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妞奋斗史-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嬷嬷得了王氏的话,也不客气,每天早上一个时辰给王氏跟王丫讲礼仪,训练王氏走路的步伐,姿态,做到行走间如流水般,裙脚纹风不动。

除了这个以外,下午的时候,王丫跟王氏还要学会品味,不说别的,时下流行的品茶,不说精通,至少也不能一窍不懂,凡是上流社会基本会的,现在都要捡起来。还有要学会如何识别衣服,看懂衣服的材质,好坏,如何配色,会自己搭配衣服跟首饰,要有眼光,对于首饰的眼光也要好,不要光盯着那些富丽堂皇的首饰,那是暴发户的行为。

王氏还好,因为是已婚妇女,容嬷嬷的要求就低了很多,只要求王氏行为举止得当,然后,要懂得自己搭配衣服,辨别衣服的好坏,会一点自己保养的小知识,说白了,就是让人一看就觉得王氏是个合格的官家夫人,过的是小资生活,并且还有不俗的眼光,这不至于让人高看一筹,但是至少不会遭人笑话,当然,容嬷嬷还说了,要是真的不会,千万不能装懂,不然,徒惹笑话更麻烦。

除了这些以外,容嬷嬷还让王氏以后要慢慢的留意官员之间特别是内宅之间的相互联系,谁跟谁交好,谁跟谁有仇,就是要办宴会的时候,更要注重这一些东西,又给王氏讲解了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

别看着多,那是有对比的,王氏学的这些,王丫全部都要学,不但如此,还被容嬷嬷压着学针线活,读书认字倒是没有什么,可是,容嬷嬷还要王丫学琴棋书画。

本来,王丫是想要反抗的,但是容嬷嬷说了一句:“小姐,要真正像个官家小姐,可不就是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么?难道小姐不想要成为那样的人吗?”

就这么一句,就让王丫乖乖的学下去了,容嬷嬷心里暗笑,自己就知道小姐会答应的,平常自己说起那些官家小姐什么做派,小姐总是两眼泛光。

王丫有这个心,容嬷嬷自然更是要教导王丫了,但是,对于琴棋书画,容嬷嬷只能点评,却没有这个能力,容嬷嬷自己都不大会弹,更不用说教王丫了,所以,容嬷嬷的意思是赶紧给王丫请个教习回来,一般现在能当教习的,琴棋书画都是样样精通,若是没有,高金聘请一个老夫子来,也是可以的,不过,最好是女的,京城一些有名的才女,成为寡妇的也不是没有,容嬷嬷最有印象的就是当年那个轰动一时的才女苏小妹,可惜心比天高,却一时不慎嫁了个纨绔,备受折磨,好在后来这个纨绔喝多了,在酒楼里跟人争风吃醋,被人不小心打死了。

后来,婆家也容不得苏小妹了,只因为苏小妹没有一个孩子,而娘家对苏小妹也很不待见,当时皇后在的时候,说起苏小妹都挺噫吁嚱的,想当年,苏小妹的才华,就是一个男子都要甘拜下风了,哪里知道,却落了这么一个下场。

所以,容嬷嬷心里最好的人选就是这个苏小妹,关键是苏小妹的品性也值得人佩服,也不是没有人在苏小妹被赶以后上门求亲的,但是,苏小妹说是好女不嫁二夫,虽然那个纨绔很渣,但是自己不能不义,不打算再嫁人,这在京城又引起了轰动,也是因此,容嬷嬷跟皇后才会听说了苏小妹,也才会对苏小妹放心。

至于女红跟厨艺,容嬷嬷就打算自己亲自来教了,不是容嬷嬷自傲,事实上,她的绣活,当年就是在宫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只是她从来都只为皇后服务,所以不为人知罢了。

且,当年皇后的娘家为了让皇后做的稳,侧重培养容嬷嬷,女红跟厨艺那是不逞多让,煮茶的功夫也是一等一的,还会梳头,还有一些保养的手段啦,可以说,容嬷嬷那真是一座宝藏,挖不完的,跟不用说容嬷嬷最为宝贵的就是那一生的阅历。

所以,这两样,容嬷嬷打算亲自上阵,女红,容嬷嬷是集诸家所长,什么蜀绣、苏绣,双面绣她都会,而厨艺呢,其实容嬷嬷的厨艺也不能说好,但是有一旦是别的厨师不能及的,就是容嬷嬷擅长做药膳,事实上,一般的膳食也不需要容嬷嬷出手,但是像药膳这种保养身子的,容嬷嬷心里面的菜谱,没有一百道,也有八十道,还都能根据时节来编排。

容嬷嬷现在主要侧重于培养王氏的言行举止,还有走路,对王氏灌输礼仪,一些常理,还有一些知识,容嬷嬷之前也有给小丫鬟他们培训过,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是,好歹让容嬷嬷有个参考,培训起王氏来,那是得心应手。

ps:

鞠躬感谢阿嘉莎为本书贡献第6张粉红,鞠躬感谢水星的蒙面超人为本书贡献的平安符,鞠躬感谢懒彤为本书贡献第7张粉红!

不好意思大家久等,只能说我不是故意的喵~!

推荐梦夫人的完结文《穿越晨光里》现代女穿越宋朝农家,不懂种田怎么办?那就经商好了。看一个女人怎么将大宋变得更加繁华。。

第十三章 欧阳夫人的请帖

对于王丫,那就是全方位的培养了,至于教习的事情,容嬷嬷只能等王氏培训的差不多,再去请,不然,显得没有诚意,还事倍功半。

事实上,王氏的时间根本不多了,这一天,王氏跟王丫本来正在苦练走路的姿势,像容嬷嬷说的裙脚纹风不动,却被迎夏拿来的一张请帖弄傻了眼,不由得抬头看向容嬷嬷,有些迟疑的道:“嬷嬷,这,欧阳夫人下帖子,说请我于后天参加她举办的赏花宴!”

容嬷嬷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回事了,对王氏道:“夫人,之前我不是跟你说过了,估摸着这几天,就会有人下帖,不过,欧阳夫人?我倒是有听过她的名声,听说欧阳夫人是个明理的人,是欧阳学士的贤内助,在京里也是出了贤明的。”

王氏拿到帖子的一霎那先想到的就是容嬷嬷之前说的下帖子的事儿,只是本来觉得容嬷嬷说是一个月,结果都不见动静,以为容嬷嬷要不判断失误,要不就是说了吓自己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学习礼仪的,现在看来,容嬷嬷真不是说虚的,所以,本来安着的一颗心顿时又提了起来。

王氏道:“我自然是记得的,只是,我见这几天也没有人来,就以为没有这个事情了。”

容嬷嬷摇头道:“夫人,其实你也不用紧张,这几日你做的很好,只要在宴会上,你保持着现在的样子就可以了,真的。”

王氏还是有些紧张,道:“可是,我只是被嬷嬷教了五天,这就可以吗?这?”

王丫在边上听着,倒是有些兴奋,赏花宴啊,啧啧,这可真是个好借口啊。这就是古代的上流社会吗?王丫是真心有个向往。

她是一个有目标的人,就如前世的时候,别看王丫是个孤儿,却从小开始奋斗给自己规划,就等着大学毕业以后自己能够一飞冲天当个现代社会的白骨精,来到古代以后,要什么没有什么。王丫曾经哭的昏天黑地的,在知道王生是个秀才以后。就盼着自己能够当个小说里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显然,现在她也正是朝着这个愿望迈进,所以,容嬷嬷让她学女红,王丫是没有二话,尽管拿起那根绣花针,王丫就觉得自己那手指头就开始疼了,只是学习了三天,王丫那手指头就被扎得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针眼。(唯一好的一点就是。托王丫那变态体质的福,一晚上起来,那手指头上的针眼都消失的差不多了,也不疼了。)

说起这个,又不免再说一个题外话。王丫很惊讶容嬷嬷竟然允许自己继续每天拿着自己的小弓箭射靶子,这真是太稀奇了,殊不知容嬷嬷是有自己的考量,一个女人要有多面性,才能让丈夫保持新鲜感,也让人有探索的*。

容嬷嬷对王氏道:“夫人不用担心,嬷嬷我从来不说大话,我说夫人现在可以去赴宴就是可以赴宴,不是安慰夫人,这几天夫人的努力确实是得到了回报,若是没有人说,大家也看不出来,夫人是个农村来的。”

王氏闻言,这才放心了,就算是这样,王氏却在这两天更是拼命的练习,至于王丫,本来王氏是要带王丫去的,但是容嬷嬷却不赞成,不过,想到王氏去的时候,会紧张,自己又不能跟去帮忙,容嬷嬷也只能答应了。

不过,容嬷嬷是细细的叮嘱了迎春几个丫鬟,特别选定了,迎冬跟迎春跟着去,因为迎春跟迎冬的性子最沉稳,也对王丫的两个丫鬟都吩咐了一遍,加紧对这几个丫鬟着重培训。

除了丫鬟,容嬷嬷也对王丫进行了特训,训的王丫叫苦连天,直到临赴宴的前一天,容嬷嬷只是让大家简单的复习一遍,就让大家自由活动。

四个丫鬟的衣服,容嬷嬷已经吩咐小青买好了,因着考虑到王生的官位级别,穿的太出彩了也不好,容嬷嬷就让小青另外买了一身的棉服,穿的出去就可以了,对于王氏跟王丫,容嬷嬷也是照此办理,给他们新做的两身衣服上面,只是简单的勾勒了几笔如丹青画一般,有些素淡,却又含着一丝的典雅,图样中规中矩的,衣服的样式偏新颖一些,这样既不会让人忽略了,也不会太出挑了,夺走了属于主人的光芒,特别是那些比王生级别大的家属,王氏更是要注意。

这一天,容嬷嬷不让王氏再苦练走路跟言行举止了,而是给王氏细细的讲了欧阳夫人的家世,还有几个会赴宴的人的家世,容嬷嬷说的都是几个有名的世家,至于剩下的,容嬷嬷还真不知道,只是对王氏道:“夫人,若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面带微笑就可以了,在宴会上,多听多看少说话,是最好的,说话的时候,语速要不急不缓,吐字清晰,万事莫要出头。”

容嬷嬷暂时也就能想到这些,希望王氏有效果吧,对于容嬷嬷说的几大世家,王氏都给背了下来,而王丫在边上看似只听了一遍,没有像王氏这般死记硬背,但实际上,凭着她现在有点像过目不忘的本领的,已经基本都记在心里了。

容嬷嬷给王氏说的不光是那几家,主要是还对她知道的翰林院里的一些人的家庭背景,她知道的都说出来,让王氏要记住,特别是不是所有的世家都是和睦相处的,要记住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不能闹乌龙,平白得罪了人。

这三天对于王氏来说,真的是光阴似箭,嗖的一下就过去了,一大早,王氏起来,穿了一身家常服,在容嬷嬷的指导下,先将之前练习的都再复习一遍,这才去吃早饭,然后,再换上新买的衣服。

而那王瘤子就暂时当王氏的车夫了,总不能让他们走着去赴宴吧,而那要的车夫还没有找到,马车买好了,马也买了,可是就差两个车夫,不好找啊,目前也就找到一个,给王生用着呢。

王丫第一回穿上这么复杂的衣服,一时间都觉得有些拘谨,王氏也差不多,等上了马车,王氏跟王丫看着互相拘谨的对方,倒是有些轻松了,反正有人陪着自己。

不得不说,容嬷嬷考虑的很周全,马车上给铺上了厚厚的坛子,上面还有个小桌子,因为这一次只有一个车夫,所以,王氏跟王丫只能同做一辆车,王氏跟王丫一人带着两个丫鬟,都坐在车里,一时间,倒是有些拥挤,且这样其实对于马来说负担很大,不过,好在慢慢走也是可以的。

王氏跟王丫临走前先吃的饱饱的,然后又带了些糕点在车上,就是不想要王氏跟王丫去别人的宴会里,因为吃的比别人多而不好意思。

特别是王丫,随着年纪的增大,虽然她已经学会了控制力度,不会一下子把门刺啦的跟扯纸似的给扯断了,学会了用根本不能称为力度的力量拿东西做事情,特别是绣花的时候,要是不注意,使了全力,那根绣花针都能直接扎进骨子里,让王丫想要不小心都不行啊,若是不认识王丫的人看见了,谁都不会想到王丫的力气会那么大。

力气的问题可以解决,但是有一点,王丫却是不能骗人的,饭量!王丫的饭量那是与日俱增啊,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王丫这个丫头片子要不是会挣钱,早就把王家吃垮了,现在一天三顿饭,早上五碗稀饭,中午三碗米饭,晚上三碗或者是两碗米饭,注意,这种碗可不是后世那种小巧玲珑的碗,而是那种大海碗,就是王生小青他们都没有王丫吃的多。

王丫也很无奈,但是不吃饿啊,受不了啊,刚开始容嬷嬷见王丫吃这么多还有些疑问,现在已经习惯了,至于对王丫的力气,容嬷嬷虽然没有见王丫表现出那种撕门的乌龙事,但是却见过王丫射箭,那靶子总是会被箭扎进去很深,留下一个深深的洞,所以,对于这个容嬷嬷心里是有猜测的,却从不主动问出口。

言归正传,为了防止他们在宴会上因为肚子饿吃太多,所以他们早上来之前不但吃了一顿,容嬷嬷还把自己做好的点心带上,一大袋子,若是王氏他们肚子饿了,就可以吃。

马车渐渐的行进着,虽然速度慢,花了两刻钟的功夫,终于到了欧阳府,欧阳府并不在乌衣巷,乌衣巷那里住着的官员,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大官,真正的大官是在这一片,东巷,其中隐藏着一个紫字,那是怕犯了忌讳,毕竟紫么,尊贵的意思,是皇家才能用的,不然,原来那个巷子是叫紫东巷,后来就改成了东巷,不过,知道的人都知道,很多的官员都是住在这里,就是那个疑似穿越者的林田悦跟林世杰,都住在这里。

本来他们也是住在乌衣巷的,但是后来林田悦挣了很多钱,就搬出了乌衣巷,住在了东巷。

第十四章 赴约

欧阳府这会儿,门庭若市,来往的车辆,正门大开,不时有夫人跟小姐从马车里出来,带着几个丫鬟,向里面走去,自有丫鬟递上自己手上的请柬。

王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着王丫进去的,迎冬把手上的请柬递给站在门口唱念的管家,就听着那管家一声高喊:“王翰林编修夫人到!”最后一个声音拉长了调。

王氏经过的时候,不禁轻轻的打了个颤,吓了她一跳,好在她谨记着容嬷嬷说的,即使是泰山压顶都要面不改色,脸带微笑。

别说,这训练的效果是有的,王氏跟王丫一直在家里训练,也没有对比参照的对象,额,也不能说没有,实际上是有的,这个对象就是容嬷嬷,不用说,容嬷嬷那种在礼仪上浸淫了多少年了,是王氏跟王丫这种初学者能比的嘛,所以,王氏跟王丫对比起容嬷嬷,自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但是,现在一对比来往的这些人,王氏跟王丫就有些信心了。

也是,容嬷嬷要求的严格,且用的礼仪全部是世家教的最古老繁琐的礼仪,虽然用的时候很生涩,但是至少那个架势,就让人看出王氏跟王丫不简单。

欧阳夫人今天的赏花宴,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替丈夫搞好交际关系,特别是翰林院新来的三个翰林编修,是今天宴会的重点,也是今天举办赏花宴的目的所在,欧阳夫人是为了认识新来的三个翰林编修的夫人,也借此向大家推荐一下三个新来的给大家认识。

其实,一般出去的话,大家都会称一声在翰林院工作的人某某翰林的,对于他们的夫人,也是某某夫人,比如说王氏,一般都会喊王夫人。私底下要是说起王氏的话,都会说,是王翰林的夫人。但是今天举办的全部都是翰林院里的人,有的姓氏是一样的,若是这么喊,显然是不妥当的,所以这才有了带着姓跟官职喊的。

欧阳夫人一听说王翰林编修的夫人。就亲自走出来,一见来的是一个陌生的妇人。带着的小姑娘也从未见过,欧阳夫人就知道这个肯定是王氏了,欧阳夫人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王氏:头上梳了一个现下京城流行的飞天云鬓,上面插着一支金镶玉簪子,是珍宝阁新出的蝴蝶簪,身着湘色襦裙,底下用的弧度微微有些不对称,看起来却很和谐,样式好似跟平常见的不大一样,衣服上没有什么图案。就是简单的几笔勾勒,淡雅的白菊若隐若现,腰系大红色中国结络,与之相配,看着中规中矩的。所有的配饰都很简单,却又让人不禁眼睛一亮,

再看王氏那脸上的表情,面带微笑,没有其他夫人来的时候第一次那种的紧张感,再看那走路的姿态,显然是个懂礼仪的,不过是这么一眼,欧阳夫人就在心里闪过了这么多的念头,最后都化作一个结论:这王家不简单!

欧阳夫人从欧阳瑞那里知道,又找人调查了一下,发现新进的三个翰林编修,最没有背景的,当属王生了,这个王翰林编修据说出生农家,往年都是自学自考,进士考了两次这才中了,听说在应天书院学过一段时间,但是琴棋书画都仅限于皮毛,知道的不多,一手字有一点文风,唯一值得夸赞比另外两个好的是,很稳重,行事老练,这个老练不是指王生会推卸责任,而是指王生在处理一些事务,甚至跟同僚之间的冲突上,尽管只是一些小事,但是以小见大,从王生每次都能化小为无,就可以发现王生这个人有前途。

欧阳夫人从欧阳瑞进翰林院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他这么夸一个人,尽管只是那么一句,说王生很务实,欧阳夫人都不免要关注王氏一番,若是真的可以上得了台面的,欧阳夫人也是愿意结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