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劫炼仙录-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又象是从遥远的远古一直燃烧不灭。

陶勋的意识在黑暗里飘荡无凭,上下前后左右闪起了星光,先是稀稀疏疏,然后渐渐多起来,最后密密麻麻的汇成了一片白色,黑暗中的那团火光不知何时已经不见了,从它原来所在的方位上吹来酽酽的、温暖而又清凉的风,一种熟悉的感觉将他浸泡在其中,很快他的意识湮没在这种感觉里面,然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陶勋感觉身体在轻轻地上下起浮,四周的景象非常熟悉,正是他的船舱。

“怎么回事呢?”陶勋暗暗地问自己,努力地回忆起昏迷前的情景:在县衙里苍山道人师徒即将自爆的前一刻,他使劲地推开了沐姑娘,冲进了紫光当中,皮肤接触到紫光的时刻立刻传来酸麻无力的感觉真达肌肉和关节,他几乎站立不稳,一股巨大的绝望和无力感袭上心头,与此同时他感觉到身体里某处一股清凉从里向外透到皮肤上,皮肤上生起了一层白色的毫光。他记起“六合仙衣”,原来唯有在这样要命的紧急关头它才会出现保护自己,他又想起了沐姑娘,那个要将生的希望让给他的绝美少女,她怎么样了呢?六合仙衣的力量能不能同时保护住她呢?陶勋记起在爆炸产生前的那一刹,他回头去看沐姑娘所在的方位,但是爆炸已经发动了,比阳光更要强烈的光芒刺进了眼睛,四面八方混杂着极度高温的气流直压过来挤压、撕扯他,这就是他昏迷前的最后记忆了。

陶勋蓦地坐了起来,很奇怪,他的四肢活动自如,身上也没有任何疼痛或者不方便,好象从来没有受过伤一般。伏在床边睡着的人被惊醒,看见陶勋坐起来后高兴得大声叫唤,陶勋看过去,是随行的商行里的伙计。

门被打开,常利率先冲了进来,把住陶勋的双肩兴奋地大叫:“公子,你终于醒了。”

其他的商行伙计陆续跟进来,看见陶勋都高兴地上前问候。

陶勋脑袋还是有点晕,看到进来这么多人乱糟糟的,怔怔地说不出话。

还是常利经验老到,转身对众人说:“好了,公子刚刚醒过来,还需要独自静养,你们看到公子没事了,就先各自回舱,等公子休息好了再进来问候。”

众人听他说得有理,又都蹑手蹑脚地退出舱房,常利轻轻将陶勋扶着躺下。

陶勋问道:“常叔,我怎么回了商船?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走到哪里了?”

常利将毛毯给他盖好,轻声道:“现在是子时了,你先睡,有话明天再说。”说罢,不待陶勋反对,吹熄油灯轻轻退出去。

陶勋脑中袭上一股睡意,便又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一早,常利第一个进了陶勋的舱房。陶勋已经醒来坐在床边,看见常利进来,站起身施礼:“常叔早,请坐。”

常利将手里拿着的瓦罐放在旁边,把住陶勋的双臂上下仔细看了数眼,开心的说道:“公子,你一躺就是半个多月,醒来后竟然生龙活虎,就象个没事人一般,公子莫非不是常人?”

陶勋吃了一惊:“常叔,我躺了半个多月?就我一个人吗?沐姑娘呢?怎么回事?你快告诉我。”

“坐下慢慢说。”常利将陶勋按到床沿坐下,继续道:“确切地说你回到船上后不吃不喝不动地躺了十九天。那天你和沐明下船之后,我指挥商船慢慢地往北行,过了三天仍然没有你们的消息,商行里的人急得不得了,第四天一大早我打算将船掉头回去找你们,正在转向的时候岸上有人叫我老常的名字。我赶忙大声答应并把船靠在岸边,看到有个道士背着一个人往商船这边跑过来,我瞧见他背上背着的人正是公子你,连忙把跳板放下去。那个道士问我是不是叫常利、认不认识公子你,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把你背上了船。当时你身上只披着件半旧的道袍,里面可什么都没有。我问那个道士怎么回事,他说一天前在路上遇到了你,你全身衣服都成了碎布,人也昏迷不醒,他是听到你昏迷时口中说起你我的名字和商船的名字才一路打听过来的。”

“那道士叫什么?什么模样?”

“那个道士没有报名号,看年纪约摸四、五十岁,五大三粗,挺大的脑袋,眼睛却很小,满脸的络缌胡子,看上去挺凶的,真不知道他那个模样的人讲起话来挺和气的,还是老人们说得好,不可以貌取人呀。我检查你身上没有任何伤口,脉象也很平和,就是昏迷不醒。”

“那个道士说了什么没有?”

“他只说让我们赶紧走,要是有人问起千万别说在有人在路上下过船。说来也怪,后来几天里还真的有官府的差役上船来查路引,幸亏船上的人都有这个,人数也对,要是沐姑娘和朱大人还在船上的话,咱们船上的人数就跟路引上的数不符了,被官府查到免不了一番麻烦。”

“道士呢?”

“我们看到你的模样后都慌了神,只顾得七手八脚地检查你的安危,那时节谁还顾得上他,等记起时他早已经不见踪影。”

“原来如此。”陶勋若有所思地继续问:“你刚才说沐姑娘和朱大人,她们都还没有回船吗?有没有什么消息传来。”

“没有,没见她们两个回船,你不是跟沐姑娘一起吗?这些天官府查得勤,肯定发生了什么大事,是不是跟你和她有关?”

第九章 汇文学社

 陶勋想了想,还是决定将事情隐瞒下来,便说:“我和沐姑娘一下船就遇到了朱大人,她说她被仇家发现,请求我们护送她到某地。沐姑娘见她可怜便答应施展法术带她一程。我们折向西北方向走了一天,快到目的地时被她的仇家追上,有八个人,都是高手,其中竟然还有跟沐姑娘一样的剑仙。他们斗法的时候,我不小心被剑气殃及失去知觉,醒来后便到了这里。你可打听到什么消息?”

常利从他的话里听不出什么毛病,半信半疑:“我的手下打听到消息,就在你们下船的第二天,白莲教两名妖人闯进高由县衙,将满县衙的官吏人等杀个干净,还施展妖术将县衙夷为平地。本省三司震动,大布兵马四下严查。公子,你们三个人正好也是在高由县境内下的船,难道没听到一点风声吗?”

陶勋丝毫不露声色地道:“我们光顾着送朱大人去某地,沐姑娘用了法术,一天下来能走八百里,比赤兔宝马还要快,县衙事发的那个时间,我们应该正与朱大人的仇家交手,看来错过了一出好戏呀。对了,你们还打听到了什么?有没有人看见案犯的模样。”

常利见他口风严谨,有些失望,答道:“听说一人是三十几岁,冒充刑部官吏,另一人是四十几岁的道士,冒充御封仙师的徒弟,百姓将他们传说成鬼面獠牙、三头六臂的怪物。对了,送你回来的道士倒是跟其中一人年纪相仿呀。”

陶勋这才听明白常利的疑心症结所在,哑然失笑道:“常叔,我都不知道送我回来的道士是怎么回事,我倒是担心沐姑娘,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常利又试探了几句仍旧探不出口风只得作罢,又说了几句话之后便出去。接下来商行里的人陆续进来问安,陶勋一一接待,到了中午才安静下来。

陶勋吃了常利送来的补汤,借口要休息吩咐他不得让人进来打扰。他在床上盘坐下来,经过此番生死经历后,他感觉到自己的内力似乎突破了瓶颈,因此迫不及待地运起内功心法,一股比以前更加强大的暖流水银般地随着他的意念飞快地在经络各处流淌,原先内力运行的迟滞处都不复存在,全身上下无处不舒坦,看来他在那场爆炸中因祸得福。

接下来他运起孤云山山洞里记起来的无名功诀,这番感觉跟以前迥异:以前练习时的情形除了丹田产生的气息不同之外其他的跟练内功心法时差不多,只要引发丹田气息,它就会自动按功诀所述的线路飞转,根本不需要控制,练完功之后经络各处无比舒适、精神振奋,而今天运功之后气息的速度明显比平时要快,而且体肤毛孔似乎张开,无数缕暖和的风被吸进来,飞快地渗入到经络中,在丹田聚拢后迅速地发散到全身各处,原本因为昏迷了近二十天积累下来的虚弱和无力感被清扫一空。舒泰之下,他又练了一次,不过第二次便跟平常无异,再无奇特的现象发生。他不禁想:也许是躺了二十天,第一次重练时感官特别灵敏吧。

此后的日子里,陶勋闲着没事照例到常利的舱里找他聊天。

常利告诉他姚衍在他们下船的那天下午发现朱大人不见了,觅死觅活地闹腾半天,常利不得已只好骗他说朱大人娘家出了点事,家里派人接她从陆路回家去了,姚衍当晚便下船搭上一艘往南的船掉头而去。

陶勋闻之不禁咋舌不已,感叹这个姚衍居然执着到连前程也顾不上。

十几天后,商船抵达京城,陶勋与常利依依惜别,在伙计们的带领下来到景福商行在京城开的分号。

古述已经盼了好久,看见陶勋后高兴得不得了,把着他的手臂连声道:“少东家,我们终于盼到你进京赶考的这一天,太好了,太好了。”

陶勋被古述的情绪所感染,想起三年多前一起相处的那段日子,心里透出亲近和感慨:“古叔,我去年回家后才知道你已经调到了京城,一直盼着再见到你,今天总算是如愿。有古叔的帮助,我这次会考的把握也将增添三分。”

“少东家这么讲可折杀我了,您天资聪颖、学富五车,拿个把状元如探囊取物,这是您天生的福气,跟我这个半老的粗人可没关系。我们这些商行里的老伙计可是已经把一切准备好,只等少东家你金榜题名的那一刻为你大肆庆贺。”

“呵呵,你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身上压力太重,有些不胜惶恐。现在离会考还有三四个月,你把我安排在哪里呢?”

“我去年接到东家的书信后就开始给你张罗这件事,店铺都开在闹市,实在太吵、太杂、太世俗,人来人往不清静,不适合你温习功课备考,所以我特意替你在汇文学社里报了名,只等你来随时可以住进去。那里面汇集京城不少士子和象你一样进京赶考的举子,学习氛围那是没得说。”古述得意地说道。

本朝以来文风渐盛,尤其科举入仕一途是为正途之最,由此各地兴学办教之风极为兴盛,每逢大比之年各地举子会集京城,许多举子跟京城的文坛士子或是因世交、或是因同门、或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学社,相互交流学习、精研道德文章,这不仅在京城蔚然成风,各省、道、府县也纷纷仿效。陶勋在家里时也听说过汇文学社的名声,是京里数一数二的学社,当今内阁大学士中、朝廷各部、院以及地方的大臣中有不少出自此学社。

他听到古述竟然替自己办到了进汇文学社的身份,心里如何不高兴,拱手施礼道:“有劳古叔,若亭渊有三甲之命,古叔当记大功。”

陶勋在景福分行里住了几天,古述便催着他到学社里报到。

汇文学社的社址是故大学士杨琪捐出来的一处别院,位于京城近郊西北襄山之下,占地原本只有不到八亩,后来不断有从学社出身的朝廷大员捐建,经数代扩建修葺后占地已达七十亩,里面不但建有孔圣祠、文昌宫、讲学堂、藏书阁等大型建筑,还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回廊曲径、花园山石等深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建筑,环境清幽,对赶考的学子们来讲的确是一处温习备考的佳处。

陶勋报到之后被安排在人字六号院里,这是典型的北方小四合院,共有四间房,另外三间都已经住进人。他搬进去后,另三间的举子便上主动上门拜访。

住东间的姓王名亮字之光、住西间的姓肖名翔字于飞、住南间姓邓名恽字守先,分别来自长安、武昌和潭州,他们三人见陶勋身边没有带书僮均觉诧异,毕竟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辈,除了会读书之外一应生活事宜都需靠别人侍候,象陶勋这样生活独立的人实在不多。尽管如此,四人还是很快成了好朋友,四人中王亮为人洒脱、肖翔思路十分活跃、邓恽则最善交际,比较起来陶勋的特点反倒不甚明显了。

学社每隔三天就要在讲学堂里举行公开的辩经会,一般由社里的执事主持,先是由主持人将上一次的命题制文作一番讲解,由参会的学子进行辩答,然后有的学子将自己所作的文章提交讨论,有时集中、有时分组,之后便集中起来互相提问和解答,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新的命题,有时候主持人也会将各地最新的制文拿出来学习和讨论。

辩经会的口号就是言者无罪,所以众学子没有包袱,便放开思想自由发挥,每轮文会场面均是十分活跃,有时不知不觉间辩论的话题会离开经义转到时事政局上时,即便是针对当朝官员、时弊主持人也并不制止,只有当众人谈论的话题牵涉到皇帝及其施政时才会加以制止。

陶勋和舍友们都十分喜欢这种自由的学习风气,参与辩经会不仅增加了他学习和思考的角度,而且启发了他更多、更新的见解,同时开拓了知识面、学习了新的理论,可谓受益良多。

他在学社时呆了一个月,参加了不下十场辩经会,从刚开始的拘谨已经变成了辩经会上的一员干将,不过有他同样表现的举子多不胜数,加上他辩经义之时每每引《道德经》、《南华经》里的章句为人所訾诟,所以其文名倒并不显著。

陶勋参加的第十二场辩经会题目是“君子先慎乎德”,出自于《大学》,讲的是君子治国与君子之德的关系。

在座的人自小进学学的皆是程朱所注的四书、五经,按理说这道题的解法自然该以程朱之学作解释,偏偏这天第一个发言的人对“德”的含义提出疑问。在程朱的讲义里对于德并没有作出具体的界定,什么属于德、什么才是德、德是否一成不变等等都没有明确的注解。如今忽然有人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且口口声声地对程朱之学提出疑义,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他举子纷纷引经据典加以说明和举证,这样一来渐渐地由德的内涵与外延问题扯到程朱理学的心、性、理、道之说。

疑议一方的人数少,他们认为儒学无非是平实的孝悌忠信、出处进退、治国安邦等实实在在的学问,并无高深玄妙的性与天道之说,也不主张“用心于内”的心性修为;而后世的理学则恰恰相反,无论是程朱学派提倡的“主敬”、“渐悟”,抑或是后世学派讲求的“主静”、“顿悟”,都一味强调内省自修,侈谈心性理道,这显然是与孔门原始儒学背道而驰的。这一提法公然指摘宋学和今学之非,引起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愤怒围攻。

疑议派人虽少,却言之有据,而且不肯屈服,双方争执起来不光言辞激烈,很快就有正统派学子情结失控挥拳相向。如今的场面早如一锅沸油,一有人动手不啻于往里面洒进一滴水,油锅顿时爆起来,凡是刚才为疑议派说过话的人立时成为攻击目标,数百人混战一团,全无平时儒雅知礼的风度。

四人旁听辩论,心中对于疑议派大是赞同,辩论的时候王亮甚至起而为之作过辩解,这时自然也成为攻击目标之一,另外三人遭到殃及,周围十几个情绪激动的学子挥着拳头冲他们一拥而上。

学问上的事以武力来解决,未免太过荒唐。别人做荒唐事,陶勋不愿随大流做这等斯文扫地的事,便欲踏前半步将三人护住。他的位置本稍靠后,就见眼前一晃,肖翔抢先一步挡在了最前面。

肖翔用蔑视的目光愤然指着冲上来的人喝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亏得你们还是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居然要做出无行的事来。”

他自是说得大义凛然,然而众人方自情绪激动,哪里听得进,冲得近的人挥动老拳就要砸到他鼻梁上。眼看就要鼻破血流挨一顿打,一阵大力从背心传来,他整个人不由自主地连退几步,险之又险地避开众人的拳头。

他正待要站稳再说话时,耳边听得陶勋道:“于飞兄,好汉不吃眼前亏,我等先暂避其锋芒吧。”也没管他答不答应,一股大力扯着他飞快地退却,很是巧妙地混入到混乱的人群里,三绕两绕后居然脱离了人群,来到角门边。

“于飞兄你太冲动了。”邓恽在旁道:“群情激动之下你同他们讲什么道理,要不是亭渊手脚快,我等几乎便要挨揍了。”

王亮道:“亭渊你好大的力气,一个人扯着我们三个人硬是挤出一条退路。”

“呵呵,小弟幼时曾得家中护院武师指点,练过三两天拳脚。”

“咦,你是莘莘学子,奈何去学那粗鄙武夫的本事?”肖翔语重心长地劝他道:“切勿以荒嬉误了学业、前程才好。”

“于飞兄教训得是。”陶勋心下不以为然,并不同他们争辩,笑道:“此间太乱,很快学院山长会带人过来,要是被山长捉到可就麻烦,你们快回院子。我随后就回来。”

三人听他说得有道理,叮嘱一句,匆匆回院。

陶勋等三人背过身走出一段距离,趁四下无人注意,提气运功,身形电闪而出往另一个方向掠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