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⒆铀劳雎蚀蠓陆担吃械母九炔皆黾樱讶豢梢哉雇吹姆比伲恢斡男《人栽嚼丛蕉唷U獗闶撬牡潞托校阋悦植蛊渌娜钡恪4朔┑摹堵弁恋氐檬А⒏;鱿嘁馈罚衾铣际侵骺迹厝黄乐量祝仄鳌!

    顿了顿,张商英再道:“不是说咱们要废弃祖宗规矩不考。而是情况特殊,小高他已有作为,以他之才华必然考起的情况下,政务为重,特事特半,建议允许免考通过。”

    “张商英你这奸贼,休要信口雌黄,你怎么知道他必然考起?”何执中愤怒的咆哮道。

    张商英仰着头道:“他有《永遇乐》,有《怒发冲冠》,有《西游记》,有政绩,有饲料,有《论跨过三岁口即是正义》,《论黄金一代》,《论为政者良心》,《论货币与钱庄》,《论粮食与各类肉种的转换效力》等等不细数了。我张商英要问,若是他小高考不起,你何执中是如何考起的?若是他小高考不起,目下朝廷之上除了陛下和我张商英外,谁能考起?”

    “……”

    许多人明知道张商英这厮在这里流氓逻辑带节奏,想把他拖下去打死。可是无奈,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何况根据小高那出人意料的经常神奇反转,老实说目下在场的人,虽然有那么一些知道高方平不学无术绝对考不起,但他们也总觉得小高就是来参考也会过关的。

    赵佶原本就想这么干的,今天正在兴头上,小高也的确有大功,而且张商英也已经给皇帝找到了许多理由,于是赵佶便拍手笑道:“就这么定了,鉴于水泊形势特殊,小高无法离开驻地赴考,为选拔精英治国、不埋没人才计,朕特赐高方平免考、今科同进士登第。”

    皇帝想这么干、张商英这个文字大流氓又找到了理由,张叔夜一律推荐。加之此番高方平声势太大,政绩突出,形势进行到此一切显得顺理成章,再无反对理由,于是蔡京叹息一声,不在唱反调,微微低头躬身,意思是“老臣遵旨”。

    张克公才嚎叫着请出去关小黑屋呢,这个时候最好别乱来。蔡京也相当于在无关痛痒的时候滥用了机会,其实上次若是任由陛下封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又能怎样?目下看来,压制童贯远没有压制高方平重要了。可惜老蔡的抗旨机会,被浪费在童贯那个废物身上,真正该用的时候没有了。

    是的天地之间,什么东西的是会用光的,包括人品、以及洪荒之力。

    大宋的宰相当然可以抗旨,但是可抗旨的次数,当然和声望、能力等综合因素息息相关。早前在童贯事件上抗旨,得罪皇帝和皇帝的宠臣。目下间隔的时间不久,倘若再次得罪皇帝以及更得宠的人,形势真的极其不妙。

    蔡京给皇帝的感觉是温文尔雅、老成持重之人,上次已经让赵佶不高兴,所以这次万万不敢了。这是人性的奇妙之处,要是老蔡给人的印象如同高方平一样是个问题人物,被认为性格冲动,行为幼稚,脑子有坑的话,那么这种人犯错的时候其实更容易得到原谅。这是期望值的不同。可惜老擦不是这种面目示人的,更不是以这种风格拜相的,这注定了他作为和号召力,和王安石简直不能相比,差的不是三个档次那么少……

    京师的气氛又恢复了和谐,有点乌云散尽的意味。

    蔡京有个最大的好处,他是一个性格成熟的厚脸皮,没节操,他能容许失败,失败后会翻开新的一页,而不会像某些人一样怀着瑕疵必报的心思钻牛角尖。

    围绕高方平和王黼之争,竟是掀开了如此大的声势,现今高方平的一切被定调为功劳,获得了大宋最为荣耀的一种封赏,对此别人怎么想蔡京不知道,但他是接受了,并且打算反过这一页,重新开始。

    加赐高方平同进士出生的事定调了,但是这个文书怎么执笔,成为了目下蔡京最为头疼的事,要是写的太圆满,则太过凸显了高方平光辉的形象,而写的不圆满,就显得皇帝耍性子乱来,毕竟是赐人同进士出生,要是写的理由不足,那当然就成为了朝廷的笑话,玷污皇帝的圣明,玷污进士这个词的血统。

    所以蔡京从文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咬着笔杆子,不知从何下笔的尴尬境地。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在一些圈子传为美谈,然而在论坛,张商英喷蔡京为“文采不行”,“提笔不识字”等等……

    史文恭因为回京述职,后又等着新一批的精钢锁子甲,无缘于郓城发生的两大战役。

    此番他的任务终于圆满,带着又一批的几十套锁子甲回到郓城。

    目下打造完毕的精钢锁子甲已经有两百多套,够一个营换装为高方平设想中的精锐重骑。

    对此,也没人去争夺第一批装备,因为根本不用想,因高方平和梁红玉的缘故,最先换装的自然是虎头营。

    与此同时,史文恭也带来了朝廷的正式文书:加赐高方平同进士出生。

    “高方平其人,自幼聪明伶俐,好学刻苦,贤德之处为圣心所体察……”

    看到文书这第一段的时候,你妹的,高方平有些不来气,不知道蔡京专门这么写,是不是在讽刺还是什么?高衙内要算是自幼聪明伶俐刻苦贤德的话,那真就变成一个笑话了。

    甩甩头,过滤老蔡的一些官面废话后,继续观看:“高方平于汴京制造饲料,解我百姓之腹苦。研制咳嗽丸,治疗小儿百日咳。更有千古神奇的‘剃毛之术’,惠及妇女……”

    看到这里高方平一口老茶忍不住,喷了出来在文书之上,弄湿了。(未完待续。)

第311章 挂在月亮上的金腰带

    老蔡这是诚心要让我猪肉平沦为笑柄了,我那是卫生条例的一个部分吧,光伟正大的东西,然而蔡京竟然在朝廷的官面文书中,用词千古神奇剃毛术这等戏讽刺之词。

    “蔡相公文采不行,提笔不识字。鉴定完毕。”阅读到这里尴尬之际,高方平给予了评价。

    “相公威武霸气。”周围的一群马屁精又开始大喊了。

    继续观看文书:“前有壮举无数,此番于郓城任上大破贼兵七百众,朝廷诸公皆认可此乃我朝为数不多的军事大捷……”

    高方平昏死在地,看起来老蔡的大嘲讽术一开,我小高的进士出身自此有点蒙羞的感觉了。妈的若是只写“于郓城大破贼兵”便是光环了,老蔡写“大破贼兵七百”,然后说乃是为数不多的军事大捷,他这是在把高方平往死里坑,这得让但凡打过胜战的帅臣有多恨高方平呢?

    高方平黑着脸,继续看文书:“再有关于《论土地得失、祸福相依》之说,剖析自然过程,此功在社稷,利于千秋,当为执政官吏效仿学习。朝廷于陛下立场、为天下民生、才尽其用计,授予高方平今科免考,同进士登第。”

    到此这封牛1逼的文书算是完了,再看看格式,还有皇帝签押,以及宰相蔡京的签押。这是一封圣旨。

    从这封圣旨中,高方平读到了一些担忧,皇帝太过托大,依旧太信任蔡京了,以至于蔡京起草后皇帝看也不看就签押了。此点高方平是可以肯定的,赵佶肯定没看内容,否则其他方面皇帝容易被忽悠,言辞上不至于,他要是看了,当然知道蔡京在开大嘲讽术,那便会让蔡京修改。

    然而没办法,赵佶就这德行。他之所以被列为一个大昏君,就是因为这些方面的错误太多,太过信任别人而找不到问题所在。历史上,他身边的大奸贼如此之多,诸如梁师成这些奸贼甚至敢假传圣旨,就是因为赵佶的这些脾气个性。

    其余的没有了,除了同进士登第外,高方平没有获得新的官职,应该是老蔡在搞鬼。这次他们在文书上给的用词是:“今科免考,特赐同进士登第”。意思也就是说,现在高方平还不是进士,今科,那要到后年的时候才考。

    免考,意思就是后年殿试高方平不用去考了。同进士登第,那是在说,得等后年的李纲时静杰他们考了之后,东华门张榜的时候,会有高方平的名字,那时,才有这个传说中的金腰带。

    赵佶作为皇帝,他这么说只是一种俗称的习惯用语,也或许是一时口误,他本身绝对不是要压制小高、等后年才给小高进士身份的意思,但是既然皇帝这么一说了,又因为君无戏言,蔡京一但咬住此点,哪怕皇帝不是这个意思,但他老蔡就是要这么下达朝廷文书,那是谁也拿老蔡没有办法的。

    高方平暗暗叹息一声,坏事啊,要是这事皇帝别口误,现在就直接获得同进士出身的话,今年底再来个大功,明年初的大朝见一总结,张叔夜分分钟就可以把握小高推到知州的位置上了。可惜了。

    当然了,高方平目下已经从六品了,倘若在升,很快就可以换官袍,俗称“脱绿”,也就是说,到一定的品序就不是绿色官袍了。

    在官场,绿色官袍的确是有些没面子的讽刺感觉,很可能那些猥琐人士乐意多看高方平“绿”几年再说。但是这个也急不来,绿就绿了,反正现在基本上头上就没有天花板了,苦熬个几年资历,若是不被他们整倒,迟早是大红袍加身的。

    梁红玉的官还是比高方平大,今次已经升到了正六品昭武校尉。

    在京城最早的传言之中,高方平就是个神,无所不能的神,全部的事都是高方平做的,全部的功劳都是高方平的。但是正式官版文报进京,高方平和时文彬也基本陈述了实情,据实上报了每个人的作用。

    原则上张叔夜对梁红玉小萝莉没多感冒,所以如常对待,但是架不住高俅老爹喜欢小虎头啊,于是高俅专门把梁红玉的事说给陛下听,赵佶也最是喜欢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萝莉,评价为神童,于是金口一开,便给小萝莉升了官位。

    刘光世于郓城攻防战一役立下大功,进官一级,但职司不变,依旧任职保安军麾下的营指挥使。

    史文恭林冲杨志关胜等人全部有功,皆进官一级,鲁达因为是贼配军的身份,不能获得官位,但是继续待罪立功,被高方平委任为营指挥使。

    这次高方平系的人马皆大欢喜。

    对于郓城的主簿和县尉而言,这次是他们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意外之喜。

    这两个棒槌,稀里糊涂的跟着进官一级,为文官系列正九品。

    林冲史文恭刘光世等人进官不稀奇,他们是高方平的嫡系,而且武官进级不难,不用皇帝甚至不用宰相批准,可说,目下就算不得宠的种师道,手里都会有几分空白的告身,填写上名就可以拿去卖官了。

    但是文官系列的晋级尤其难。特别是主簿王勤飞、县尉曾世成这样的本地土著,没有势力没有进士金腰带,因某种契机进入了官员系列,通常来说终身都不会再升一级。事实上就算他们有功,也没有任何的知县会给他们这样的人报功,这几乎是俗成的规矩了。这也是中央特派官员和地方豪强派官员中的摩擦、以及利益的划分。

    所以在这样俗成的潜规则下面,一个中央官员来上任的初期,通常都是比较难的,很难掌握住和地方豪强派官吏间的利益平衡点。

    这些弊端造成了类似王勤飞和曾世成这样的地方官员破罐子破摔、不做事专门扯台的风气成为的大宋的一个弊端。原因是他们有了金饭碗动不了,而又升迁无望,他们吃饱撑了给你中央官员面子,吹捧老爷?他们不会,只会扯台,反正扯了也没什么大的代价。相反做事做再多也没有什么实惠和功劳。

    然而这次这两孙子笑疯了,开香堂感谢上苍,感谢祖宗。作为两条几十年不知升官是什么滋味的坐塘鱼,他们居然在跟着大魔王的时候升官了。

    这让他们的心思热络了起来,感觉大魔王虽然难以伺候,却也有了往后的一线希望。

    不但这两货,就连那个被高方平“放假”的县丞赵思东,那货也不知道目下什么地方醉生梦死,然而他也是郓城的在册官员,这次也一起进官两级,乃是从八品系列。这货之所以进官两级,就是体制的锅了,因为他是正二八经的末科进士出生,中央来的官员。

    当时写给济州的报功文书之上,高方平忘记了郓城有个依旧在领取俸禄的赵思东,所以没写。于是不合格,被时文彬发还重写,要求必须有赵思东的名字,小赵他依旧是郓城的在册官员,既然报王勤飞和曾世成的功劳,也必须有赵思东。

    “你继续放他的假没问题,但是该给的得给人家,他识大体顾大局,当时没留下来给你高方平添乱,不拖后腿,主动让出权利离开,那么套用你高方平的理论不添乱就是功劳,就不能薄待赵思东,否则我济州不认可。”

    是的,老时给高方平的要求就是这样的。

    于是怀着无比的郁闷,主簿王勤飞重新起草文书,添加了赵思东的功劳。王勤飞瞎掰的本领基本和张商英有一拼,还会声会色的描写了一段赵思东在堤坝指挥抗灾的场面,然后就是高方平签押,上交济州,时文彬看后大为高兴,于是批了,签押之后直接以济州名誉转发中枢。

    其后,高方平有过召回赵思东的打算,因为如今高方平在郓城威严日浓,也基本结束了和王勤飞曾世成的斗智斗勇,可以开始调教赵思东了。

    然而让小赵回来的提议,县尉曾世成和主簿王勤飞说死不干。

    县尉说,那就是个读书把脑子读坏了的棒槌书生,没有他在郓城才安稳。

    王勤飞说:让那孙子继续放假,别来添乱,大不了他的俸禄老朽支付云云。

    高方平无可无不可,也就没有多说了。之后主簿王勤飞以县衙的名誉写信给赵思东,责令小赵继续放假,若不来添乱,除了官俸,县衙的额外福利可以拿双份,若是回来添乱那后果很严重……(未完待续。)

第312章 朱仝和雷横

    有消息传来,老相爷曾布去世了。赵佶下诏追号为观文殿大学士。

    老曾的一声颇有传奇色彩,作为也还是有些的。做过军相(枢密使),也做过政府次相(尚书右仆射)。当时和蔡京同朝执政,但是被蔡京整的太惨了,一贬在贬,栽赃各种罪名给老曾,他的儿女也经常被蔡京授意蔡党官员请去喝茶,整的死去活来。

    这种有政治主张,最终又被蔡京这种权相整倒的人,可以说如果不是在北宋,那真会全家死绝的。然而现在,老曾也算得到了善终。

    严格来说赵佶登基,曾布是有功的。当年哲宗驾崩,太皇太后召宰臣们商议继承人,章惇主张立简王和申王,太皇太后想立端王,然后曾布、以及那个前些日子被一脚提出京城的邓洵武很机智的说太皇太后圣明,于是端王赵佶就登基了。

    郓城县尉曾世成就是老相爷曾布的亲戚。

    这个姓在郓城还是有点牛逼的,所以当年女真商人迁来郓城,入籍时要改名字,之后送了钱给曾家。曾世成家老太爷便赐那个女真蛮子姓曾了。

    估计送的钱还不少,于是依托曾布的关系、加上有养马天赋,曾头市还和朝廷达上了线,属于挂靠马政司这个中央企事业的民间资本,获得了迅速的膨胀。所以王勤飞一直都在说,曾头市的蛮子和县尉有交情。王勤飞老头坏啊,这么说既是实情,也是对县尉曾世成的一种嘲讽。

    但后来曾家也失势了,曾弄的翅膀也硬了,便不在给曾世成这个县尉面子了。

    这些原本都不关高方平的事,然而,昨日京师有书信来,是皇后娘的亲笔信,专门给高方平说老相爷曾弄辞世的消息,说他对皇家有恩,必须给予该有的尊严和尊敬,让高方平在郓城为其默哀。

    我#

    接到书信的时候,高方平郁闷外加眼冒金星,什么跟什么嘛,搞得我和他老曾很熟似的?

    然而想来,皇后娘是个直性子,想到就做,想到就说。加上信中的一些言辞,高方平看出来了,皇后娘看中了我小高,不但是当做自己人,还要当做她儿子赵桓的老师来对待了。

    也只有皇后娘这样看待小高,才需要小高给那个不认识、甚至就想不起来的曾布去默哀三分钟啊。

    因为皇后娘比赵佶还念旧,曾弄对他们两口子,当然是有恩的。

    县尉曾世成一直没弄懂,为什么皇后娘会专门来信让大魔王为自己的二爷爷曾布默哀?然而他不需要弄懂,以他曾世成的机智,自然会借助此机会大肆炒作显摆,甚至在郓城以他们这系曾家的名誉,给老相爷曾布来了一次类似追悼会的聚会。大摆筵席,还亲高方平亲自去主持。

    既然大魔王都简直支持人了,曾头市的曾弄鼻子大了压着嘴巴,谁让他要姓曾,于是也得来赴宴,还送了一大笔彩礼。

    付群伦在济州弹劾高方平和曾世成,说他们利用“老相爷曾布的去世的概率”大肆捞钱、收取彩礼云云,搞的时文彬非常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