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以目前中土局势、以目前李家在东都的不利处境;以目前李风云的中土头号反贼的恶劣声名;李百药和李家不要说给予李风云以帮助了;避之都惟恐不及;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局面;若置若罔闻、视若无睹;则必然会给李氏带来难以预料的恶果;若主动介入;积极于涉;则给李氏带来的不可预测的风险更大;而且李氏能否介入;首先取决于双方能否建立信任;如果李风云坚决拒绝;则李氏也是有心无力;徒呼奈何。

    李百药、李安期父子必须做出选择;虽然鲁郡之行的使命是求证李风云的真实身份;但赵郡李氏之所以要求证李风云的真实身份;不是为了认亲;也不是为了避祸;而是为了趋利;是想利用李风云这股中土最大的反对力量;为整体陷入低谷的赵郡李氏谋取最大利益;为危机四伏的山东人带来东山再起甚至是再度掌控中土命运的新契机;所以;无论从山东人的利益考虑;还是为赵郡李氏的未来考虑;李氏父子都必须竭尽所能赢得李风云的信任;看看能否建立某种有限度的合作;实际上这也是李氏父子鲁郡之行的真正目标所在。

    李风云也有与李氏父子同样的直觉;那个灵魂已进入天堂的人;十有**就是李德林之子;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一点;将来也不可能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是否有证据;对双方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双方的目的是彻底撇清关系;没有证据则正遂所愿;反之;若双方的目的是寻求合作;那么信任基础则正好来源于这种没有证据但心有灵犀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有血脉做支撑;牢固度是可见且可信的。

    李氏父子既然在这种时候千里迢迢赶赴鲁郡;其目的显然是合作;而这种合作是为赵郡李氏乃至山东人谋利;那么可以预见;双方的合作程度应该很深;而合作过程也势必不能为李风云所主导。自己的命运自己控制;这是李风云的原则;但李风云非常希望赢得赵郡李氏的合作;毕竟与以齐王杨喃为首的关陇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而与山东人的核心力量所在的崔氏和李氏合作;则是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非常有利于联盟的发展壮大;非常有利于李风云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此;李风云已经做好了一定程度的妥协的准备;但前提是;李氏父子能否信任自己;是否有建立合作的迫切愿望?

    对于李百药其人;李风云的记忆里还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之所以了解;不是因为李百药在中土儒林的尊崇地位;也不是因为李百药撰写了二十四史之一《北齐书》;而是因为李百药是摧毁杜伏威江左集团的罪魁祸首。

    李唐崛起于关陇后;与中原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和江左杜伏威展开了逐鹿称霸之战;其中与王世充、窦建德的战斗最为激烈和艰辛;而收复江左却不费吹灰之力;因为江左集团的杜伏威不战而降了。

    杜伏威、辅公怙本来雄霸江淮;乘着江左豪雄沈法兴和李子通两败俱伤之际;一举攻占江南;成为江左霸主;如此力量;即便打不过李唐;最起码也可以据江而战;赢得谈判的最大筹码;但结果出人意外;杜伏威不知中了什么邪;竟然听信了李百药的话;不可思议的主动离开江左;孤身一人去长安投降了李唐。羊入虎口;焉能不死?辅公怙随即举兵反唐;但江左集团内部再度爆发了不可思议的内讧;杜伏威帐下最为勇武的两员猛将阚棱和王雄诞也对李百药“言听计从”;拒不反唐;结果辅公怙不得不杀死了王雄诞;而阚棱则帮助李唐诛杀了辅公怙;最后阚棱的下场同样很惨;被李唐无情诛杀。称霸江左的杜伏威集团就这样匪夷所思的自我覆灭了。

    这里就不得不问一句;杜伏威是造反起家的;他难道不知道历朝历代豪门权贵是如何对待反贼的?成王败寇的道理他不懂?他到底中了什么邪;竟然去长安送死?阚棱和王雄诞也是一样;他们和杜伏威一样中了邪;非要投降李唐;结果阚棱的下场再一次证明了历史的正确性;成王败寇;你不死谁死?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杜伏威江左集团的成败非常精辟地诠释了这句话;刚刚称霸江左;就瞬间败亡;原因何在?其中的关键就是以杜伏威为首的江左集团做出了投降李唐;以江左土地来换取他们个人世世代代荣华富贵的错误决策;而产生这个决策的关键人物就是李百药;就是李百药的“天命观

    李百药当时就在江左;先辅佐沈法兴;沈法兴败亡后;辅佐李子通;而李子通败亡后;效力于杜伏威。李百药出身超级豪门;又是中土儒林泰斗;本人德才兼备;任何一个雄主都会委以重任;但他的“天命观”在中土四雄争霸的后期;却给了江左集团以致命一击;帮助李唐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代价攻占了江左;统一了中土;不过李百药并没有因此立功;反而被李渊贬黜到了西北边陲;直到李世民登基后;李百药才迎来了仕途的辉煌;并在晚年撰写完成《北齐书》;一举奠定了自己在中土史学上的崇高地位。

    李百药的“天命观”是什么?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曾为中土一统劝降江左;作《天命论》;说“帝王神器;历数有归。生其德者天;应其时者命;确乎不变;非人力所能为也。”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君权神授;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改变;所谓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纯粹是自欺欺人。

    以杜伏威为首的江左集团之所以中了“天命观”的邪;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布衣造反者在思想观点上的局限性;这是时代使然;的确非人力可以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李唐已经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实力非常强悍;杜伏威的江左集团的确不具备割据称霸的实力;主动投降;以土地换富贵;也确实是唯一的选择;只不过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豪门权贵的无耻和凶残;死得太窝囊了。与其被人像狗一样的屠杀;倒不如像河北刘黑闼一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李风云对于李百药在中土的影响力;尤其在中土低等贵族和布衣平民中的影响力之大;深信不疑;虽然他相信自己立场坚定;绝不会重蹈杜伏威之覆辙;但他无法保证自己的手下也始终信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他对李百药有一种本能的忌惮;与这样的人物合作;风险不是一般的大;甚至有可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死路。

    但同时;李百药在乱世来临后的所作所为;还是清晰地证明了他和以他为代表的赵郡李氏;始终秉承着利益至上的原则;非常准确地选择了李唐。而之所以选择李唐;与陇西李氏在中土豪门中的地位以及由这个地位所带来的巨大的权力和财富密不可分;这样的豪门一旦造反;其造成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非常惊人;由此形成的向心力之大也难以估量。这一点;做为同样是豪门的赵郡李氏看得一清二楚;陇西李氏在四大霸主中所拥有的潜力;远远超过了出身较低的王世充和窦建德;至于布衣杜伏威和辅公怙;更是没有可比性;所以李百药做出这样的选择很正常;

    由此推断;历史就有被改变的可能。假如李百药父子认定李风云是他们的亲人;那等到乱世来临;李风云雄霸一方之后;李百药所谓的“天命”是不是就是李风云;而不是李渊?如果以赵郡李氏、博陵崔氏为首的山东五大豪门乃至整个山东贵族集团都支持李风云;山东人是否会因此改变命运;一举击败关陇人;重新掌控中土命运?

    李风云沉思很久;率先打破了沉默。

    “你小叔大名为何?”李风云询问李安期。

    “李平原。”

    李风云微微一笑;觉得这大名非常普通。李安期从李风云的表情上便能看出他对这名字很陌生;心里不禁有些失望;笑着解释道;“赵郡李氏有四大公子;李孟尝;李平原;李信陵;李春申;皆以战国四大公子的封号命名;其寓意不言而喻。如今这四大公子;除了某家小叔阵亡边疆外;其他三人都是李氏年青一辈的翘楚。”

    李风云惊讶了;没想到这名字的背后还有这样一番故事;而且他对那个李孟尝有印象;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玄武门兵变中的秦王府九大将之一;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等齐名。

    “将军既为秘兵;又在北疆边陲;是否认识某家小叔?”李安期果断发出了试探。

    李百药双眼微眯;紧紧盯着李风云;试图从李风云的眼神变化中窥探到他的真实心理。李安期的试探太明显了;以袍泽之谊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桥梁;这听上去有些难以置信;但信任的基础是态度;只要彼此愿意相信对方;那一切皆有可能。

    “或许……”李风云稍作迟疑后便做出了回应;“秘兵都是独自行动;即便任务凶险也绝无携手之可能;但同为漠北秘兵;即便不认识;袍泽之情却事实存在;不容抹杀。”

    李百药父子四目相顾;会意浅笑。看来李风云亦有合作之意向;这为接下来的深入交谈打下了基础。

    “过去在漠北做秘兵的时候;将军是否直接听从闻喜公(裴世矩)的命令?”李安期继续问道。

    李风云摇摇头;神情严肃地说道;“自闻喜公报来噩耗之后;你家小叔就与闻喜公没有任何关系了。某也是一样;当某被人出卖;惨遭突厥人的追杀之后;与闻喜公之间就再无任何关联。”

    李安期点点头;表示理解。这时李百药问了一句;直指要害;“将军举旗;目的何在?”

    李风云眉头紧锁;沉吟良久;徐徐问道;“对于今日大漠局势;你们了解多少?南北关系日趋紧张;南北大战迫在眉睫;这对中土局势乃至东都政局的影响;你们又知道多少?”

    “愿闻其详。”李百药倒是谦逊;拱手为礼;不耻下问。

    李风云娓娓道来。南北关系决定着中土局势的走向;而中土局势的走向又与中央集权制度改革息息相关;如此一来;南北关系就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土改革的成败。为此;圣主登基后;调整了国防和外交大战略;并积极实施;迁都、开大运河、修缮长城、经略西域、西征吐谷浑;直至现在正在进行中的东征高句丽;其战略目的都是威慑北虏;稳定南北关系;其政治目标都是加快改革;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真正意义上完成中土的“大一统”。

    然而;中土越强大;对北虏的威胁就越大;南北战争的爆发就越快;所以随着启明可汗的死去;始毕可汗的继立;北虏牙帐策略的调整;南北关系急转直下。圣主和改革派为了确保改革成果;遂倾尽国力发动东征;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竭尽全力把南北战争的爆发时间无限期拖延;给改革进程的加速赢得足够时间。

    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随着既得利益集团尤其是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损失越来越大;国内矛盾越来越激烈;这种情况下;东征若取得预期战果;南北战争若无限期拖延;圣主和改革派赢得足够的建设中央集权制度的时间;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在中土权力和财富的分配中;其话语权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失去话语权;而所有的豪门世家都将彻底失去特权;不可阻止的走向衰落从此化为历史的尘埃。

    事实证明;国内矛盾的激烈程度早已超过了预期;东征的惨败就是这一矛盾轰然爆发的产物;虽然圣主和改革派不甘心失败;还要把东征进行到底;以弥补第一次东征所遭受的巨大损失;但事实会再一次证明;他们错了;第一次东征失败已经改变了东都政局;已经改变了对立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第二次东征会败得更惨。

    如此一来国内局势固然一发不可收拾;但南北战争爆发的战鼓声却已轰然擂响;圣主和中枢腹背受敌;岌岌可危;然而他们别无选择;只有把全部力量放在南北战争上。

    可以预见;当圣主和中枢赢得了南北战争;他们便有机会逆转国内局势;但在国内矛盾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他们赢得南北战争的可能有多大?如果他们打败了;他们可以控制的军事力量在这场战争中丧失殆尽;那么他们还拿什么抵御东都反对派的“攻击”?连续的军事失败;连续的政治打击;必然摧毁圣主和中枢的权威;必然摧毁改革;到那一刻;圣主和改革派将何去何从?如果再爆发一场军事政变;圣主和改革派还能守住东都;还能抓住权力吗?

    至此;李风云造反的目的呼之欲出;他就是要改天换地;就是要掌权天下;而他之所以有此决心;则完全是出自对中土未来局势的悲观预测。

    李百药父子再度震惊;不是震惊李风云图谋天下;而是震惊于他对中土局势竟有如此深刻认识;以及基于这种深刻认识对中土未来局势所做的悲观推演

    “将军;据我们从荥阳郑氏得到的消息;将军利用通济渠危机;与齐王达成了某种默契。”李安期看到李风云非常坦诚;于是也透露了一些机密;“某很好奇;将军与虎谋皮;所图为何?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生存危机?”

    荥阳郑氏与赵郡李氏共享机密讯息;这对李风云来说一点也不意外;意外的是;荥阳郑氏凭什么怀疑自己是李氏血脉?

    “首要目的是南北战争。”李风云直言不讳地说道;“南北战争不能败;长城防线不能丢;恒代边陲更不能失守;这直接关系到中土的命运;关系到中土千千万万生灵的存亡;如果任由中土的统一大业分崩离析;重蹈五胡乱华之覆辙;则你我等皆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第二个目的是北上河北;据河北而称霸。”李风云指指四周;“中原乃四战之地;齐鲁偏守一隅;而江左有水土不服之患;均不是称霸之地;亦没有一统中土之潜力;所以;某的目标是河北;是利用齐王之力;利用南北战争之机会;北上河北成就一代霸业。”

    李百药、李安期父子已不再震惊;虽然李风云所谋划的大布局实在是惊天手笔;但两人皆认为理所当然;李德林之子哪一个不是惊艳绝伦之辈?

    。。。

第两百七十六章 都有难处

    李风云很坦诚;而这种坦诚无疑增加了双方之间的信任;虽然李的都是对中土未来的推演和据此推演所制定的未来规划;实质上就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双方之间的合作;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只要彼此能够预期谋利;那便有合作的可能。

    然而;李百药父子并不认同李风云对中土未来的悲观预期;他们认为李风云的推演虽然有理有据;但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因素;使得这种悲观预期明显有利于义军今后的发展壮大。不过李百药父子无意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未来本来就不可预测;每个人因为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未来的预测也不一样;李风云对未来的预测即便悲观;其中所蕴含的讯息却非常丰富;正好有助于父子两人了解和认识他。

    “如此说来;将军是拿南北大战为诱饵;钓上了齐王这条大鱼?”李安期一语双关地问道。

    “谁是鱼;谁是渔翁;目前尚无定论。”李风云摇手说道;“在某看来;成王败寇;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渔翁。”

    “那在将军看来;齐王的胜算有多大?”李安期追问道;“圣主是否会给他居外发展的机会?如果圣主不给他这个机会;齐王能否坚持到底?”

    “居外发展之策;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李风云笑道;“圣主把齐王关在牢笼里;看上去是掌握了主动;但实际上极度被动;长此以往;圣主在皇统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反之;任由齐王逃出牢笼;看上去是齐王掌握了主动;但实际上正好相反;掌握主动的恰恰是圣主。齐王追求的是皇统;而能给予齐王皇统的只有圣主;所以圣主只要善加利用皇统;便能灵活运用齐王这把双刃剑。用好了;齐王帮助圣主完成了大一统改革;皇统就是齐王的囊中之物;反之;若齐王蓄意阻碍圣主推进大一统改革;那么圣主必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将其彻底摧毁。”

    李百药父子都听出来了;李风云并不看好齐王;纯粹是在利用齐王争取发展壮大的机会;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李风云怎么想;而是齐王有誓死夺取皇统的决心;这足以⊥李风云有机会与虎谋皮了。皇统对齐王来说就等同绞索;现在绞索就套在齐王的脖子上;他若想活下去;就必须斩断绞索;就必须赢得皇统;这就是他的命;而李风云对他夺取皇统有难以估量的价值;为此就算他明知李风云算计他;也只有忍了;谁叫他实力不济?

    “听将军的意思;就算南北战争爆发了;就算齐王在南北大战中建下了盖世功勋;也依旧赢取不了皇统。”李安期试探道;“某的理解是否有误?”

    李风云微笑点头;“当今中土;大一统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顺应潮流者必昌;逆流而行者必亡。齐王为了皇统;或许已经打算改弦易辙;要顺应潮流;但可惜的是;支持他的人绝不允许其改弦易辙;否则齐王不要说夺取皇统了;连小命都无法保全。”

    李百药父子深有同感。改革必有代价;而中土的贵族阶层尤其是豪门世家;是大一统改革的代价承担者;所以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妥协的可能;因此在对齐王能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