头,咋关心人家卖地的事儿?”春子婆婆笑道。

杨氏也笑道:“婶子,你不知道我家莲子的性子,最是关心这些地啊,庄稼啥的。”接着又道:“莲子可看过不少书,会整饬田地。我家几年前不是买了二十亩三级地吗?当年也是不收粮食的,没人买。莲子就和我家那口子啊,去看了地,当即买了下来。我就觉得不妥啊,这要是万一打不出粮食,可不就亏了吗?”

“是啊”,春子婆婆也点头道。

“可是你猜怎么着?”杨氏又继续道,“莲子将那二十亩地整饬一番,这才几年的功夫下来,那地力,能比得上二级地了。”

每当说起这事儿,杨氏脸上就不无自豪。

“真的吗?”春子婆婆微微惊讶,“还真没看出来,你家这小妮子竟有这等本领。”

杨氏呵呵笑了几声。

“奶奶,他们要卖的地有多少?”莲子又问道。

春子婆婆想了想,说道:“我就看着连成一片,少说也得又五六百亩。”

“这么多”,莲子心中狂喜一番,这下可好了,但是又问道:“价钱咋样?”

春子婆婆一笑,说道:“价钱我还真是不知道”,说着看向杨氏道,“要是你家想买的话,我就去给打听打听。”

还不待杨氏回答,莲子忙点头道:“好啊好啊,有劳奶奶了。”

“不碍事”,春子婆婆笑道。

几人说笑着,丰盛的午餐便做好了。

吃过饭之后,春子婆婆毕竟年岁大了,有些体力不支,讨了个饶,便回房去歇中觉去了。

春子和杨氏一起收拾了桌子,刷了碗筷,便又坐在堂屋里聊天。

“姑姑,我觉得啊,不如你把那五六百亩地买下来。”莲子凑到春子旁边,说道。

春子笑道:“你这孩子别说笑了,就是再少再孬,那也是五六百亩地啊,少说也得三四百两银子,我上哪找恁些银子去?”

“哎呀,姑姑”,莲子又道,“银子的事你就别担心了”,她说着又指指杨氏道,“我娘可以先借给你。”

“嘿,这孩子。”杨氏笑嗔道。

莲子冲杨氏微微一笑,又道:“等你买了地之后,我来教你咋种,就算是种的再不好,一年下来,多少能保证让你打点粮食。我娘借你的钱也不急着要,你种上个几茬,不出三年,就能把本钱赚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