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当自强-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知道这位顾小姐的真实身份,但她们仍然愿意死心蹋地的跟随她,只因为她能让她们脱离贱民身份的禁锢。

    “主子,我们愿意,刀山火海,只要您指一条路,我们就敢冲!”

    说话的人很年轻,将将不过十五岁,眼眸异常闪亮,好像有火焰在燃烧。

    紧接着数人复合,渐渐呼声连成了一片。

    “我们愿意。”

    “让我去北疆吧。”

    ……

    顾晓晓站在高地上,俯视着情绪激昂的贱民,不,她们现在已经不是贱民。顾晓晓一直不知该给她们一个怎样的身份,今日却突然有了灵感。

    “凡去北疆者。耕种满五年,将按丁口赐予天地,同时在北疆就地落户。享受和青萝百姓一样的待遇。”

    顾晓晓开口时,喧哗停止,当她话说完之后,众人齐齐抽了一口冷气,接着瞪大眼睛张大嘴巴,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

    好一会儿,台下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生。许多人甚至激动的涕泪横流,向前冲着报名,生怕丢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拥有户籍。这对曾是贱民的她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哪怕主人给了她们自由,让她们在这片农庄上自由耕种,她们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她们有了一技傍身。

    但是没有户籍。她们的美好生活就像一场梦。如果哪一天农庄消失了,她们就要再次沦为低贱之人。到了那时,她们真的能忍受么,又真的能让孩子认命么。

    有些聪明人已经猜出了她们这位神秘的主子身份不一般,但那又怎样,即使她与天下人为敌,她们也敢冲锋陷阵摇旗呐喊,因为她让她们成了人。一个真正的人!

    群情激昂,场面开始混乱。顾晓晓面上浮出一抹笑扬声道:“大家不要急,只要愿去北疆者,按次序报名,将身体养好,都会有机会。无论在哪里,努力播种的人,都会有收获!”

    顾晓晓到最后不忘来碗心灵鸡汤,又在农庄巡视一番,查看了粮仓,交待好监管运押事宜后才离开。

    她的农庄经营的很低调,自产自销很少与外界联络,养蚕缫丝织布做衣,全由农庄内部消化。

    饶是如此,离开前顾晓晓还是将农庄安危托付给姜玉景,嘱咐农庄管事,在遇到麻烦时到荣国公府进行求助。

    兴郡王府虽然支持顾晓晓,但毕竟是宗族,行事顾虑太多,反而不好将贱民一事托付。另外,宗族观念陈旧,对贱民有着天然歧视。

    阳琼华和阳琼玉过完年斗到二月初,斗出的结果就是二月初七,从东西门各自出发,清和帝特地赐了践行宴,两人仪仗配的威武整齐,百姓恭祝青萝昌盛繁荣。

    顾晓晓的出发定在三月初,比两人迟了整整大半个月,清和帝照例赐了宴,不过与阳琼华和阳琼玉两人偕办相比,规模小了不少。

    姜侧君虽然早就知道女儿要走,但在临行前最后一次见面,照例又哭红了眼睛,将手腕上的镯子取下来,交给顾晓晓,让她保管着取钱时只管卖掉。

    儿行千里父担忧,姜侧君的牵挂让顾晓晓感动。

    离开前,清和帝私下传召顾晓晓,将北疆地形图交予她,同时点明了北疆混乱的情形,要去她打探虚实,将北疆情报传回来。同时尽可能的将几股势力拧合到朝廷这边。

    为了方便她行事,清和帝又给了她一块令牌,让她介时和丁副将联络。顾晓晓欣然应允,摆出为家为国鞠躬尽瘁的架势,赢得清和帝赞许。

    出城那日,城门口聚着许多看热闹的百姓,十里之后,人烟渐稀,顾晓晓下令收起了倚仗,让随行人员换上了轻便的衣裳。

    又过了十里,顾晓晓终于见到了清和帝赐给她的三千甲兵。由于非战争时期,她们未曾披铠甲,穿着营服胸前写着大大的卒字。

    三千甲兵黑压压的站在路两边,运送粮草的车排了一溜,这些粮草将支持一行人到北疆。

    三千人为一师,总指挥姓贾,三十上下的年纪,顾晓晓刚才马车,她便带着几个部下,上前齐刷刷的行了一礼。

    “贾指挥免礼,诸位免礼,辛苦了各种将士了,传我令下抵达北疆之后,每位将士赏钱两贯。”

    顾晓晓伸手虚扶了贾指挥一把,在扶她起身的同时,对候在一旁的将士进行了嘉奖。

    贾指挥露出了欣慰之色,改为抱拳声若洪钟道:“微臣替麾下将士谢过三殿下,谢殿下体恤。”

    留意到对方行礼方式的改变,顾晓晓放松了心情,直接唤人牵了坐骑来,与贾指挥说到:“小王对贾指挥浴血奋战之事极感兴趣,不知指挥是否愿意和小王略讲一二,我们边走边说。“

    顾晓晓方才换下了礼服。穿上了轻便的骑马装,英姿飒爽没有丝毫王公贵族的傲慢,也没有一身酸腐气。

    贾指挥对这位平易近人的殿下很有好感。见她翻身上马动作敏捷一气呵成,故而对部下进行简单号令之后,跟着上马扬鞭道:“恭敬不如从命,不如卑下先为殿下讲下师中情况,还请殿下赐名。”

    “你们既是光耀军出身,不如叫北光军吧,待到北疆之后。若有需要,本王会考虑扩编北光军。”

    “多谢殿下赐名!”

    马背上不好行礼,贾指挥微侧身子表示敬意。有条不紊的和顾晓晓讲起了她的行旅生活,重点放在了光耀军的辉煌历史和平日操练情况。

    贾指挥在军中浸淫多年,能被清和帝挑中,派她率领三千甲兵辅佐静王。自有她的过人之处。她刚过而立之年。未来大有可为,贾指挥不愿蛰居一隅,她想要在战场上拼杀,北疆之行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机会。

    贾指挥忠于清和帝,否则也不会被派到北疆去,但这和忠于三皇女没有冲突。年纪轻轻走到这一步,她不是不会变通之人,她曾打听过三殿下为人。她与其她皇女不同。热衷行军打仗不爱吟诗作赋,为人干净利落在兵部任过职。

    见面之后。贾指挥对三殿下印象更好,言谈上也就有些刻意表现意味。尤其是三殿下话里话外透露着到北疆后扩充军队的意思。

    想要更进一步,就要拿出自己的利用价值来,贾指挥深谙此中道理。

    春寒料峭,马背上顾晓晓只觉脸上被风吹的刺刺的疼,谈话中她对贾指挥也有了一定了解。她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在行军打仗上有自己的了解,行事风格较为冒进。

    这样的人正是顾晓晓需要的,若她唯清和帝马首是瞻,对她敷衍了事,顾晓晓会找机会寻了她的错处,将她办掉。

    贾指挥部下还有王府护卫在两人马后跟着,不乏有人露出欣羡之色。左琳有些不是滋味儿,在静王府她是殿下左膀右臂的存在,如今到北疆就藩,她既不能辅助殿下政务,又不如贾指挥般统领士卒。

    有三千士卒在侧,路上怎会碰到不开眼的宵小之徒,她们这些护卫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顾晓晓顶着凛冽寒风和贾指挥畅谈一路,两人在军事上许多见地相同,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待到夜里修整之时,顾晓晓这才结束了和贾指挥的谈话,让她安排北光军就地驻扎。

    数千人安营扎寨规模蔚为壮观,篝火在营帐间亮起,兵卒们多嬉笑怒骂,丝毫不见长途跋涉的劳累。

    顾晓晓在马背上颠簸了一下午,两腿酥酥麻麻,拒绝了部下另外烹煮食物的要求,和大家吃一样的伙食。

    吃完之后,顾晓晓带着左琳还有贾指挥及几个小头目,穿梭在营帐中,对坐在地上吃吃喝喝侃大山的兵卒进行慰问。

    许多兵卒打了很多次仗,保卫着家国平安,从未见过皇帝和皇女。在她们心目中,静王殿下是遥不可及的人物,如今却活生生的出现在她们面前。

    许多人在顾晓晓问话时,激动的舌头打结,脸憋的通红,流利的话都说不出来。

    不过这一趟走过去之后,顾晓晓收获了无数好感,在随军将士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待将营地大致走了一遍后,饶是顾晓晓体力过人,也有些疲累了。熊熊燃烧的篝火,已经熄灭了不少,为了不惊扰已经安寝的士卒,顾晓晓特地带着左琳等人绕到回到了寝居住。

    三殿下这一贴心举动,让贾指挥更加坚定了追随她的心思。

    回到营帐中,用热水惬意泡脚之际,顾晓晓发现左琳有些心不在焉,好像有心事。

    左琳的性子顾晓晓还是有些了解的,她直截了当问到:“左护卫,我观你似有心事,从京城出发也有些时日了,你心中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

    “呃?”左琳愣了下,接着盘膝坐下,眉毛挤了下面色为难的说:“殿下,卑职发现自己很没用,您此去北疆将面临许多凶险。卑职却无法帮上忙,故而心中失落。”

    对方竟是在担心这些,顾晓晓脚在温热的水里泡着,摇了摇头否决了左琳的话:“照你这样说,本王也很没用,北疆动乱不安,我一介皇女无根无基,只带了三千兵马,到北疆又能做什么?”

    “殿下过谦了,您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到了北疆正是大展宏图之际,怎能妄自菲薄。”

    左琳急切的说着,目光中满含崇拜。

    顾晓晓将脚抬出来,抬手拒绝了下人的服侍,脚搁在一边晾着,反问左琳:“你既然对我有信心,为何不相信我看人的眼光。我选择你做王府护卫长,又带你来北疆,自是因为你有过人之处。北疆离京城虽远,既是我青萝国土,我乃堂堂三皇女,你本朝廷命官有何可惧?”

    “但是,”左琳手按在佩剑上,神色红了又白羞愧的说,“在下在行军打仗才能,远远不及殿下还有贾指挥,只恨自己当初所学太少,帮不上殿下的忙。”

    “不要担忧,左琳,无论你信不信,我心中待你情同手足,绝非一般人可比。这次来北疆,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许多事我只放心交到你手中。贾指挥虽好,但她效忠之人却非我,你可懂?”

    顾晓晓说的严肃,左琳的眼眸却一下子亮了起来,她两手握拳近乎宣誓的说:“殿下厚爱,左琳无以为报,唯有万死不辞。若左琳有半点异心,天打雷劈千刀万剐在所不惜!”

    她毒誓发的极快,顾晓晓的阻拦慢了半拍:“我相信你,何必发如此毒誓。”

    左琳心结打开之后,情绪明显高涨了许多,再见贾指挥时也没有先前的生疏和尴尬。这一点顾晓晓很满意,她能用的人很少,身边又有朝廷属官约束,最信任的人自然是她从京城带过来的左琳。

    为了在军士心里留下好印象,一路上顾晓晓与众人同吃同住,不搞半点特殊化,闲时还会和兵卒进行武艺切磋,从不摆半点皇女架子。

    又因顾晓晓擅长刀枪棍棒剑长鞭,样样都能拿出手,以一敌几十不在话下,故而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尊重。

    先前那些以为三皇女养尊处优,开始两天骑马随行只是做样子的人,在经历了漫长的路途之后,终于承认三皇女和她们想象中不一样。

    (啊,有读者觉得这个故事写的平,(*^__^*) 嘻嘻……,其实这个故事重点在于女主的奋斗,要是长篇的话应该会精彩许多。等到力量积蓄的差不多,才会到真正争位之战。这些字不收钱的呦)(未完待续。。)

    ps:  那啥,陵子悄悄说,下个小故事已经在写了,乃们快投票支持陵子呀,到时候这个故事一完结,陵子就爆更~~据说月票可以治疗拖延症!

第三六零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1

    骄矜?自满?贪图享受,三皇女身上一概没有。她礼贤下士,将兵卒的疾痛放在心中,又非懦弱可欺,武功高强博学广识,让她们望尘莫及。

    这样一个赏罚分明,光明磊落的皇女,是北光军的福音。

    当兵是将命扛到脑袋上,谁想在行伍中蹉跎青春,带着一身伤病还家。哪个兵卒不曾燃烧过建功立业的壮志,幻想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证明她们不是人人鄙夷的兵痞。

    这份渴望使得她们拥护三殿下,有心朝其靠拢,想要在她手下熬出一个未来。

    顾晓晓自然能察觉出北光军的变化,这份变化让她心中暗喜。虽然她有成立一个组织或商行,从白手起家开始发展壮大的经验,也曾辅佐翼王成为无冕之王。

    但真正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牵涉到方方面面,一不小心就要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

    扩兵需要正当的理由,顾晓晓在与将士打好关系的同时,不忘和沿途官员打好关系,同时抽空调查各地风物和特产。

    这一路上,顾晓晓收获良多,整整三个半月才到北疆腹地越城。

    城楼高大数十丈耸入云霄,巍峨无双,这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城,经过战火摧残依然挺立在北疆大地上。

    初到越城,顾晓晓吃了个闭门羹,欢迎宴上小猫两三只,有实权的将领几乎都以各种借口未到场。太守倒是谨小慎微,宴会上和颜悦色只管喝酒,挑不出纰漏来。

    形势比顾晓晓预想更加严峻。从将军人在京城副将还有家中姊妹留在北疆,今日与从将军有交情的将领无一人前来。

    北疆乃是顾晓晓的封国,虽然现在封王对属地的操控没有数百年前那么紧密,但称句土皇帝并不为过。

    盖因为清和帝登基之后,天下太平,唯独北疆偶有骚动,所以国家兵力朝北边倾斜。这里兵卒多从各地抽调,有私心者难免。

    清和帝派三皇女前来就藩的另一原因,正是北疆多有异动。将领各自为政,对朝廷下达命令阳奉阴违。且边关常有骚动,年年派发粮草和兵器,敌寇却屡禁不止。清和帝恐天下生乱。这才将阳琼晚派来防患于未然。

    被人来了个下马威后。顾晓晓没放到心上,她一面带着左琳到各个驻地犒劳将士,另一面白龙鱼服,乔装打扮凭着高超武艺潜入到各个将领府中打探虚实。

    同时,顾晓晓委任左琳以及贾指挥以犒赏将士为由,走访各个营区暗中统计各军人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顾晓晓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对北疆势力的盘查。同时她私下里联系上了,她之前派到北疆的贱民。最早一批移民在这里已经待了两年,她们带着任务而来。对北疆各地地形人口熟悉,郡县中人口以及豪富之家也有了解。

    这一数据对顾晓晓极为有用,她先前的经营没有白费,源源不断送往北疆的移民,在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经过详细的排查之后,顾晓晓得出了令人心惊肉跳的结论,北疆顽疾已经成了必须挥刀斩断的毒瘤。

    北疆寒苦,百姓生活穷困,在这里当兵捞不掉多少油水,但是当长官就不一样了。朝廷每年都要朝边疆输送粮草,有些将领会领空饷,虚报兵数多领粮草。

    这还不是最来钱的,青萝国严禁民间私售铠甲兵器,但地方豪富又有装备庄园的需要,所以倒卖兵器成了有心之人另一条生财的路子。

    倘若以上这些还能用利欲熏心来解释,顾晓晓隐约调查出的另一真相,已经能够得上通敌叛国了。

    青萝国食盐提炼盒铁铸造技术比周边蛮族部落强上许多,蛮族擅长养马拥有大量牛羊珠宝。于是有将士,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趁着互市时买卖布匹瓷器生意的遮掩,偷偷将粮食和兵器贩卖给蛮族。

    养虎为患的行为让顾晓晓十分愤慨,待她在北疆实地调查分析之后,发现这条利益链比她能想到的更为复杂。

    蛮族为何能屡屡作乱,不止是因为她们擅长马战来去如风,也因为边疆城防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牢固。

    自从北疆建国之后,国内平安,西边东边南边毗邻其它封建王国,邦国关系良好所以一直太平。

    所以在青萝服兵役,多做一些饮水凿渠修路的差事,最多不过是平匪,在灾年维护治安免得流民冲突,唯一有上战场厮杀机会的只有北疆。

    北疆军营在青萝国是最凶险,同样也是晋升可能最大最快的地方,许多地方将领都是由北疆出身,贾指挥便是在北疆打了数场胜仗之后脱颖而出。

    没来北疆进行深入调查之前,顾晓晓以为军队顶多**玩忽职守克扣粮草欺上瞒下。

    到了这里,她才发现人性究竟能恶到何种地步。

    那些将军,那些领着朝廷俸禄的“国家栋梁”,尸位素餐犹不满足,还要千方百计搜刮着士卒的膏粱,踩着百姓的尸体获取钱财和荣耀。

    她们将蛮人当做狼,把百姓视作牛羊,用粮草和兵器喂养着野狼,待她们吃饱喝足侵扰边民进行肆虐时,百姓惨遭屠戮亲邻离散之时,再出兵打退蛮族,借此获得军功。

    军功建立在百姓的血泪之上,若不是亲自来到北疆,顾晓晓简直难以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心狠手辣罔顾家国之人。

    从将军、李将军,祝将军,那些在北疆跺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