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4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厥人摸清了我们的意图,大举进攻时,你们已经在安州站住了脚,可以集中全部力量与突厥人激战了,如此便达到了牵制和消耗突厥人的目的。”

    李子雄面露喜色,连连颔首,“若一切顺利,行宫至少可以给我们争取到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叱吉设和步利设兄弟在没有得到牙帐始毕可汗的命令之前,不可能盲目出击,以免与中土反目成仇,提前引发南北大战,这个责任他们承担不起。”赵十住笑道,“不出意外的话,行宫至少可以拖住突厥使者一个月,然后他们返回牙帐,又要一个月,等到牙帐做出决策,再把命令送达叱吉设和步利设,又要大半个月,再加上叱吉设和步利设为出兵安州所进行的准备时间,这样算下来你们至少有三个月稳定安州的时间。”

    “在这三个月内,粮草武器的支援不会中断吧?”李子雄问道,“如果第三次东征的决策下来了,圣主和中枢就要进行东征前的准备,粮草武器都要源源不断送往辽东,给我们的支援肯定要减少,甚至会中断,所以这次来,某就是想得到你们留守府的一个承诺,在我们与突厥人激战之刻,你们千万不要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在我们的背后插上一刀。”

    “这件事,现在由古北口副镇慕容正则负责。”赵十住戏谑道。

    李子雄嗤之以鼻,“圣主诏令慕容正则负责支援安州事宜,内情很复杂,站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解读,你是否要某一一分析?”

    赵十住笑了,急忙摇手,“明公,实话实说,某这次见你,就是代表留守府向你发出警告,一旦第三次东征进入实施阶段,给安州的支援随时都会中断,我们没办法做出承诺。”

    李子雄的神色顿时严厉,“为甚?还是飞狐的问题?圣主在诏令中说得很清楚,无条件支援安州,段达想干什么?阳奉阴违,公然对抗圣主?”

    赵十住再度摇手,示意李子雄稍安勿躁,“圣主再给段留守的诏令中,说了一句话,支援安州,与围剿飞狐,并无冲突。”

    李子雄眉头紧皱,沉思不语。

    赵十住继续说道,“明公,圣主得知你们攻陷奚王府后,立即停止了返京行程,转去高阳,并对代恒、河北两地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从这些变化中,明公难道没有看出什么?”

    李子雄洞若观火,当然看得一清二楚。圣主停止返京,转去高阳,就是决定发动第三次东征了,而对代恒、河北两地进行人事调整,明摆着就是要围剿河北和燕北两地的叛军,确保第三次东征期间,河北和幽燕这两个大后方的安全和稳定。

    看到李子雄沉默不语,赵十住直言不讳地说道,“黄台公(崔弘升)到了冀北,顺政公(董纯)到了雁门,赵公(阴世师)在燕北,襄垣公(段达)在幽州,四路大军围剿,明公认为你们留在飞狐的军队还有存活的希望?”

    李子雄冷笑,“段达还是坚持己见,非要我们撤走飞狐的留守军队?甚至不惜违抗圣主诏令,拿粮草武器来威胁我们?”

    “明公误会了。”赵十住叹道,“剿贼是圣主诏令襄垣公必须完成的重任,如果第三次东征开始后,河北、燕北还是贼势猖獗,襄垣公又如何向圣主交待?”

    李子雄笑了,“自东征以来,大河南北叛乱迭起,甚至还出了一个祸乱中原的白发贼,请问,谁又承担了责任?谁又向圣主做了交待?”

    赵十住哑口无言。

    =手机用户请访问m

    。。。

第八百一十七章 舍本求末

    良久,赵十住叹了口气,说道,“你我双方坚持已见,各有由。在你而言需要一个要挟留守府的手段,另外十几万人突然涌进安州所造成的后果也的确严重,而我必须维持幽燕的稳定,你不撤,我就只能剿。我重兵围剿,耗费太大,不但会影响到第三次东征,更会影响到支援安州,这一点毋庸置疑。”

    说到这里,赵十住苦笑摇头,语气愈发诚恳,“明公,目前形势下,我无妥协余地,虽然圣主说了,支援安州与围剿飞狐并无冲突,但实际上我重兵围剿飞狐,必然影响到支援安州,这两者之间肯定有严重冲突,所以明公若想赢得我源源不断支援,首先就要保证幽燕的稳定,幽燕烽烟四起,我焦头烂额,何谈支援安州?明公必须做出退让,否则就是强人所难,我做不到的事,就算圣主施以重压,我还是做不到。如果安州的支援得不到保证,对明公又有何好处?”

    “重兵围剿?”李子雄冷笑,嗤之以鼻,“北疆还有重兵?如果北疆有重兵,白发还能安然无恙地杀进燕北?正因为北疆兵力不足,幽燕空虚,才给白发钻了空子,段达才不得不与虎谋皮,驱虎吞狼、借刀杀人。如今三次东征在即,辽东的远征大军不但不能返回,幽燕或许还要继续调兵加入东征战场,明年幽燕的镇戍局面可能更为困难,而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就更需要我们在塞外征伐,需要我们混乱东北形势以牢牢牵制突厥人,继而减轻北疆镇戍重压,缓解北疆的镇戍危机。所以,应该妥协的是你们,而不是我们。”

    赵十住张嘴就想辩解,李子雄举手阻止。

    “圣主调黄台公(崔弘升)到上谷,很明显就是要借助冀北豪门世家的力量,保证冀北的稳定,而调顺政公(董纯)到雁门,目的就更明显了,就是要借助齐王的力量,确保燕北的稳定。”

    李子雄这话说得含蓄,实际上直言不讳,很通透。

    飞狐留守军队中河北将领最多,圣主调崔弘升到冀北剿贼,既不给军队又不给粮草,拿什么剿?就是拿豪门世家的权势去剿,说白了就是河北人之间的默契,河北豪门与河北叛贼对峙,你不要烧杀掳掠恶化形势,而我则暗中给你一些粮食保证你生存,双方各取其利,皆大欢喜。

    董纯到了雁门,与齐王形成呼应之势,在内可以保证太原和代北侧翼的安全,在外则与齐王联手威慑突厥人,而齐王实力的暴涨,必然对燕北的阴世师形成压制,如此齐王就能对飞狐施加更大影响力。之前齐王取道飞狐北上怀荒,公开自己与李子雄、李风云之间的默契,以政治上的“自杀”来要挟圣主和中枢,现在圣主和中枢则将计就计,利用齐王来稳住飞狐叛军,稳住燕北镇戍形势。

    由此不难看到,圣主根本就没有重兵围剿飞狐的意图,圣主现在的目标是第三次东征,所有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在第三次东征上,所谓重兵围剿,实际上就是向齐王和冀北豪门世家施加压力,既然你们之间都有默契,那就继续默契下去,不要恶化北疆内部形势,尤其不要干扰第三次东征,并且在东征期间,利用你们的力量威慑长城外的突厥人,确保北疆镇戍安全。

    等到东征胜利结束,中土在南北对峙中取得了较大优势,远征军凯旋而归,北疆镇戍力量得到加强,那么圣主和中枢的主动权就大了,如果南北关系缓和,南北战争有延迟爆发的趋势,圣主和中枢必然会重兵剿杀飞狐叛军,反之,就要招抚为主,剿杀为辅了,毕竟打赢南北战争才是第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圣主和中枢当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留守府的利益,段达的未来,都在幽燕的稳定上,所以你们视飞狐为眼中钉,势必要拔而除之,某能理解,但问题是,幽燕局势太复杂了,你们拔得掉飞狐这个钉子?你们是否考虑过,一旦钉子没有拔掉,却鲜血淋漓,陷幽燕于混乱,直接导致北疆镇戍危机加重,导致安州得而复失,甚至导致第三次东征失败的严重后果吗?”李子雄厉声质问道,“圣主诏令留守府不要干涉支援楸州事务,其背后所含的深意,段达是否理解透彻?”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杀伐果断,才要在第三次东征开始前剿灭飞狐。”赵十住毫不客气地回应道。

    “目光短浅,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李子雄目露鄙夷之色,嘲讽道,“圣主用人不当,竟然把段达这种庸才放在涿郡这个关键位置上,贻误大事。”

    赵十住冷笑,“那在明公看来,留守府就应该迁就你们,就应该对飞狐叛军视而不见?”

    “在老夫看来,圣主之所以把段达放在留守的位置上,不是要求段达尽心尽责做好一个留守,而是要求段达竭尽所能帮助他完成东征。”李子雄郑重其事地说道,“段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东征的胜利,而不是稳定幽燕。段达应该站在中枢的高度看待幽燕,幽燕只是实现东征胜利的工具,稳定幽燕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赢得东征的胜利,段达必须在稳定幽燕和东征胜利中做出选择,为了赢得东征的胜利,必要情况下就必须牺牲幽燕。如此简单道理,段达竟然看不到,竟然舍本求末,竟然********稳定幽燕,为一己之私而谋求幽燕之蝇头小利,完全看不到东征胜利将给中土、圣主和中枢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当真是愚蠢到了极致。”

    赵十住若有所思,渐渐有所明悟。

    李子雄和段达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正如李子雄所说,段达的想法从头至尾就是错误的,他始终把自己放在留守的位置上优先考虑幽燕利益,虽然段达也知道东征的胜利才是第一目标,但完全没有意识到,圣主之所以把他放在留守的位置上,是需要他牺牲幽燕利益来赢得东征的胜利,而不是在保全幽燕利益的基础上去争取东征的胜利,这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立场。

    赵十住沉思良久,冲着李子雄躬身为礼,恭敬问道,“圣主诏令留守府不要干涉支援安州事务,是否同时暗示,留守府在围剿飞狐一事上,也要置身事外?”

    李子雄暗自冷笑,对赵十住实在有些看不起,一介武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堪大用。

    “圣主的人事安排已经把中枢处置飞狐的意图表达得十分清楚。”李子雄说道,“飞狐就是一个陷阱,一个坑杀齐王的陷阱。”

    一语惊醒梦中人,赵十住豁然省悟。

    第三次东征后,中土在南北对峙中赢得一定优势,接下来圣主和中枢肯定要稳定国内政局,恢复国力,然后进行南北战争,这期间圣主肯定要解决齐王这个隐患,而齐王的对策只有一个,利用眼前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宝贵的时间,迅速壮大自己,最便捷的办法就是与李子雄、李风云结盟合作。所以围剿肯定失败,即便段达和阴世师投入重兵,齐王也会背后下黑手,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甚至连燕北的控制权都丢了。

    因此对段达来说,必须吃透圣主和中枢的意图,而圣主和中枢的意图很明确,利用这次围剿给齐王挖坑,让齐王主导围剿,让齐王和飞狐叛军走得更近。齐王为了壮大实力,必然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一头跳进陷阱,利用围剿暗中招抚叛贼,如此圣主和中枢不费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就一次性解决了多个问题。首先齐王有了功劳,稳住了齐王;其次飞狐叛军有了效忠对象,稳住了叛军;再次齐王实力强了,可以充分利用齐王的力量在第三次东征期间威慑突厥人,保证了北疆安全,而尤其重要的是,圣主和中枢抓住了主动权,等到东征胜利后,远征军归来,齐王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宰割了。

    然而段达政治智慧不够,没有看透这盘棋,总是把自己当作幽燕的“主人”,总是为了幽燕的蝇头小利去破坏圣主和中枢的大利益,始终没有看到飞狐叛军的价值所在,视飞狐叛军为眼中钉,势必要拔而除之,结果可想而知,成了众矢之的,最终可能会激怒圣主,自取其祸。

    “你回去告诉段达,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稀里糊涂做错了事。”李子雄看到赵十住领悟了,也就点到即止,“他出任涿郡留守的任务就是赢得第三次东征的胜利,只要东征胜利了,他的功劳就有了,还是会回到圣主身边,绝无可能长期镇戍北疆。阴世师也是一样,只要他在这次围剿过程中,主动配合齐王,主动把齐王推进陷阱,燕北也就稳定了,他的功劳也就有了。反之,如果段达和阴世师还是看不到飞狐叛军的价值,还是********要剿杀飞狐叛军,甚至捋起袖子冲锋陷阵,他们在幽燕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数了。”

    赵十住心领神会,点头应承。

    =手机用户请访问m

    。。。

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来

    十月初七,安州,武列水西岸。

    风云联盟营,孔颖达禀报李风云,冯鸿又来了,谈判过程中多有试探,阿会正应该是上当中计了。

    “这两天谣言四起,都说突厥人攻陷了鬼方,包围了方城,形势逆转,将士们因此惶恐不安,军心不稳。”风云军总管徐十三笑道,“另据斥候探查,西岸奚族援军也是呼啸而至,大有渡河攻击之势,由此不难估猜,阿会正肯定上当中计了,否则没必要行疑兵之计。”

    李风云微笑颔首,“阿会正倒是有些手段,若无防备,我们或许被动了。”

    徐十三嗤之以鼻,“若无我们默契配合,谣言怎会传开?”

    李风云笑了,问道,“各路人马可都到位?”

    “已经全部就位。”徐十三回道,“呼延翦的雷霆第一军与曹昆的联盟第二军已抵达茅沟川一线;高虎的雷霆第二军与岳高的联盟第三军已埋伏在大牛岭;纥王孟坝已率军潜伏于索头水下游河谷;郭明的虎贲军和吕明星的骠骑军已进入鹦鹉川,只待敌军渡河,便可火速包抄到武列水西岸,断其归路;韩世谔的豹骑军和井疆六斤蜚的雷霆第四军已经离开化城,正沿着濡水南岸东进,随时可以渡河加入战场。”

    “善!”李道,“传令下去,今夜撤离,北上方城。”

    十月初八,安州,武列水东岸。

    阿会正接到急报,对岸中土大军已连夜撤离,这是个好消息,但问题是,中土大军的突然撤离,到底是因为突厥人攻势太猛,索头水一线岌岌可危,还是诱敌深入,白狼要一口吃掉奚族大军?

    这时莫贺湟、处和塬、阿会布尔、契个鹤山、孤榆术等诸部首领蜂拥而至,纷纷催促阿会正立即渡河攻击。

    阿会正答应了,但出于谨慎,以防遭到敌军的半渡而击,他建议先派出大量斥候到西岸打探敌情,确保中土大军已经撤离且没有在附近山林设伏,然后诸部落大军才开始渡河。

    诸部落首领虽然急切,但也担心出现意外,一旦追得太急,遭到中土人的反扑,损失就大了,所以一致同意,明日渡河。

    就在这天晚上,奚族斥候在武列水西岸遇到了几个从方城逃出来的阿会氏贵族,当即把他们送到东岸大营。

    阿会正闻讯,急忙召见,询问方城那边的情况。几个死里逃生的阿会氏贵族非常激动,告诉阿会正突厥人已经攻陷鬼方,并且杀到了方城城下,与中土人在索头水西岸激战。正因为战局紧张,形势混乱,他们才找到机会逃出方城,日夜兼程赶来报讯。

    “这一路上,你们可看到中土军队?”阿会正问道。

    “看到了,途中曾遇到一支中土大军,行色匆匆,直奔方城而去。”一个年轻贵族说道,“当时我们躲在树林里,不知道具体人数,但从经过时间上推算,至少有上万人马,其中有数千辆运送粮草辎重的大车,肯定是中土人的主力大军。”

    “马军呢?可看到中土人的马军?”阿会正追问道。

    年轻贵族摇摇头,“没有看到中土人的马军,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听到震耳欲聋的马蹄声。”

    阿会正与冯鸿、李屹互相看看,眼里都掠过一丝不安。

    “大王,中土人几天前就开始撤离了,都是夜间撤离,最早撤离的就是马军,这一点我们的斥候肯定不会看错。”李屹说道,“既然中土人的马军几天前就已经撤回方城,那么他们在逃亡途中当然看不到马军的身影。”

    话是这么说,推测的也有道理,但假如推测错了,白狼把马军埋伏在某个隐秘之地,只待奚族大军渡河北上后,突然杀出,断绝奚族大军的退路,奚族大军势必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突厥人已经杀到方城城下,这是事实。”冯鸿抚须说道,“在长城内的援军没有赶来之前,白狼只能集中力量坚守方城,无力两线作战,这也是事实,所以目前形势下,即便白狼留下一支偏师,最多也就是滞我们的攻击速度,而我们若想最大程度保存实力,就必须坐山观虎斗,缓慢推进,因此,不论白狼是否留有偏师,都不足以对我们构成威胁。”

    阿会正沉吟不语。

    李屹随即献计,“大王,渡河之后,诸部大军抱成一团,步步为营,不给对手以任何可乘之机,如此可保安全。”

    阿会正果断下令,“召集诸部将领,再议攻击之策。”

    十月初八,燕北,怀荒镇,齐王行营。

    李子雄的书信经李思行之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