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田园生活-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南生也有些感慨,一下子他就有妻有女有家有业了,生眼看着过了快一半,转眼就是一辈子,他握着唐荷的手,“幸好有陪。”同时心中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她知道他差点花楼里**的事……

唐荷笑,夜色里睁大眼,极力辨认身边躺着的丈夫和女儿的模样,这是她此生最亲近的了,“以前觉得白头偕老是一件艰难的事,如今却有信心跟好好过到老。”

他把她拥入怀里,收紧手臂,轻轻地舒一口气,“们当然要白头到老。”

周南生和唐荷又奋斗了一两年,生意做得上了轨道。唐大山一开始帮他们跑押货,后来觉得能长见识,挣得多,也不比种田辛苦,就随着他们一起干了。唐家生活也跟着越来越好,也有条件供唐小山专心读书,唐老爹夫妻俩就商量好了不急着让他出来做事,十几岁的年纪能读多少书就读多少,哪一天当真读书晋身也未可知。

周北生也把干货生意越做越好。一开始吕氏还劝着他不忘科举,后来见他心思坚定,并没有茫然痛苦,就渐渐接受了现实,两把日子过得蜜里调油,心爱快三岁的时候,他们的长子也出生了。周东生和杨氏的日子照旧,虽然偶尔杨氏要酸一酸自家不如三叔和小叔挣得钱,但也比村邻好得多,所以心气总归是平的,后来她又与周东生有了一个男娃娃。

周心爱四岁的时候唐荷第二个孩子出生,是一个男孩。她打算再过两三年再考虑要不要再生孩子,毕竟她也不过二十四五岁,正是一个最年轻体力最佳的时候。不过她跟周南生说好了,无论如何不可能像邻一样生上七八个孩子,养孩子艰难不说,最怕是精力不够不能好好教。他们生下孩子就要爱护珍视他们,而不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只管生,然后让孩子们像地里的庄稼一样放养长大。

此时他们已经把作坊再扩大,老宅的后园子里的简易棚子容不下,他们就周老爹给他们留的宅基地上盖了一个宽敞的新作坊,请的工比一开始的时候翻了一番。

这个时候周南生开始筹建新房子。其实他早就想建了,但唐荷对老宅子有感情。他们的小儿子那里出生。前院后园里一花一木,泥墙上仗着的蕨类植物,墙角的青苔,还有汲水时咿呀作响的水井,夏季夜里纷飞的萤火虫,她都看着喜欢,不想搬。

但是房子固然还可以挡风遮雨,也很有些冬暖夏凉的意思,但毕竟地方小,孩子大了还跟他们挤一个屋不方便。周南生便坚持要建新房子。他还看好了一处宅基地,是一块平整的空地,背靠山石,前望旷野。

唐荷就把自己心目中的家画下来。一座大宅子坐北朝南,屋梁打得高,墙壁上窗户开得大,这样时常会有穿堂风,光照也好。她还细细画了围着院子的木栅栏,栅栏上爬着牵牛花——唔,种别的爬藤植物更好些,或者可以种上一排冬青树。还有院子里要留出空地,种一大片太阳花,夏天到的时候花开了,漂亮得很。

总之日子平淡,一生慢慢过完。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正职工作很忙,最难堪的是常常有一种“旁人是不是看我水平很烂”的郁闷感

加上家务事频出。

觉得生活烦得要命。

文章正文至此完结。

117番外

正月初八周心爱姐弟俩跟奶奶徐氏回娘家。

回来后他们指手画脚地跟他们的娘形容徐家村的菜地;“种了好多豌豆苗,田野里看都看不到头。”还各自上交了两小捆豌豆苗,“舅奶奶说压岁钱不多;用豌豆苗补上。”

唐荷瞠目。这份“压岁钱”可真够乡村特色的。

所幸昨天杀了一只鸡,整鸡放在大锅里熬煮了;昨天吃了一半,今天还剩半只和一大锅鸡汤。唐荷把白斩鸡剁成小块了,洗净了一小篮茨菇对切成两半,把一个白萝卜切片,洗了一篮子豌豆苗,拍了青辣椒做了酱碟;万事俱备;晚上就用鸡汤做锅底煮起了热腾腾的火锅。

孩子们年纪还小,一人吃一个鸡腿,就不想再多吃肉,只对第一次吃到的豌豆苗很有兴趣。豆苗脆嫩,鸡汁鲜美,难怪他们喜欢。

“很好吃哦。”亮亮眨巴着眼睛看唐荷,“娘,咱们家也种豌豆苗吧。”

其实她每年都种上一畦,只是不吃苗,一贯是让它长起来开花结豌豆。

出了正月,没多久立春。本地有打春的风俗。唐荷趁着好天气有太阳光,洗了几个大白萝卜切成条条,略略干晾了一下水分,就用盐巴和一点醋把萝卜条给腌制起来。打春那天拿出来给孩子们吃。心爱还好,女孩子本来就爱吃酸,亮亮滑头,不喜欢吃,又不敢违背母亲,眼睛一转,端着自己的小碗往外跑,“我去隔壁找大宝玩。”

不久,南风天来临了。空气黏糊糊的,屋子墙根下沁出水,墙衣就显得尤为浓绿。村道旁的苦楝树则是发了新芽,还有木棉花争相开放,被早春浓雾越发洗得芳华灼灼。

唐荷便称了足够分量的稻谷种子,放在麻袋里绑好口子,拿到池塘里泡着。

用来播种的地已经犁好了拖平了。只等着把种子播下去了。

过几天从池塘里把麻袋提回来,打开一看,种子已经影影绰绰发了芽。唐荷把它们倒进木桶里,跟鸡粪等肥料搅拌好了,挑去地里播种。

临近清明的天气时冷时暖。孩子们看得懂春光好,跟着她一起下地。她在劳作的间隙,抬头看他们在旁边绿肥花地里,欢畅地喊叫、追逐,蜜蜂和蝴蝶落在他们身边漫野的花朵上。

她不禁会心一笑。

清明节到了。乡人声势浩大的拜祭先人,孩子们随着爷爷奶奶一天爬几个山头去扫墓。回来后兴致勃勃跟她描述:“先是坐船,从水库这一头去到另一头的山脚下,我们下了船还要爬山。山上没有路,我们自己踩出来的。路很难走,还不能拽着野草,因为会割伤手。”

可是也有很有趣的事情。比如看到山石像大牛的模样,还有深深的山洞,身边老人就会讲野人的故事。孩子们听得一起惊叫,又怕又想听。沿路还有野果,叶子也可以吃,统一是酸酸涩涩的味道。孩子们纷纷以自己能分辨、找到可食用的野菜野果而骄傲。

亮亮回到家,就很骄傲地把一束野果递给唐荷,“给阿娘吃!”

心爱则给她采了几朵花,花朵形似白牡丹。如果你身在都市,没有亲自大山,你永远不能想象山景有多少的花,有多少的风景。

她还跟唐荷描述深山里的情形,“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也会有平坦地方,我们就会坐下来休息,吃一点东西喝口水。”

亮亮一听到“吃”这个字眼,眼睛马上亮起来,“娘,明年什么时候扫墓?我喜欢扫墓,伯伯他们都是噼里啪啦放很多炮竹,把鸡啊鸭呀拿出来砍碎了分给我们吃,还有堆得尖尖的糯米饭!咯嘣香的花生米!”

心爱偷偷翻一个白眼,坚持向唐荷描述她在山上看见的景色,“山上全是花,哪怕是平平整整不长野草的地方,也钻满了小小的紫色的地丁花。”

“一定很美。”唐荷摸摸她的头,笑道。

其实她有些担心。心爱降生的时候,她太过欣喜,这是她两世生命中第一个孩子,她不自觉地向她灌输了很多想法,教她认字,去欣赏大自然。可是心爱注定不是一个现代的都市女孩,她必须跟村子里其他小姑娘一样长大,做一个思想上彻头彻尾的村姑,才是她真正的幸运和幸福。

周南生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则是乐观得多。“咱们的孩子健康,活得快乐,咱们只需要确定他们逐渐懂得感恩和责任感就够了。”

多想无益。反正孩子们总是比父母所能预料的成长得更快。

四月上旬,春耕开始。一整日躬身插秧是一件苦力活。周南生几兄弟这些年都分别另外又买了地,水地旱地加起来各自家里有二十来亩。那么多地,孩子又小,能用的劳动力只有夫妻两个,靠自己当然做不来。所以兄弟三都有志一同请了人帮忙。

不过即使如此,唐荷也一起下地劳作。既然她本世生做一个农民,农民不下地,不伺弄庄稼,还叫什么农民?

水稻是精耕作的种植物,播种后要插秧,插秧后要锄草施肥,及时灌溉以及杀虫。

唐荷还伺弄菜地。空心菜的种子贵,发得也慢,她就等别人家早种的菜秧子发得浓密了,给几个铜板掐上一小篮子,回来再掐成几小段,插种到地里去。这样不多久,空心菜长起来,很快发得多,就可以吃了。

唯一苦恼的是空心菜招蝗虫。叶子给咬得到处是小眼子。不过在现代,去传统市场买菜,卖菜的大妈总对自己有虫眼的青菜分外骄傲:“青菜没有虫子就是喷农药的,你敢吃吗?”

此时她吃到的倒都是纯粹绿色有机蔬菜。

除了空心菜,还有别的蔬菜,都是可以一茬一茬地吃。油菜种子撒到地里长起来的时候,可以早早摘了吃叶子,也可以留得久一点,等油菜花发出来,摘了炒着吃。

还有尖叶生菜和油麻菜,只摘叶子,留着菜墩在地里,最后越发越大,到了秋天就拔起来把杆子去皮切片,跟肉一起炒,又是一道好菜。

一小块菜地,能有无限可能性。哪怕是水田里一米见方的地方,西洋菜在里面也是见水就长,迟两天不掐,就蓬蓬勃勃拥挤起来。

唐荷还种土豆。一颗土豆会有很多处芽眼,像绿色的小米粒悄悄地从身体里钻出来。她就把土豆切成一块块的,埋入菜地里挖好的一个个浅窝窝里。

还有豇豆。豇豆的种子发芽,钻出土后长得很快,苗子长到小腿肚那里的时候就得搭架子,藤蔓顺着架子爬,密密缠在一起,最后开花,长长的豇豆累累挂在枝头。

丝瓜也是一样的。随便种在院子的角落,有时给它浇一点水,不知不觉它们自己就长起来,顺着墙面不屈不挠往上爬,花季开嫩黄的花,丝瓜从小拇指大小长成小手臂长。

菜园子里的蔬菜是说也说不尽的。唐荷怀着极大的兴趣,什么都种一点。第一次真正种出西红柿,闻到西红柿将熟未熟之时略带辛鲜的味道,看到红彤彤的瓜子坠着,她很是吃了一惊。

后来她甚至尝试种甜瓜。孩子们喜欢得很,在叶丛里发现一个瓜,就能欢呼起来。唯一美中不足,是这香甜的水果会招老鼠,将近成熟的时候得分外提防,不然一个不察,就被这些短毛畜生啮咬出一个窟窿来。

唐荷有时候站在菜园子里顾盼,一畦畦的蔬菜绿油油的,地头见缝插针,薄荷落得到处都是。还有几株辣椒,蓬蓬开满小白花,挂了青青的小辣椒。

有时候她看着自己的双手,简直要不可思议:“天啊,所有这些都是我双手种出来的。我怎么这么厉害呢?”

对周南生和心爱亮亮姐弟俩来说,这一切却太平常了。哪一家没有这样一个菜园子呢?

可是唐荷仍然觉得生命充满惊叹。一年四季都在收获。

南瓜苗可以炒作青菜,结了南瓜又可以炖粥。至于淮山,你们以为只有埋在地里的淮山可以吃吗?挂在枝头的小小果实,不做种子,也一样可以煮熟了吃,香香的,粉粉。

~~~~~~~~~~~~~~~~~~~~~~~~~~~~~~~~~~~~~

盛夏时白日太阳当空,晒得人头昏。夜晚就有月亮光水一样铺满天地,萤火虫此起彼伏飞得热闹。亮亮追着它们跑,抓了好几只放进去年中秋节周南生给糊的纸灯笼里。

流萤忽闪,孩子们不愿意错过这样的乐趣。呼朋唤友满村里喧闹,间或会听到哪一家的父母追出来冲着孩子的背影喊:“不要去月亮光找不到的地方,有蛇!不要去池塘边玩,危险!”

孩子“知道啦”的回话夹杂在伙伴们呼啦啦的喊叫中,模糊得分辨不清。

唐荷也已经是这样一个彻底的乡间母亲。

趁着孩子们不在,她汲了井水洗衣裳。周南生制止她,“夜里不要再做活。”

她想想也是。又不要赶着早起上班打卡,也不必绞尽脑汁苦想策划。她的生活没有哀愁,她不用提前为它忧虑。她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躺在那里仰望星空。

乡村夏夜的虫蛙的鸣叫声遍彻每一个角落。唐荷听得习惯了,几乎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周南生拿着大蒲扇,有一下没一下给两人扇着凉。“心爱和亮亮今天去钓青蛙了?”

“对,”唐荷笑,回忆起一对儿女晒得蔫蔫的样子,“两个小傻瓜,瞅见稻田里趴着一只青蛙个头大,一心想钓起来。稻禾长得密,他们的钓线放不下去,又怕动作大了把青蛙吓跑,两个人就在大太阳底下小心翼翼试了近一个时辰。最后青蛙无聊跑了,他们就哭着鼻子回家来了。”

周南生哈哈大笑,“早上亮亮还拍着胸脯跟我说要钓了青蛙给我煮青蛙粥吃呢。”

“你可千万别再提了,待会他又哭鼻子。”

“呵呵,明晚我带他田里照青蛙好了。”

唐荷迟疑,“小孩子要早睡才好呢。”说着伸长脖子看向院外,“这两个皮猴,出去玩就不晓得回家了,我去喊他们回来。”

“不用,白天粘知了,晚上捉萤火虫,村里每个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给他们去玩,玩累了睡得踏实。”

唐荷只好作罢。

“为什么叹气,”周南生看她。

他们在一起生活已经很多年,对方容颜闭着眼睛也能描绘出来。

“觉得幸福,”她回答,“心里太满,非要呼一呼气,才能让出位置给新的感受。”

他笑,搂着她,两人继续说些地头村间的闲话。

作者有话要说:以后应该没有番外了。乡村生活宁静。一天同一年,很少有差别。喜不喜欢,端看个人

请大家去我的新坑踩一踩,哪怕不收藏,多个点击率也是好的,因为实在是太冷了,我都快坚持不下去了。谢谢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