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

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

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他夜月。

一、莲洋午渡

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

二、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竞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嫂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三、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四、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五、莲池夜月

“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莲花则‘出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六、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七、古洞潮声

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大浪,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灵现。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八、朝阳涌日

过仙人井,登几宝岭东望,见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举目,眺望东海,此即为象岩。象岩上侧,犹有驯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东临海处,复道转折,层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广不逾丈,却幽邃窍冥。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洋,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每当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堪叹观止。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鲜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们给它起名为“朝阳洞”,并把“朝阳涌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见日出,以朝阳洞为先。

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朝阳洞上原有朝阳庵,据书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其下,如千百种乐音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摊霞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

九、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犹如锦茵设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处海浪日夜拍岸,涛声不绝。浪潮嬉沙,来如飞瀑,止如曳练。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际,诡异尤常,奇特景观,不可名状。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宽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普陀山观绝。

十、光熙雪霁

光熙峰在佛顶山东南,一名“莲石花”、又名“石屋”。从远处望去,翠绿丛中,峰石耸秀,似莲花,如白雪积峰。

“光熙雪霁”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后景色,为普陀十二大景观之一。普陀山难得下雪,冬天显得宁静而奇妙。如果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俯瞰光熙峰,犹如碧玉塑就,银装素裹,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色混一,海天与冻云齐平。此时此景,你会觉得心清虑净,犹如身临洁白无垢的佛国净土,舒畅无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见到的,但普陀是佛家圣地,佛门弟子常来常往,或常住静修.就有缘赏识普陀山的“雪霁’风光。

十一、茶山夙雾

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自北而西,婉蜒绵亘。山势崆旷,中多溪涧。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树林夙雾缭绕,时而如丝似缕,时而姻缊猕漫。此时此刻,如若身处其间,如梦如幻,令人通思无限。

古代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种自食,种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项重要劳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一齐出动,山上立时出现一种“山山争说采香芽,拨雾穿云去路赊”(明&;#8226;李桐诗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称作“云雾佛茶”,因为此茶树多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谈论“茶山夙雾”也别具情韵。

十二、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说的是普陀山最东端梵音洞的景观。从法雨寺经飞沙岙,过祥慧庵,即为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青鼓垒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为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故又称“惊鼓擂”。在有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大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据传在这里观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随看随变,极其奇异。此地又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通大海,海潮入洞,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佛家信众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见到观世音菩萨的现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

第十章 没有去处 困居舟山(二)

更新时间2007…11…18 15:49:00  字数:5675

1949年秋,大陆上的大部份地方已被解放军解放。但是这时**民党国防部仍在舟山群岛设立了防卫部,布置重兵在此驻防,作为台湾防止大陆进攻的前沿阵地,与大陆的解放军隔海对峙。

1949年9月17日,我们几十家眷属被遣送到定海后,当局与驻军部队对我们这些没有着落的流民,基本上是不再过问的。已经不像在台湾时,还把我们集中到一起居住,第天还管三顿饭。而在我们到达定海之后,住所全由自已解决,各自寻找民房租赁居住。因此,我们几十家眷属也就星散的住在定海城内。

但仍和**民党的当权者保持着一丝半点的“臣民关系”——我们还在吃他们的“皇粮”,只不过就是每家每月按人口还可以到舟山部队军需处去领取一点活命的口粮即陈年糙米。除此之外,这些注定要被抛弃的孤儿寡母,疾苦老人再也没有什么“津贴补助”了。

我们母子三人和一家姓桑的军人家眷,同住在当地一户居民的院子里。房东是一对老夫妇,他家还雇佣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佣人。我们在此住了一年,从来没发现房东家的子女和什么亲戚等人到他家来过一次。

男主人是一个瘦高个,背微驼,秃顶光脑袋,年过七十,生活俭朴的丁老汉。平时他家每天早晚两顿都是吃粥或泡饭,中午侧是一顿大米干饭。吃菜多是自已院子里种的蔬菜和浙江人爱吃的酶干菜和酱菜,很少见到他家吃过鱼和肉。

但他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每天一早一晚都要焚香膜拜,捻珠诵经。为了能成正果,他倒悠然自得。却害得我第个晚上在他不停的“梆……梆……梆……”地敲击木鱼声中,迟迟不能入睡。天不亮又被他敲击的“梆……梆……梆……”的木鱼声吵醒。

由此可见,他确是一个执着的遁入空门将要修成正果的佛教弟子。

女主人是一个身体瘦弱、个子矮小、满脸皱纹的老婆婆,一个月也难见她出两次房门。深秋,每当天气晴好,风和日丽的时候,这时女佣人先将一把大竹椅搬到门外放好,上面铺条棉褥子,再把女主人搀出来坐在椅子上面晒太阳。这时她双目眯合,瘪嘴半张,昏昏欲睡恰似一墩千年古树根雕刻的木偶像。我们在此院住了一年多,从来没有见过她给我们这些房客们讲过一句话。

在这个院子里,除了房东丁老汉一早一晚拜佛念经敲击的木鱼声和我们两家三、四个孩子戏闹时的喊叫声之外,平时显得十分寂静,几乎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到。

一天下午,房东老汉手提一个竹篮,带着一只小狗。让我和桑家的男孩一道帮他到后院去拣鸡蛋。所谓的后院,实际上是先前拆掉的几间破旧房屋开辟的一个小院。走进小院,看到院里十分破烂,鸡飞狗跳,一片狼藉。说明了房东老汉的家境中落,也和他的寿命一样已经到了日薄西山,日暮途穷的地步……

院子里养的最多的是一群鸡,另外还有一群鸭和几只大白鹅。这些生灵见到我们两个不速之客,冒然闯入它们的领地就“哦……哦……哦……”,”呱……呱……呱……”地大叫起来。

突然,房东老汉停下他的脚步,瞪着一双大眼向一棵老桑树上看,我们两也随着他的视线看去,顿时吓得我们目瞪口呆!原来是树上有一幕“龙虎斗”的场面——

此院南边一角有一片小竹林,旁边长着几棵老桑树,在其中一棵较大的树上筑有一个鸟巢,巢中有几只“叽叽”待哺的雏鸟在不停地叫!一只硕大的白猫蹲在树叉上瞄着他们,这时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青蛇也由树下爬了上来。猫蛇贪婪,各不相让都要争食小鸟,于是就爆发了一场龙虎相争的恶战。

白猫在树叉上发怒,竖毛躬背,瞪着铜铃般的双眼,呲牙张口发出了“呜……呜……”的吼叫声。大青蛇身子盘在下面的树干上,吐着鲜红的蛇芯,喷出毒汁向上攻击。顿时闹得院子里一阵混乱,惊得树下面鸡飞狗跳,鸭鹅“呱呱……呱”“嘎嘎……嘎”地惊叫乱跑。

我们的房东丁老汉一下甩掉篮子,双手合十,闭起双眼嘴里不停地在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在向佛祖祷告。而他的小狗却在树下不停地狂吠!

猫蛇争斗,各不退缩。青蛇往上喷着毒液,向白猫进攻;白猫在树叉上左躲右闪,发威地吼叫,并用它的前爪击打着青蛇的脑袋。一场青龙白虎相争的战斗,刹时间搅得小小的院落里鸭飞鹅叫,鸡犬不宁,一片混乱……

在这难解难分的时刻,我冲着桑家的男孩喊道:“快!拣石块,拿砖头把他们打跑。”我拉二人急忙从地上拣起石块、砖头、瓦片向青蛇和白猫身上狠狠地砸去。在飞来的石块、瓦片的打击下,青蛇吊转头从树干上滑了下去,贼快地钻进阴沟里逃得无影无踪。野猫也连蹿带跳地上房跑掉了。这场龙虎争斗的局面才算结束,小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而我们的老房东丁老汉这时还在闭着双眼,嘴里不停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在唸叨。我回过头来冲着他大喊一声:“丁爷爷!青蛇和白猫已经被我们打跑了”,他这时才睁开双眼如梦初醒,但嘴里还在不停地说:“这可恶的毒蛇和野猫,平时不知吃掉了我多少的小鸡、小鸭和鸡蛋,罪过呀!……罪过,阿弥陀佛”。

随后,我们在小院子的鸡窝里拣了许多鸡蛋,还在院子里的草堆里拣了一些鸭蛋和鹅蛋,丁老汉脸上露出了平时少见的笑容。他从满篮子的蛋中抓出四个鸡蛋,送过来给我们每个人两个鸡蛋,叫我们拿回去煮着吃。

我对他说:“母亲从来就不让我要别人家的东西”。

他笑了笑,把鸡蛋又放回到篮子里。

第二节

定海与浙江的镇海城隔海相望,都具有江南城镇的水乡泽国风光,沟河纵横,湖泽相连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网。人们多是近水而居,庭院住宅大都建筑在河湖的岸畔,房前屋后濒临着漾漾的流水,造型别致各式各样的小桥方便了来往过路的行人。

若要远行,可以舟代步,乘从小船揺动浆橹,行驶在如诗如画的水乡泽国之中,不仅惬意而又逍遥……

1950年3月,舟山群岛的春天仍和往年一样,阳光明媚,风光秀丽,景色怡人。

然而由于国共两党的政见不同,大陆共产党的部队正在准备攻打舟山群岛。岛上的国民党军队也在增兵设防,加强备战。此时杭州湾的上空仍然是战争阴云密布,战火硝烟不断。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