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4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宿舍这边,李元庆令杨磊让火兵再炒几个好菜,拿些好酒来,和陈忠一起商量起‘投名状’具体的规划。

陈忠已经从天启小皇帝驾崩的哀伤中走出来不少,笑道:“元庆,说实话,让这些军校的兔崽子们上战场,我是真有点舍不得啊。”

李元庆一笑:“大哥,慈母多败儿,好钢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在这方面,你我可都不能护短啊。”

陈忠自然明白李元庆的心意,笑着点了点头:“元庆,放心吧。我也就是说说而已。不过,说实话,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或许是我老了,到现在,竟然有了一种疲惫感。”

李元庆笑着递给陈忠一颗雪茄,“大哥,这也是人之常情。人毕竟不是神仙,长时间、高强度的去做一件事情,难免会有疲惫的时候。后日,你也好好休息几天,咱们今天,一醉方休,不要想这么复杂。”

陈忠笑着点了点头,脸色却郑重起来,“元庆,哥哥我可还你没你想的这么弱。元庆,最近后金方面传来的情报,都显示着,皇太极这厮,也开始了对火器的研制打造力度。尤其是此次宁锦之役,这厮从辽西,又收了不少汉人匠户奴才。”

听陈忠说起了正题,李元庆的脸色也郑重起来。

他昨日晚间翻看情报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正准备要对陈忠提及呢,陈忠这边却是比他还要敏感。

当然,也无怪乎会是这般。

辽南李元庆、陈忠两部,之所以能有今天,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关键的原因,便是李元庆先行一步,从改制鸟铳开始,而后又是手~榴~弹、炸药包、火炮,再到此时的西洋火炮,在火器方面,可以说遥遥领先于东亚各文明一个等级。

老奴时代,鞑子只是凭借勇武蛮干,但此时,皇太极上位后,尤其是有了朝~鲜之役的失利,使得皇太极,也开始转换思路,想用更为先进文明的技术,来抗衡辽南和整个大明。

“大哥,皇太极此人,虽是蛮夷,却真的算是个靠谱的对手。他能走出这一步,想必,也是付出了不少啊。”

陈忠自然明白李元庆的意思,重重点了点头。

后金虽然已经确立了王朝,但实际上,他们就是一群野蛮的蛮夷,文明程度极低,说是茹毛饮血,可能稍微夸张了点,但比茹毛饮血强,也绝强不了多少。

尤其是在对战中,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后金的勇士们受伤后,他们并不是第一时间包扎止血,而是让萨满来跳大神,向长生天祈福。

这也使得,后金军士兵一旦出现伤亡,哪怕是一些不太致命的硬伤,也很可能会导致死亡。

而从辽阳、沈阳之后,大量汉人开始加入八旗,这种情形,得以改善了不少,但顽固的保守派、野蛮人势力,依然相当强大。

“元庆,所以,我估摸着,皇太极就算要用火器,恐怕,多半也是先拿汉军旗来实验。那些真奴,怕还是不屑一顾的。真是可恨啊!那袁蛮子牛皮吹得震天响,却是让皇太极这鸟杂毛,一次便从辽西掳去了这么多劳力。真他娘的!”

陈忠不由狠狠啐了一口。

李元庆对所谓的‘宁锦大捷’,也是一直耿耿于怀。

这简直是自当年广宁之战以来,大明遭受的最惨痛的一场失利,甚至,比当初的宁远大捷,还要惨痛不少。

宁远大捷时,因为李元庆在觉华岛的筹谋,至少,还留下了几千鞑子首级,缴获战略物资无数。

但此次宁锦之役,袁督师和他麾下的关宁将门们,却是直接拱手、将朝廷花费了重金、耗费了几年艰辛打造的屯堡连线,轻易的便送给了皇太极这些狗鞑子。

所谓此消彼长。

也无怪乎,历史上的后金军,越打越强,而大明这边,却是越打越弱,最后,连对抗流民军的力气也没了。

“大哥,过去的,就都过去了。宁锦之役,的确让人扼腕叹息。但此时,木已成舟,咱们已经很难去改变什么了。所以,咱们还是向前看,把握好以后!”

陈忠重重点了点头,“元庆,此时,咱们军校方面,拥有好马两千匹,够得上战马级别的,还有一千多匹。这三千匹战马,已经足够咱们做很多事情了。这一次,咱们就算不能打下沈阳城,却也得让皇太极明白,咱们可绝没有这么好惹!”

“呵呵。”

李元庆一笑:“大哥,所以,我想给你解释一个概念,叫做特种作战。”

…………

第二天的考核,进行的相当顺利。

当然,这只是战略战术上面……

这些军校生,都是辽南各部的现役军官,其中还有不少都是高级军官,中流砥柱。

他们皆是老兵出身,一个个战阵经验都是相当丰富,在战略战术素养上,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但在读书识字方面却……

战略考核,不到午时就已经完成了,但~~,文化课的考核,一直持续到了子时,也才算将将过去。

李元庆对此也有些无语。

好在,学了总比没学强,李元庆也只能在下一步,在制度上,持续给将官们加强文化课方面的压力,让他们自己去学,而不是现在这般,只能靠李元庆和陈忠逼着他们,赶鸭子上架。

结束了考核,军官们都欢天喜地的去享受放假的生活。

李元庆也准备回岛上的府内休息,却发现,陈忠还在呆呆的愣着神,不知在思虑着什么。

李元庆不由一笑,笑着走到陈忠身边,“大哥,行了,别想了。这特种作战,其实不是太复杂的事情,等咱们具体去做的时候,你很容易就想明白了。”

陈忠却摇了摇头,“元庆,你先回去休息。我觉得我好像抓住了些什么,但现在还没抓到。让我自己想想,让我自己想想。”

见陈忠仿似走火入魔,李元庆也有些无语。

不过,李元庆反倒是很羡慕陈忠这样的单纯。

相比较陈忠而言,李元庆这边,却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政客……

…………

军校、京师的事务,已经让李元庆接连忙活了几个月,好不容易留出来的这三天假期,李元庆几乎全都用来陪伴家人。

尤其是,在不久之后,他们又要出征。

老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

尤其是李元庆的后宅,其稳定程度,更是直接关乎着长生岛和整个辽南的稳定,李元庆自是也不敢怠慢。

只可惜,此时局面异常纷杂,太多太多的事情,李元庆分身乏术,必须要去亲力亲为。

三天假期,转眼便过去。

李元庆也重新回到了南信口军校。

马上就要进入九月了,正是辽地庄稼收获的时节,长生岛和辽南都已经有了很完善的体制,自然不用李元庆再操心太多,而后金这边,却基本上是主子、奴才一起出动,收割庄稼了。

如果说出兵骚扰对后金造成的影响力,在此时,无疑是最佳时机了。

不过,李元庆却也不着急,辽南距离辽地腹心,不过是咫尺之遥,在出兵之前,他必须要把所有的准备,都做的充分了。

李元庆来到军校,却发现陈忠没在,问了下陈长友,却被陈长友告知,陈忠今天早上竟然没有跑操,一直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谁也不理,拜托李元庆赶紧去看看。

李元庆也没想到陈忠竟然会这么执着……忙快步来到了宿舍这边,打开门进去一看,却发现,地上到处都是纸张,写满画满了不少地图的图案。

陈忠这厮,怕是已经几天没出门,胡渣子都长的老长了。

看到李元庆过来,陈忠不由大喜,“元庆,我想到方案了!来,快来。我跟你好好讲讲。”

李元庆有些无语,但看陈忠这模样,也知道,这几天,陈忠必定是付出了不少心血,忙笑道:“大哥,别着急,你说,我听着。”

陈忠拉着李元庆来到了地图边,嘿嘿嘿的笑道:“元庆,我觉得,咱们的目标,一开始有些定错了。或者说,咱们的想法,一开始就有些偏了。你想一下,辽中腹地就算庄稼不少,奴才不少,但他们的防卫,却也必定严密。而还有一个地方,却是比辽中,还要肥厚不少啊。”

****************************************************************

第847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李元庆片刻便明白了陈忠的意思。

夏末秋初,比辽中腹地还要更肥厚的地方,那自然是蒙古草原了。

更准确一些来讲,首当其冲的,便是后金的铁杆狗腿子、科尔沁部,传说中的科尔沁大草原了。

后世时,李元庆为了拿下一个客户,曾有幸到过科尔沁大草原,亲眼领略过科尔沁大草原的风光。

科尔沁大草原位于大兴安岭南坡、松辽平原西段,与后金腹地紧密相连,风景极为秀丽,物产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就算与蒙古人最广阔的草场……………贝加尔湖区域相比,也绝不多承让。

尤其是初秋时节,蒙古人的马匹牲畜正值养膘,大都聚居在河流区域,若是能杀进科尔沁草原腹地,先不说这些膘满肠肥的牛羊了,就单单是战马,便足够李元庆和陈忠‘分赃’了。

对于科尔沁草原的觊觎,李元庆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说的不好听一些,口水都怕要流出来。

但李元庆却也非常明白,要在这个时节,杀入科尔沁草原腹地,对长生营和陈忠部而言,还是有着极大的困难的。

这主要是两部儿郎皆以火器为主。

此时,军校方面的三千匹战马,大概也就只能维持九百名将官、再加之百多人的辅兵阵容,以及少许生活物资用品,勉强可以做到一人三马。

这还是在初秋时节,不用考虑战马草料的前提之下。

当年,卫青、霍去病,之所以能杀入匈奴腹地,恨不得追杀这些蛮夷上万里,最关键的战术,就是‘以战养战’。

如果以战养战,有李元庆和陈忠亲自统领,麾下九百名将官,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在战略执行方面,在装备方面,都没有丝毫的问题。

但在后续武器弹药的补给方面,这显然就是相当的困难了。

对陈忠,李元庆自然不会保留什么,将这些顾虑,仔细对陈忠分析出来。

陈忠却是嘿嘿一笑,“元庆,你这是当局者迷啊。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复杂。咱们又不是真的要拿下科尔沁草原,而是,去那边溜一圈。让这些狗鞑子明白,跟着后金,绝没有什么好下场。”

李元庆的眉头不由紧紧皱起来,“大哥,你是说,咱们不从辽中腹地切入?”

陈忠嘿嘿笑道:“元庆,所谓投名状,咱们其实并一定非要拿后金下手。皇太极这厮,可绝不是善茬,咱们这么轻易去招惹他,这厮要真急了眼,跟咱们玩命儿,这可是得不偿失啊。但科尔沁草原,部落可是不少。不说多了,咱们只要能搞到五千匹战马,百来颗北虏首级,便已经足够对新皇交差了。若是好运气,能抓到个什么台吉、头人之类的,咱们就是大赚啊。”

李元庆登时目瞪口呆,简直做梦也没有想到,陈忠这厮,居然,居然也能这么‘狡诈’了。

这几天,他的功夫,可真的是没白下啊……

“大哥,此事,我得好好考虑考虑。”

陈忠嘿嘿直笑,他知道,李元庆已经动心了,忍不住又加了一把火,“元庆,若是去蒙古腹地,有两条路可走。一条,便是由海路,从黑龙江口入,这是你当年走过的那条,加之咱们的船队,也是最稳妥的一条。不过,时间上,怕就要慢上不少,也起不到咱们锻炼骑兵的期许。另一条,便是由广宁腹地,侧插入蒙古腹心。这条路,好处在与简单直接,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直接进入节奏。但也有缺点,儿郎们的行程必定会很紧凑,也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元庆,这几天,我心中其实也一直在纠结。虽然我更倾向于后者,但,一时也有些下不了决心那。”

李元庆这时已经完全明白了陈忠的意思,缓缓点了点头。

事已至此,李元庆和陈忠两人,其实已经有了很本质的不同。

陈忠是一个纯粹的将领,他的一切构思,完全是由军队利益出发。

军队怎么合适?如何进展更为有效?儿郎们会不会有伤亡?又能获得多少收获?

他完全是从最纯粹的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

而李元庆这边,在照料到这些因素的同时,更多的,却是要从政治方面来考虑。

屁股决定脑袋啊。

李元庆忽然发现,饶是他是重生者,拥有超越这个世界五百年的经验,但~,心思并不是全部专注于军事方面,与陈忠这个踏踏实实,在军校里已经钻研了三个多月老兵相比,竟然……竟然隐隐有些落到与下风了啊……

片刻,李元庆忽然摇头失笑,“大哥,我忽然发现,我此去京师,真的是有点错误啊。与你相比,我已经落后了不少啊。”

陈忠没想到李元庆竟然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不由嘿嘿直笑:“元庆,我不过只是就事论事,这只是我一个简单的想法。在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咱们先商量商量,最后,肯定还是要你来拿主意的嘛。”

…………

陈忠这个想法虽然很现实,经过他的仔细筹谋,流程也比较清晰,但李元庆却并没有急于将此事定下来。

最主要的原因,正如陈忠所说,这个战略,很可能会让儿郎们付出不少的伤亡。

要知道,打仗,并不只是战斗会减员,事实上,在真正的战争中,真正的战斗减员,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此时不比后世,军队运输,直接就是飞机、火车、卡车。

哪怕是后金军,就算尽是骑兵,前锋军队与后续补给之间,也绝不能相隔太远,这也就注定了,军队的行军速度,会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

如果是大军主力进入蒙古腹地,这倒没什么,毕竟,时至今日,长生营在这方面的规制流程,早已经是相当完善。

就算不靠海,就算没有船队的补给,有强大的火力作为支撑,李元庆也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全身而退。

但~,此时毕竟只有九百名军校将官,在人力资源和战马资源都太少的情况下,贸然进入蒙古腹地,这就显得有些太冒失了。

这些将官们,莫说是阵亡了,哪怕只是受伤,便已经足够李元庆和陈忠心痛的了。

陈忠精心思量了几天的想法,没有在第一时间,便被李元庆应承下来,这厮却丝毫不生气。

这主要还是陈忠的性格,以及多年来,他跟李元庆兄弟之间形成的默契。

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陈忠宁愿退一步。

包括李元庆,也是一样。

这也是李元庆和陈忠两人,从天启元年开始,一路一直配合到现在,几乎是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的最关键原因。

但陈忠的这些精心筹谋,却也并非是无用功。

因为,这让李元庆的脑洞被打开了。

在结束了早晨和上午的操练学习之后,李元庆当即给将官们布置了现实‘作业’。

主体就是此时军校这九百人,如何在付出最小代价的同时,却又能在对阵后金的战场中、获得最大的声望和战果。

李元庆让将官们按照编制,以把总为单位,每个把总,提出一个或者几个想法,时间为三天,三天之后,李元庆将召开全员作战会议,提炼总结,集思广益,确定此次军校毕业季的作战计划。

当然,如果某个人,有某个规整完善的计划,也可以自己提出来。

而在接下来的三天,将官们除了早操和上午两个时辰的文化课学习,其余时间,全部分组支配,集思广益。

中午,回到宿舍,陈忠忍不住对李元庆竖起了大拇指,“元庆,我真是服了啊。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呢?我怎么就没有想到此事呢!这才是咱们开办军校的最直接目的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元庆,我现在已经忍不住了,真不知道,这些兔崽子们,到时候,会给咱们什么惊喜啊!”

李元庆也是哈哈大笑,心情极为愉悦,“大哥,这事儿,如果论功劳,你才是首功啊!套用那句老话言,我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哈哈哈。”

两人相识一眼,不由都是哈哈大笑。

…………

从今天下午开始,儿郎们便不用直接再操练,而是将全部的时间,都用来考虑李元庆布置的这个毕业作业。

实际上,儿郎们用来思量的时间,是三天半,虽然还是显得非常紧凑,但儿郎们也都明白,这个时节,简直就是黄金季节,想要获得最大的收获,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王三娃今年虽然才二十三岁,但这小子此时却已经高居长生营的游击要职。

此时,在顺子远赴京师公干之后,他便接任了军校内第三把总的把总之职。

与当年刚参军时的青涩稚嫩不同,王三娃此时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老婆、小妾五人,在岛上,更是拥有一座前后三进、占地近十亩的大宅院。

而在外表上,这厮的变化更为明显。

从十七八岁,便升为把总,多年为上位者的经历,使得他有着远不同于他的年龄的成熟,脸庞刚毅,目光锐利,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下巴上,蓄起了整齐的胡须。

他的身材虽不甚高大,却是相当的强健,肩宽背厚,皆是后天努力的成果。

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