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氏顿时一怔,茫然不知儿子在说些什么。

    “不跟曹将军杀出城?那咱们还怎么突围?”宋氏茫然道。

    诸葛亮得意一笑:“母亲放心。儿另有一条捷径,可保我们神不知,鬼不觉的逃出邺城。事不宜迟,请母亲速速随儿来吧。”

    诸葛亮也不多解释,只带着糊涂的宋氏,还有两百多名心腹的家兵。一路直奔相府的后园而去。

    诸葛亮身为汉国丞相。其府邸自然也极广,正堂的后面,还建有一片颇广的园林。

    但自两个月前时,诸葛亮却维护为名,将园子封了起来,禁止任何人出入。

    此时诸葛亮带着一众人,穿过那草建的园墙,步入园子时。宋氏和许多不知情的家兵们,无不是大吃了一惊。

    宋氏惊讶的发现。这原本平坦的园子当中,竟已是四处堆满如山的泥堆,全然已变了一番样子。

    宋氏未及多问时,诸葛亮已带着她进入一座别堂,宋氏惊奇的发现,在那厅堂的正中央,竟然挖了一个丈许多深的大坑。

    “母亲,这条秘道可直通西门之外,眼下楚军兵马必已为曹仁吸引往东门,西面一兵防备减弱,咱们便可由这条秘道,从西门逃出邺城。”

    宋氏更是吃了一惊,奇道:“亮儿啊,你什么时候挖了这条秘道,娘怎么一点都不知晓。”

    “母亲就别多问了,也逃出邺城,儿再慢慢向母亲解释。”诸葛亮不愿做过多解释。

    事实上,早有两个月前,诸葛亮就意识到,邺城怕是要守之不住。

    那时的诸葛亮,为了以防万一,就动用自己的家兵,不动声色的在这后园里,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挖了一条秘密的通道往城外。

    而这条地道,就在几天前,正好挖到了诸葛亮事先测算的地点,这也正是诸葛亮为何在那个时机,建议曹仁突围的原因。

    诸葛亮是担心夜长梦多,万一楚军发现了这条秘道,自己的所有努力就要功亏一篑。

    曹仁却根本不会想到,他已经无形之中,做了掩护诸葛亮出逃的诱饵。

    “可是,咱们从此间逃了,曹子孝和那两万将士该怎么办?”宋氏不安的问道。

    诸葛亮叹了一声:“儿本决心与曹子孝死守邺城,但儿前思后想,便想儿乃天子的左膀右臂,儿若有失,天子将无从依靠。故此儿才决定保住有用之身,继续辅佐天子,可是,儿若想全身而出,就必须牺牲曹子孝和那两万将士,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局设想。”

    诸葛亮苦着脸,用沉痛的语气,向自家的继母解释了自己的苦衷。

    宋氏听罢,幽幽一叹,叹息道:“为娘乃信佛之人,当真是不忍心那么多的人,为了亮儿和娘牺牲。可娘听你这么一说,倘若亮儿你有个闪失,天子失去了依靠,若为那颜良所覆,天下不知更有多少人要惨死,亮儿啊,是不是这样道理。”

    “母亲说得极是,儿就是这个意思,儿这一切所为,都是为那颜贼所逼迫呀。”诸葛亮为难的说道。

    “但愿佛祖有眼,替天下众生,除去颜贼这个恶魔吧。”宋氏又捻起了佛珠,诅咒起了颜良。

    诸葛亮见说服了母亲,心中暗松了一口气,遂道:“事不宜迟,咱们必须动身了,儿在前边开路,若没什么问题,母亲跟在后面便是。”

    说着,诸葛亮便叫十几名心腹亲兵先入坑中,紧接着,诸葛亮也跟着跳将下去,毫不迟疑的钻入了秘道之中。(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六章 顾不得娘了

    洞中一片的黑暗,只能靠灯笼的微弱之光,方才能够勉强的看清前路。

    因是为了节省工程量,秘道的高度只有半人多高,所有人在秘道中只有弯着腰才能前行。

    诸葛亮弯着腰低着头,跟着十几名开路的家兵后面,艰难的前行着,一路吃着灰,没走多时就已经气喘吁吁

    诸葛亮却只能强忍着,累得跟狗似的继续前行。

    不知不觉得,诸葛亮已是走出了几百余步,他估摸着已经走出了城,再坚持一会,就能够顺利的穿越楚军的围壁。

    正当这时,头顶上突然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洞顶的尘土,开始大片大片的加速跌落。

    诸葛亮心中顿时一惊,前后的家兵也一时慌了,不知是怎么回事。

    震动越来越剧烈,跌落的尘土已变成大块的土石,有几块甚至还落在了诸葛亮的头上,砸得他生疼。

    “骑兵,地面上有大股的骑兵经过,快向前爬,不要停。”诸葛亮蓦然明白,吓得急是手脚并用,向前狂爬而去。

    那些家兵们也吓坏了,赶紧蹶着屁股手脚并用的往前狂爬。

    土石掉落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猛烈,地道中土雾弥漫,诸葛亮被呛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而此时,就在土层上方的地面上,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正飞驰而过。

    “快,加快速度,再晚了就没我们的功劳了。”邓艾挥舞着银枪。兴奋的喝斥着他的骑兵们。

    原本邓艾正率五千铁骑于西营巡视,却不想得到消息,东门那边已经激战起来。颜良的圣旨迅速抵达,召他率军往东门驰援。

    邓艾和他的骑兵们,巴不得能立功勋,收到圣旨时,个个热血激荡,狂奔向东门而至。

    铁骑滚滚,震得大地在开裂。铁蹄踏地的节奏,渐渐的跟地面形成了共振,使得震力愈加的强大。

    邓艾却不知。就在地下不远处,诸葛亮这个大敌,正狼狈不堪的爬行着。

    诸葛亮万分惊慌,他千算万算。自以为可以顺利的逃出升天。却没有想到,在这关键的时候,会有一支骑兵恰巧经过。

    爬行中的诸葛亮,几乎就要喘不过气来,蓦一个瞬间,身后突然传来“咔嚓”一声响。

    紧接着,诸葛亮便觉有什么重物,重重的砸在了自己的腿上。

    瞬息之间。撕心裂肺的痛楚从腿部传来,诸葛亮“啊”的惨叫一声。爬倒于地,再也动弹不得。

    前边的家兵闻声,猛回头时,惊见诸葛亮屁股以下已被压在了土石下,而诸葛亮后面的人,则统统都被震落的土石堵住了去路。

    “丞相。”家兵惊慌的爬了回来。

    诸葛亮从最初的剧痛中缓过劲来,回头艰难看去,却见自己的双腿大半已被埋在土地,自膝盖以下,竟似失去了知觉一般。

    “快,快拉我出去。”诸葛亮惊恐的大叫,双手拼命的向爬。

    只是,他稍稍一用力,腿部便有钻心的痛传来,痛得他是咬牙欲碎。

    虽如此,但诸葛亮凭着求生的意念,只能强忍住剧痛,拼命的向前爬。

    前边的家兵也伸过手来,使劲的往前拖拽诸葛亮,两相用力之下,终于是把诸葛亮的身体,从土石中给拉了出来。

    诸葛亮长吐了口气,喘着气回头再看,却见自己双腿已是鲜血淋漓,而且已然没有知觉。

    而身后处,土石已封住了地道的那头,他的继母宋氏,还有其余的家兵,尽被封在了那一头。

    “丞相,太夫人他们被封在后边了,咱们该怎么办啊?”家兵慌张的问道。

    诸葛亮看了看自己血淋淋的腿,再抬头看一看不断坠落的土石,犹豫了半晌,狠狠的咬了咬。

    “后边的人已经管不到了,你速扶本相出了秘道再说吧。”诸葛亮沉声令道。

    那家兵大惊失色,惊道:“可是丞相,太夫人也在……”

    “为了大局,本相只能如此,别废话,快扶我走。”诸葛亮厉声喝断。

    那家兵一震,没有办法,只得扶着诸葛亮,连爬带滚的继续向前爬逃。

    也不知过了多久,头顶的土石坠落越来越少,空气也越来越清新,爬不得多时,前方豁然开朗,他们终于爬出了这条秘道。

    头顶星空无限,眼前是无边的夜色,诸葛亮如从地狱了逃出来一般,拼命的呼吸着空气,庆幸自己的死里逃生。

    半晌后,诸葛亮才从狂喜中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尚未脱离险境,还不是庆幸的时候。

    他看看四周,却见围壁就在身后,而斜侧方向,隐约还有楚营的灯火。

    接着诸葛亮又俯下头来,看了一眼那黑森森的秘道,惨白的脸上,闪烁着复杂的神色。

    沉吟了片刻,诸葛亮暗叹了一声,默默道:“走吧,趁着天还没亮,扶本相速速穿过敌营空隙,唯有如此,咱们才有生路。”

    十几名家兵个个黯然,只得扶着诸葛亮,借着夜色的掩护,继续向西潜行而去。

    地道的那一头,宋氏正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的宋氏,才刚刚进入地道不久,大概才从城墙下方穿过,而这时,头顶隆隆的震动声,也让宋氏陷入了恐慌。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消息,言是地道顶上出现塌方,把几人压在了下面。

    前路已尽被封,地道中尘土弥漫,呼吸不畅,已无法再前进,只能原路退回。

    宋氏花容惊变,慌得不知所已,只能调转屁股,又原路爬了出来。

    一番艰辛后,宋氏终于从坑中爬出。回到了相府的后园之中。

    宋氏蹲在坑边,瞧了半晌,眼巴巴的盼着诸葛亮从中出来。但等了半天,当最后一名士卒出来时,却仍不见诸葛亮的身影。

    “怎么回事,亮儿呢?”宋氏惊恐的问道。

    最后名出来的家兵,哭丧着脸道:“地道里头突然塌了一大片,丞相和好几个人,好像都被压在了下边。”

    宋氏闻言大惊。一瞬之间,只觉天雷轰轰而下,轰得她头目眩晕。几乎晕死过去。

    头晕目眩的宋氏,只觉双腿一软,扑嗵便跪倒下来,软软的瘫在了坑道旁边。

    看着那黑森森的洞口。宋氏口泣声叨叨着:“亮儿啊。亮儿啊~~”

    宋氏凄凉的泣声,回荡在相府的上空,而在此时,邺城东门外,惨嚎声那才叫震天动地。

    两万汉军残兵,已被围杀几近,成千上万的楚军,疯狂的进攻。杀戮着顽抗的敌人。

    中了计策的汉军,被分割成了十几股。为数倍的楚军任意围杀。

    楚军中,如云的猛将们肆意狂杀,宣泄着心中狂燃的战意。

    而汉军之中,却仅曹仁一员大将,只能苦苦的并力支撑。

    此时,天色已蒙蒙亮了,黎民之光洒在战场上,照出的是尸枕如山,血流成河的修罗惨景。

    颜良驻马营门,手中把玩着马鞭,冷冷的注视着这一场血战。

    西面处,尘雾骤起,隆隆的雷声如从天边而来。

    颜良举目远望,但见一支黑色的洪流,正斜不里疾冲而来。

    邓艾率领的五千铁骑,终于赶到了。

    “这场战斗,也该收场了。”颜良嘴角掠起一丝冷笑。

    铁骑滚滚,飞疾而至,如一支利箭,给了顽抗的汉军,最最致命的一击。

    骑兵无可阻挡的冲击下,曹仁所在的那支三千人的亲兵队,转眼间被从中截为两断,阵形就此土崩瓦解。

    失去了结阵依靠的这队汉兵,很快就被围涌而上的楚军兵潮所吞噬。

    乱军中,曹仁依然在挥刀狂舞,拼命的抵抗着,做着最后的一搏。

    十步外,赵云枪舞如风,踏着一条血,直奔曹仁而来。

    心怀复仇之火的赵云,今天唯有曹仁和诸葛亮的鲜血,方才能洗雪内心的怒火。

    眼见赵云来袭,曹仁心下一惊,赵云的武艺有多强,他岂能不知。

    无路可退,曹仁只得咬紧牙关,鼓起勇气,纵马舞刀,迎击而上。

    两骑,踏雪而至。

    赵云手中银枪如电,挟着排山倒海之力,形成一道涡将的激流,疾射而出。

    曹仁低啸一声,手中战刀舞出森森刀幕,狂击扫出。

    吭~~

    猎猎的金属激鸣中,两骑错马而过。

    曹仁只觉五指剧麻,战刀抖到嗡嗡作响,险些拿捏不住,胸中更是气血翻滚,呼吸受窒。

    就在曹仁未及震惊时,赵动勒马回枪,第二招已是如风而至,枪锋已如流光一般,疾射而至。

    曹仁不及多想,只得强提一口气,拼力相挡。

    哐!

    重枪再至,曹仁只被狂力撞得身形一震,双腿都差点夹不稳马腹。

    “这叛贼的武艺,竟然真的如传说中这般厉害!”曹仁心中大为震惊,斗志转眼便因之削弱三分。

    复仇如火的赵云,却不给曹仁丝毫喘息的机会,第三招,第四招,重重的枪影,如狂风暴雨一般急袭而至。

    曹仁只能拼尽全力相挡,不出十余招,已是被逼到手忙脚乱,破绽百出。

    狂风暴雨一般的攻势,在某一个瞬间,嘎然而止。

    赵云勒马横枪,巍然而立,眼眸中闪烁着痛快的傲意。

    而曹仁,却僵直如雕一般,两个眼珠睁得斗大,满脸无尽的恐怖。

    一根丝丝的血线,从曹仁的脖间现出,然后,那血丝迅速的扩张,最后竟形如婴儿的嘴唇一般,大股大股的鲜血,从那血唇中翻出。

    喉咙被切裂的曹仁,闷哼了一声,诺大的身躯便轰然栽倒于马上。(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七章 诸葛之母

    (月初了,求月票,都尉拜谢)

    赵云,阵斩曹仁!

    曹仁死,残存汉军的精神就此崩溃,残存的丁点抵抗意志,都就此荡然无存。

    汉军如虎狼一般,将残存的汉军,吞噬得干干净净。

    天光大亮之时,这场激烈的围杀战,终于结束。

    从楚营到围壁的大片旷野上,横七竖八的躺了近两万具尸体,鲜血将整片旷野都染成了腥红的赤色。

    汉军残存的旗帜,和汉兵的尸体一样,统统都被踩在脚下,唯有大楚那血染的战旗,依旧在战场上空傲然飞舞。

    颜良策马出营,步入了这片血腥的战场。

    赵云策马飞奔而至,直抵御前,将手中的人头高高扬起,“陛下,曹仁的人头,臣已给陛下斩下。”

    看着那血淋淋的人头,颜良的心中,一阵的畅快。

    曹家最后的余孽,终于也授首于此,刘备也损失了一员难得的大将,离覆亡之路更近了几步。

    欣慰的颜良,大赞了赵云的勇武,当场便下旨给赵云增加食邑,以为奖赏。

    而颜良再看着曹仁的首级,不禁想起了当年汝南一役时,自己与曹仁交战的晴景。

    那时的自己,麾下不过一千轻骑,还有几千黄巾乌合之众,却要面对曹仁数千精骑的进攻。

    那个时候,若非曹仁的轻敌,遭致颜良所败,今日的一切。都可能将荡然无存。

    感慨之余,颜良兴叹道:“曹仁这厮也算是个人物,今他能死于子龙之手。也算死得其所了,传朕旨意,把他好生葬了吧。”

    处置完曹仁,颜良便叫打扫战场,搜寻诸葛亮的尸体。

    但令颜良感到奇怪的是,整个战场打扫了一遍,全然不见诸葛亮尸体。

    “难不成。诸葛亮竟然逃走了吗?”颜良暗中猜测,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猜测不太靠谱。

    要知他五万大军铁桶围阵。连曹仁这样身经百战之将,都无法突出,更何况是诸葛亮这等书生谋士。

    诸葛亮既然没有逃走,战场上又不见其尸首。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

    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这场突围之战,他依然身在邺城之中!

    一想到诸葛亮还活着,颜良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愈加的兴奋。

    诸葛亮,这个没完没了跟自己做对,阴魂不散的家伙,如果让他这么轻易的就死了,岂不便宜了他。

    “传朕旨意。大军破城,给朕把大楚的旗帜。插在邺城城头上去。”颜良扬鞭一喝,下达了攻城的旨意。

    曹仁的两万残兵尽损,邺城已是一座空城,还有什么能够阻止颜良拿下邺城呢。

    旨意传下,各路杀到意犹未尽的楚军将士,战意重燃,冲出围壁,向着邺城狂冲而去。

    只可惜,此时的邺城,正如颜良所料那般,已是空无一兵的一座空城。

    楚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轻易的越近护城壕,用各式的工具,登上了冰冻的邺城城头。

    吊桥放下,城门被从内打开,大楚的战旗,终于是插在了邺城城头。

    围城数月,这座汉国的帝都,这座河北最繁华的城市,终于为颜良所攻陷。

    而此时,邺城中除了千余老弱病卒外,就只余下一些世族豪强,官吏的之家,基本没有任何的抵抗。

    各路楚军从四门而入,迅速的去控制各处要害,而颜良则策马昂首入城,直奔诸葛亮的相府而去。

    邺城一破,诸葛亮若没有自杀殉国,就一定会留在他的相府中,等着颜良来发落他。

    此时的颜良,已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诸葛亮匍匐在自己的脚下,会是何等的模样。

    亲军一涌而上,将相府的大门撞开,颜良和众亲兵一涌而入。

    相府之中,那些被诸葛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