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光之一--回眺卧牛山-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觉就将酒和菜都吃完,饭也不想吃了。

因昨晚说好的,今天上午小华、小燕上山必须中午赶回吃饭的。所以两个人一早就急急洗漱毕,在院外提起装满物什的篮儿,扛着一把锹、带着两把新条帚,就出门了。原来他俩是上山祭扫墓去哩。

早上的空气新鲜,天是多云天,路是细石路。华、燕两个人在早市上买了几个馍头吃着,走在路上轻快悠步,不觉已到大缺口处。高兴的是,大缺口中间上方已铺垫两块长石板条,足有一米多宽,象石桥似的,行人不须再愁难过去、过来了。两个人飞快踏过石板桥,开心地笑道:“这段路再也不断了。”不到一个小时便踏上山径,然后缓步轻攀,过了约莫半个多小时,就到双宋墓园门口了。两个人整了整衣帽便进门走到迎面大墓碑前,放下提篮和锹,一人执一把条帚,就打扫墓场了。因为前几天下过大雨,墓场冲洗干干净净,只有少量枝枝叶叶积着,很容易清理的,所以很快就完工了。两个人就立在墓前两块新碑前仔细看,那镌刻着的文字正是他俩所作的《守墓》词和歌哩。于是小华就在左碑旁、小燕就在右碑旁,向墓肃立默哀了三分钟,又靠碑守候了十分钟。然后就缓步围墓走了一周,又沿围墙行了一周,才回到大墓碑前摆了祭物,点了香烛,再焚化纸钱。边焚边呼:“爷爷、奶奶:不孝孙儿、孙女前来拜祭您了!”待焚毕,就地跪下叩了三个头,又站起来拜了三拜。过了约莫一刻钟,待灰烬全冷了,又把灰扫进大锹,然后移送墓草花丛洒入土中。祭罢双宋墓,两个人又出园门顺西走到半华里开外的一块新墓园,园里也石垒一座圆型墓,周围比宋氏暮略小,但型状相似,盖土层里摆放三个小木棺:后二、前一,分成三个丘顶,顶上各立一座名牌小石碑:后边两名牌左为“公公孔兴仁之位”、右为“婆婆郑其惠之位”,前边名牌为“夫孔荣远之位”。墓前三米处立着一块比双宋墓碑略小的一块石碑,碑正面镂刻的是黄金色方宋字,全文是:

公元一九六一年清明立

吾公公孔兴仁、婆婆郑其惠、丈夫孔荣远长眠于此。祭曰:山绿绿,水蓝蓝,泣垂祭,望天安!

宋依珠跪撰

碑背面刻着公、婆、夫三人生世简历。整个墓场为正方形,四周各长十五米,面积二百二十五米见方,周边用山石垒成高一米的矮墙,南墙中间留有三米宽的墙门。墙外亦只植松柏高树。场基虽是平面,且自北向南略倾,但系草坪,象一块绿茵茵的地毯铺垫着似的。小华、小燕连忙把篮里的另一份祭品供在碑下石级处,又点燃了香烛,又在碑前半米处平铺的一块见方一米的石板上焚化纸钱,边焚边呼:“爷爷、奶奶、父亲:不孝后辈特来祭您了!”焚纸毕,又将篮烧化,然后就跪地叩了三个头,立起拜了三拜。直待灰烬冷却,也将灰扫进大锹,移送墓草花处洒入土中了。两个人祭祖毕,整了整衣冠,扛着锹,提着条帚,就离开墓地就便寻小径下了山,踏上了细石路。这时已经上午十时了。

华、燕走在细石路上不约而同地想着一个心思:我们是不是也该为新墓场贡献点什么呢?过了一会,小华开口道:“新墓场修得浑然天成,墓碑文字写得谊重海设,可以留芳永年了。我们是不是配一副联装点装点,以示敬一份孝心?”小燕拍手道:“我也正有此意哩!怎么我们又想到一块了?”小华笑道:“你别忘了,我们是心心相印嘛!”两个人畅笑。接着小燕就道:“那你就上联出句吧!”小华就一本正经地道:“有了:长怜两代人,父、母、子身亡音容在;”小燕想了想,也一本正经地道:“我也有了:永愍一丘墓,兴、其、荣命丧笑貌存。”两个人又推敲了几番,都觉得虽是一副工整联,但也显得意平了些,都不甚满意。小华忽然高兴道:“上联前加一句‘灾荒古地’四字,下联前……”小燕抢道:“加一句‘美好今天’四字。”两个人都大笑道:“妙、妙、妙!如果把‘古地’换成‘绿地’和‘今天’换成‘青天’,不仅只是看外表,看不到内含,而且又有偷袭母亲所写碑文之意,就大较逊色了。就这么定吧!”两个人心扉开壑,迈步也更轻、更快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回到两层楼了。随就将大锹、条帚放置院门内侧,脱了帽走进楼门,只见四位老姐妹正坐在楼厅大桌边品茶、尝湖珍湖味、谈心哩。两个人忙呼:“姨娘来了!姨娘好!”陈范氏忙应:“好,好!我儿可好?”华、燕也忙答:“孩儿好着哩。”陈范氏打量了又打量,欢喜笑道:“外表虽清瘦些,身子骨却硬朗,精神多了!”燕范氏道:“看跑得满头满脸汗!快洗擦洗擦去吧!”刘永贞笑着道:“心痛归心痛,大礼还是要行的。快去洗擦干净来给姨娘补行大礼。”两个人答应着入卫生间洗脸、擦汗,不到五分钟就出来了,就拉扶姨娘坐正了,就双双跪地板向姨娘叩了三个头:“孩儿给姨娘叩头请安了!”喜得陈范氏直是笑,也顾不得计较“只呼姨娘不称母亲”了,连忙扶起道:“快起来,快起来!”这时,宋依珠就亲自倒了两杯温水茶来:“我儿坐下喝茶吧,可累着了?”小华、小燕忙答:“不累、不累。”一同咕嘟咕嘟就喝干了:“好香,好甜,真解渴啊!”说得四位老姐妹一阵畅笑。宋依珠又要亲自再倒,小燕就抢过温水壶自己倒了,又将四位母亲的茶杯斟满了。然后就对陈范氏道:“如今表哥已快成亲了。我和小华担心表哥和他那口子怕把您被我们抢作母亲了,他们不高兴了,所以就改呼您姨娘了。不过在我们内心,您永远还是我们的一位母亲啊!”小华道:“就是,就是。望您老不要见气吧。”陈范氏嗬嗬笑道:“听孩子们说的!我如何见气?就依你们最好。”小燕就又从房间提包囊里拿出方木盒来,打开盖,取出那只刻着“孝”字的紫色玉手镯,佩在了陈范氏左手婉上:“这是我俩给姨娘的敬孝之礼,礼轻情重啊,作个念物吧!”陈范氏忙拉住华、燕的手:“姨娘就知道,姨娘没白疼你们一场!你们就是姨娘的一对亲儿女,姨娘也和三位姐妹一样,就是你们的一位母亲啊!”说着,三位姐妹就都鼓起掌来,又都伸出左手和陈范氏握在了一起,正好突显镯上的四个篆字:儿女孝心。

中餐也吃得很开心。宋依珠小炒的四盘素菜全被吃得尽光,青炖的整鸡也被消了一小半。小华最能吃了,小燕居次。他俩确也饿了,吃起来特别起劲。小燕开玩笑:“小华,我俩这样吃,不过多日就胖得走不动路了!”小华也笑:“母亲炒的菜能舍得不多吃?姨娘带来的鸡能舍得不多消受?好口味啊!再说回校后就又瘦还原了,怕什么呢?”四位老姐妹都开怀笑:“吃吧,吃吧,吃得多才好哩!”饭毕,小燕就要收拾洗涮锅碗,刘永贞道:“歇去吧,今天由我包涮!”燕范氏笑道:“大姐又争了,明明今天由我包呀!”刘永贞道:“好二妹,我两个包吧?”燕范氏只好答应。陈范氏、宋依珠也就不好去添乱了。

小华就到房间用纸笔把两个人在路上口作的一副墓园联默写出来,然后出来对宋依珠道:“母亲:萍儿和颖儿想为那新墓园合写一副对联,不知您意如何?”宋依珠道:“为母也感到那墓园冷清了些,很想留有他们后代的敬孝之心哩。既然有作,就呈给为母看看吧!”小华就呈了上去。小燕道:“这副联是我俩在回来路上对出来的,小华出上联、我对下联,经过推敲又觉含义不够足,便又在句前各添加了一句四个字,才自己感到满意了。不过还望母亲提出修改意见,或罚我们重作。”宋依珠道:“待为母审看后再说吧。”便仔细阅看了一遍,又推敲了又推敲:“既工整又巧妙,既直白又深含,好联!就用它了!刻碑置放于墙门内两米处的左右就可以了。分别落上‘后人华男萍撰立’和‘后人燕秋颖撰立’。”这时刘永贞、燕范氏已洗涮完毕,听到宋依珠说“好联”,就一齐跑来看。两个人分别读了上下联是:

灾荒古地,长怜两代人,父、母、子,身亡音容在;

美好今天,永愍一丘墓,兴、其、荣,命丧笑貌存。

读毕又一同赞道:“啊呀呀,对得太工整了:美好对灾荒,今天对古地,永憨对长怜,一丘墓对着两代人,兴是父辈、其是母辈、荣是子辈,也就是名对应实了,命丧对身亡,笑貌对音容,存对在,简直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对的,真是绝对啊!”宋依珠道:“我则最看重的是含义深邃哩:这灾荒古地在、美好今天存,该会给我们多少憧憬和希望啊!我们当寄望于今天的美好作为,今天美好,明天更美好,永远美好!”众都道:“言之有理。”

时间过的飞快,华、燕两人不觉已在无城两层小楼住了六天,前两天游逛无城,寻访旧友,后三天就帮助母亲刘永贞开劈东厢平房后园地,有时挖、有时铲,手虽起了红泡,但仍不愿歇手。刘永贞只好对他们道:“这开园地的事岂能过急?虽然是每日上午劳动两三个小时,但你们过于心急了,能不疲累,伤皮动肉?连我悠悠地做,也觉很累了。明天起就不要干了,帮助我学写诗词吧。为母可爱学哩!”小华笑道:“母亲想学也不难,赶明个我到书店给买一套工具书来也就是了。”刘永贞道:“有书也得口传,我就要你们两个口传,我才能长进快哩!”华、燕只好道:“那好吧。不过口传后得靠自己练习啦。”刘永贞道:“我知道,你们只口传要领就行。”

第二天是七月二十二日星期六,小华先是到书店买来了一本古诗词选集和一本诗韵合璧,然后就要和小燕一起口教母亲。刘永贞笑道:“今天为母就先看看这书,也是预习吧,明天就劳你们驾了。不过你们可不能去园地劳动啊?否则为母就会不依了!”两个人只好答应:“是。我俩也有自己的事哩。”刘永贞道:“最好。”燕范氏一旁笑道:“这两个孩子劳动起来想一口吃头牛!是得约束约束。”这时陈范氏却在楼上发出抱怨之声了:“这两个孩子,说好这周要来,今天周末了,却还是不见影子!”宋依珠劝道:“三姐莫急,可能一会就到了。”小燕就上楼笑劝道:“姨娘,耐点心,今天不到,最迟不过明天上午到。明天是星期,表哥的那一位休假,正好一道来哩!”陈范氏也笑道:“那丫头忒认真,也不肯请个假什么的,估摸就是明天来了。”小华也上了楼,见姨娘虽开了笑脸,却仍面带不悦,便也劝道:“说不定表哥那位这次破天荒请了假,陪表哥来住几天哩!”陈范氏嘻嘻笑道:“那敢情真好了哟!”说着,时针已指在了八时半。只听楼门外传来女声:“华妈妈好!燕妈妈好!”接着是男声:“华妈妈好!姨妈好!”楼上的人便知是陈志明、方义兰到了,连忙都下了楼,当然是陈范氏在前、宋依珠随后,小燕、小华紧跟着下楼的。陈范氏下楼就一手拉住小陈、一手拉住小方,接着三个人搂在了一起:“我儿,想煞为母了!”“妈,我们这不是来了吗?也想煞我们了!”足足搂抱了三分钟,连宋依珠、小燕、小华下楼都毫无察觉。小华、小燕两人拍手大笑:“母子团圆,不见旁边!”三位老姐妹一听也开怀大笑起来了。小陈、小方忙呼:“宋妈妈好!”一看到小华、小燕也在,就更惊喜不迭。小方抢道:“华哥、燕姐也来了?万没想到能在这里相见!”小燕咯咯笑道:“你是我们两个表嫂了,怎么还喊哥呀、姐的?不怕折煞我俩了?应喊表弟、表妹才是。”陈范氏笑道:“燕丫头咀也忒辣了些!”小燕撒娇道:“姨娘偏心了,心疼儿媳了,不心疼姨侄女了。”逗得众人都笑,唯方义兰红着脸不作声了。刘永贞忙解围:“方儿、燕儿是干姐妹呢,姐儿、妹儿由着叫得了。方儿不必介意。”这时小华就和小陈紧紧握手问好:“表哥好!”“表弟好!”小燕也连忙抱住小方:“干妹,我逗笑呢,别怕羞啊!”小方道:“干姐又来了,我何曾怕羞了?我只是想你哪!”又过了一会,陈范氏就发话了:“我儿,你们两个快快给你们华妈、燕妈、宋妈行大礼!”小陈、小方答应:“是!”便先擦汗、洗脸毕,三位老姐妹上坐了。刘永贞又忙拉陈范氏入坐居中。陈范氏当然不肯了,最后只好按四姐妹排行坐了:刘永贞居中、燕范氏居左、陈范氏居右、宋依珠居燕范氏之左。待坐定后,小陈、小方便跪在地板上了,这时小华、小燕也忙在他们后面陪跪,都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叩毕,四位老姐妹忙道:“都起来吧!”于是都围桌而坐吃茶,少不得品尝湖珍湖味了。边品边谈,十分开心。小方这次调班几天,加星期日休假共有七天时间陪着小陈,后天必得回芜湖的;而小陈也须后天乘火车北上返回部队的。这正好与小华、小燕同日离开无城哩。原来小陈到芜湖是在周二,周三就一同到了和县香泉方家认亲,方义兰父母见是健壮的军人,当然满面春风了,弟弟妹妹们也欢喜不迭,于是这门亲事算是绿灯开放了。新社会里,作兴自由对象,父母虽作不得主,但满意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双方父母是否要相互照面,面对面叙叨,甚至找个中间媒人引介,这倒也不一定呢。只要孩子自个儿恋爱上了也就生米做成熟饭了。两个人就在方家住了两天,昨天下午少不得自西埠搭乘章叔的班车到了巢城。下车时老章道:“方丫头,不认识我啦?”方义兰道:“章叔,我认识的。”老章只告诉她一句:“一周前,两个好心青年华男萍、燕秋颖也乘了我的车哩。”说完就走了。方义兰想问情况也就没有机会了,只得离开车站,到巢县武装部招待所歇了一宿,今天早上赶乘班车来无城的。昨天晚上,他们少不得就在巢城大街游

逛了一气,又登上了卧牛山,还想到《巢州日报》看看,但想到故人已离开那里了,就减了兴趣,只是“过门而不入”罢了。这地方路径小陈是熟悉的,所以小方只跟着他一路走,无须寻问路人了。小方想:这报社晚上依然灯火明亮,可见原来华哥、燕姐工作之艰辛了。他们如今升造入了大学,愿他们将来有一份好工作就算幸运了。

第二十五章

小华、小燕得知他们在巢城逗留过就道:“可惜,可惜!那一干肝胆兄弟姐妹你们却无缘相见!”小陈道:“是前次我去时会过的那些个朋友?”小华道:“只是一小部分,后来又添了九位,共是十四人,七对哩!不过那时还仅是朋友,而如今就都是兄弟姐妹了。我们的亲母也就是他们的亲母了。”小陈心里想:这无非是干儿女罢了,哪里就成亲儿女、亲母了呢?就不以为然。小方就欢喜道:“那敢情好啊,您三位妈妈如今就有十六个亲儿女了!赶明个也把我和小陈也认作亲儿女吧?”刘永贞笑道:“我们三姐妹不须再拖累你俩了,你俩将来只须好好敬孝自己的亲父母,养老送终就行了。不过我们倒是十分愿意作为你俩的干娘哩,活着时能够有空来看看,也就心满意足了。”宋依珠道:“就是,就是。其实,我三早就是你俩母亲的干姐妹了,按年岁,你们母亲排行老三,是我三姐哩!”小陈听了这些话也感中听,只好不出声。小方就感到有点暗然了:“不管怎么说,在我心中,您们都是我的亲母!”小华、小燕心中就想:“这妹妹倒也是肝胆过人的好心人哩!”因为今天一早,宋依珠就预感小陈、小方必来,便催陈范氏道:“三姐,你就把那只老鹅宰杀炖汤,好给你儿女解解口馋哩。”陈范氏也觉得该吃鹅汤了,就照着办了。所以到这时,老鹅已用文火炖了三个多小时,当然是汤稠肉烂了。陈范氏便去封了炉盖,只让保温。这时已近十一时了。小华前几天已与一家洁净的饭馆联系好办席的事,就去招乎点送四炒、四烧八个菜(数量都不多的盘装)和红、白两瓶酒来。中餐当然吃得欢欢乐乐、有滋有味的了。母亲们和小燕、小方都喝红酒,小陈喝白酒,小华只能半白、半红地喝。小华斟白酒,小燕斟红酒。小燕又拿了三只空杯各放在小方、小华和自己面前,又将小华空杯斟满红酒,同时又要小华将小方和自己的空杯斟满白酒,道:“我虽不能喝白酒,今天也得破例陪表哥、表嫂喝上一杯,一是欢迎远道光临,二是尽一份诚意;小华平素至多也只能喝上三、五杯白酒的,所以表哥可得照顾点啊!”小方笑道:“你当着母亲们面为丈夫求情了。其实小陈又何曾能多喝白酒的?”老姐妹们都嘻嘻而笑道:“这两个丫头咀都辣哩。喝酒别勉强得了!”小燕道:“表哥的酒量至少六两,表嫂能不知道?”小陈、小华都咧咀笑。小华笑道:“今天母亲、姨娘在场,晚辈们喝酒就不得不收敛些了:但凡晚辈陪长辈喝酒,晚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