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照李风云对东都政局的推演;东征还要继续;明年圣主和中枢还要去辽东战场。据此推演;联盟只要熬过今年的冬天;生存危机也就基本解除了;接下来就是联合鲁东豪雄王薄、孟让等义军首领;击败张须陀;然后争取把义旗插遍整个齐鲁;据齐鲁而发展壮大;据齐鲁而图谋大业。既然如此;理所当然要避开强敌;要跳出包围;要牢牢掌控主动;唯有如此方有可能熬过漫长的冬天。

    但是;韩进洛这个提议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大河南北连续两年灾祸后;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联盟如果转战大河南北;等于进入重灾区;联盟数万将士吃什么喝什么?虽然劫掠通济渠的确让联盟赚翻了;但联盟军队的急骤扩张;很快就会把这些掳掠所得消耗一空;所以;今年的冬天对联盟来说;就算抢到了地盘都没用;大雪覆盖的土地上不会突然冒出粮食;联盟若想生存;还得以战养战;还得进入富裕地区烧杀掳掠。

    为此留守府总管韩曜提出了南下徐州的建议;但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豪帅们的支持。南下就要面对强敌;就要与徐州军队作战;而徐州局势一旦危急;影响到了大运河的安全;则东都必然调江都军队渡淮支援;如此则联盟有腹背受敌之危;若齐王杨喃再随后追杀;联盟就会陷入三大强敌的包围;有全军覆没之祸。

    诸军统帅们反复推演;激烈争执;一连数天都未能形成统一意见。

    这天豪帅徐师仁禀报李风云;任城方面来人了;同行的还有来自瑕丘的一位秘使。李风云当即请萧逸跑一趟亢父;与瑕丘来的秘使见一面;打探一下来意;若段文操的确有诚意;则把秘使请到总营做具体商谈。

    萧逸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告诉了李风云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从瑕丘来的秘使身份非常特殊;乃山东儒林泰斗安平公李百药。

    李风云当然知道李百药;知道李百药在中土儒林的尊崇地位;以及他在政界尤其在山东政治集团中的非凡影响力。如此人物;不可能为段文操所驱使;更不可能为段文操奔走谋利;所以李百药的突然出现只有一个解释;赵郡李氏“出手”了;而且这只手伸得非常远;从河北一直伸到了齐鲁;而以赵郡李氏的庞大势力;其所图之大可想而知。

    李风云马上请来了徐师仁;“任城方面对这位秘使的身份一无所知?”

    徐师仁疑惑不解;“秘使的身份很特殊?”

    萧逸笑道;“这位秘使是李百药;安平公李百药。”

    徐师仁恍然大悟;知道李风云和萧逸为何对自己发出质疑了。李百药是海内知名的大权贵;这样的大人物到了鲁郡;任城徐氏岂能一无所知?

    徐师仁当即把李百药于大业五年(公元uu9年)到泗水鹰扬府出任步兵校尉一事说了出来。这件事当时在鲁郡很轰动;但因为李百药的政治身份过于“敏感”;鲁人因为害怕受到连累对其敬而远之;李百药本人也非常低调;所以此事很快淡化;知情者也是三缄其口。去年春天李百药以回家伺奉老母为由离开了鲁郡;鲁人皆以为他一去不归;当然更不会提及此事了。

    步兵校尉?李风云和萧逸相视无语。

    让李百药这样的大人物到鹰扬府担任一个基层军官;这也太不搭调了;这是谁的主意?目的是什么?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李百药此刻返回鲁郡;所图为何?

    。。。

第两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还活着

    李风云决定去亢父城拜访一下这位中土的儒林泰斗。

    如此名士;纡尊降贵为联络叛贼的秘使;必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现在人家已经来了;并且通名报姓了;如果自己再坐等人家上门;那就不知轻重;徒招耻笑了。

    李风云遂与萧逸一起;渡河进城拜访李百药。

    萧逸先进馆驿;把李风云来访一事告之李百药。李百药闻讯;急忙与儿子李安期出门相迎。

    三人在院中相见;李风云神色平静;态度恭敬;不卑不亢。李百药却是目露惊色;霎那间竟有些失态;虽然即刻挤出几丝笑容加以掩饰;但站在一旁的萧逸却一眼看出;此刻的李百药情绪复杂;心神震荡;有些难以自制;很显然;这里面有玄机;有与李风云密切相关的故事。

    萧逸情不自禁地望向李风云;李风云倒是云淡风轻;眼神亦很平淡;除了流露出一些对李百药这位儒林名士的兴趣之外;看不出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难道是某想多了?萧逸知道李风云虽然心机深沉;但远没有修行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高超境界;假如他与李百药之间的确有故事;此刻相见定然有所表露。

    就在这时;一声惊呼突然传入了萧逸的耳中;让他的心差点崩裂。

    “你竟然还活着?这怎么可能?”

    萧逸猛然转头;就看到文质彬彬丰神俊朗的李安期;正瞪大眼睛;手指李风云;一脸震惊之色;嘴里更是不知所谓的叫嚷着;完全是一副失控之态。

    李风云正躬身向李百药致礼;突闻李安期的惊叫;诧异之余不免有些莫名其妙。蓦然;他想起了韦福嗣和李密对自己身份的推测;尘封的记忆再度打开;那个人再一次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是;他清清楚楚的知道;那个人的记忆里的确有与高颍、裴世矩、宇文述以及与突厥人相关的残碎印记;却没有任何与其身份相关的片段甚至是痕迹;所以;那个人的身份已成不解之谜;即便现在李百药和李安期父子认识这张脸;但相貌相近的人太多了;更不要说他们很多年没见面了;仅从相貌上去判断一个人的身份真伪;完全没有说服力。

    这一瞬间;李风云沉浸在尘封的记忆和急速的分析推断中;是以表情凝滞;身形也僵滞不动;但此情此景落在李百药父子和萧逸的眼睛里;却是失态;情绪瞬间失控;结果他们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李百药父子认定李风云就是自己要寻找的人;而萧逸却惊疑不定;以李安期的才智和品性;绝不会在初见李风云这个反贼首领的时候如此失态;以致于口不择言;所以只有一个解释;李安期的“口不择言”是言有所指;他也认识李风云。萧逸由此断定自己找到了一丝蛛丝马迹;距离李风云的真实身份又近了一步。

    李风云瞬间恢复了常态;身体站直;脸露笑容;然后摸了摸自己的脸;目光从萧逸、李百药、李安期的脸上缓缓扫过;最后冲着李安期笑道;“某一直活得好好的;暂时似乎也没有死的可能;当然;诅咒某死去的人很多;也有谣传说某死了;但可惜的是;某到现在为止;还真实的活着。”

    李出这句揶揄之辞;不过是想缓和一下气氛;但落在李百药父子的耳中;却遍体生寒;想起当年之事;父子二人不仅从这句话里听出了嘲讽之意;更清晰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刻骨仇恨。仇恨令人疯狂;当年此子年幼时便为报仇雪恨走上了不归路;现在终于成了“气候”;当然更不会“悬崖勒马”了

    李百药父子瞬间失态;但因为早有心理准备;心神又在瞬间“清醒”过来。父子两人相视苦笑。

    之前赵郡李氏的本堂长者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相信;除非此子死而复生;否则绝无可能;但本堂长者反问了一句;假如他当真死而复生呢?李百药父子不得不急赴鲁郡;不得不做好此子“死而复生”的心理准备;结果偏偏是最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此子不但死而复生了;而且还成了中土头号反贼。

    李百药父子连连为“失言”致歉;言辞间“滴水不漏”;而李风云毫不在意;以一番幽默之辞巧妙化解了刚才的尴尬;宾主言谈甚欢;举步进入大堂。

    萧逸跟在后面;笑容中带着一丝玩味。三个人如此“欲盖弥彰”;到底想掩盖什么?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坐定之后;四个人谈笑风生;相处融洽;但各怀心思;始终不能进入正题

    此刻李百药父子情绪复杂;心情异常沉重;可以说是强作欢颜。他们以最快速度见到了李风云;一帆风顺;但求证的结果却是他们最不愿看到、也是最不能接受的;当然;利益所在;即便面对最为恶劣的结果;他们也不得不迎头而上;不得不殚精竭虑寻找对策;只是如此一来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定了;更不要说为段文操排忧解难了。

    李风云同样情绪复杂。那个人的身份最早并没有引起李风云的关注;直到韦福嗣和李密对他的身份做出不可思议的推测后;他才意识到那个人身份的重要性;而那个人的身份一旦如韦福嗣和李密所推测的那般尊贵;则必然有利于他正在谋划的大计;对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亦能起到难以估量的帮助。

    这是个等级森严的时代;贵族等级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对权力和财富的占有量;在这个时代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善加利用贵族等级制度;而贵族等级越高就越能事半功倍;所以高等贵族成就伟业的机率非常大;而低等贵族若想出人头地;王侯将相;改变命运;实在是难如登天。从有记载以来的历史来看;除了汉高祖刘邦外;就再无第二个布衣王侯了。

    实际上李风云早在通济渠危机当中;就已经在巧妙利用那个人的神秘身份了;否则李密也罢;韦福嗣也罢;绝无可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再从复杂化的局势中谋取利益;同样;李风云也刻意把局势复杂化;唯有局势复杂化了;千头万绪了;利益纠葛多了;他和联盟才能与虎谋皮;才能火中取栗;才能左右逢源巧取豪夺。

    今天李百药、李安期父子在见面时刻的异常举动;让李风云有了打探那个人真实身份的可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可能;因为相貌近似的太多了;另外因为时间环境等等各种因素比如蓄须、伤残所导致的相貌变化;都能证明仅从相貌去辨认一个人的身份真伪完全不靠谱。

    然而;李风云既然认识到了身份的重要性;又产生了利用身份谋利的念头;那么他就没有理由错过任何一个将错就错的机会;而任何一个这样的机会所带给自己和联盟的利益都是不可估量的;比如通济渠危机当中;联盟的发展壮大就是一个鲜明例子;而如此巨大的可期待的利益;又怎能不让李风云怦然心动;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既利己;又不一定损人;甚至还有可能互惠互利;如此好事;为何不做?

    萧逸也是心神不定;他认定三个人之间有故事;三个人都在欲盖弥彰;认定这是探寻李风云真实身份的一个契机;如此诱惑;当然无从抵挡了;只是他很快冷静下来;欲速则不达;他现在抵在三个人的当面;不但一无所获;反而会耽误正事;所以明智的做法是主动退出去;留给三个人相当大的空间;如此方有可能发现更多秘密。

    萧逸找了个借口退了出去;屋内就剩下李风云和李百药父子;而大堂外面则是全副武装的风云卫;戒备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李安期最先忍不住;他毕竟年青;而且很多时候他冲在前面更合适;“小叔;你如何活下来的?听闻喜公说;你被人出卖;遭到突厥人的追杀;最后死在了漠北。”

    小叔?李风云吃惊了;那个人难道是李德林之子?这怎么可能?李德林之子怎么会成为秘兵?

    李风云立即举手打断了李安期的话;“你小叔是秘兵?”

    这次是李安期吃惊了;他惊讶地看了李风云一眼;随即转头望向自己的父亲。李百药望着李风云;面无表情;目光深邃;一言不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安期再次望向李风云;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小叔……”

    “某不是你小叔。”李风云厉声说道;“某与你赵郡李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李风云抬手用力戳了戳自己的脑袋;“在某的记忆里;没有任何与赵郡李氏有关联的东西;一丝一毫都没有。”

    李百药依旧面无表情。李安期张口结舌;半晌无语;不过他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此时此刻不要说不能喊小叔暴露彼此之间的关系;就算有人指证李风云是李德林之子;他们也要矢口否认;绝不承认。这能承认?这要是承认了;不但李德林一脉有覆灭之危;就连赵郡李氏诸房子孙都难逃牵连之祸。

    李风云神色稍缓;继续问道;“你小叔何时死在漠北?”

    “大业三年。”李安期急忙回道;“就是圣主巡视榆林;渤海公惨遭冤杀那一年。”

    “如此说来;宇文氏兄弟;与你小叔之死;必有联系。”

    李百药神色微变。李安期却认定李风云就是他小叔;所以对这句话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某家小叔之死;为何与宇文氏有关?”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通敌卖国;私自卖给突厥人大量违禁重兵。”李风云看看李百药;又看看李安期;疑惑地问道;“这件榆林大案;你们不知道?

    “听说过一点;知之甚少。”李安期回道;“当年大人被贬黜到西南边镇桂州;距离东都数千里之遥;讯息传递十分不便。后来大人罢官归家;家族子弟禁锢;几乎与世隔绝;对东都的事了解得更少了。”

    李风云点点头;又问道;“你小叔是嫡出;还是庶出?”

    这次不但李安期目瞪口呆;就连李百药都感觉不正常了。难道当真认错了?世上还有相貌、声音如此相似之人?

    “庶出。”李安期犹豫了片刻;还是老老实实的回道。

    “他因何成为秘兵?”

    李安期忍不住问了一句;“过去的事;你都忘记了?”

    李风云苦笑摇头;不得不再次重申;“某不是你小叔。”

    李安期无奈苦叹;“此事说起来有些复杂。小叔自幼性格倔犟;认定家祖父死于先帝和政敌之手;发誓要报仇雪恨;遂离家出走;拜师学艺;但每次均被大人找了回来。小叔认为大人懦弱无能;认贼作父;一气之下;与大人反目成仇;从此决裂。”

    李风云微微颔首;“然后他就去做了秘兵?”

    李安期点点头;“小叔与某年纪相仿;性格相投;非常亲密;故每次回京;都要与某见上一面;打探一下家里的情况。”李安期看了看父亲;低声说道;“实际上小叔很挂念大人;只是放在心里不说而已。”

    李百药抬首望天;神色黯然;似乎颇为伤感。

    李风云不动声色;沉吟少许;突然面对李百药;转移了话题;“段使君请先生来;目的何在?所图为何?”

    李百药微微皱眉;想了片刻;反问道;“某对将军突然出现在白马津一事;非常好奇;不知在某回答之前;将军能否给某解惑一二?”

    李风云笑了起来;“难道这两件事之间还有关联?”

    李百药正色回道;“某认为这两件事之间必有关联。”

    李风云心知肚明;李百药似乎也认定了自己就是他的弟弟;所以急切想知道自己“死而复生”的秘密;以及死而复生之后的事;而这些事显然与自己举旗造反有直接关系。

    “某为何出现在白马津;也要从榆林说起。”李风云也不隐瞒;娓娓道来;被突厥人追杀;被马贼所救;随即落草为寇;并在辽东闯出声名;因为东征在即;镇戍军清剿边关;于是马贼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也被抓捕;并被押送东都。

    李风云所说的故事充满了杀戮气息;惊心动魄;李百药和李安期父子听完之后;沉浸其中;久久不语。

    “你的头发何时变白了?”李百药忽然问道;“这世上;当真还有人一夜白头?”

    李风云微笑回道;“某自有记忆开始;某的头发就是白的;所以……”李风云手指李安期;以揶揄的口气说道;“某肯定不是你的小叔。”

    “你的记忆从何时开始?”李安期不假思索的问道;“是从垂髫幼儿开始;还是从榆林开始?”

    李风云笑容顿敛;哑然无语。

    。。。

第两百七十五章 (天命论)背后的秘密

    屋内一片死寂;气氛很沉闷;虽然已近深秋;天气已凉;但不论是李百药父子;还是李风云;都感觉到了一阵莫名燥热。

    对李百药父子来说;此趟鲁郡之行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们见到了李风云;并且对李风云的身份进行了求证;而结果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李风云是赵郡李氏血脉;是他们那位已经死去的亲人;就算李风云非要说自己是赵郡李氏血脉都不行;因为他的记忆是从大业三年开始;是从榆林开始;之前所有记忆均已缺失;打个最简单的比方;让李百药的母亲站在李风云面前;李风云却不认识;这如何证明李风云是李氏血脉;是李德林之子?

    忧的是;虽然没有确切证据;李风云本人也一口否认;但李百药父子可以肯定;李风云就是他们那位已经死去的亲人;这是一种直觉;一种血脉相亲的直觉;甚至他们可以肯定;除了他们以外;李家的其他人比如他们的母亲;他们的兄弟姊妹;见到李风云以后;也会产生这种非同寻常的直觉。这就是他们的亲人;而以李家的家风;以家主李百药的性格;家族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亲人;过去李百药就是这样做的;就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族;现在;在家族陷入低谷的时候;李家更为团结;李百药更不会对流落在外的亲人弃之不顾。

    只是;以目前中土局势、以目前李家在东都的不利处境;以目前李风云的中土头号反贼的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