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唐毅和老爹勾肩搭背,一边往里面走,一边说道:“给您个机会,好好讲讲怎么惊天逆转,帮着我脱罪的,好让孩儿也崇拜崇拜您!”

唐慎这个气啊,敢情我费了这么大劲儿,就为了和你表功啊,早知道还是这个惫懒的德行,就该再关你几个月!

当然真要是再关几个月,先崩溃的一定是唐慎。

爷俩到了书房,讲起了这些日子的经过……自从唐毅被关起来,最心急的就数唐慎,当听到消息的一刹那,他几乎昏倒,甚至想要带着人马把儿子救出去,直接亡命天涯。

还好唐慎手下有一批极为出众的幕僚,其中最有分量的一个人叫茅坤,此人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曾经出任过兵备佥事,后来因为弹劾被罢官闲居。

茅坤的资历远在唐慎之上,本来他是想去帮助胡宗宪的,不过由于季本出面,和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茅家同交通行关系密切,茅坤才答应出山,作为唐慎的谋主。

茅坤经历过起落,经验丰富,才思敏捷,帮着唐慎做了不少事情,深得唐慎的敬重。

他告诉唐慎,唐毅做事周密,不会随便烧毁证据,再有他简在帝心,没有皇帝点头,谁也动不了他,暂时唐毅是安全的,关口是怎么帮着他脱罪。

唐慎冷静下来,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刚刚从泉州回来的胡宗宪,听说唐毅把罪证烧了,沉默了半晌,十指紧紧抠着大腿,仰天长叹。

“行之,你可是救了东南,救了我胡宗宪啊!”

唐慎眼睛喷火,“胡部堂,感谢的话还是等着行之出来再说吧!”

胡宗宪拍着胸膛说道:“放心吧,我一定竭尽全力。”

很快,他们就打听出了朝廷派遣杨博为钦差,而且唐顺之也送来了密信,说明推举杨博的缘由。

看完了密信之后,茅坤顿时冷笑了一声。

“中丞,荆川先生到底是太老实了,他被徐阶耍了。”

“怎么?”唐慎吃惊道:“我没看出来,能拖一时是一时,办法不错啊。”

茅坤连连摇头,“按理说徐阶是您的老师,疏不间亲,我不该多说,可是徐阶这么做,实在是不够地道。”

唐慎沉着脸,怒道:“讲,不要藏着掖着。”

“好,那我就说了。”茅坤冷笑道:“陛下对状元郎是赏识器重的,状元郎烧毁证据,也是顾全大局,这一点陛下是明白的,那他为何还要派人彻查呢?”

“这个……”唐慎犹豫了一下,“请问先生高见。”

“两个字:泄愤!陛下是因为倭寇进犯南京,打碎了中兴英主的美梦,迫切需要人头祭旗,恰逢状元郎烧毁了证据,就把火气都撒在了状元郎的身上,故此大动干戈,不依不饶。”

“嗯,有道理,可是这和徐阁老有什么关系?”

“哎呦,我的中丞啊,这不是明摆着吗,陛下是疑心状元郎和倭寇有染,而倭寇又有海商大姓支持,而那些月港的罪证又牵连到海商大姓。陛下很容易联想到令郎是为了包庇海商大姓而烧毁罪证。”茅坤叹道:“其实这件事情不难解释,如果令郎真是为了包庇海商,干脆在攻下月港的时候,就一烧了之岂不是更好?以徐阁老的才智不难看出来,陛下真正气的是通倭,以他的地位,只要帮着令郎好好解释,未必不能脱罪。而如今呢,他偏要鼓动杨博南下,还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白了,就是为了保全他自己,保全徐党!哪怕是拖延成功,令郎也难逃丢官罢职的命运,一旦因为通倭而丢了官职,这一辈子再想起来就难上加难。”

唐慎如梦方醒,顿时气得浑身颤抖,可是他也知道,骂死了徐阶也没用,怎么保住儿子的政治生命才是当务之急。茅坤不愧是智者,他指出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把倭寇进犯南京和唐毅焚毁证据拆开,变成两件事情,唐毅不但没有罪,还是一心为国的表率。

可这两件事容易拆开吗?

就在唐慎没有头绪的时候,谭纶发现了重要的线索,他从卖菜的小贩嘴里得知,在两个月前,小贩送菜走错了人家,结果发现院子里有一帮又矮又壮的家伙,手里都拿着明晃晃,造型奇特的刀,正在练功。

有一个管事还给了他五两银子,让他不要随便传出去。

谭纶当即找了一把倭刀给小贩辨认,小贩十分笃定,那帮人手里拿的就是这种刀。谭纶大喜亲自带队,在小贩的指引下,冲到了那个院子。

一查之下,竟然发现了五名伤员,正在养伤,还从菜窖里找出了不少折断损坏的倭刀。看到这一幕,谭纶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赞叹道:“行之果然料事如神啊!”

第448章罪有应得

谭纶把几个伤员带到了军营,严刑逼供,这几个家伙乌拉哇啦,说的都是倭国话,谭纶只得找来了通译,审问之下,他们只说来自日本长州藩,再问是谁带他们来大明,参加了哪一次战斗,因为什么受伤,又为什么躲在这里,是谁安排的……

这几个倭寇就是闭口不言,无论是怎么严刑拷打,哪怕把手指都碾碎了,他们还是一个字不说,真是一副贼骨头。

谭纶越发愤怒,抓到了人,却掏不出口供,没法顺藤摸瓜,又如何揪出背后的黑手。谭纶差点愁白了头,有一次他提审五个人,突然感到了一丝异样,这五个人,有三个高的,两个矮的,站在一起,就好像巴掌一般,三长两短。

“来看倭国人也不都是矮子,一树之果又酸又甜,看来也不能一概而论。”谭纶叹息着,突然眼前一亮,或许还有另外的解释啊……

在拷问的时候,谭纶让人注意那仨高个的,结果发现他们的大母脚趾和其他的脚趾挨得很紧密,不像是经常穿木屐的样子。

谭纶的疑惑更加强烈,想来想去,改变了策略,他把其中一个高个子的带到了单间。也不用刑,就是不断询问,同样的问题,不下几百遍,一直问了整整一夜。

犯人一旦打瞌睡,谭纶就会把他推醒,最会连通译都受不了了,哈气连天,窗户外面,鸡声四起,眼看就亮天了。

谭纶伸了伸懒腰,转身要走,突然他回头,低声说道:“你可以回家了。”

犯人一听,突然眉头上挑,露出喜色,虽然只是一刹那,可是那也足够了。他茫然抬头和谭纶四目相对,从谭纶的眼中看到了戏谑的笑容。

犯人猛地一惊,刚刚那句话可没有通译翻译啊!犯人脸色煞白,谭纶哈哈大笑,“假倭寇,你的戏法变漏了,还不从实招来吗?”

一声断喝,好似雷霆万钧,吓得犯人一哆嗦。

跟着唐毅接触过,谭纶也学会了跳跃性思维,谁说这帮人一定是倭寇?就不可能是假扮的吗?他故意拷问了整整一个晚上,让对方精疲力竭,魂游天外,又在拂晓最迷糊的时候,突然说出放他离开。

犯人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等他喜悦过了,脑袋也凉快了。

辛苦的伪装被彻底撕开,他简直想大哭一场,几天的死扛都成了无用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谭纶打破一点,很快就逼着对方说出了实话。

原来他们不是倭寇,而是七大姓之一的郑家的死士,倭寇登陆进入宜兴之后,就是他们给带队,本来有十几名死士,除了战死的之外,没受伤的都已经离开,只剩下几个伤员在养伤。

从他们的嘴里谭纶得知,沿途有大量的死士接应,帮着倭寇指点方向,突出重围,还给他们补充给养,有了伤员还要留下来养伤。靠着内应,倭寇才能所向睥睨,一路杀到了南京,如入无人之境,制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惊天丑闻。

面对着匪夷所思的供词,谭纶觉得自己要爆炸了。

“如此丧心病狂,不死,简直天理不容!”

暴怒的谭纶一面向胡宗宪和唐慎报告,一面继续顺藤摸瓜,倭寇活动的沿途,大多数据点都空了,可还有些里面藏着来不及撤退的倭寇,这下子都成了瓮中之鳖。

一口气抓了二十几名俘虏,他们之中有真正的倭国武士,还有更多来自五大姓的死士。

事到如今,情况再明白不过了,就是五大姓在主导攻击南京的行动,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郑家和许家。

得到了消息,唐慎二话不说,直接派出三千人马,分头把郑家和许家给包围了。

按理说这两家也是有名的世家,根深蒂固,实力雄厚,和他们有联系的世家不在少数,大家同气连枝,守望互助,一起走过了无数的风波,只是这一次太特殊了,不但没人帮他们说话,甚至有些家族主动提供罪证,不把他们弄死不罢休,简直就成了全民公敌。

正好应了四个字:罪有应得。

以七大姓为代表的海商已经成功惹起了众怒,几乎每一个世家都怒不可遏,远的不说,就拿派遣小股倭寇攻击南京,惹恼嘉靖皇帝,招来雷霆之怒。

如果不是唐毅把月港的罪证都给烧了,朝廷肯定会彻查下去,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充军发配,甚至掉脑袋,海商是要逼着大家伙一起送死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从张经开始,多少大明最优秀的官员都倒在了东南的任上,这些人倒台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七大姓的影子。

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搅得东南天下大乱,倭寇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狂,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受到了威胁,唯有七大姓赚得钵满盆满。

他们掌握了所有人的罪证,大家都敢怒不敢言,任由他们欺负。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手段高明的胡宗宪,游刃有余,在各方游走,调和厉害,顶住了倭寇的攻势,俨然大家的保护神!

接着唐状元更是到了东南开海,大局终于变得对大家伙有利了。商品有了正规贸易渠道,再也不用受七大姓的盘剥,只是还没来得及高兴,塌天大祸就落到了大家的头上。

若真是嘉靖被激怒,将胡宗宪撤换,把唐状元下狱,东南还有什么人敢对抗七大姓?以后的督抚到了东南,都要先拜码头,求庇护,才能顺利活下去。真到了这个地步,抗倭大业还有胜利的一天吗?

东南的每一个世家都要对七大姓言听计从,成为他们的孝子贤孙。

如果再不反抗,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唐毅下狱,就是东南士绅积蓄已久的怨气出口,大家惊讶地发现,那些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要是连唐毅这样保护了所有人的官都不救,以后也再也没有替东南士绅着想的官员了。

切肤之痛,残酷的现实,让大家抛弃成见,果断联合起来,聚拢在心学的大旗之下,给唐慎摇旗呐喊,站脚助威。他们亲自提供罪证资料,亲自帮忙指点查抄。

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唐慎几乎不眠不休,终于把两大家族给查抄完毕,同时案情也有了眉目。

经过他的审讯,前因后果也都弄清楚了,赵贞吉秉公办案,一查到底,让剩余的五大姓惶惶不可终日,生怕什么时候火就烧到自己身上,他们为了转移焦点,策划了攻击南京的大戏。

为的就是制造轰动,让朝廷误以为赵贞吉的调查影响了抗倭事业,好将赵贞吉干掉。

而且郑家和许家的人也招认,他们认为东南的士绅都站在了市舶司一边,不再和他们同心同德,他们就要敲打这些人。

月港的资料就成了最好的工具,利用皇帝的怒火,怂恿鄢懋卿去调查,把和他们作对的世家都清理掉,重新扶持更听话的世家,这样他们就能永远掌控东南,永远做地下皇帝……

他们一共两个目的,第一个顺利实现,第二个却因为唐毅的阻挠而失败了,而且还促成了东南士绅的联合,而且强大的联盟又推翻了第一个成果,唐慎找到了他们豢养倭寇,策划实施攻击的铁证。

局面一下子扭转过来,任何辩驳都是无力的,同月港的东西不同,攻击南京是他们一手操控的,和其他人也都没有关系。

通倭,养私兵,攻击陪都,哪一个都是灭九族的大罪,十恶不赦。万死不赎!这回再也不用担心牵连到无辜,唐慎在谭纶的协助之下,用了两个多月,把郑家和许家的主要人员全都关了起来,财产也都扣押起来。在杨博赶到泉州之前,已经办成了铁案,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就算强如杨博,也别想翻案。声势浩大的钦差出动,变成了华而不实的巡游,杨博的郁闷就别提了。

第449章覆灭

听完老爹的叙述,唐毅才恍然大悟,难怪杨博会那么绵软呢,敢情事情已经成了定局。老东西还跑来敲诈自己,当真是做生意的好手,空手套白狼,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唐慎见儿子眉目狰狞,煞是吓人,还当他不满意处置,叹道:“行之,为父只抓了许家和郑家,一来是他们直接参与,二来他们在剩余的五大家之中,势力相对弱小。不过为父查抄他们家族的时候,也拿到了不少证据,只是引而不发,如果我儿觉得不解气,大可以把七大姓一网打尽了!”

“当真?”唐毅笑着问道。

“那是自然,为父什么时候骗过你?”唐慎自信笑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手握生杀予夺,唐慎十分享受这种感觉,更享受儿子崇拜的目光。

唐毅搓了搓手,他真想立刻拍板,直接下令查抄,挨个砍脑袋,把过去受得气都释放出来。

放在以往,唐毅多半会毫不犹豫的,只是经过了这一番磨砺,唐毅的心思越发深沉了,宦海官场,就好像棋局,不要光盯着吃子,还要学会着眼全局,制造大势,只要大势在我,就所向睥睨。

唐毅沉默一会儿,最后摇了摇头,“收拾了七大姓,看起来很诱人,实则却未必对我们有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东南的士绅能联合起来,就是因为七大姓闹得太过,超出了所有人的底限,而我呢,又恰逢其时,被看做是东南士绅的代言人,这个光环还是很不错的!”唐毅笑道:“若是七大姓都被铲除了,威胁消除,东南的世家反而会因为没了敌人,而再度分崩离析,反而会削弱我们的实力。”

这个道理不算高深,后世的某大国就是如此,有敌人要上,没有敌人制造敌人也要上。

七大姓被砍去了四家,而且又声名扫地,被人人唾弃,这时候乘胜追击固然能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可是保留他们,东南的世家大族就会感到威胁,就会有压力。他们唯有继续围绕着唐毅周围。

杨博能成为晋商的灵魂和领袖,在官场上屹立不摇,唐毅同样要争取东南利益的代言人,东南经济繁荣,读书人众多,而且开海之后,潜力巨大,如果把这股势力纳入自己的麾下,绝对是上位的最大助力。

而且剩余的三大姓也不是傻瓜,他们既然没法和唐毅对抗,就只有选择妥协,归顺到唐毅的手下。

三大姓的海商固然有太多的罪孽,可是他们比起其他的世家大族更有进取心,也更加狠辣果决,更熟悉海洋,日后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掠夺,这些脏活儿累活儿,都要靠着他们。

如果能对他们网开一面,既能展现宽宏大度给世人看,又能收拾人心,让剩余的三大姓感恩戴德,更加卖力办事,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杨博!

此老想要染指东南,立刻引起了唐毅的警觉,他已经把东南视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哪能轻易让晋商染指。

如果把七大姓都摧毁了,出现了巨大的真空,东南的世家填补不及时,就会被晋商钻空子。

说到底,唐毅对晋商的忌惮还在海商之上,谁不知道八大皇商走私卖国,资助野猪皮把大明江山都搞垮了。眼下的晋商也不遑多让,俺答连年入寇,晋商没有走私给蒙古人粮食军械一类的东西,打死唐毅都不信。

月港的走私不过是几十年,而晋商干这行已经一百多年了。

晋商和他们的盟友徽商做生意是很成功的,可是他们的成功却是建立在官商勾结上面,建立在特权上面,这种成功对整个社会来说,非但没有好处,还有很深的伤害。

唐毅可不想东南刚刚起步,好像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就沾染了晋商的基因,只会长成歪瓜裂枣。

“儿子变了!”

唐慎由衷地叹道,以往的唐毅也很厉害,可是总该人一种锋芒毕露的感觉。不论是力主开海,还是挑衅严世藩,甚至出手干掉赵文华,乃至于和闽浙大姓较量,他虽然都获得了胜利,可是总有那么一点欠缺。

说白了就是匠气,每一次都要费尽力气,苦心筹谋,压上所有的筹码,固然赢得很爽快,可是其中的代价和危险也不少。

人不可能一直幸运下去,贪多嚼不烂,太过贪功也有吞不下去的那一刻。

如今的唐毅不但学会了攻击对手,更学会了在什么时候收手,学会了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平衡点。

嘉靖视严党和徐党为黄河长江,不因为清浊好恶而偏废,唐毅同样把世家和海商看做泾河和渭水,海商过分了就狠狠敲一下,反过头来,也不能让世家独大,还需要海商牵制。只有驾驭好这两匹马,才能带领着东南快速向前,唐毅也能在马车上安安稳稳,舒舒服服。

挫折使人成长,唐毅经此一役,不知不觉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上位者的角度,去平衡手下的势力,虽然还很稚嫩,但却是好的开始。

点一个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