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狂喜,笑道:“这么多啊,比国库里的金子都多!”

王平安也是满眼放光,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不停地摇头,很是懊悔的样子。

李治奇道:“无病,你怎么了,咱们找到了比国库还多的金子,你怎么反倒叹起气来了?”

王平安又重重地叹了口气,道:“要不是殿下认为臣有钱,让臣拿钱出来,臣是断断不会交出这张藏宝图的,结果没成想这里竟然埋了如此多的黄金,要是臣偷偷挖出来,都够臣吃十辈子的了!”

李治听了他这话,哈哈大笑,道:“孤是有福之人,而你就是无福之人了,这叫什么来着,这就叫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啊!”

史爱国也跟着呵呵笑了起来,心里却一阵肉痛,替王平安肉痛,十万两朝上的黄金啊,可不是铜钱,也不是白银,是黄金啊!

王平安心里却想:“这点儿金子就把你们美成这样,要是你们看到了杨氏旧宅里的金屋,还不得乐晕过去!”

他擦了擦眼角,道:“殿下,臣立下了如此的功劳,还有史总管和诸位兄弟,殿下你是不是该赏赐我们一些啊!”

周围的人一听,立时都看向了李治。是啊,是不是该赏咱们点儿啊?

李治却道:“得等明天天亮,孤将此事报于父皇知晓,该怎么赏,由父皇作主才行!”

众人微感失望,要是换了皇帝来赏,估计也就赏不了什么了,全得用做给百姓种痘!

众人在林中歇息了一夜,谁也没睡,都兴奋地谈着今晚这事儿。

王平安借着这个机会,将他想用这批黄金,开设各种医疗机构的话说了出来。

李治听罢点头,道:“是个好主意,不过听起来好象挺麻烦!”

王平安却道:“殿下,按着这批黄金的数目来讲,绝对够支付种痘了。可种痘不是一次就能种完的呀,年年都得种,总不能每次都要咱们捐钱,钱生钱才是好事。如果建了熟药厂,那就可以卖药了,既能让百姓买到便宜的药,朝廷又能有进项,以备下次种痘之需!”

李治看着王平安,道:“无病,这个主意你想了好久了吧?”

王平安点头道:“是啊,想了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钱,所以也没能实施。”

史爱国在旁听着,忽然插嘴道:“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啊!”

李治低着头,半晌没有说话。忽地,他抬头看向王平安,伸手拉过他,低声道:“无病啊,孤感觉离不开你了。不管啥事儿,你都能给孤解决好,而且只要有你在身边,孤这心里头就踏实。遇到啥大事小情儿的,也不头疼了,只要交给你办就好,你实在是让孤放心啊!”

在没有认识王平安前,李治除了是长孙皇后所生之外,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了,什么功劳,什么威望都没有。可自从认识了王平安之后,好事不断,他总是能得到百姓们的欢呼,得到群臣们的爱戴,这是他以前从来也没有享受过的!

而王平安呢,总是“一心一意”地为他着想,不管做出什么事,都一定把他放在前面,都说是他的功劳,他理应受到所有人的赞扬,王平安从不居功,也从来没有不满情绪,从来没有象别的大臣那样,总感觉自己做了那许多的事,立了那许多的功,可全都算到了别人的头上,会感觉吃亏,会发牢骚!

李治想喝酒就喝酒,想玩乐就玩乐,辛苦活儿王平安全包,而在天下百姓前露脸的事儿,李治全包,王平安半句怨言都没有!

一件两件的事儿看不出来什么,但如果件件都是如此,李治很容易就对王平安产生依赖感。

他性子懦弱,虽然长孙无忌对他很好,但动不动的也总是板着脸说教,他并不喜欢,对长孙无忌有种疏离感,可王平安就不这样,从不说他该这样该那样,有什么事儿都是先说出来,然后以李治的名义去执行,办好后李治去露脸!

不管是做为现在的太子,还是日后的皇帝,李治都很需要被人肯定,就算是以后当皇帝当得久了,不需要被别人肯定了,但也总想有个依靠,什么事儿有个贴心人,去帮他处理好。这也是他为什么会信任武则天的原因!

而现在的王平安,由于他一直那么温和,一直那么能干,一直在让他成为一个“好太子”,所以事实上,王平安已经先武则天一步,让李治产生了依赖感,而这种依赖感一旦产生,再想被取代,那可难了。他已经成功地在李治的心中,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形象!

王平安还想不到自己在李治心中到底有啥地位,他听李治这么说,赶忙道:“这是臣应该做的,为君上分忧,本就是臣子的本份!”

李治嗯了声,道:“可能象你这样一心为孤着想的臣子,倒是少得很,除了你以外,孤再没见到第二个!”

王平安脸上一红,没想到李治会这么露骨的夸自己!

李治又道:“从前些日子开始,父皇便让孤试着批阅奏章了,批奏章这种事,着实让孤头疼,总是怕批不好。无病,不如你替孤看奏章吧,先看一遍,挑重要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孤再批复,这样岂不正好,孤也不用头疼了!”

王平安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刷地就变白了!不会吧,让我替你批阅奏章?这不太好吧,这可是成为权臣的第一步,要是李治现在就是皇帝,那还好说,可现在李世民还活着呢,如果李世民知道了这事,那他定是要消除自己这个“隐患”的,绝对不带手下留情的!

他连忙摆手,道:“不可不可,批阅奏章是何等大事,臣哪敢替殿下批阅,别的事臣还能分担一二,唯独这个,万万分担不了!”

李治笑道:“没让你批阅,只是帮着孤出出主意罢了,这叫什么来着……”

史爱国忙插话道:“叫做智囊!”

“你王平安就是孤的智囊!”李治拍手笑道。

不管王平安如何拒绝,李治就是不答应,非要让他到崇贤馆,给自己当智囊不可!

守着黄金,一夜说说谈谈,时间过得倒也快!

五更天时,李治让王平安带着几个禁卫在此看守,他则带着史爱国返回了长安,去向李世民报告这件事!

第三百二十章 入中书省

李治走后,王平安看着一地的金砖。又看了眼禁卫们,禁卫们也都在看着他,其中蒙氏兄弟也在,见王平安看过来,忙陪上笑脸,叫了声王侯爷。

王平安嗯了声,心想:“不管欧阳利他们将这件事做得如何周详,可漏洞肯定还是有的。有漏洞没关系,关键是要如何修补上漏洞,只要漏洞补上了,那就啥事儿没有。”

他道:“昨晚挖出这些金砖,你们辛苦了!”

禁卫们连忙凑上前来,一起说道:“不辛苦,这是卑职们应该做的!”

蒙大恬走过来,蹲到王平安的跟前,道:“侯爷,说来也怪,我们昨天晚上挖土时,感觉土质松软,好挖得很啊,不象是埋了几十年的样子!”

这件事瞒得过李治和史爱国。但却瞒不过这些禁卫,他们每年都要参加操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填挖,用以演习攻城,土好不好挖,那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王平安嗯了声,道:“秋天了,最近雨水多,林中土地潮湿,所以土质松软。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干嘛要提它?”

他顿了顿,又道:“这些金子,看来要有十万出头,只多不少,兄弟们都辛苦了,你们的辛苦本侯都记在心里。报上名来,还有那几个跟太子走的,也都把他们的名字说一说。”

蒙大恬心里一惊,不会是要灭口吧?禁卫们也全都哆嗦起来,这种事情摊到谁头上,谁都会害怕的,人人想到了灭口二字!

蒙大恬硬着头皮,将众人的名字都说了。王平安重复了一遍,以示都记在心里,他道:“一共是十八个人,很好。这些金砖也没个数,得等回城之后。才能清查记录。这样吧,给你们个活儿,现在清查一遍,记个大概的数,等回城时,也好核对!”

说罢,他站起了身,道:“这里太阴暗了,本侯出去晒晒太阳,你们办事吧!”说着,也不理众禁卫,直接向林外走去。

蒙大恬轻轻啊了声,回头看向众禁卫,禁卫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人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蒙小恬忽然低声道:“侯爷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禁卫们谁也没回答,但人人心里明白王平安的意思,反正金砖也没数,这么一大堆,又是由他们清点记数……众人一起转头看向了金砖!

蒙大恬道:“干活儿吧。记得给那几个跟太子走的兄弟也留上一份。还有,嘴巴都牢些,把事情烂到肚子里,万不可走漏了风声!”

“咱们在宫里当差,向来都不是多嘴之人,要是多嘴多舌,岂有命活到现在!”众禁卫们齐声说道。

蒙大恬点了点头,道:“跟着王侯爷混,果然是好处多多啊,又是升官,又是发财!”

众人一起嘿嘿笑了起来,七手八脚地开始搬动金砖,清点记录!

李治等人回了长安,从北面的玄武门入宫,直接去了甘露殿。李世民刚刚起床,史忠臣给他端来了早餐,李世民一边喝着粥,一边看着奏章。

从奏章堆里挑出几道比较容易处理的,李世民交给史忠臣,道:“拿去给治儿,这几道奏章由他来批复,批复好后,拿回给朕看。”

史忠臣答应一声,取过奏章,问道:“皇上,要太子几天批复好?”

李世民端着粥碗的手停下,皱眉道:“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今天就可以批复好的,如何能用几天?罢了。反正也不是什么急事,给他三天时间吧,好生琢磨着批复,不要象前几次那样,尽批些模棱两可的话,让臣子们不明白他的意思。批复奏章,意思必须明确,以免臣子们理解错了,将事情办出偏差!”

史忠臣又答应一声,拿了奏章出殿,想去找李治,他并不知道李治昨晚没在宫中。

刚出了甘露殿,就见李治大步走来,身上衣服湿透,脸上竟然还有泥道子,袍角也沾满了泥土,再看鞋底,竟然还踩着几片树叶!

李治身上的这些“化妆”,是史爱国给他弄上去的,为的是让皇帝看到,太子在寻宝过程中,也是出了力气的!

史忠臣吃了一惊,快步迎上。道:“殿下,你这是怎么了,是刚刚去花园玩耍了?”

李治走到他跟前,摇头道:“没有,我昨天出宫去了,为父皇办成了一件大事!”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史忠臣向他身后看了看,见史爱国也是一脸的泥道子,心中纳闷儿,好端端的出宫去干什么,等会儿得问问弟弟。他道:“老奴正想去找太子呢。有几道奏章,皇上要交给你批复,为时三天!”

一听又要批复奏章,李治原本的好心情,差点就变成了坏心情,他嗯了声,从史忠臣的手里接过奏章,转手就给了史爱国,冲他眨了眨眼睛,那意思,等王平安回来了,把这些奏章交他,让他批去吧!

史爱国忙使劲眨巴眼睛,表示明白了!

李治这才又向甘露殿里走去,问道:“今天父皇的心情如何?”

史忠臣道:“皇上心情不佳,可能是在为给百姓们种痘的事烦心吧!现在处处要钱,可朝廷已然捉襟见肘,皇上都要使用内帑了!”说着,他叹了口气,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也得为钱发愁啊!

李治心中一喜,如果父皇真的是在为这件事发愁,那今天自己可是解决了大问题了!进了甘露殿,他给李世民见礼,见了声父皇。

李世民见他脸上身上脏兮兮的,也有点纳闷,问道:“治儿,你这是干什么去了?”

李治上前,跪坐在李世民的身旁,道:“父皇,儿臣昨天无意中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便出宫去寻宝,竟然寻到无数金砖,今早回来,特地禀报父皇得知!”

李世民啊地一声,脸色大变,关于“寻宝”这种事。他并非完全不知道,在战乱年代,为了凑足军饷,不少反王首领都会派手下挖坟刨墓,窃取里面的陪葬品,以充军资。所以李治一提寻宝,他立刻就往这方面联想上了!

李世民眉头紧锁,道:“治儿,你怎么能做这种事情?是在长安城外……长安城外有谁的墓穴?难不成是汉朝的,还是北周的?”

唐朝长安是前隋的大兴城,而大兴城的旁边又是汉长安的遗址,老长安乃是古都,虽然尚不知到底有多少前朝皇室的坟墓,但只要稍微一想,就能联想得到!

李世民向来猜事极准,可偏偏这次他猜错了,只要什么事跟王平安一扯上关系,他猜事情的本事,便会大打折扣!

李治啊了声,心想:“父皇怎么往坟墓上想去了?”他摇头道:“儿臣没有去挖墓啊!是前隋大反贼杨玄感留下的重宝,被儿臣给挖出来了,估计得有十万两黄金朝上!”

李世民顿时愣了愣,啪地把手里的筷子往桌一扔,道:“谁的重宝,十万两黄金,你没有看错吧?”

十万两黄金,可实在是不少了,都够养一只军队,发动一场大战了!

李治见父皇吃惊,心中更加得意,道:“前几日父皇不是要儿臣带头募捐,为百姓种痘么,儿臣一时拿不出太多的钱来,便让王平安去想办法……”

李世民道:“什么,你向王平安要钱,要多少?”身为储君,怎么可以向臣子要钱,这是谁给他出的馊主意!

李治道:“儿臣见他平常花钱大手大脚的,便要他出八万贯,可他出不起!”

李世民气道:“胡闹,他再富有,也不可能拿出八万贯的现钱来,难不成你要他变卖家产么,要是被传了出去,岂不被天下百姓耻笑!”

李治忙道:“王平安的嘴巴向来最严,他定不会说出去的。不过他虽然拿不出钱来,但却送了张藏宝图给儿臣……”

于是,他便把事情说了出来,着重描述“自己”是如何发现藏宝图必须要用火烤,才能显出字迹来,又是如何亲自带队去寻宝,在林中如何又遇到了瘴气,冒着大险,这才找到了杨氏重宝,如何如何地讲述一番!

李世民听后,吃惊不小,这件事实在是超出他的想象,他活了快一辈子,也没听说过竟会有这种事,而且还是由他儿子,他懦弱无能的儿子,亲自去办的,还办成功了!

听罢之后,李世民喃喃地道:“杨素种麦,杨玄感烙饼,治儿吃饼!真想不到,前隋权臣的重宝,竟然被我大唐的太子亲手得到……”

李治心里美滋滋地,往常他得到再多的夸赞,都是王平安去做,他捡现成的,可是这次不一样,可是他亲自去办的呀!

李世民脸上露出笑容,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道:“好治儿,你长大了呀,真的能为父皇分忧了!”顿了顿,又道:“不过以后,不要再向臣子们要钱了!”

李治忙点头道:“嗯,儿臣记住了!”

李世民又想:“自从王平安进京之后,治儿在他的辅佐之下,做成了不少事,在百姓和大臣们的心中,地位不断提高,这是大好事,看来王平安这个人,可以用一用了,不能再让他任闲职,要参予到朝政中来,给治儿以后铺路!”

他道:“王平安献图有功,让他进中书省吧,先做个舍人,专门辅助你处理政务,你也该学学处理国家大事了,我大唐的江山,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才行啊!”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中书舍人

李治闻言大喜,他本来就想让王平安代批奏章。用崇贤馆学士的名义。但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毕竟学士还没有资格,能在奏章未得批复之前,先行阅读的。

但如果王平安入了中书省,那他就有资格了,不但有资格在批复之前看,还有资格出主意。中书省嘛,干的就是这个活儿啊!

唐朝的中枢机构,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管的是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三省之中,中书省名列第一,没有中书省的决策,就没有其它两个省的工作了,其它两个省都是以中书省的工作为基础的!

到了李治的时代,要想当宰相,那就必须得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头衔,此衔为参政标志,虽本官品级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衔才得为宰相!

李世民给了王平安一个舍人的官职,从品阶上看是正五品上。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给王平安降职了。从三品的侯爷降了好几等,当个五品官,事实上是升了,而且是大升!

中书舍人的工作是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兼管中书省事务。这个活非常之重要,乃是成为一个“好宰相”的必经之路!

王平安在这个位置上干几年,只要李治一登基,他会在第一时间升任中书侍郎,而只要他头上的中书令,有那么一丁点儿的意外发生,他就能接掌中书省,成为中书令!

中书令是干什么的,掌佐天子执大政也!

李治忍不住脸上露出微笑,道:“父皇,王平安会不会年纪小了些,他还不满二十呢!”

李世民摸了摸李治的头发,道:“不满二十才好,这样你才可以调教于他,让他成为你的心腹啊。如果年纪再大些,心中有了主张,那时再调教,可也来不及了!想当初,父皇和你舅舅相识相知之时,比你们的年纪还要小呢!”

李治嗯了声,重重地点了点头,心想:“舅舅虽然待我甚好。可终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