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间,听到通仓上面的甲板上,有一个男孩在尖声哭叫:“妈妈呀!……妈妈呀!”,孩子的哭喊声划破了夜空,惊醒了一些睡觉的人。

母亲推醒了王大妈:“大妈!大妈你听,上面的甲板上,怎么哭得这样悲惨!”,王大妈揉了揉刚刚睁开的双眼,仔细地听了一下,突然叫道:“不好!怎么是淮北汤季花的小儿子在哭,我们上去看看。”二人爬上铁梯,从通仓出口来到甲板上,后面两个女眷也跟着上来。

甲板上一片漆黑,只有舵手室的灯和船上的探照灯的灯光在亮着。

汤嫂怀中抱着孩子坐在冰冷的甲板上,雨水顺着她的头发和脸颊向下流淌,神情痴迷,呆如木鸡。

“汤嫂!你在干什么?”王大妈在问她。

汤嫂只顾落泪,沉默不语。

借着甲板上的昏暗的灯光,发现汤嫂和她怀中三、四岁大的孩子柱儿,都被雨水和海浪打得全身湿透,冻得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哭声沙哑,浑身打颤。

王大妈见此情景在甲板上对汤嫂一顿训斥道:“你怎么这么想不开,竟然抱着儿子一起寻短见,咋对柱儿死去的老爹作交待呀?”

汤嫂神情呆滞,一言不发,只是在哭,泪水和雨水在她的脸上向下流,而此时的她已精神失常,变成了疯癫。

我母亲上前把柱儿抱过来,伤心地在流泪。这时从船仓里又上来几个家眷和王大妈一起将汤嫂架回船仓。

此时,狂风呼啸,海浪翻滚,秋雨如泣,夜空昏暗,沧海茫茫,一片漆黑……汤嫂本是安徽淮北人,祖辈务农。抗战暴发,全家逃到安徽蚌埠,依靠父母在市面上做小商贩为生。

抗战胜利时,她初中毕业,嫁给国民党驻军蚌埠的一个连长,生一子取名柱儿。国共内战再次爆发,1948年11月,其夫在淮海战役中战死,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生活无着。经人介绍改嫁给国民党南京空军某部飞行大队的一个叫李铁的飞行员为妻。但生活不到半年,局势又发生了变化,解放军渡江攻占了南京,汤嫂带领儿子逃到福建。而丈夫在南京失守前,大队已飞往广州,从此失去联系。有说飞机失事的,有说投降解放军的,一去如同泥牛入海遥无消息,至今生死不详,下落不明。

而在她们母子逃到台湾刚刚三个月,就赶上了当局遣返军人家眷返回大陆,是福是祸鬼才晓得?估计凶多吉少。

在基隆上船后的一天一夜里,她彻夜难眠,胡思乱想总认为是自己命不好,嫁夫夫死,成家家破。在这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死了是福,活着是祸,不死不活更受罪。于是她决定走上绝路,摆脱这个苦难的人生,离开这个悲惨的世界,圆了一了百了的梦!

晚上,她悄悄地将儿子抱出船舱(底舱),母子二人准备一起跳海自尽。来到甲板上海风呼啸,雷雨交加,吓得柱儿拼命呼叫,大声哭喊,并挣扎着向船舱里面跑。

汤嫂没有想到儿子是那样的不听话,又是那么的不愿意死。柱儿拼命地喊叫,死命地挣扎,惊动了船舱里面的人,她们跑到甲板上面,进行阻拦,最后不但没死成,反而遭到指责,死活都是难做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求生不能寻死不成,看来在世界上人活着是个最苦最累最难的事情!

母亲把柱儿抱回船舱里抢救,大家也把汤嫂架回到舱里给她换了衣服,安顿她睡下。

船在继续航行,风仍在吼,雨还在下,凶猛的海浪像醉汉一样在不停地撞击着船身,发出“咚……咚”的响声。经过汤嫂寻死的一阵折腾,人们已经身心交瘁,筋疲力尽,大部分人再次进入梦乡。

唯有睡在通仓后面一个角落的六、七个老汉,他们没有一点睡意,有的还在“吧嗒……吧嗒”地抽着他的旱烟,仍在不停的唠嗑:“她娘的这是啥世道,我们活着还不如阔太太,娇小姐家里养的哈巴狗,嘴里还不停地“吧嗒……吧嗒”地抽着他的旱烟。

“格老子就是这样得(的)。早在十年前,日本鬼子占了上海,又占了南京,随后攻打武汉攻打长沙,杀人放火无恶不作,闹得生灵涂炭,家破人亡。我们的亲人在前方与鬼子拼命,流血牺牲。而他们当官的却跑到大后方重庆,有的还不务正业,吃喝嫖赌,灯红酒绿地去泡窑姐。硬是让他龟儿子赶得巧,碰上鬼子的飞机扔炸弹,格老子把他们和婊子一下炸得都上了西天喽!龟儿子商女不知亡国恨,直把渝州作金陵。”四川王老汉越讲越气愤,瞪着双眼,嘴角竟泛起了白沫。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危难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但同时还出现了少数的民族败类,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例如:北宋末年、南宋时期,历史上就出现了民族英雄岳飞,同时也出现了卖国贼秦桧。

在近代清朝末年,不是也出现了一些爱国将领,如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同时也出现了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李鸿章、袁世凯之流!

民国二十六年,日寇侵犯中原,爆发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出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英雄佟麟阁、张自忠将军。但是又出现了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那样的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

“他娘的!当年民国二十八年跑到重庆,直把渝州作金陵。而今民国三十八年又跑到台湾,还不是把台北当南京吗?!”河南李老汉一边数落一边在骂。

“这些营(人),几千年来咋就没绝种呢?他们和历史上的亡国昏君,卖国奸臣一个球样,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祸国殃民。这种营(人)才好了疮疤就忘了疼,到死都不会悔改,真该天打五雷轰!”一个六十多岁的山东老汉也在发泄他心中的不平。

这些饱经风霜,历尽磨难被时代所抛弃的孤儿寡母,风烛残年的老人,当时她(他)们神情颓丧,惆怅彷徨,心情沉重,痛心疾首。十多年来,逃难已成为他们的职业,长年累月的流浪注定了他们的厄运……

当时他们显得那么的脆弱,绝望而又无奈!

船在风雨中航行,人们只有听天由命……

第十二节

民国三十八年九月中旬(1949年9月)的一天下午,我们由台湾基隆市海港码头上船,从台湾海峡驶进东海,由南向北航行,经过将近一周的漂泊进入舟山群岛水域,于九月十七日,在这个多事之秋,当局将我们这一群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难民,抛弃到浙江舟山群岛――定海。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章 没有去处 困居舟山(一)

更新时间2007…11…18 15:48:00  字数:7358

第一节

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在我们这片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过国共两大政治集团为争夺政权而展开的殊死大决战。二者逐鹿中原,国民党败北,丧失政权,丢掉了在大陆上执政二十多年的统治地位。后来跑到台湾,收拾残局,重整旗鼓,艰难地继续维持着他的统治。

可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已是元气大伤,政局衰败,只得紧缩财政,压缩开支,减少负担。在这几乎亡党亡国的危难时刻,为了统治者的自身利益,就要甩掉一些“坛坛坛罐罐”,抛弃一些可有可无的人。至于以后他们是死是活,可以暂且不管,在所不惜。

这就是古今中外的政客们“丢卒保帅”的策略。

当年,我们这一群前国民党军人的家眷就这样被当成旧日的“坛坛罐罐”给甩掉了。一群孤儿寡母,疾苦老人,她(他)们到了台湾待了半年,最终被遣返到浙江定海。

定海位于舟山群岛最大的舟山岛上。

舟山群岛是我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海域。古称海中洲。

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339个,约相当于我国海岛总数的20%,分隶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嵊泗县;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58个,占该群岛总面积的96.9%。整个岛群呈北东走向依次排列。南部大岛较多,海拔较高,排列密集,北部多为小岛,地势较低,分布较散;主要岛屿有舟山岛、岱山岛、朱家尖岛、六横岛、金塘岛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502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岛。

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舟山群岛繁衍生息。唐代开始建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舟山群岛素有千岛之乡的美称。舟山群岛是我国沿海航线中途的必经之地。舟山群岛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群岛的最高峰在桃花岛的对峙山,海拔544。4米。整个群岛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海平面的升降,长期的海浪冲蚀,群岛发育着海蚀阶地、洞穴。舟山岛上10米高的海蚀阶地到处可见,30米高的阶地更为清晰。普陀山岛的潮音洞都属海蚀洞穴。潮流像一个大搬运工一样把大量泥沙搬运到群岛的隐蔽地带沉积,把几个岛屿连接起来,形成岛上的堆积平原。舟山岛、朱家尖、岱山岛都是由于海积平原的扩展形成的大岛。

在大地构造上,舟山群岛属于华夏大陆的一部分,地层与浙东陆地相同,大多由中生代火山岩构成,还有片麻岩、大理岩等古老的变质岩和新生代的玄武岩。第四纪以来,伴随着海平面的多次升降,又沉积了海相砂砾层和淤泥滩堆积。

舟山群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秀岩嶙峋,奇石林立,异礁遍布,拥有两个国家海上一级风景区。著名岛景有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雁荡朱家尖、海上蓬莱岱山等。东海观音山峰峦叠翠,山上山下美景相连,人称东海第二佛教名山。岛上奇岩异洞处处,山峰终年云雾笼罩。枸记山岛巨石耸立,摩崖石刻处处可见。黄龙岛上有两块奇石,如同两块元宝落在山崖。大洋山岛溪流穿洞而过,水声潺潺,美丽的景点数不胜数。

舟山岛东临东海,西濒杭州湾,而定海城位于该岛的中段南侧,它与镇海和宁波市隔水相望。

定海也是历史名城,是名副其实的千岛之城。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海海域,舟山群岛中西部,共有127。5个大小岛屿、120个礁,彼此掩护,互为犄角,东濒大海,西控甬江,南引闽粤,北通江淮,海道辐辏。陆地面积554平方公里,拥有936平方公里海域和400多公里海岸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众多深水良港可供开发,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古,与大陆相连,第四纪全新世早期,海面上升,始与大陆分离,盆谷形成海域、水道;山峰形成岛屿、海礁。定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海洋性特性,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水份蒸发大、多台风。

地处中国海岸线中心的定海,属南北海运和远东国际航线之要冲,是中国内陆与世界主要港口通航最便捷的起航点之一。

处于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的定海历史悠久,早在55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春秋称甬东,属越国,秦隶会稽、隋属句章,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翁山县。宋熙宁六年(1073)置昌国县,清康熙二十三年,称舟山镇,二十六年五月,康熙帝以“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御书“定海山”三字颁赐,诏改舟山为定海山,设原定海县为镇海县,康熙二十七年置定海县隶宁波府。在1840年英帝国主义对我国发起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头领璞鼎查带着军舰自香港出发北犯,8月26日攻陷厦门。9月下旬,英军集结舟山洋面,侵犯定海。10月初再犯定海,再次遭到定海军民的奋力抗击。当时,清军爱国将领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等率领全岛军民和英军拼命拼命撕杀,浴血奋战,誓与岛屿共存亡,给英国侵略军沉重的打击。最后苦战数日,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先烈们誓死保卫国土的英雄事迹,永垂青史!

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位于舟山岛的东面,处在碧波万倾的东海之中,如同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

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山上原始道教、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ni,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普陀山三大寺】

普陀山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普陀山十二景】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

莲洋午、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

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他夜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