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宫女-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学问最好的女子,便只有如春雨来,似浓云散的女子。

为什么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长女。无非只是长女那眉眼,有那么一点相似。否则,淳庆帝岂会顾惜这个女儿。

“瑜儿,你可还在这世间某处。遥遥地看着我老去,在这散发着老味死味的陈腐朝堂一天一天消磨去当初的模样。”淳庆帝低低地喃着,片刻之后。屋外有苏德盛的声音响起,是御茶房送茶来了。

当然不是玉璧,她现在晚上回侯府,不用留在宫里从早侍候到晚。

喝了盏茶,淳庆帝想了想,叫了御辇来:“去荣和殿。”

这一夜,纪大学士府上众皇子与萧庆之一道守夜。这是为弟子者应当做的,纪大学士教过文宗,教过淳庆帝,皇子们守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玉璧头回独个儿在侯府里,又逢着下打雷下雨。实在有些不安稳。闭起门来在屋里,却听到院外有人在说话,仔细一听,像是院里侍候的芍药在跟谁说着话:“怎么这时候让侯夫人过去,这大晚上的,侯爷又不在府里,老侯爷也上纪大学士府上去了。”

“芍药姐姐,你就放心吧,不是什么大事。”

看样子。是萧张氏那边让她过去,她听到了怎么也不可能再继续做着,她最近扮孝媳贤妇扮得正上瘾。只不过她刚去道晚安的时候萧张氏都没让她进屋,这时候怎么又特地来叫她:“芍药,不碍事,回了母亲身边的人。让她先去禀了母亲,我换了衣裳就来。”

芍药一听赶紧去准备伞和灯笼,玉璧出门时,芍药小心翼翼地侍候着,又劝了一句:“夫人,其实这么晚了,您不去也在理。”

“说什么在理不在理,母亲是长,我在小,母亲叫我去就那自然得去的。”玉璧倒好奇,怎么平日里巴不得她不存在的萧张氏,这大晚上地叫她来做什么。

夜雨深重,走到萧张氏院子里时,玉璧和芍药身上都沾上了不少雨水,进去后,玉璧让芍药回去换衣裳,待会她自己回就成。芍药却不肯,说道:“夫人,婢子去烤干衣裳就行了,您快进去吧。”

姚氏这时已经站到门边挑起了帘子,玉璧遂冲芍药摆摆手让她出去,又转过脸冲姚氏面带笑容地招呼道:“姚嬷嬷。”

“夫人,您请进,二夫人也在里边。”姚氏这话是提醒玉璧,不止她一个人在这里,应该不是什么太为难的事,让她早有准备,不用太紧张。

有姚氏的话垫着,玉璧安下心来,进了屋恭恭敬敬地行礼:“母亲,媳妇迟来,请您见谅。”

说起来,萧张氏倒没怎么为难过玉璧,只因为不待见,疏远冷淡而已:“坐吧,有件事跟你说一下,还需得你布置安排,毕竟你是长嫂。”

……

疑惑地看一眼徐贞如,只见徐贞如低着头,看不太清脸色,这事听起来应该和徐贞如有关:“母亲只管吩咐,媳妇自当遵从。”

“子和有个姨表妹叫文若青,如今正是十六岁,花儿一样的模样和年纪,再动人不过。贞娘她有孕在身不能侍候,我想着得为子和房里添个人,生不如熟,若青是知根知底的,也就再多查底细。加之若青与子和小时候一起养过好些年,也算是青梅竹马正相宜,再没有比若青更合适的了。”萧张氏不满意徐贞如,自然想换个顺眼一点的儿媳妇进门来,至于玉璧,她就从没拿她法过儿媳妇。

她倒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徐贞如应该不好过,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眨巴眼婆婆就要给丈夫纳侧室,这实在有些让人寒心。但在这时代,在高门大户,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徐贞如反抗不了,她这做人长嫂的更没有置喙的余地:“是,听从母亲安排,有用得着媳妇的地方,媳妇自是没有二话。”

第五十四章不算太好的信号

听着窗外绵绵不绝的春雨落在瓦片上的声音,看着灶房外,遮了视线的雨帘,守在正冒着阵阵香气的炉灶边,玉璧觉得这样的夜有几分温暖的味道。大部分时候,温暖是足可以打倒强大无比存在的两个字。

灶上正煮着鸡粥,煮鸡粥是很讲求方法的,平常的拿白粥生滚鸡茸也可以吃,只不过那样的鸡粥只能裹腹,而不能让喷壶充分感受到美食对人类的重要性。以上理论,请参考傅家菜传人傅定逢大厨。

“傅大厨说了,一碗好的鸡粥就像是一幅好画,又或者一首好诗,味道全在粥里,鸡却在粥外。所以,得先炖鸡汤,可以炖得不是那么浓郁,清清淡淡的既可。如果求快,姜片炒了冷水煮开后再嘟五分钟就行,但真正的好味道,还是得慢慢来。”她这会儿就准备慢慢来,反正再慢也不过是一个时辰的事,现在才九点,十一点以后才是夜宵时间呀。

好在这时代的鸡没喂饲料,只只都是满地跑,正宗的土鸡,只煮半小时香气就出来了。玉璧把鸡从大瓦罐里取出来,鸡汤离火晾至温再把米放进汤里去,泡到鸡汤凉了再上锅,小火炖肉,大火煮粥。煮过汤的鸡肉也不扔,剔干净骨头拿手撕成条,做个蘸料拌一拌,最后撒点葱花,简单的东西只要用心就能成美味。

芍药在旁边看着,只觉得自家侯夫人真是个肯花功夫的,就是煮个白粥也讲究到了骨子里。人都说,有几代根底的人家才讲究得别人看都看不出来,自家侯夫人明明不是世家女,却看着比二夫人还要讲究。

“芍药,光做个粥。是不是不太能拿得出手。要光是萧庆之那倒无碍,可今天殿下们也要守灵,总不能太寒碜了。在农庄里吃得简单一点是没关系,那是农家饭,可从侯府出去的吃食。总不能太难看。”玉璧主要是想不到什么东西还能做夜宵。搁现代,炒粉炒面。各种点心她张嘴就能来。可有些东西,在古代实在不容易找到,所以她就陷入困境了。

“要是夫人不嫌弃。婢子做个花糕吧。屋外桃花开得正好,取来蒸桃花糕再合适不过了。”

几个大男人吃花糕,好像不是那么回事,花糕本来就是小姑娘们爱吃的点心。而且也不怎么能垫肚子。粥本来就容易消化,再加上花糕也不实在。到时候吃了肚子虚货,来得快去得快:“都是一群儿郎,想来不像姑娘家这么爱吃花糕……诶,有了,去把江米饭蒸上,我去做烫面和肉馅,蒸几笼烧麦配鸡粥正好。”

然后再配俩拌时蔬,有荤有素又能吃饱,至于味道,傅大厨手把手教出来的,她要敢给傅大厨丢脸,傅大厨绝对能跨越时间空间的界线来追杀她,期限起码是一万年!

烧麦最重要的是肉馅,肉馅的味道调好了,最后做出来的烧麦就不会差。选肉很重要,肥瘦四六开,剁成小丁后下锅加少许姜末煸香。然后加发好的香菇木耳碎丁,上好的老抽,少许鸡汤一块炖到肉烂汤稠,这时候下蒸好放凉的糯米饭炒匀,烧麦的馅就算做好了。

最后烫面摊成半透明薄皮儿,包掌心大小一个,上锅蒸片刻就可以了。

出锅时玉璧和芍药一人尝了一个,玉璧吃着皱眉,泪往心里流,她要是傅大厨的徒弟,傅大厨估计会把她毁尸灭迹,省得败坏他的名声。但芍药却一边喊烫一边呼呼地吃,吃得眼睛都发出闪闪亮的绿光:“夫人,好好吃啊!”

好吧,有人捧场就行。

粥点都做好时外边的雨还是那么大,看着就没有要停的意思,芍药取来食盒,一粥一点,三个小菜两荤一素,芍药把粥和烧麦放在保温的食盒里,三个小菜则另取了食盒装。

套上马车出侯府,不消片刻就到了纪大学士府上,这时处处披白一片冷清,平时里热闹的门庭在春雨里看起来令人生寒。纪大学士府上守门的人远远看到车驾过来,伸长脖子看了几眼:“是侯府的马车,八成是晋城侯府上的人来了,快些去禀告侯爷一声,我去迎接。”

原本在正堂添灯油的萧庆之接了门房来报,都不用多想就知道是玉璧,也就这丫头是个夜猫子,经常深更半夜不睡觉,睁着大眼睛扑闪扑闪地令人心生恶念,然后她来一句“给我讲个故事吧,要能催眠的”。

“这么大的雨,不是让人去告诉了你早些歇着,怎么还是过来了。”萧庆之到门口打了伞把他的小玉璧接进来。

“反正也睡不着,正好给你们做些粥点,想着你们也该饿了。”夜里店铺都不开门,宫里也落了锁,纪大学士府又不能开火,她要不给送吃的,这群人就只能扛着!

“你会做饭?”萧庆之愕然,玉璧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显现过在厨艺方面的天赋,他就知道她沏的茶很好,至于做饭做菜,没尝试过。

玉璧嘿嘿然眯着眼,成天被欺负的小宫女终于找到了逗回去的机会,她语重心长地拍着庆之的肩背说:“放心,吃了不会拉肚子。”

正堂里,一众皇子们脸上都有淡淡哀色,看来对纪大学士的死是发自内心地感到难过,这里没外人,他们没必要再装。再说装悲伤不是这样装的,装悲伤是满面泪流,哀号不已。

皇子们见到玉璧进来,都很有礼地打招呼,再一听玉璧是来送宵夜的,皇子们脸上的暖意就真切了几分。连宫里的父母都没想着送吃的,玉璧竟能惦记着,虽然大部分原因是沾了萧庆之的光。

“陈尚令,你做什么好吃的。”顾弘裕扒到食盒边上,缩着鼻子闻,试图仅凭嗅觉就找出答案来。

芍药赶紧打开食盒,再揭开里边装鸡粥瓦罐,顾弘裕一看,特失望地瘪着嘴说:“噢,就是碗白粥呀。”

和顾弘裕一块扒到食盒边上瞅的顾弘川鼻子更灵一点,眼力也更好一点,看出那白粥泛一点油润稠厚的淡黄色,仔细看显得很不一般:“我看这碗白粥别有乾坤,陈尚令,是不是这样。”

顾弘川是皇后的次子,比顾弘裕只大一岁,小模小样儿俩正太扒着食盒,简直能秒杀各个年龄层次的女性:“殿下说得是,用鸡汤煮的,只加姜片和一点盐,正好补补力气暖身子。”

端上桌后,先端给小的,顾弘裕最先喝粥,喝下去咂咂嘴,特欢快地冲玉璧露出让明珠明月都要失色的灿烂笑脸来:“陈尚令,好香滑,我不爱吃姜的,可是这个味道很好。”

轮到顾弘川却是先挟烧麦,瞅好一会儿才小小咬一口,然后眼睛大亮,两口就把烧麦给吞下肚。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摆在他面前的剩下三个吃光光,再然后就以雪亮雪亮的眼睛看着身边比他大的哥哥:“还是饿,五哥……”

对于顾弘川雪亮的眼睛,顾弘瑞完全无视,只把面前的盘子抱得更紧一点,压根没有一点友爱弟弟的意思。还是太子顾弘承大方,分了两个给顾弘川,玉璧见状默默给太子添了一盘。本来就带得有多,就是防着有这样吃了刹不住车的主。

“陈尚令,这是你做的吗?”顾弘川充满崇拜地看着玉璧,大有玉璧一答是,他就要纳头便拜的意思。

“是,看来殿下喜欢吃,不过不可多吃,什么东西都一样,少吃养人,多吃伤人。”玉璧就怕顾弘川再问自己要烧麦,小孩子尤其不能多吃糯米做的食物。要是别人,她倒不会管,关键是这位可是淳庆帝的嫡子,吃出个好歹来她就不用混了。

又瘪了瘪嘴,顾弘川到底没再开口要。这时众人脸上都有些微笑意,不过都绷住了,毕竟纪大学士刚去。

“味道果真不错,怪不得弘川喜欢,父皇在茶上讲究,弘川的讲究全在吃上,看见好吃的就卖乖。”都是在宫里吃过见过的主,跟玉璧他们也不像开始那样客套,所以说了好那就是真尝着好吃。

再看萧庆之,满脸意外与赞赏,吃得那叫一个幸福满足,让人看了就觉得他正在品尝人间至美的滋味。

玉璧心里双手合什,感谢他们吃了不但不皱眉还能夸好,这让她不由得想,或许自己除了做个合格的茶水宫女,还能做个不错的厨娘!

唉呀,都是吃吃喝喝,她怎么就透着那么的没出息呢。唔,要出息做什么,把日子混得舒坦无比才是最重要的。她来这里送吃的,既是为萧庆之,也是为了把未来的帝王和王爷们都笼络一下嘛。

因为她觉得,接下来的日子,她会需要皇子们做那挡风遮雨的活计,不止为她,也为萧庆之!

春雨归来初见晴,次日是个大大的晴天,宫里终于拟定了这一届主考和督考。主考倒跟玉璧没什么关系,督考却正是萧庆之!

有官员上表,说这一届晋城侯的大舅子和亲弟弟都要入试,所以他应该避嫌。而且晋城侯是武官,本来就不应该插手会试的事,淳庆帝明显要把萧庆之往前台推,随便就丢出一句:“子云乃纪大学士弟子,如何不能司督考之职。”

这时文官集团才想起来,这位说是武官,却实打实地是纪大学士得意门生,只不过这几年萧庆之在本职工作上做得非常不错,以至于众人渐渐遗忘了他萧庆之也曾文采风流的事实!

淳庆帝放出了一个信号,一个对萧庆之,对侯府来说都不算太好的信号。

第五十五章卖弄着做模范媳妇

且说当时年少,萧庆之与太子和诸皇子都拜在纪大学士门下读书,读得最好,最聪明的,纪大学士最喜欢的都不是他,但他十三岁那年就作出了纪大学士都拍案叫好的《御林春雪》。那一年倒春寒,冷得厉害,正是青苗拔节时分,十五岁的小少年与太子一同赏雪,写下了这首诗,连市井百姓都能记得题记里那句“愿三春白雪,吹不彻百姓衣裳,冻不坏五谷杂粮”。

十五岁就写“东君不解人间事,却把稻花换雪花”的少年,十七岁那年在众人异样地眼神围观下,毅然投军。此时京城百姓才忽然记起,曾经年少的萧庆之不但十五岁就能写让人拍案叫好的词赋,还在投军数年内屡立军功。

“老天爷真是他亲爹,出身高,学问好,还能排兵布阵,运气似乎很强大。”某位大人在“忆当时晋城侯年少”之后这么跟身边的人说道。

“有个好爹比什么都重要,当然,得当妈的不拖后腿,看看他弟弟就知道。晋城侯啊,那是拖陛下的福,他爹看得远,知道当妈的会毁儿子,早早就把长子送到陛下身边。宫里那是什么地方,能活下来的都不是普通人,何况还能活得这么风生水起。”东林派系最近对萧家人很头疼,萧家固然是士族,固然可以算东林派系的人,但萧家一直游离在东林派系之外,却也不亲近西南派系。按说夹在中间难做,像纪大学士那样的都撑得很辛苦,但萧家。尤其指晋城侯府,简直就是块溜圆的石头,让人下嘴都得先想想自己的牙口是不是够强悍。

东林派系的官员坐在一块,最近就在商量怎么应对。萧庆之虽然不是主考,但督考也是会试中很关键的职司,更重要的是。一般做过督考的官员,最后几乎都会走上文官之首的道路。

如纪大学士,纪大学士在不是大学士之前,连着做了六届督考,最后荣升翰林大学士,成为文官领袖。再比如纪大学士之前的林大学士,也是连着做了几届督考后。走到了大学士的职司上。

“陛下,是不是也太看得起萧庆之了,他如今也才二十二,陛下难道要他在四十岁之前就成为大学士吗?”这也太骇人听闻了一些。

“萧庆之不是不行,得看萧梁会不会给儿子铺路。”东林派系可以看着萧庆之走向成为大学士的道路。前提是,萧梁不要和整个东林派系作对,更不要试图在会试之后,削弱东林派系在朝堂上的人手。

一时间,东林派系的官员纷纷点头,只要萧梁会做,他们自然也不会拦着萧庆之奔向他远大的前程。但是,萧梁如果不会做,就别怪他们打压萧庆之。陛下教养,太子手足,未来栋梁又如何,只要触及了不该触及的东西,那就会被打入深渊。

在文官们商量着怎么对付萧庆之的时候,会试开始了。士子们在门口过了检查之后,从左右两门进门贡院。中门大开,主考和督考坐在贡院院场上,监督整个检查的过程。这届的主考是已经退职入阁的原尚书侍郎钟右邻,这位纯粹来镇个场,打个酱油。

不过,老而不死谓之贼。不过钟阁老没算计那么多,他现在很哈皮。有当年文采风流的武探花陪着喝茶,还能看着那么些年轻士子进贡院会试,心里别提多美:“且说,子云当年是武试第二,可有想过再行文试?要是愿意现在也不迟嘛,老夫替你写个荐表,立马让人送到御前,陛下想必会批准。”

这无事生非的主意也就穷极无聊的钟阁老想得出来,随便换个人来也不能提这么馊的想法出来:“阁老,您这就是在取笑我了,积年不读书进学,哪里还敢与天下士子以文章论英雄。”

“别啊,我是认真的。你看你最终要走上这条路,没个正经的名头行不通,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把你推到这条道上了,你选择不了,那就只能让自己更光明正大一些,更安稳牢靠一些。”钟阁老是真惜才,也喜欢萧庆之这小小年纪写出《御林春

……

没有比这更缺德冒烟的想法了,萧庆之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缺德冒烟这四个字是最近玉璧骂他的,他觉得这四个字骂起人来还挺不错,于是就借用了:“钟阁老,您别忘了,您刚才已经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