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李子雄发动兵变;必然要高举齐王杨喃的大旗;而李风云预言;兵变会迅速失败;这让齐王杨喃心生寒意;忍不住脱口而出;“谁要兵变?”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子雄的雄心

    李子雄吃惊地望着齐王;眼里不由自主地掠过一丝慌乱;他怎么知道有兵变?秘密泄露了?这怎么可能?

    李子雄是兵变的策划者之一;但何时发动兵变;如何兵变;兵变最终以何种方式结束并达到目的;都没有确定。

    政局在不断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甚至就连他本人都突然“复出”了;而且离开东都到了东莱水师;所以到目前为止;虽然二次东征是个绝佳的发动兵变的机会;但因为兵变的几个策划者“各奔东西”;至今未能聚在一起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因此兵变还停留在筹划阶段;距离实施遥不可及。

    不过;李子雄雄心勃勃;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所以他乘着齐王杨喃进入齐郡戡乱;周法尚让其支援张须陀之便;与齐王相见;打算试探一下齐王;看看有没有可能说服齐王发动兵变。

    在兵变的策划中;说服齐王发动兵变是方案之一;成功希望非常大;这不仅仅因为齐王是本朝唯一合法的皇统继承人;他的背后有庞大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而且齐王的政治理念很保守;符合保守势力利用皇统更换来推翻改革的条件;另外正好圣主和改革派一直图谋废黜齐王;拿掉他的皇统继承人资格;这让齐王深陷绝境;让他有了逆转命运的愿望和动力。

    可以预见;一旦齐王发动兵变;率先响应齐王的就是这群秘密谋划兵变的权贵们;而这些人不是手握大权就是手握重兵;再加上变相“绑架”了一直支持齐王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各大势力联合到一起;足以控制东都和西京;而齐王有了关陇和中原;有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和河洛贵族集团的鼎力支持;足以与圣主、山东人和江左人分庭抗礼;足以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足以赢得这场内战的最后胜利。

    然而;这个策划的关键就是齐王;若齐王拒绝以暴力手段夺取皇统;不愿父子相残兄弟阋墙;不愿挑起内战祸害中土;那么这个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策划就毫无意义。

    在第一次东征大败;圣主不惜代价要发动第二东征的时候;李子雄曾与杨玄感、李密具体商讨了这个策划;因为齐王杨喃不但成功“逃”出了东都;还利用居外戡乱之机掌握了军队;这使得以齐王杨喃为“大旗”发动兵变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大大增加;但齐王自小在“温室”里长大;上面又有个哥哥给他遮风挡雨;让他一度远离尔虞我诈、血腥残酷的政治角斗场;所以齐王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懦弱;而这种性格的人基本上优柔寡断;做事瞻前顾后;经不起大风大浪;另外齐王背后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考虑到现实的政治利益;不愿与圣主和改革派继续正面厮杀;已逐渐把政治资源向代王杨侑倾斜;对齐王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这也是个重要的不利因素。

    综合考虑之后;杨玄感和李密均认为风险太大;尤其齐王杨喃和关陇本土豪门世家强强联合的政治集团过于庞大;实力太强;即使有了兵变;控制权也会易主;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不但白费劲;甚至有被清算之危;所以这一策划就此搁置。

    然而;等到李子雄到了东莱水师之后;东都的皇统之争发生了新变化;东都政局逐渐对保守势力尤其是关陇本土贵族集团越来越有利;而齐王杨喃被排挤出新的皇统之争;失去皇统继承人的资格后;他也被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毫不犹豫的抛弃了;齐王杨喃由此陷入绝境;这让李子雄看到了说服齐王发动兵变的希望。

    但是;这一刻;看到齐王杨喃恐惧的眼神;看到韦福嗣心惊胆战的表情;他心里的那点希望顿时烟消云散。

    “兵变?”李子雄佯作吃惊;反问道;“大王听到了什么风声?”

    齐王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一时心慌意乱;来不及做出反应;而韦福嗣“眼明手快”;当即反问道;“建昌公可曾听到什么风声?”

    李子雄点点头;“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某在东都时;就曾听到一些不利于大王的污蔑之辞;估计圣主也有耳闻;所以大王的处境才越来越险恶。”

    齐王脸色阴沉;沉默不语。韦福嗣也不说话。李子雄想了一下;决意试探一下;“大王居外戡乱;手握重兵;给了居心叵测者以口实。实际上不论在东都;还是在水师;某都听到一些荒诞的臆测之言;甚至有人恶意造谣;说大王要重蹈叛逆杨谅之覆辙;以武力夺取皇统。”

    齐王听到这话一腔怒火顿时喷涌而出;旋即又醒悟过来;这是李子雄的试探;但李子雄为何要试探自己?这里明显就有问题。齐王疑心更重;同时也有心惊胆战之感。如果李子雄当真纠集一帮人发动兵变;而圣主发现他在兵变前与自己见了面;那后果可想而知;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圣主为防患于未然;必定把自己拿下。

    齐王越想越害怕;稍稍权衡了一下利弊后;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将来给李子雄害死;倒不如现在把李子雄“拿下”;不给他害死自己的机会。

    “孤无意争夺皇统;更不愿父子相残。”齐王冷笑道;“但正如你之前所说;东都有人为了一己之私利;要摧毁二次东征给圣主以致命一击。据某得到的消息;东都确实有人阴谋发动兵变;而且就在今年夏天;就在远征军杀到平壤城下之刻。”

    李子雄愈发吃惊。齐王说得到底是真还是假?据自己与杨玄感等人的往来密件来看;到目前为止;几个打算以兵变推翻圣主;中止改革的人;都没有马上发动兵变的计划。难道还有其他人也在策划这件事?

    “消息确切?”李子雄急切问道。

    齐王转目望向韦福嗣;指望韦福嗣的默契配合。韦福嗣明白齐王的意思;也知道齐王的目的所在;犹豫片刻后;他断然做出决定;既然大家的命运都被捆在一起;那就毋须遮遮掩掩;于脆摊开了说吧。

    “消息来自白发贼。”韦福嗣坦诚说道。

    白发贼?李子雄疑惑了。以他丰富的政治和军事经验;当然估猜到齐王与白发贼之间早有“默契”;只是无凭无据;就算有所猜疑又如何?现在齐王和韦福嗣坦诚以待;如实相告;直接把白发贼推到了他面前;等于告诉他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都坐在一条倾覆在即的船上;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

    “你若想知道详情;某就邀他与你见个面。”

    这是韦福嗣所能想到的;逼着李风云和李子雄说出真相的唯一办法。

    李子雄人老成精;没有证据他不会承认;这就给合作埋下了可怕的隐患;在彼此没有信任互相猜忌提防的情况下;哪有什么真正的合作?李风云到目前为止就说了“东都兵变”四个字;没有透露其他任何讯息;这给齐王的应变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只能暂时把主动权交给李风云;任由李风云“指挥”;而齐王也罢;韦福嗣也罢;都不想这样被动下去。

    之前李风云在预测东征大败的时候;曾当着齐王的面;做过详细推演;以此类推;韦福嗣相信李风云也能详细推演整个东都兵变的过程。如果东都当真爆发兵变;那么李风云所给出的推演过程;不论是否正确;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都能帮助齐王在平叛过程中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

    李子雄稍加思考后;同意了。韦福嗣马上派出信使;传口讯于李风云。

    当天夜里;三个人在中川水南岸一个官军兵营里见面了。

    听完韦福嗣的介绍;得知这位气势威猛、目光炯炯的老军竟是当朝威名显赫的军政大佬李子雄;李风云恭敬施礼;不敢有丝毫不敬。

    李子雄被李风云的那头白发吸引了;开口就问;“你这头白发莫非天生?

    李风云回答说是后长的。

    “当真有一夜白头?”李子雄很惊讶;好奇地追问道。

    李风云笑着摇摇头;“几年前某曾受过重伤;奄奄一息;虚弱不堪;后来身体虽然慢慢恢复了;但这一头长发却渐渐白了。”

    李子雄恍然而笑;“看来传说终究不可信。”随即面色一整;严肃问道;“听说你知道东都有人阴谋发动兵变?”

    李风云没有回答;而是转目看向韦福嗣;目露疑问之色。韦福嗣回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李风云心领神会;若换了一个人;不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当然不知道李子雄此刻出现在齐王身边的目的;但李风云稍一思索便明白了;李子雄此行是来说服齐王发动兵变的。

    李子雄打算用什么办法说服齐王;李风云不知道;不过他知道自己此刻既然出现在李子雄面前;足以说明齐王已经猜到李子雄此行之目的;并且怀疑李子雄就是东都兵变的发动者;但齐王没有证据;所以便请自己出马;一方面逼迫李子雄显出原形;一方面让自己说出兵变真相;可谓一举两得。

    要不要说出真相?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风云的决断

    历史上李子雄的结局很惨;夷灭全族。

    杨玄感发动兵变之前;圣主突然下旨缉捕李子雄;李子雄亡命而逃;接着杨玄感就急不可耐的发动了兵变;比最佳兵变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那时远征军尚未渡过鸭绿水;水师也未渡海远征;结果水陆两路大军迅速杀向东都;而这正是杨玄感未能如愿攻陷东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玄感为何在六月初就仓促举兵?杨玄感仓促举兵;与圣主缉捕李子雄是不是有直接关系?圣主缉捕李子雄;是不是因为掌握了某些与兵变有关的确切证据?

    历史没有给出答案;真相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但李风云依据自己的推演;认定杨玄感之所以在六月初仓促举兵;肯定与圣主缉捕李子雄有直接关系;而圣主之所以要缉捕李子雄;也肯定是掌握了某些与兵变有关的确切证据;而这些证据的提供者;十有**来自东莱水师。

    李子雄自第一次东征大败“复出”后就直接去了东莱水师;且位高权重;在水师的权力应该仅次于来护儿和周法尚;要高于长史崔君肃;再加上李子雄是军政两界的元老级人物;无论是资历、功勋还是谋略;都足以与来护儿和周法尚一争长短;这就给了李子雄争夺水师控制权的实力和动力。可以预见;假如李子雄在水师渡海远征的关键时刻;突然发难;把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以及忠诚于他们的中高级军官一网打尽;则水师尽在李子雄的掌控之中。到那一刻;杨玄感在黎阳举兵;李子雄以水师响应;两路大军水陆俱进;直杀东都;则胜券在握。

    如果这一推演成立;那么告发李子雄居心叵测、阴谋不轨的必定是来护儿、周法尚和崔君肃三位水师统帅或者是他们中的一个;而李子雄的这一做法不但危及到了圣主对水师的控制;还危及到了第二次东征;圣主岂能容忍?当然要在第一时间下旨免去李子雄的职务;缉拿李子雄到行宫问罪;而李子雄是保守派元老;已经被圣主和改革派打倒两次了;但事不过三;李子雄一次次与圣主和改革派为敌;尤其二次东征的胜负更是关系到圣主和改革派的生死存亡;试想圣主岂能再一次饶恕李子雄?必定要借机砍下他的人头;以打击和报复保守势力。

    李子雄自知必死;当然中途逃亡了;但李子雄被圣主下旨缉捕的消息传到杨玄感的耳中;则反应大不一样;因为李子雄不但是杨玄感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更是以暴力手段推翻圣主这一惊天谋划的核心成员之一;他的被捕;是不是意味着这一惊天秘密泄露了?

    参加这一谋划的人不仅有杨玄感、李子雄、李密;还有几个重要人物;那便是主持兵部日常事务的兵部侍郎斛斯政;他现在就在圣主身边;司农卿、兼领左翊卫将军;负责行宫宿卫的赵元淑;他现在也在圣主身边;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则是西北军最高统帅;主掌陇右十三郡军政大权的弘化留守元弘嗣;他现在就在西北军统帅部弘化城;距离西京不足八百里。

    这些重量级人物的身边都有亲信心腹;也有被政敌买通或者暗中部署的奸细;所以稍有不慎都有泄密的可能。李子雄被抓;不论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源自于他人的泄密;都让杨玄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选择;是按兵不动;冒着被圣主一一清洗的危险;被动应对;还是孤注一掷;毅然举兵;积极对抗?虽然后者同样有身死族灭的危险;但前者束手就缚;任由宰割;一旦出事;没有丝毫反抗机会;而选择后者;一旦成功了;那就是天地之悬殊;甚至可以篡国称帝。杨玄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然而;此刻的李风云却难以选择;他反复分析推演权衡后;发现齐王杨喃和韦福嗣为了把李子雄这个元老级人物拉进己方的阵营;竟利用自己这个“叛贼”来“绑架”他;结果“绑架”是成功了;但不是齐王“绑架”李子雄;而是李子雄“绑架”了齐王;一旦李子雄依照历史轨迹继续走下去;他将参加杨玄感的兵变;这样一来问题就严重了;兵变失败;李子雄固然要灭族;但齐王亦难逃于系;必定被政敌们穷追猛打;后果可想而知。

    是不是可以改变历史;坚决阻止李子雄参加杨玄感的兵变?李子雄没有参加兵变;是不是就能逃过身死族灭的劫难?只要李子雄逃过这场劫难;当然就不会连累到齐王杨喃。

    李风云旋即否决了这个想法。这个可能性也不大;杨玄感兵变失败后;圣主和改革派就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大开杀戒;展开了近乎疯狂的反扑;那时杀人已不需要理由;只要你是保守派;是圣主和改革派的政敌;且在杨玄感兵变的过程中持支持、中立、暧昧甚至虽然反对但并没有作出反对行为者;不论是不是属于杨玄感所在的政治集团;均为诛杀对象。李子雄恰恰是圣主和改革派势必要杀之而后快的对象;岂能逃过这场劫难?李子雄无法逃过这场劫难;偏偏齐王杨喃和韦福嗣现在又把他“绑架”到一起结成政治同盟;结果不言而喻;齐王和韦福嗣想不死都难啊。

    怎么办?李风云心念电闪间;做出了一个个选择;但都被否决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说服李子雄背叛他的政治盟友;背叛他的誓言;在杨玄感兵变之后;与韦福嗣一起辅佐齐王;攻打杨玄感;平定叛乱。

    虽然这同样有巨大风险;他的政治盟友愤怒之下;肯定反戈一击;置其于死地;但李子雄因为平叛有功;给自己赢得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再加上他与齐王“捆绑”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打李子雄就是打齐王;而圣主和改革派考虑到政治风暴呼啸、国祚动荡、东都风雨飘零之际;再打开皇统之争这个“恶魔”;再开辟一个战场;再在贵族内部自相残杀血肉横飞之际增加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人伦悲剧;肯定会扩大这场风暴的危害性;一旦危害失控;则有国祚崩溃之危;所以可以肯定;圣主和改革派们为了把这场风暴的危害性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必然要暂时放过李子雄;于是兵变之后中土局势的发展;其大方向还在固有历史轨迹上前进;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李风云的未来谋划。

    但是;说服李子雄背叛他的政治盟友和政治目标;难度太大了;李子雄是什么人?李风云又是什么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李风云沉思不语。李子雄也不催促;面色平静;目光淡然;只是他这种“平静”怎么看都给人一种耐人寻味之感。韦福嗣则很耐心;坐在一旁等待着;他知道李子雄的突然出现给了李风云很大冲击;李风云需要时间来分析判断和权衡利弊。

    李风云蓦然灵光一闪;既然我决心参加兵变;决心利用这场兵变来完成自己的北上计划;那为何不利用一下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场兵变的时间拖久了;陷入其中的政治势力太多了;对国祚的危害也就更大了;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也就越来越不利;是一个非常惨烈的敌我双方都元气大伤的两败俱伤之局;元气大伤之后的改革派已经难以控制东都政局;最终圣主为确保自己的政治地位;必然向以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妥协;以拉一个保守势力;来打击以另一个保守势力;以摧毁以杨玄感为首的政治集团;并把其中政治利益让度一部分给关陇本土政治集团为条件;来换取关陇本土贵族的支持和这场兵变的胜利;以及继续维持改革派对朝政的相对控制。

    在这种不利局面下;圣主和改革派不但已经失去了向保守势力全面反扑的机会;相反还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程度的向各政治集团让度政治利益;其中就包括齐王杨喃;毕竟齐王杨喃的政治地位非常特殊;目前也仅仅是变相的政治放逐;并没有在律法上失去皇统第一继承人的资格;一旦保守势力联手;关陇人和河洛人齐心协力把齐王杨喃推上皇帝宝座;拉开内战的大幕;则权威已经降到最低点的圣主和改革派极有可能兵败如山倒;一败涂地。

    所以李风云一开始就想错了;他桎梏在固有的历史轨迹上;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有实力改变某个历史细节了;一旦兵变延续的时间变长了;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