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孝啊,你身负守城之职,怎还有闲情来见我这闲人一个。”诸葛亮的话中,暗藏着几分讽意。

    曹仁眉头微微一凝,不悦道:“城中形势万般危急,丞相却还有闲情在这里喝酒看书,当真是悠闲轻松的紧呢。”

    曹仁这也是在讽刺诸葛亮置身事外,反击诸葛亮适才的讽刺。

    “唉~~”诸葛亮叹了一声,“我这哪里是悠闲轻松啊,只因前番几次失策,我自觉智谋不足,所以才只能多读读书,修炼一下自己的智谋。”

    诸葛亮虽是在自嘲,但曹仁听起来,却极是刺耳。

    曹仁知道,诸葛亮这些话,都是在暗怪自己当初在城头,那样不给他面子的事。

    “一国之相,竟是如此心胸狭窄,唉……”

    曹仁心中叹息后,深吸一口气,拱手正色道:“前番仁一时冲动,确实对丞相有所不敬,仁在这里向丞相道歉了。眼下邺城形势已危如累卵,可以说已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仁希望丞相能不计前嫌,为了国家大局设想,帮仁想想应对之策。”

    曹仁已然道歉,诸葛亮心中的不满,这才稍稍缓解。

    至于邺城的危势,诸葛亮虽避于相中,又岂会不知,要知城池一破,最倒霉的,恐怕就是与颜良有深仇的他诸葛亮。

    如此,诸葛亮焉能置身事外。

    长叹一声后,诸葛亮缓缓道:“事到如今,除了弃城突围之外,只怕已无别他法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四章 别无选择

    弃城突围!

    曹仁脸色惊变,反对之言脱口欲出。

    话到嘴边时,曹仁却又硬生生的给咽了回去。

    邺城乃帝都,一旦放弃,对整个大汉国的军民士气来说,无疑将是沉重的打击。

    邺城一失,汉国抵御楚军的形势,便将更加艰难。

    可是,如今粮草将尽,外援无望,再这么守下去,大家伙不是冻死就是饿死,邺城也一样会失陷。

    邺城失陷,他曹仁就要葬身于此。

    扪心自问,你曹仁愿意与邺城共存亡吗?

    “不,不可以,我曹仁还要留得有用之身,杀颜贼为我曹家报仇,我岂能死在这孤城之中!”

    曹仁心中已有了权衡,所以,他才沉默了下来。

    诸葛亮见曹仁不语,便苦笑道:“子孝将军能识大局,本相当真很欣慰,放心吧,只要我们留得有用之身,何愁将来不夺还邺城,又何愁不能杀颜良,为我们惨死的亲人报仇雪恨。”

    诸葛亮的一番话,令曹仁心中的决定,更加坚定。

    沉吟半晌,曹仁默默问道:“丞相,除了弃城突围之外,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诸葛亮很干脆的回答。

    曹仁沉顿了半晌,长长的吐了口气,点头道:“好吧,既然丞相也没了办法,那我们就弃城突围吧,只是。怎么个突围之法,我们还当好好商量商量。”

    于是,二人便是冰释前嫌。两人商议了大半天,最后才拟定了一个计划。

    计策定下,曹仁当即便去准备。

    诸葛亮送别了曹仁后,便直奔后堂,前去见他的继母。

    步入佛堂,见礼已毕,诸葛亮郑重道:“母亲大人。儿与曹仁已定计策,准备不日就弃城突围,还请母亲早做准备。以免到时手忙脚乱。”

    宋氏花容一变,手中的佛珠也惊得忘了继续捻下去。

    “邺城可是帝都,真的不要了吗?”宋氏惊问道。

    诸葛亮叹了一声:“没办法,再守下去我们就要跟邺城同归于尽。现在除了弃城突围。别无他法。”

    宋氏那风韵犹在的花容上,阴郁渐聚,眼眸之中更是闪烁出焦虑之色。

    她的脑海之中,不禁浮现出诸葛亮带着她,在千军万马中冲闯,左右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恐怖景象。

    想到这些,宋氏禁不住打了个寒战。

    沉默半晌。宋氏黯然道:“为娘一个妇道人家,跟着你只会成为你的拖累。你就不用管娘,自己去突围吧。”

    诸葛亮却神色一震,忙道:“颜良残暴不仁,他与咱们诸葛亮有大仇,儿如何能把娘留在邺城,绝不可以。”

    “可是……”

    “母亲不用担心,儿自有办法,把母亲平安的带同邺城,母亲不必多想,只需早做准备便是。”诸葛亮满脸自信,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宋氏想想颜良的残暴,自也不敢留在邺城,适才也不过是嘴上说说罢,而今诸葛亮既如此有信心,她便不再多言。

    诸葛亮安顿过母亲,遂是拱手告退。

    “佛祖保佑,保佑我母子逃出险地,佛祖啊,望你大慈大悲,早日除掉颜良这个恶魔,还人间一个太平吧,佛祖……”

    宋氏念念有词的,又念起了经。

    看着笃佛的母亲,诸葛亮摇头一笑,转眼大步走出了佛堂。

    方出佛堂,便有心腹家丁过来,小声道:“禀丞相,又出事了,又有两人给压死了。”

    诸葛亮眉头一皱,沉声问道:“工程有没有受影响?”

    “工程倒没有,最迟今晚差不多就能挖好。”

    诸葛亮这才松了口气,摆手道:“你们连夜赶工,尽快挖好吧,至于那死的人,从后门抬出去埋了,休要惊动了旁人。”

    “小的明白。”家仆一拱手,退了下去。

    诸葛亮轻摇着羽扇,嘴角掠起了一丝诡秘的冷笑。

    ……

    三天后。

    御帐之中,众人情绪振奋,一股胜利在望的气氛,弥漫于帐中。

    这振奋的情绪,皆来自于曹仁的一封密信。

    就在昨晚时分,曹仁派人秘密的出城,送来了一封亲笔信,声称他愿献城归降。

    曹仁在信中称,鉴于诸葛亮对他的防范很严,他无法独掌局面,故而约定在明晚偷开南门,请颜良发兵从南门攻入,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邺城。

    众将们都知道,曹仁是邺城汉军中,继诸葛亮之后的第二号人物,曹仁若是愿降,邺城的攻陷将近在眼前。

    诸将们多存乐观,而颜良,却是一派平静,没有丁点的兴奋。

    “文和,你曾和曹仁共事过,你觉得他会归降于朕吗?”颜良将目光转向了贾诩。

    贾诩捋着白须,沉思了片刻,说道:“恕老臣直言,陛下逼死了曹操,杀死了曹丕,灭了曹氏一族,以老臣对曹仁的了解,此人绝无可能归降陛下。”

    贾诩否定了曹仁归降的可能,而以贾诩的智谋和他曾经的身份,他的话自然是极有说服了。

    众将乐观的情绪,立时因贾诩这一番话,大打了折扣。

    “曹仁若非投降,那这投降之书,又是怎么一回事?”老将黄忠质疑道。

    贾诩淡淡道:“依老朽看,曹仁这多半是撑不下去,想要弃城突围,至于这封求降信,应该只是声东击西,迷惑我们的诈降计而已。”

    一语点醒,众人恍然大悟。

    而颜良却依旧冷静,显然,贾诩的推测,正暗合他的心思。

    “文和言之有理,依臣之见,曹仁假意献南门归降,无非是想诱使我们调集重兵于南门,而他便可趁机从其余三门突围。”庞统也赞成贾诩的判断,进一步揭穿了曹仁的把戏。

    诸位绝顶智囊之言,已是将迷雾拨开,让所有人都看清了诸葛亮和曹仁的真正目的。

    颜良沉思了片刻,冷笑道:“回复曹仁,朕愿意接受他的归降,告诉他,朕明晚会将重兵尽集于南门,让他尽管放心大胆的实施他的诡计吧。”

    识破了诸葛亮和曹仁的阴谋,颜良已决定给他们来个将计就计。

    于是,庞统便代颜良向曹仁的使者回复,颜良接受他的求降,将于明晚尽集重兵,于南门接应他。

    诸般准备就绪,一天的时间转眼即过,不觉已是次日入夜。

    诸路楚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的聚集向了邺城东营,当深夜已至时,东营集结的兵力,已经达到五万之众。

    根据庞统等谋士的分划,诸葛亮既然玩得是声东击西之计,那么他所选的突围方向,就当是除了南门之外的其余三门。

    北门方向虽距刘备最近,且围军之外,还有驻于临水的文丑所部六万大军,汉军多半不会选择此方向突围。

    至于西门方向,虽可突破重围,逃往上党一线,但却要穿越太行山,行路艰难,理论上诸葛亮也不会选此处突围。

    如此,就只余下了东门。

    诸葛亮和曹仁若能突破东围,向东便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张飞的防区,他们从此处突围的可能性最大。

    诸般考虑之下,谋士们认为汉军的真正突围方向,必然位于东门一线。

    颜良遂调集五万精锐,他相信,以五万的兵马,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足以挡下不足两万的汉军。

    夜色已深,距离曹仁约定的“归降”时间已越来越近,五万大军精神振奋,只等着血战一场,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围城之战。

    颜良驻马于营前,目光冷峻的注视着邺城东门,猎猎的杀机在他眼眸中流转。

    邺城之中,气氛也是一片的紧张。

    城头上,诸葛亮和曹仁并肩而立,远远的扫视着黑夜中的楚营。

    城门内侧,不到两万的汉军,皆是执刃而立,一个个的脸上都闪烁着兴奋与不安。

    兴奋是因为被困这么久,他们终于接到了将要突围的命令,皆巴不得逃离这座地狱般的城池。

    不安却是因为,城外有十余万敌军,今夜的突围必将是一场惨烈的血战,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是活着逃出去的那一个幸运者。

    “子孝,时间差不多了,开始行动吧。”诸葛亮沉声道。

    曹仁深吸了一口气,拱手道:“诸葛丞相,仁这一战,必当竭尽全力,能不能杀出去,全看各人的造化,希望咱们在敌营后活着会合。”

    根据事先的商议,曹仁将率精锐于前边开路,诸葛亮等文官则跟随于后。

    “本相相信天佑我大汉,我们一定能活着再见。”诸葛亮却是信心十足。

    曹仁遂不再多言,转身大步下得城头,扫视众将士,厉声道:“众将士们听着,是生是死,就在今夜一战,想活命的,就拿出你们所有的本事,随本将杀出一条血路!”

    众汉军热血激荡,倍受鼓舞,皆是抖擞起了精神,誓言随曹仁一场血战。

    激励过士气,曹仁再无多言,遂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率这一场残兵出城而去。

    城头上,诸葛亮目送着曹仁出城,看着自家的兵马消失在夜色之中,他长吐了口,也赶紧下得城去。

    诸葛亮却没有随着曹仁的兵马一同出城,而是策马飞奔,反向自己的相府狂奔而去。(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五章 冤大头者,曹仁也

    夜色沉沉。

    颜良驻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如同一樽冰冷的雕像。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将士们在寒风中战栗已久,个个冻得是脸色泛红。

    邺城方向,依旧没什么动静。

    众人们都开始有些动摇,猜想他们的判断是否错了,若是曹仁真的是想要投降,岂非错过了大好时机。

    颜良却巍然不动,脸上没有一丝的动摇之色。

    驻立半晌,蓦然间,颜良的耳朵微微一动,绝顶武将的本能,让他隐约觉察到了什么。

    细细倾听,西面的方向,隐约似有脚步声正由远及近而来,尽管这声音很微弱,但却逃不出颜良的耳朵。

    “敌人来了。”颜良的嘴角,掠起了一丝冷笑。

    左右的将士们,精神顿为一振,,一个个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的刀枪。

    不多时间,倒塌之声从西面响起,这骤起的声响,如一星火种,转眼间将楚军将士们的热血点燃。

    众人都知道,汉军来了。

    斥候飞奔而来,直抵御驾前。

    “启禀陛下,数万汉军突袭围壁,现下正在摧毁壁墙。”

    斥候的禀报,再次确认了汉军突围,证实了颜良和贾诩等谋士们的推测,完全正确。

    “命诸军暂且不动,放敌人出围壁。”颜良扬鞭喝道。

    如果现在对汉军发动进攻,固然可以对汉军造成极大杀伤。但也有可能吓得汉军逃回邺城去,如此一来,邺城之战就还要被拖延下去。

    颜良现在就是要放汉军出围壁。让他们自以为自己阴谋得逞,却不想自投罗网,自己钻进了颜良布下的陷阱中。

    五万汉军箭已在弦,只等颜良一声令下。

    而在围壁那里,曹仁却仍在指挥着自己的士卒,疯狂的毁坏着楚军的围壁。

    汉军士卒都跟发疯了一般,拼命的破坏那座围壁。仿佛要把被围数月所受的气,统统都发泄在那道象征楚军围困的土墙上来。

    轰轰!

    一块块土石被推倒,尘雾散尽。更广阔的视野,呈现在汉军面前,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哼,颜贼。想要围我曹仁。没那么容易。”曹仁的脸上,涌动着讽刺的笑意。

    在曹仁的喝斥下,两万汉军动手,不多时间就将围壁挖开了一道,长有七八丈的缺口。

    宽度已然足够,曹仁遂令停工,纵马当先从破口而出,两万的汉军急先恐后。如洪流一般从缺口中涌将而出。

    自以为逃出升天的汉军,个个兴奋难当。发足追随着曹仁狂奔,试图穿越楚军外围的营寨,一举破围而出。

    曹仁和他的汉军却全然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有楚军的斥候,时时刻刻的飞奔报与颜良。

    当颜良得知汉军已破围而出,涌入旷地时,他知道,最后一击的时机已到了。

    颜良轻吸一口气,扬鞭厉喝:“传旨给诸将,全军尽出,是时候结束邺城之战了,给朕狠狠的宰杀敌寇!”

    旨意一层层的传下,战鼓之声,轰然而起。

    黄忠、赵云、张任、潘璋、太史慈等诸将,纷纷率本部兵马而出,四面八方的向着落入陷阱的汉军杀奔而去。

    此时的曹仁,刚刚率领着的残兵,窜入了旷野之中。

    就在曹仁暗自庆幸,以为自己逃过一劫之时,那刚刚涌起的庆幸之意,却被震天战鼓声和喊杀声给震碎。

    举目四望,但见无数火把亮起,黑夜之中,一条条金光闪闪的长龙,正从四面八方的向着自己杀来。

    楚军,是楚军的伏兵!

    曹仁惊呆了,汉军士卒也惊呆了,转眼之间,这支仓皇的军队,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之中。

    “诸葛亮,你害死老子了!”

    曹仁心中对诸葛亮想要骂娘,却不及多想,急是叫道:“中计了,全军撤退,速速撤还邺城~~”

    两万惊恐的汉军,急是折扳而回,争先恐后的向着围壁的缺口逃去。

    而当他们拆返回来时,却发现围壁处已是火光熊熊,一排排的楚军已耸立于破口,封住了他们的去路。

    嗖嗖嗖~~

    曹仁未及震惊时,箭矢已如狂风暴雨一般倾泻而来,逃在最前边的千名汉卒,根本来不及躲闪,便被黑暗中射来的箭雨钉倒于地。

    “后退,后退——”曹仁放声大叫,勒马后退。

    冲涌的汉卒们恐慌倒退,再不敢接近缺口处一步,近两万人你推我挤,乱成了一团。

    而在此时,诸路的楚军已如风而至,如一柄柄利剑,无情的刺向汉军这头惊慌失措的羔羊。

    赵云舞枪如风,如入无人之境,黄忠刀斩如轮,一路势不可挡,诸路大将率领着精锐的楚军,无情的辗杀着惊恐的敌人。

    尸横遍野,鲜血横流。

    夜色之中,颜良依旧驻马而立,静静的注视着这场决定邺城之战结果的围杀之战。

    从敌人的规模来看,此间已经是汉军全部的兵力,不可能再有别路的突围者。

    “传旨给邓艾,命他将西营的铁骑也给朕调来,朕要尽快扫平敌贼。”颜良高声下令。

    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颜良虽集重兵于东门,但对西门方向也留有一手,派邓艾率五千铁骑驻扎在那里,汉军别有诡计。

    现今这情况看来,邓艾那五千铁骑已没有必要再留在西门,自当被调来,迅速的铲平敌人。

    斥候策马而增,直奔西营而去。

    而此刻,邺城中,诸葛亮已策马飞奔,奔还了相府。

    一入相府中。诸葛亮迎面就碰上了宋氏。

    此时的宋氏已经裹了厚袄,准备好了随身细软,只等着跟诸葛亮一同出城而去。

    “亮儿。娘听说曹子孝他们已经出城了,咱们什么时候跟着出去呢?”宋氏不安的问道。

    诸葛亮的脸上,却扬起一抹诡笑:“颜贼诡计多端,必能识破曹仁的诈降,咱们跟着他出城,就是死路一条。”

    宋氏顿时一怔,茫然不知儿子在说些什么。

    “不跟曹将军杀出城?那咱们还怎么突围?”宋氏茫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