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策-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景抱着方祈的大腿哭得惊天动地,行昭将头埋在方皇后的怀里,看不清神情。

“行了!”方祈将他一把扯起来,“是男人就不准哭,男人只能流血,不能流泪!你妹子敢一把火烧了自己的房子,你还敢当一个只会哭的孬种吗!”

方皇后单手将行昭搂在怀中,眼圈发热,便赶忙低下头来。

行景哭声渐弱,这个十三四岁的,刚刚失去母亲,刚刚背离父族的小郎君花着一张脸抽着气儿,逐渐镇定了下来。

“信,那几封信是关键。。。”行景抽泣着,极其艰难地吞咽一下,缓缓睁开眼,轻声说道,“应邑拿出来威胁母亲的信,只能是假造的。。。”

“信在临安侯处。”行昭顺势将话接过,脑子转得飞快,直直地望着方祈:“母亲认得舅舅的笔迹,母亲虽是深闺妇人,可出身将门,应当知道信上要有军中阴阳印章才能成真。若要母亲相信这几封信的真实,那么首先信上的笔迹就要像舅舅所书,拿青泥封信,又要盖阴阳印章。。。我们一定要拿到那几封信,可如果信是应邑与临安侯一起伪造的。临安侯有没有可能将这个罪证留下来呢?贺琰行事谨慎,此事又事关重大,伪造戍边大臣叛国书信,此事一经揭穿,他的下场只会比将军备卖给鞑靼人的梁平恭更惨。。。”

行昭的声音还略显稚嫩,方祈并不习惯与小娘子相商,可行昭反过去推证信上都有些什么的方法,言之凿凿得让这个刚硬的将领既喜且怜,喜的是小外甥女的早慧,怜的是太早地面对世事艰难。让人不得不迅速地成长起来。

方皇后摸摸行昭的头,弯了唇角:“你舅舅的笔迹可不好学,幼承左皖。再习颜真卿,写下来的字庄重又有风流,好字儿难学,阿福跟在你舅舅身边十几年,看着他的字儿长大的。一般人学个几天写了个皮毛,这可是蒙不过她的。。。”

行昭恍然大悟,手头攥紧,又缓缓松开。

方皇后的话给她打开了一扇大门,思路不再局限在一个地方了。

“应邑和临安侯哪里会未卜先知,要抓准时机。几天时间上哪里在定京城里去找一个擅写的老手艺人来临摹!”行昭眼神一亮,思路贯通起来:“舅舅常年在西北,就算书写出众。一个武将也不可能将名声传到定京城里来,引得别人相仿临摹!”

行昭与方皇后对视一眼,行昭带了些隐秘的喜悦,压低了声音却语速极快说道:“舅舅扎根西北,又素有美誉。在西北平西关内找一个常常临摹舅舅笔触的人来,比在定京城里找容易多了。临安侯是文官。贺家的势力在定京,西北当时纷乱不堪,他不可能将手伸这么远,插到西北去找人。应邑是女子,虽然封邑在平西关旁边儿,可此事重大,一个女子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能力和见识。。。”

就像刚才,有一个似曾相识的东西突然从脑海中窜出来。

梁平恭、冯安东、应邑。。。。

行昭紧紧闭了眼睛,脑子转得快极了,梁平恭和舅舅结下梁子,舅舅手上拿着能要他性命的东西,梁平恭肯定是不想让舅舅重新回到宫中视野之内,巧的是应邑和贺琰也不想舅舅再次出现,既然目的一样,利益相同,三方之间会不会有所关联呢?

行昭在思索,方皇后同样在思索。

“只要找到了信,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吗?”行景出言打破静谧,少年刚刚痛哭过,声音沙沙的,眸色坚决地盯着前方:“既然信在。。。”迟疑片刻,终究决定绕过“父亲”这两个字儿,“在他那里,那我们就去临安侯府找,找得到就走这条路子,找不到就另寻他法!”

办法简单且粗暴,但是可行且实际。

景哥儿个性朗直,常常能不加掩饰地切入重点。

行昭大赞,行景是贺家名正言顺的长房嫡孙,又习得一身好武艺,出入哪里都方便理正,不去想这么多,反正一股脑就去找那几封信就好,若是贺琰将它们烧毁了,那就重新另觅他法,左右撑腰的人回来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用争这朝夕。

“对!”方皇后几乎想击节赞叹起来,又想起什么缓声出言:“你们回京,多少人都会坐不住,贺琰绝对是其中一个,既然皇帝给你找了事儿做,那这几日就好好在雨花巷里看着那个托合其,贺家找上门来你再应承。”

行景沉声称是。

暮色已经如重重帘幕迷遮眼神,内侍扣着窗棂隔板,进来通禀说是落钥的时辰到了。

方皇后便让林公公将方祈与行景送出去,又抱了抱行昭,嘱咐她若是觉得暑气重,就让人上冰。

却一夜辗转,终难成眠。

第一卷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安心(上)

辗转反侧一整夜,宫里头没有打更的活儿,行昭只好睁着眼睛看窗棂外头,眼见着天际边处有朦朦胧胧一点白光时,这才迷迷糊糊地睡下去。

好像是撑腰的终于回来了,一颗心就放下了,行昭这一觉睡得特别的长。

睡意朦胧中做了好多个梦,一个接着一个,就像中元节去看流水观灯一样,一个场面一个场面地换,从面无表情的周平宁拂袖而去,到躺在自己怀里没了生息,唇色卡白的欢哥儿,到惠姐儿仰着一张小脸甜甜糯糯地唤着“母妃”,再到穿着九凤翟衣长袍母仪天下的陈婼。。。

面容浮现在眼前,再一一地支离破碎开,前世种种譬如昨日死,譬如今日生。

行昭再睁眼时,屋子里已经亮堂堂的一片了,瑰意阁里有莺啼轻婉,小宫人们穿着木屐拖拖踏踏地在地上梭着走,却遭到了黄妈妈低声叱喝,“。。。都轻点儿走!”

黄妈妈素来板着一张脸,刚从六司出来的小宫人最怕这种老嬷嬷,一听黄妈妈呵斥,一个两个连忙高高抬了腿,余光偷偷觑着黄妈妈的神色,见她面色更冷峻了,便愁眉苦脸地不晓得到底是该将脚踏出去还是低低放下来了,留着一只脚悬在空中,苦哈哈地进退两难。

莲蓉在内堂,服侍了行昭洗漱,便将窗棂大大打开了,行昭一抬头便看见博古雕栏的廊间有一个神情严肃的老妈子,和一群愁眉苦脸的,只有一只脚落地的小娘子,活像乡间农坎间赶集时上演的滑稽剧,不禁哈哈笑出声。

梦里的沉闷被一大清早的喜气赶得远远的了。

莲蓉手脚麻利地给行昭篦头发,篦子尖儿不能挨着头皮,不能刮到主子的后颈。不能叫头发揪在一起,叫主子吃疼,要从头梳到尾,中间不能断,每天梳一百下能叫头发又黑又亮。

莲蓉才进宫的时候还没从那场火的惊吓中回过神儿来,第二天就被方皇后派来的老嬷嬷耳提面命学这门手艺,老嬷嬷严厉嘴毒,骂到她闷在自个儿屋子里直哭,行昭便抱着她软声软气地安慰,莲蓉眼里看着当时行昭脸上还没好的那道疤哭得更厉害了。哭完了就咬着牙爬起来跟着老嬷嬷一板一眼地学规矩,如今做得倒是十分熟络了,还能边梳头边笑着同行昭说话儿。

“。。。咱们院子里的丫头最怕黄妈妈。莲玉是个坏心的,面上看着和软,小丫头们便不怕她,还缠着她说故事。有回我就听莲玉同小丫头们说‘黄妈妈可是在西北长大的,三岁打狼。五岁打虎,十岁就能提起刀去杀鞑子’,把一个院子的小丫头唬得一愣一愣的,从此以后见到黄妈妈,别说笑,连话儿都不敢说。外院有个粗使丫头唤作檀香。一见到黄妈妈就浑身直哆嗦,别人问她,她便眼圈一红哭得上气儿不接下气地说‘。。。就怕自个儿做错了个什么。黄妈妈从膳房里拿把菜刀就把我当做狼虎和鞑子人给剁了’。。。”

莲蓉学得惟妙惟肖,行昭听着便笑起来,眸光看见铜镜里的自己眉目轻展,眼睛亮亮的,好像真的就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娘子。

昨儿夜里。听到舅舅的回京,黄妈妈高兴得当场哭出了声。莲蓉莲玉抱着转圈,不只是瑰意阁,好像整个凤仪殿的气氛都一夜之间松活了下来。

这厢说着话儿,外间帘子被轻轻撩开,莲玉端着铜盆进来,见里头正开心,便一手将铜盆放在木架子上,一头笑着说:“黄妈妈可还在外头呢,莲蓉你可仔细着自个儿的手板心。”

行昭听见莲玉的声音,梗着头转身笑问:“前头的行早礼完了没?”

“完了!今儿个您起得晚,皇后娘娘问了一句,便直说让您接着睡,我就没进来唤您。”莲玉笑意盈盈地过来,从袖里掏了小钥匙,打开一只榆木匣子,从里头选了只素绢花儿边比在行昭髻上看合适不合适,边继续说:“蒋姑姑让我给您说,惠妃娘娘今儿个称病没过去,淑妃娘娘瞧着极高兴,还向皇后娘娘讨了一张药膳方子说是要回去照着给六皇子补补,其余的大都没什么特殊了。”

淑妃和皇后一荣俱荣,方家起复,淑妃高兴是自然的。

惠妃是慈和宫那头的,昨儿个又吃个排头,今儿使性子也实属正常。

行昭暗忖,又听莲玉后言:“倒是今儿个行早礼皇上恰好也在,一听惠妃娘娘身子不舒坦,便说‘前头让惠妃好好静养着,皇后开恩,没隔几天就让她出来了,今儿个倒是又旧疾复发了,让太医院好好去看看,看是静养半年好还是一辈子都静静养着才妥当。’,风声一传出去,惠妃就过来跪在了凤仪殿外头,将才欣荣长公主过来,惠妃才起身回宫去。”

惠妃这种女人,有姿色,有家室,有靠山,有恩宠,什么都有了,就是没脑子。

方祈一回京,谣言不攻自破,方皇后的位子坐得更牢靠了,惠妃她哪里来的自信,到现在还敢甩脸子给皇后看?

行昭莞尔一笑,将髻上的素绢花儿从左边儿换到右边儿,揽镜瞧了瞧,仰头笑说:“欣荣长公主过来了?她消息倒是快。。。”莲玉一笑,帮着抿了抿行昭的头发,又道:“蒋姑姑说一大早回事处就呈上来梁太夫人的帖子,皇后娘娘既没说要见,也没说不见,将帖子扣下来也不晓得心里头在想什么。。。”

“只有梁家的帖子,没了别家的了?”

莲玉想了想,郑重地摇摇头。

行昭一笑,俯身理了理平整的裙摆,贺家被逼到这个份儿上,还能沉得下气来,无非是仗着自家人没亲自出面做这些事儿,无非是仗着景哥儿姓贺,她也姓贺,她从前以为贺琰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枭雄。如今才看出来,贺琰只是个懦夫,让应邑一个女人顶在他前头。

“走吧,咱们去和皇后娘娘问安!”小娘子的声音轻轻脆脆的,像三月从林间从忍冬藤上跳到松柏枝桠上的小鸟儿。

一拐过当做隔板的屏风,就能听见欣荣兴致盎然的声音。

“。。。城东那个一整夜都没安生过,冯姐夫喝高了拉着阿至不放手,成亲三日无大小,阿至便跟着去闹洞房,冯姐夫就开始骂骂嚷嚷。可惜他喝多了酒,又大舌头,阿至也没听清楚都说了些什么。”

城东那个是应邑长公主。冯姐夫是冯安东,阿至。。。就应该是欣荣长公主的驸马了。

行昭靠在隔板旁边儿静静听,冲已经看见自己的蒋明英比了手势,蒋明英一笑便垂下眼只作不知。

又听见方皇后含笑的声音:“前头的卫国公世子在应邑跟前可是连声儿都不敢抬,如今遭冯大人骂骂嚷嚷。应邑就没个反应?”

欣荣笑出声,行昭听见伴着衣物窸窸窣窣的声音,是欣荣清凌凌的又爽利的语声:“所以才叫没个安生嘛!三姐一把将大红盖头给撩了起来,床也顾不得坐了,‘刷地’一声站起来,一巴掌就拍在了冯姐夫脸上。倒把冯姐夫给拍得愣在原地。您可知道的,我们家阿至胆儿小,见势不好。就转身拉着八姐家的李姐夫出去了,您说他也真是的,一场好戏不看完,倒把我勾得心欠欠的。。。”

标准的看戏的不嫌台高。

方皇后笑出来声,要说怕还是冯安东最怕。贺琰、应邑都在暗处,冯安东是梁平恭的马前卒。冲锋陷阵的是他,头一个顶着方祈怒气的也是他,还别说昨儿个本来就做了回龟公——穿着大红喜服娶怀着别家孩子的媳妇儿,后来还被方祈射穿了祖宗牌位,面子没了,里子更慌,再看见应邑这个祸端,又想起方祈和梁平恭还有后着等着他,冯安东只有更生气的。

看见应邑过得不好,方皇后的心就安了。

方皇后笑着正要开口,却看见行昭从屏风后头走过来,便满脸是笑地朝着行昭招招手。

行昭规规矩矩地先朝欣荣福了身,再端了个杌凳乖巧坐在方皇后下首,欣荣喜欢行昭不仅仅是因为怜悯她多舛身世,也不仅仅是因为她养在方皇后膝下的缘故,更多的是因为小娘子的知礼乖巧,不恃宠而骄。

“扬名伯今年才十四岁吧?”欣荣挑着喜庆事儿说,语气夸张:“十四岁的伯爷,还不是靠祖宗荫得来的,在大周里可是头一份儿呢!得赶紧让平西侯在雨花巷里头摆流水筵,摆个三天!”

行昭抿嘴一笑,宫里头出来的谁都不是省事的,不说让临安侯摆宴,只说让平西侯摆宴。。。

方皇后笑呵呵地应承,连声只道,“摆摆!孩子齐齐整整回来就已经是福气了,昨儿个我听圣上的旨意心里头直打鼓,怕折损了孩子的福气。”

欣荣心头一惊,方皇后这番话已经是将贺行景看成了方家人了,丝毫不见外!

惊诧稍纵即逝,一瞬间笑得体谅又夸张:“扬名伯从西北九死一生回来,还帮着平西侯捉了鞑子,就这福气,咱们大周满打满算还有几个人有?嫂嫂一颗心直管放下,扬名伯的福气重着呢,您看看他舅舅再看看他外祖,哪个不是一夫当关外夫莫开的真英雄?”

不提景哥儿的父亲和贺家人,行昭笑得下巴尖尖的,眸光盈盈地俏生生看向上首,如果她与景哥儿不是姓贺该有多好。若是托生到商贾人家,就学着打算盘记账册。托生到庄户人家,就学着织布耕施。就算是托生到饭也吃不上的贫苦人家里,也能靠着自己一双手打出一片天来,就算是穷也能和至亲血缘在一起其乐融融。。。

她果然不是正统的贺家人,她还有心,她的身体还有温度,她还会爱,会哭,还会在贺家人身上寄托希望,然后再失望。

所幸景哥儿也不是。

凤仪殿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清甜和乐的味道,九井胡同里就没有这样好运了。

方祈的突然回归将临安侯贺琰打了个措手不及,比应邑的那道赐婚带给贺琰的打击更大。

今儿个一大早,皇帝连发两道圣旨,一道是擢升方祈和行景的,一道是让秦伯龄带兵十万北上,增援梁平恭。

鞑子主将托合其都在定京城里当作俘虏了,鞑子气数都快尽了,这个时候让秦伯龄出兵北上,防的是谁?不是鞑子,就肯定是梁平恭了!

早朝一结束,就有堂官来围着他道贺,“儿子争气,十四岁就搏了个爵位回来!”、“守着托合其这么重大的事儿都让令郎去做,百年世家是要由文转武了?”。。。

他只有忍住怒气和不安,一一回之。

“。。。景哥儿和方祈住在雨花巷,皇帝知道前事吗?知道多少?昨儿个景哥儿回京,却连九井胡同都没进。。。”

第一卷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安心(中)

太夫人盘腿坐在炕上,手里依旧转着那串一百零八颗紫檀木佛珠,冷静地看着面前走来走去的儿子,接着前言,沉吟又言:“形势比人强,现在急有什么用!趁现在贺家还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咱们就要想好退路!”

贺琰脚下顿住,深吸两口气妄图平静下来,却到底没将怒气忍住。

“景哥儿姓贺!论他封爵还是立功,都应当归到咱们贺家来!景哥儿去的是凤仪殿,回的是雨花巷,也不晓得方礼到底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叫他祖宗”

太夫人手头转佛珠的动作一滞,轻轻阖了阖眼。

失望,这是现在她对这个从小寄予厚望的儿子唯一的评价。

下狠手逼迫方氏,是寡情,事后缩在女人背后,是寡义,如今东窗事发气急败坏,是无能。。。

一个男人可以薄情寡义,可他必须得有这个资本,既然敢做下狠事,就要有能力将事态控制在自己能够掌握的局面内,而不是像如今,儿子回来不认老子,女儿在宫里头想着法子对付老子,旁边还有饱含仇恨的姻亲虎视眈眈地想咬掉贺家一块肉,局面完全乱套了,作为男人却无计可施!

可笑的是,她要强了一辈子,临到入土了,还得跟在儿子后面为他擦屁股。

“皇后能和景哥儿说什么?无非是生父勾结情人逼死生母的戏码!”

静谧半晌之后,荣寿堂里响起了太夫人清淡,却有嘲讽之意的一句话。

贺琰脸色愈渐铁青,心头“咚”地一声一直向下落,前些日子应邑被方皇后设计嫁入冯家,已经引起了他的警觉,行昭知道方氏死的前因后果。索性先将应邑早早地嫁了,再腾出手来慢慢收拾他。。。

若只是方皇后一个人在活动,他倒不怕。内命妇的地位再高,还能插手到朝堂上来处置重臣了?也就只能拘在后院里头,对付对付应邑。

可如今方祈回来了,还是凯旋而归,捉了托合其,就等于废了鞑靼半条臂膀,皇帝只有越来越看重他的。心里头不是没有怀着侥幸,就算方祈知道了阿福是被夫家逼死。可夫家人可是一个也没动手!难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