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当自强-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功建立在百姓的血泪之上,若不是亲自来到北疆,顾晓晓简直难以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心狠手辣罔顾家国之人。

    从将军、李将军,祝将军,那些在北疆跺跺脚就要抖三抖的大将军们,竟然都是这些肮脏交易的参与者。

    除此之外,她们还在军中不断弱化朝廷的影响。妄图将官兵变为各人私兵。好在古人忠君爱国意识浓厚,几人在军队中影响虽大,但还到能够控制全军思想的地步。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几个将军颇得上中层领将忠心,但他们盘剥底层兵卒军饷和粮草兵器,压迫底层士兵。一些知晓真相的士卒和百姓,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军充满了愤恨。

    这一点很重要,倘若利用好,将来靠这些底层兵卒翻盘,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兹事重大。顾晓晓在愤慨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安危,由于此事牵扯的将领太多。为避免打草惊蛇。顾晓晓不敢大肆声张寻找证据,甚至不能用明面上的势力向京城传递消息。

    进入北疆之后,顾晓晓如同踏进泥潭,不知有多少只眼睛在盯着她。莫说是驿站。恐怕她的王府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好在顾晓晓从京城带的随从护卫足够多。直接名正言顺的将王府上下用人换了一遍。

    来北疆没多久,就有人打起了往顾晓晓后院塞人的主意,她直接在当地找了两个身世清白的少年,收为夫侍,谢绝了旁人的好意。

    这两人家世清白可靠,亲缘关系简单,顾晓晓将起家人一并收为奴仆庇护羽翼之下,免得被有心之人收买。泄露出她和两人之间真正的相处模式。

    两少年生的眉清目秀姿容婉丽,冷不丁遇到如此好事。哪怕只是逢场作戏,替殿下充当烟雾弹,他们仍是欢欣鼓舞,操心着顾晓晓的衣食住行。

    为了将消息顺利传到京城,传入清和帝耳中,顾晓晓将千辛万苦搜集到的证据,摹写之后交给两拨人,走不同的路线送往京城。

    她用的人正是两年前以各种名义,送到边疆安家的移民,她们对顾晓晓忠心耿耿,又是移民中百里挑一的灵慧之人,顾晓晓对她们寄予厚望。

    在送信的过程中,顾晓晓没有闲着,清和帝派给她的属官陈放,在前往北疆的路上老实持重寡言少语。但进入北疆,在静王一行人受到冷落,又跟随顾晓晓在北疆大致走了一遍之后,陈放对北疆最新情形也有了一定了解。

    陈放目光犀利,提出的问题竟与顾晓晓精心调查后的结果有几分契合。而且她多年前在北疆待过几年,毫无保留的向顾晓晓介绍了北疆近些年的发展历程,让她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顾晓晓一直觉得陈放没有表面上那样简单,果然在三个月之后,陈放拿出了清和帝的亲笔秘旨,授权顾晓晓若查出北疆形势不对,可暂代清和帝处理事宜。

    这道旨意,对顾晓晓来说犹如甘霖,清和帝的秘旨所给权限十分宽泛,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军。同时,她对清和帝也多了几分钦佩,她并不像剧情中那样容易糊弄,也没有她想象中那般为了独揽大权,怀疑子女和亲信贻误军情。

    顾晓晓银钱在手粮草不愁,征兵时所给待遇明显优厚于其它军队,一时引来许多人竞相报名。

    贾指挥十分忌惮北疆形势,三皇女所处位置简直步步惊心,但在她观察看来,三皇女细心沉稳没有急功近利,泰山压顶面不改色,在危机四伏的北疆能够游刃有余的扩充着自己的势力,绝对是可以投靠之人。

    为了更进一步,贾指挥全心全意投入到征兵中去,即使化解了北疆几股势力的干扰,有理有据的和从家军、李家军等展开征兵之争。

    顾晓晓派出的人马,利用快马、信鸽等传递消息方式,用最快的时间将消息传递到了京城姜玉景手中。

    两封一模一样的信拿到手中,顾晓晓拆了其中一封后心惊胆颤,不敢耽误连夜进宫,将北疆的消息递给了清和帝。

    这一年来,朝廷对北疆的操控能力越老越弱,边境所需兵器粮草增多,满足侵扰发生的却愈发密集。清和帝引以为患,认定北疆存在猫腻,为了在大火降临之际解除危机,她将阳琼晚派了过去。

    真正拿到了北疆的消息,发现自己任命的将军,和蛮族竟然蛇鼠一窝,她们的荣耀和爵位,是踩着百姓和普通士卒的鲜血骨肉,一点点堆起来的,她不寒而栗恨不得直接将一干从犯捉拿归案血洗北疆一肃朝纲。

    在位这么多年,清和帝从来不知道,在国泰民安的表象之下,竟然藏着这样的国家蠹虫。她原以为北疆不过小伤小患,如今看来脓包背后,腐烂已经深入骨血。

    清和帝有些庆幸在阳琼晚出发前,她曾下了秘旨,倘若北疆形势严峻,她可以随机应变代她处理北疆军政。

    为了保险起见,清和帝又下几道旨意,一道加密之后通过特殊渠道送到北疆,其余的则是送往国中另外几个军营。

    任由北疆毒瘤蔓延下去后患无穷,清和帝固然担心座下龙椅不稳,但她更担心的却是江山社稷败落。

    就在顾晓晓步步为营,与几只老狐狸斗智斗勇之际,阳琼华和阳琼晚又是另一番境况。

    阳琼华自从到了应州城后,如同困鸟出笼好不快活,应州大小官员对她毕恭毕敬,生怕给她留下不好印象。

    毕竟应州离京城只有三百里,若皇长女心情不虞,不到三天就能上达天听。清和帝宠爱皇长女,这是众所周知之事,所以应州大小官员对杨琼和及随从人员十分配合。

    阳琼华在朝中时,胸怀抱负倍受朝中守成派掣肘,许多她认为优秀先进的政策难以通过并在青萝试行。

    如今到了应州,她在这里地位最高,又拥有人事任命大全,阳琼华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理念。

    由于就藩期限只有三年,阳琼华又一心要让满朝文武刮目相看,向朝廷证明自己理念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故而她在对应州匆忙调查了解后,就开始颁发她认为可以福泽百姓的法令。

    诸如增加地主赋税减少平民税收,兴办书院给平民子弟创造读书机会等等,顾晓晓心目中的善法。

    奈何这些法令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虽然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长女颁布了下去。但是众官员层层推诿,大小地主使出各种计策躲避增加的赋税,兴办书院之人,借机从中渔利。

    这些原本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在地方各级行政的推诿下,闹得鸡飞狗跳,并没像阳琼华设想的那样一鸣惊人。(未完待续。。)

    ps:  谢谢玄庵因砚、荼蘼花、开心小荷苞、晕倒~虹果的月票,么么哒~~汇报情况,陵子第二个故事写了4k字了,大家月票快砸过来,这个故事结束,咱就爆更~~!

第三一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2

    (改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阳琼华问自己,同时也是问属官,她明明做的都是兴办学堂开民智,降低贫苦百姓税收,提高男子地位等造福万民之事,为何施行起来就这么难。

    困惑和迷茫盘踞在阳琼华的心头,来应州前的雄心壮志被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僚,消磨的所剩无几。

    她对太女之位势在必得,原想要在应州做出政绩,然后顺理成章登上那个位置,日后登基大宝之时,将从榕从苦寒之地接出来,给她后院中全身心依赖她的男人一份保障。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横亘着许多阻碍,阳琼华的皇女身份,能为她赢来应州官员的惊惧和恭维,却换不来真正的心服口服。

    半年时间让阳琼华收起了那些天真的想法,开始正视自己的稚嫩与不足,她的善良和优柔寡断以及想当然,在青萝行不通,在应州更行不通。

    此次出行,阳琼华将王夫和两位侧夫,以及府中其它夫侍全都带上,曾令人好生嘲笑,直言她离不开男人。

    风言风语对阳琼华毫无影响,离开京城后,应州属她位份权势最高,阳琼华本想借此大展宏图。却没想到交困于政务,只得退守后宅与众美人一起游赏应州,又因她喜欢丝竹之声,少不得被人讽刺两句爱好靡靡之音。

    一腔热血付之东流,阳琼华难免心灰意冷。又有佳人在侧,逃避现实也情有可原。

    直到北疆静王征兵消息传来,阳琼华这才惊觉。在她荒废时日之时,往日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妹,已经开始崛起了。

    兵权向来是个敏感话题,三人就藩时,阳琼华对清和帝赐给阳琼晚三千甲兵随行十分眼红。要不是属官分析利弊,将北疆和应州、连安情况译一剖析,阳琼华恐怕还要到清和帝面前叫不平。

    若先前还能用北疆路途遥远艰险。解释御赐三千甲兵的用意,那么阳琼晚在北地征兵呢?

    只要想到阳琼晚手中已经握上兵权,阳琼华如坐针毡。恨不得即刻想出破解之法。紧要关头,她最信赖的还是枕边人,故而向几个夫郎问策,将属官给撇到了一边去。

    那些追随阳琼华来应州。想要随她大展拳脚之人。见她对枕边人言听计从,她们这些谋士反受冷落,于是暗波汹涌。

    炎炎夏日,无边风景一时新,莲叶田田画舫飘在平湖之上。船头管弦呕哑,只听咣当一声脆响,玉杯坠地,有一女子气急败坏道:“停下。靠岸,歌舞伎自行离开。”

    先前妩媚动人吹拉弹唱的美少年们。宛如受惊的黄雀,一个个噤了声抱着怀中乐器,在清风中瑟瑟发抖。

    船舱内发怒之人,锦衣玉带面白如玉,赫然是阳琼玉。

    阳琼玉与阳琼华一道出京,一东一西各奔前程,连安离京城足有六七百里地,风物气候与京城大不相同。这里阡陌相连多平湖水田,连百姓都生的比别处清秀些。

    清和帝的偏心,让阳琼玉怀着愤懑之情离京,在她看来阳琼华昏庸好色满脑子奇怪想法,阳琼晚冲动易怒无谋略,太女之位非她莫属。

    然而,阳琼华被废之后,朝中多次请封太女,阳琼玉每次都抱有极大希望,清和帝却将请求立她为太女的奏折全部驳回。

    更甚至,清和帝还曾流露出复立皇长女的心思,好在阳琼华自作孽,因着男色一事在京城屡次炒出荒唐丑闻,于是错失了太女之位。

    如此行事,阳琼玉怎能心服口服,奈何清和帝打着磨练三位皇女的旗号,直接将她们送到各自封地就藩。

    搁在历代,成年皇女到外地就藩,等同于太女只正已经被淘汰。但清和帝只有三个皇女,她此番举动让人深思。

    阳琼玉只能相信清和帝的说辞,她要借她们在封地的表现,来考核她们的资质,最终选出太女继承江山社稷。

    身为二皇女,阳琼玉表面谦和实则自负,她看不上阳琼华,又嫌阳琼晚无能,在出京之前从未将她当做过敌手。

    天算不如人算,阳琼玉在应州和北疆都放了眼线,阳琼华不知天高地厚的愚蠢行径,让她暗自偷笑。但从北疆传来的消息,却让阳琼玉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了。

    阳琼玉与从将军结成联盟,如今从将军虽人在京城,北疆军队又她的副将和从家其它嫡系掌控。

    两人互相利用,都想靠对方更进一步,阳琼玉将从将军视为老狐狸,与她合作的同时也提防着她。

    在合作过程中,阳琼玉得知了许多令人心惊的北疆辛秘,但为了皇位,她不仅没有发作从将军,还选择了同流合污,为的就是能有支持她的军队。

    天下乌鸦一般黑,阳琼玉在笼络从将军的同时,对于北疆其她几位将军也有示好之意。

    相比起京城周边的军队,距京城越远,军队对朝廷的服从度就越低。

    阳琼玉还在小心翼翼与虎谋皮之际,冷不丁得知阳琼晚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在北疆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

    得知这一消息后,阳琼玉的第一反应是,她怎么能?第二反应则是,她怎么敢!

    待到回过神来,阳琼玉后背一凉,终于找到了问题关键所在,阳琼晚在北疆那么大动作,清和帝在朝堂上不发一言,是不是证明了,清和帝对她的举动是默许的。

    这意味着什么,下了船回到王府之后,阳琼玉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中,随意挥毫梳理思绪,归结出一个让她惊骇的结论——清和帝看重的人是阳琼晚。

    这个念头刚出来时,不过是个模糊的影子。阳琼玉在脑中琢磨着近些年来。清和帝对她们姐妹三人的安排,突然发现阳琼晚好像并没她们想象中那样不受宠。

    北疆条件虽然恶劣,但阳琼晚封王的年纪。比她和阳琼华都小。之前清和帝对阳琼晚并不重视,所赐婚姻人选,都能称得上名门贵子。从榕还是将军之子。

    待到太女之争时,推举三皇女的人少之又少,清和帝却没将阳琼晚直接摒除于继承人之外。

    阳琼玉本以为母上将连安赐给她,是因为宠爱信任,不愿她在边荒之地受苦。当在从将军了解到北疆可怕的利益链条后。她恍然大悟。

    这一切,压根儿就是清和帝在为阳琼晚铺路。

    好一个阳琼晚,阳琼玉恨得牙痒痒。双手撑着桌子,眸中闪过一丝戾气,拿出笔墨打算修书与从将军共商对策。

    北疆的水太深,为了博取信任同样也为了瓜分利益。阳琼玉将手伸到了北疆。分享起来罪恶的果实,同时也和从将军结成了忠诚的盟友。

    轻蔑忽视的人,竟成了一匹黑马,阳琼晚在北疆的调查很可能触及自身利益。阳琼玉在信上点明了这些后,提出了一个阴损的主意。

    风生水起,局势愈发混乱,一向被人忽视的北疆,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成为了漩涡中心。

    顾晓晓在北疆并不如阳琼华和阳琼玉记恨的那般得意,或者说。她正面临着进入任务之后,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自从开始征兵之后,顾晓晓在越城愈发不受欢迎,她手下北光军在操练过程中,与其它边军,发生摩擦的次数越来越多。

    北疆就像一个汽油桶,表面上安静如水,实则在酝酿着巨大的爆炸,一切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贾指挥、左琳、陈放还有顾晓晓其它心腹,这些日子心累交瘁,很少有能睡个囫囵觉的时候。北疆危机四伏,清和帝下了命令,她们若是能坚持下去,日后前途定然一片光明。

    若熬不下去,性命倒是其次,唯恐连累亲族。

    阳琼晚对于行军打仗操习演练之法很感兴趣,度过不少兵书,顾晓晓曾在翼王身边人耳濡目染,在进行各种知识储备时,也学过许多攻城布防之道。

    这个时代的男子尤为孱弱,女子多以灵巧为主,体格健壮者只占少数。也就是说,这不同于顾晓晓印象中的传统封建王国,所以她练兵必须结合实际,考虑到青萝人的身体特点。

    为了增加单兵战斗能力,顾晓晓将新征的兵卒放到三千甲兵之中,让老兵带新兵,用最快的速度让她们适应军队的生活。

    同时,顾晓晓还亲手设计图纸,为北光军建立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校练场,让她们在场中进行体能锻炼学习见简单武术。

    顾晓晓先要打造一支高效军队,提高个人战斗力的同时,将战术概念灌输到每一个人心中。

    如果一个军队离只有将军懂战术,它或许能纪律严明,但绝不能在战场上将阵法的精髓展现出来。

    北疆几个将军手下兵卒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之众。顾晓晓征了这么久兵之后,不过才有两万余兵,大部分还是没上个战场的新兵蛋子。

    没见过血的兵,只能算半个兵,这成了横亘在顾晓晓面前的难题。

    到底如何让一群没杀过人,没上过战场的士卒,成了以一敌三、以一敌五的勇士。

    若能将这些让你培养成武林高手,或许不似难事。但是练武需要天分,这些人放弃太平的生活入伍,多半是日子太过穷困,实在过不下去了。

    这样一群人,究竟该怎么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顾晓晓陪着士卒们,在营地安营扎寨同吃同宿,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合理的方法。

    新兵在入伍之时,先要参加一场比斗,比斗中得到的名次,直接决定了她们被划分到谁手中。顾晓晓按照身体素质和武力值,将新兵编入不同队中,让体能相近的人进行配合训练。

    士兵们入伍时的名次,决定了她们的待遇和级别,那些体能充沛战斗力强的人,受到顾晓晓特别关注。

    为了增加众人的竞争意识,顾晓晓在军中下令,每周都会有武功及体能考核,优异者都能获奖。

    在经过不断的修改之后,顾晓晓立下的规矩愈发齐全,北光军的战斗力比北疆其它军队显著高一截。

    当然在没有经历真正的战火考验下,顾晓晓不会自满的认为,自己的属军就一定能成为常胜之师。

    顾晓晓为广大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